《我在故宫修文物》:互联网语境下纪录片发展新形态

来源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网络热播反映出纪录片在“互联网+”语境下呈现出了新的发展态势,应以整个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为参考,对纪录片创作、传播再到受众的传播链条去评价分析,重新审视纪录片的发展态势.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兴起的VR影视与传统影视相比,出现了鲜明的差异化特征——对于叙事节奏的趋缓放慢、空间叙事对于时间叙事的权重转换、交互叙事中导演调度权的让渡.这些区别于传统影视的差异化特征使得受众的注意力被不断吸引,最终获得超越传统影视的观影体验.
讲好中国故事,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有效手段,是主流媒体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结合《新中国密码:15665,611612》,从场域拓展、视角选择、创新叙事等方面,就主流媒体微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展开深入分析与探究.
新媒体时代的短视频推动了知识的普惠.本文以三大平台的知识类短视频为研究对象,梳理短视频的传播现状,依托费尔克拉夫的话语观,分析了知识类短视频话语的民主化、商业化和技术化的属性以及所催生出短视频特有的话语模式和叙事方式,并对其话语叙事特征的流变做了预期分析,以期更好地推动知识传播的良性循环.
新媒体平台及其App应用的蓬勃发展以及直播技术的普及应用,使有声语言传播呈现出前所 未有的变化.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在新媒体背景下,有声语言传播主体在新呈现、新构成、新应对上体现的新特征和新变化.有声语言的传播目的不再局限于信息的发布和传播,也不局限于个人思想感情的直接交流,有声语言传播具有了商业化目的和个人思想情感的公开宣泄作用.一方面,有声语言传播方式从人际传播向大众传播转变;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语音扩大了有声语言传播的主体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