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中国民俗文化的心理结构

来源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an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民俗文化的心理结构为三维机制构成,即:思维方式、情感方式、人格追求方式.思维模式具有经验伦理化的倾向,传统的情感式熔铸出道德伦理化的价值观,这些造成了多重化的人格表现形式和心理特质.本文重点阐述民俗的心理结构并反思其对现代化过程的一些影响.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建立学习小组,为合作学习搭设平台  1. 规模宜小不宜大,都能参与趣自生  合作学习的理念最早是在国外形成的。欧美等发达国家都是小班化教学,所以他们的老师在建组的时候很容易。我国则不同,我们是“大班制”教学,少则三、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学一直存在“重书面,轻口语”的现象,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因为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多数学生的英语成绩不高,口语发音不准,班额大也导致学生缺乏口语交际的语言环境、缺乏锻炼实践的机会。即使有机会用英语进行交流,多数学生讲出来的也是比较蹩脚的英语,缺乏韵味,甚至影响交流。面对这种现象,面对不断变化的高考模式,面对不断提高的社会要求,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呢?  一、纠正
举世瞩目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学术成就,对我国"入世"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其与世界经济的接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肖邦是波兰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他的作品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从创作的方法上和对生活的感悟上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同时他也是一位爱国作曲家,在他的作品中,还带有强烈
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  而真实的教学情境是要求我们的学习注重真实性,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