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应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游戏及游戏精神的内涵进行解读,了解体育游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游戏精神给予学生自由、体验、创造、协作、平等的精神观;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课程与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实现人的自由、创造、平等的发展。
[关键词]游戏;游戏精神;游戏人;体育课程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3-0052-02
游戏,伴动物而生,早于人类文化的产生。史丹纳在肯定赫伊津哈的论断时说:“真正的、纯粹的游戏是文明的柱础之一。”而这里“真正的”“纯粹的”游戏所指的是蕴含着自由、平等、创造等游戏精神的游戏。现代体育课程与教学中很多的内容都渗透着游戏成分或游戏要素,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游戏可以带动师生之间的互动。但是在实践中,体育教师和学生对游戏的理解有偏差,部分教师甚至把游戏仅仅当成一种教学的工具,只重视体育的外在形式,忽视了游戏的精神价值。
一、游戏和游戏精神
1.主体性的精神
学生的主体性一直是教育所追求的,学生主体性的有效实行对于培养全面、健康的人意义重大。传统教育中的学生受限于死板的课程与教学模式,游戏精神引领下的学生应该是自由的、有创造性和探究性的。伽达默尔曾明确指出游戏的主体是游戏本身,而不是游戏者。但是现在不少教师则认为游戏是游戏者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方式,游戏参与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游戏搭档、游戏场所、游戏规则等,游戏者是起主导作用的,突出了主体地位。
2.体验性的精神
玩得开心是游戏的最初品质。马斯洛认为:人在能力制高点体验时,比在其他时候都能够更好地和更完善地运用自己的全部潜能,比任何时候都聪明、敏感、有才智。在体育教学中,游戏是一种精神体验,是师生共同完成的活动。在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通过游戏沟通协作,相互启发,在共同体验游戏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我生成、自我超越和自我升华。
3.创造性的精神
游戏者在游戏过程中处于身心放松状态,他们神经传导更通畅,细胞更活跃,更富有想象力,为新思维新方法的诞生创造了条件。在游戏时,游戏者从日常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处于完全释放自己的状态。创造精神在学生的世界里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参与游戏不受目的和手段、思维方式的制约,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创造组合对象。游戏过程中,学生可以自觉地、积极地、随意地驾驭一些客观环境。
4.协作性的精神
在游戏中的参与者较多的是组队游戏(如篮球、足球、排球、娱乐性比赛等),组队游戏中每个参与者都是独立的个体,又是群体的一部分。由于群体目的需要,参与成员之间必须相互协作,否则,游戏便很难进行下去。
5.平等性的精神
游戏中的参与者是平等的,是不能超越游戏规则和权限的,在规则下要求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游戏过程中的标签(如篮球的中峰、后卫队长等),社会身份地位等外在差别是不存在的。体育教学也同样要让学生处在一个平等的状态中,不仅要实现学生与学生的平等,还要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只有在平等的保护伞下,学生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才能学会团结协作。
游戏中蕴含着自由、体验、创造、协作及平等的精神价值,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的精神、创造的精神、探索的精神。我国学者石中英先生把游戏参与状态的人称为游戏人,石先生认为:人人都喜爱游戏;人人都生活在游戏之中;人人都是游戏参与者;人人都是在游戏中才能更加看清自己,才能避免司空見惯的“异化”危险。
二、游戏精神视野下的体育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对照
体育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类的实践生产活动。体育游戏应是一种人们的娱乐形式,不带任何功利色彩,但是直到近代,体育才被纳入学校的正规课程。现代体育教学中依然保留着许多游戏的成分,很多内容都渗透着游戏要素。游戏既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师生在游戏的欢乐氛围中,能充分体会到游戏带来的团结互动。在游戏过程中能较好地使学生了解、掌握有关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学生身心的统一。在游戏精神视野下的体育教学目标,是要通过创造不同的游戏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游戏状态,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师生达到“自由、自愿、自足、忘我”的境界,让游戏精神贯穿体育课程教学的始终。
在游戏精神培养教学的目标上看,体育教学理应培养的是游戏参与者,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热爱体育游戏,乐于参与游戏,感悟游戏精神。游戏精神的渗透就是要使学生“喜欢参与、终身参与”体育锻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情感体验,能使其感悟到体育运动的魅力、激发学习热情、探求体育知识和技能最持久有力的内在驱动力。教师在游戏中应该明白,体育教学中游戏的运用不是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更不是为了报酬。而是设法创设一种游戏情景,在这种情境下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游戏,在游戏中互动,实现师生心灵的对话和碰撞,体验游戏的乐趣。
三、游戏精神带给体育课程的畅想
1.游戏精神引领下体育课程的目的观
体育课程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体育游戏人,是使每名学生都喜欢体育游戏,参与体育游戏;游戏精神引领下的体育课程与教学,让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有一种突破与超越。有游戏参与的体育教学,要求教师正确领悟其精神和价值,把握体育运动与体育游戏的契合点,运用游戏教学智慧,使二者有效结合,引导学生进入游戏状态,增强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终身体育习惯。
2.游戏精神引领下体育课程的内容观
体育课程的内容是服务学生的,选择和设计要从学生出发,充分考虑其主体性。在游戏精神引领下的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必须主动探索新的游戏素材,为教学内容提供更多的选择。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主创造性,在正确的教育理念下合理地结合本地教学资源,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创设并选择适合教学的游戏素材。教师在发挥自主权力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意愿,对教学内容适当调整,以便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只有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关注,才能创造出有效的教学情境,师生才能体验到教和学的幸福与快乐。
3.游戏精神引领下体育课程的评价观
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是培养全面健康的人,体育课程的评价目的也是为此服务的,因此体育课程的评价能测量学生是否接近或达到游戏精神的标准。这种评价必然是动态的、多元的,不再局限于学生体质的达标,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态度成长及其非智力因素的协调统一。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再把体育技能测量作为参照的标准,更多地去关注学生学习热情的调动以及与学生的互动,并在互动中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也不再只关注考试内容,而是根据个性与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自我挑战中体验快乐,达到健康的目的。
综上所述,体育课程与教学张扬游戏精神的价值,注重学生自主性和个性的发展,是对传统体育课程与教学理念的一种超越。使游戏精神内化为体育学习的核心价值,使学生在进入游戏状态下,自然而然地实现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增强体质。游戏精神下体育课程的终极目的是培养游戏人,体育课程的设计与评价等环节都是为此服务的。游戏精神下的体育课程和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还要具备运用游戏、张扬游戏精神的教学智慧,能够使学生沐浴在游戏的快乐中,最终实现体育游戏健康全面的发展。
(责任编辑 黄 晓)
[关键词]游戏;游戏精神;游戏人;体育课程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3-0052-02
游戏,伴动物而生,早于人类文化的产生。史丹纳在肯定赫伊津哈的论断时说:“真正的、纯粹的游戏是文明的柱础之一。”而这里“真正的”“纯粹的”游戏所指的是蕴含着自由、平等、创造等游戏精神的游戏。现代体育课程与教学中很多的内容都渗透着游戏成分或游戏要素,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游戏可以带动师生之间的互动。但是在实践中,体育教师和学生对游戏的理解有偏差,部分教师甚至把游戏仅仅当成一种教学的工具,只重视体育的外在形式,忽视了游戏的精神价值。
一、游戏和游戏精神
1.主体性的精神
学生的主体性一直是教育所追求的,学生主体性的有效实行对于培养全面、健康的人意义重大。传统教育中的学生受限于死板的课程与教学模式,游戏精神引领下的学生应该是自由的、有创造性和探究性的。伽达默尔曾明确指出游戏的主体是游戏本身,而不是游戏者。但是现在不少教师则认为游戏是游戏者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方式,游戏参与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游戏搭档、游戏场所、游戏规则等,游戏者是起主导作用的,突出了主体地位。
2.体验性的精神
玩得开心是游戏的最初品质。马斯洛认为:人在能力制高点体验时,比在其他时候都能够更好地和更完善地运用自己的全部潜能,比任何时候都聪明、敏感、有才智。在体育教学中,游戏是一种精神体验,是师生共同完成的活动。在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通过游戏沟通协作,相互启发,在共同体验游戏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我生成、自我超越和自我升华。
3.创造性的精神
游戏者在游戏过程中处于身心放松状态,他们神经传导更通畅,细胞更活跃,更富有想象力,为新思维新方法的诞生创造了条件。在游戏时,游戏者从日常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处于完全释放自己的状态。创造精神在学生的世界里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参与游戏不受目的和手段、思维方式的制约,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创造组合对象。游戏过程中,学生可以自觉地、积极地、随意地驾驭一些客观环境。
4.协作性的精神
在游戏中的参与者较多的是组队游戏(如篮球、足球、排球、娱乐性比赛等),组队游戏中每个参与者都是独立的个体,又是群体的一部分。由于群体目的需要,参与成员之间必须相互协作,否则,游戏便很难进行下去。
5.平等性的精神
游戏中的参与者是平等的,是不能超越游戏规则和权限的,在规则下要求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游戏过程中的标签(如篮球的中峰、后卫队长等),社会身份地位等外在差别是不存在的。体育教学也同样要让学生处在一个平等的状态中,不仅要实现学生与学生的平等,还要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只有在平等的保护伞下,学生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才能学会团结协作。
游戏中蕴含着自由、体验、创造、协作及平等的精神价值,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的精神、创造的精神、探索的精神。我国学者石中英先生把游戏参与状态的人称为游戏人,石先生认为:人人都喜爱游戏;人人都生活在游戏之中;人人都是游戏参与者;人人都是在游戏中才能更加看清自己,才能避免司空見惯的“异化”危险。
二、游戏精神视野下的体育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对照
体育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类的实践生产活动。体育游戏应是一种人们的娱乐形式,不带任何功利色彩,但是直到近代,体育才被纳入学校的正规课程。现代体育教学中依然保留着许多游戏的成分,很多内容都渗透着游戏要素。游戏既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师生在游戏的欢乐氛围中,能充分体会到游戏带来的团结互动。在游戏过程中能较好地使学生了解、掌握有关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学生身心的统一。在游戏精神视野下的体育教学目标,是要通过创造不同的游戏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游戏状态,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师生达到“自由、自愿、自足、忘我”的境界,让游戏精神贯穿体育课程教学的始终。
在游戏精神培养教学的目标上看,体育教学理应培养的是游戏参与者,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热爱体育游戏,乐于参与游戏,感悟游戏精神。游戏精神的渗透就是要使学生“喜欢参与、终身参与”体育锻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情感体验,能使其感悟到体育运动的魅力、激发学习热情、探求体育知识和技能最持久有力的内在驱动力。教师在游戏中应该明白,体育教学中游戏的运用不是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更不是为了报酬。而是设法创设一种游戏情景,在这种情境下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游戏,在游戏中互动,实现师生心灵的对话和碰撞,体验游戏的乐趣。
三、游戏精神带给体育课程的畅想
1.游戏精神引领下体育课程的目的观
体育课程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体育游戏人,是使每名学生都喜欢体育游戏,参与体育游戏;游戏精神引领下的体育课程与教学,让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有一种突破与超越。有游戏参与的体育教学,要求教师正确领悟其精神和价值,把握体育运动与体育游戏的契合点,运用游戏教学智慧,使二者有效结合,引导学生进入游戏状态,增强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终身体育习惯。
2.游戏精神引领下体育课程的内容观
体育课程的内容是服务学生的,选择和设计要从学生出发,充分考虑其主体性。在游戏精神引领下的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必须主动探索新的游戏素材,为教学内容提供更多的选择。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主创造性,在正确的教育理念下合理地结合本地教学资源,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创设并选择适合教学的游戏素材。教师在发挥自主权力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意愿,对教学内容适当调整,以便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只有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关注,才能创造出有效的教学情境,师生才能体验到教和学的幸福与快乐。
3.游戏精神引领下体育课程的评价观
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是培养全面健康的人,体育课程的评价目的也是为此服务的,因此体育课程的评价能测量学生是否接近或达到游戏精神的标准。这种评价必然是动态的、多元的,不再局限于学生体质的达标,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态度成长及其非智力因素的协调统一。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再把体育技能测量作为参照的标准,更多地去关注学生学习热情的调动以及与学生的互动,并在互动中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也不再只关注考试内容,而是根据个性与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自我挑战中体验快乐,达到健康的目的。
综上所述,体育课程与教学张扬游戏精神的价值,注重学生自主性和个性的发展,是对传统体育课程与教学理念的一种超越。使游戏精神内化为体育学习的核心价值,使学生在进入游戏状态下,自然而然地实现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增强体质。游戏精神下体育课程的终极目的是培养游戏人,体育课程的设计与评价等环节都是为此服务的。游戏精神下的体育课程和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还要具备运用游戏、张扬游戏精神的教学智慧,能够使学生沐浴在游戏的快乐中,最终实现体育游戏健康全面的发展。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