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埋名三十年

来源 :阅读(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1年春季的一天,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把年近五十的女科学家王承书请到自己办公室,神情庄重地说:“祖国需要自己的科学家研制原子弹。这是保密性极强的工作,你将不能再出席任何公开会议,更不能出席国际活动。你愿意隐姓埋名工作一辈子吗?”
  “我愿意!”王承书不假思索地说出这三个字。这极为平常的三个字,对王承书来说,将意味着从此放弃自己熟悉而喜爱的专业,从此放弃科学家应有的学术待遇和荣誉,从此放弃一切名利。
  但是,“名利”二字在王承书心中,一向是十分渺小的。她已经不是第一次放弃名利了。
  青年时代的王承书,怀着一腔爱国热忱留学美国。她获得了博士学位,在稀薄气体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1949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喜讯传到大洋彼岸时,王承书和丈夫张文裕毅然决定,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和先进的工作条件,回到自己的祖国。
  美国政府听说王承书要回国,立即严加干涉,百般威逼利诱,企图阻止她回国。但是,王承书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
  1956年,王承书夫妇终于冲破重重难关,一起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们来到了中国科学院工作。
  当时,我国正在研制原子弹。但是,1960年,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带走全部资料,只留下一堆拆不走的机器和厂房。面对如此艰难的困境,我国政府毅然决定,依靠本国专家,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研制原子弹。
  在研制过程中,有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那就是研究如何提炼浓缩铀的技术。
  谁能解决这一难题呢?最终,没有涉及过这個难题的王承书,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使命。从此,王承书从国内、国际的物理学术殿堂消失了。
  深知责任重大、任务紧迫的王承书,虽然从没涉及过提炼浓缩铀技术研究领域,但她决心依托自己坚实的物理学术功底,和大家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攻克这个难关。为了获取精确数据,她和同事克服设备简陋造成的困难,一下一下地敲打着计算机的键盘。她瘦弱而刚毅的身影,出现在实验室和工厂,出现在大西北的戈壁滩上。有时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回到北京,她也几乎没有时间和家人团聚,去看看自己心爱的正在上小学的儿子。
  1964年元旦,高纯度的浓缩铀在王承书和她的同事手中成功提炼了!
  同年10月16日,第十五个国庆节的半个月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祖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原子弹,中国人民怎能不欢欣鼓舞呢?
  王承书为祖国隐姓埋名三十年,直到逝世前,人们才在报纸上读到她的事迹,知道她的名字。王承书,这个书香气十足的名字,将永远在共和国的历史画卷上熠熠生辉!
  王承书(1912-1994),气体动力学和铀同位素分离专家。1934年毕业于燕京大学(20世纪初由四所美国及英国基督教教会联合开办,建国后各学科被并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物理系,1941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物理博士学位。1956年回国后参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工作,一直隐姓埋名,直到去世。
其他文献
勒内·吉约,出生于法国西部。大学毕业后,他去了非洲的塞内加尔,在非洲的长期生活使他获得了丰富的狩猎经验和自然、人文知识,为他后来从事儿童文学尤其是动物故事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64年,他获得“国际安徒生奖”。  从踏上非洲大地的那一刻开始,让·吕克的生活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非洲这片神秘而充满魔力的大陆,将带给他怎样的经历?他与当地的同龄人,又将建立怎样的感情?答案远在他的想象之外,尤其
期刊
周末,爸爸带我来到南通市少儿图书馆,聆听著名作家黄蓓佳的讲座。  在大家热烈的掌声里,黄蓓佳老师健步走上讲台。她身材高挑,眉宇间透着一股精神劲,一头棕黑的卷发,脸上带着恬静的笑容,明亮的眼眸似明净的春水。  黄老师开始了她的讲座——《阅读点亮人生》。她深情地为我们讲述了她童年时的读书故事,以及从事文学创作的情缘。黄老师说,她从小就热爱读书,是书引领她走上了文学之路,是阅读点亮了她的人生。她青少年时
期刊
你可能没有去过美国,但一定听说过“自由女神像”,没错,这座位于美国纽约港入口处的自由女神雕像,全名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是美国的象征。  “让那些因为渴望呼吸到自由空气,而长途跋涉已疲惫不堪,身无分文的人们,相互依偎着投入我的怀抱吧!我站在金门前,高举自由的灯火。”  每当有轮船驶入纽约港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座巨大的雕像。而这首刻在雕像基座上的诗,更是令人感慨。1984年,美國自由女神
期刊
1. 除了留下站岗放哨的,孩子们全到小广场上去制订“作战计划”。一番讨论后,年纪最小的“星期二”负责守在电话机旁,另一个叫特劳戈特的男孩成了联络员。  2. 特劳戈特可不怎么乐意,他嚷道:“为什么不去抓小偷?”“教授”说:“怎么抓?你有证据吗?”特劳戈特气冲冲地说:“那就再偷回来!”  3. “那你也成小偷了!”“教授”说。埃米尔解释道:“我们不能偷着从别人那里拿东西,哪怕这东西本来就是你的。” 
期刊
某人外出做生意,給父母写了这样一封信:“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父母读信后,一个笑一个哭。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期刊
每个学期,我们都会在语文课本上读到一些诗歌。例如,五年级的同学读到了《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六年级同学读到的是《长江之歌》。  “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向荒山野岭进军,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读着这样的诗句,我们仿佛看见朝气蓬勃的少年们正扛着树苗,踏着春光,向山岭走去。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手中的树苗是绿色的希望。  “你从雪山走来……你从远古走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
期刊
威尼斯商人(下)
期刊
英国一小男孩到面包店買了一块两便士的面包。老板欺他年幼,给了块很小的。男孩发觉后,便对老板说:“您不觉得这块面包比往常的要小很多吗?”  老板:亲爱的,小一些,你拿起来不是更轻便吗?  男孩:哦,我懂了。  老板:宝贝,你可真招人喜欢!  男孩:给您钱,一便士!  老板:哦,孩子,钱不够啊!  男孩:  。
期刊
今天下午,你从老师家回来时,我从窗口一直看着你:你撞了一位妇人。你在马路上行走时要千万留神!在大街上走路也要守规矩,尽义务。  如果你在家里能自我克制、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什么就不能在大街上这个所有人的大家庭中做同样的事情呢?恩利科,你要牢记这些应尽的义务!你在街上每次遇到年迈的老人、穷人、抱小孩的妇人、拄着拐杖的瘸子、背着重物压弯腰的人、出殡带孝的一家人,都要恭恭敬敬地给他们让路,对老年、贫穷、母
期刊
有个淘气包  把时间切了一刀  切成白天和黑夜  像黑白兩个大蛋糕  太阳是这个白蛋糕的蛋黄  我猜想它的营养价值一定很高  月亮是这个黑蛋糕的果仁  我猜想它的味道会又香又好  时间是什么?也许是两块大蛋糕,白天是白色的蛋糕,夜晚是黑色的蛋糕。过完一天,也就分完了两个蛋糕。  (丁 云 供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