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追求“教语文”的新理念,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作者在《晏子使楚》“精彩学堂”展示课中探索了确立教学目标、开发语文课程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
【关键词】教课文 教语文
《晏子使楚》 展示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074-02
语文课程致力于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面临一道难题:如何利用语文教材有限的课文资源进行有效教学,创造精彩学堂,真正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摒弃“教语文就是教课文”的传统观念,追求“教语文”的新理念,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在南宁市“精彩学堂”展示活动中,南宁市阳光新城学校黄乐娟老师执教《晏子使楚》展示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结构,平等地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既注重语言训练,又注重人文关怀,课堂教学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一节课下来,学生运用语言艺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发展,真切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以下,笔者从《晏子使楚》展示课的研课过程中总结探讨教学经验。
一、依据新课标,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就是教与学。教师在课堂上要起到主导作用,就要明确在课堂上应当教什么、学生学些什么。语文新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实施教学的目标,也是教师的教学指南,不仅告诉我们要做些什么,还指导我们怎么做,如何做得好。教师只有认真研读新课标、领会新理念、关注新变化,才能打造出精彩的课堂,成功教语文。《晏子使楚》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课文,根据语文新课标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语文学科备课组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学会清楚、有条理地表达晏子的言外之意,运用语言表达的艺术,切合本篇课文的特点(即晏子的语言艺术)和本年段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
二、借力文本,开发语文课程内容
教材文本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文章精品,教师要透过文本找出每篇课文隐藏的教学因素,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无处不透露着语言的智慧,即运用语言的艺术,语文备课组教师不断研读文本,借力文本内容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课件出示文本句子: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1.指名生读。
2.全班齐读。
3.师:晏子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其实他话里有话,他想说的是——
(出示课件)访问国家——走城门
访问狗国——钻狗洞
楚国让我钻狗洞,楚国——(狗国)楚王——(狗王)
4.师:能用上关联词“因为……所以……”把晏子话里的意思说清楚吗?自己试试吧。(课件出示关联词“因为……所以……”,学生自由练习)
5.指名学生把晏子话里的意思用上关联词说出来。
6.师:同学们,晏子想说楚国是狗国,但他却不直接说,而是换个说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这就是“言外之意”。(板书:言外之意,生读)
7.师:晏子不能直接说楚国是狗国,楚王是狗王,这是为什么?所以,他只能这样说——(出示原句,生再次读)
8.师:同学们,带着我们的理解和体会再读一读晏子说的话吧。(全班齐读)
9.师(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朗读晏子第一次回应楚王的话,结合推理明白了晏子话里的“言外之意”,体会到了晏子语言的巧妙之处。
在以上教学设计中,教师借助教材文本让学生先理解晏子的推理方法,领会晏子的言外之意,从而领悟语言的艺术魅力,实现了“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过渡。
三、根据认知规律,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文本,解决了教学中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问题,那么,教师接下来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然而,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之间的认知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设计教学环节,让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晏子使楚》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学生已经理解了《晏子使楚》的时代背景、人物关系,教师再将教学目标的重难点设定为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学会清楚、有条理地表达晏子的言外之意,感受和运用语言表达的艺术,这样就明确了教师的着重训练点和学生的学习方向。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层层推进、收放自如,教学设计详略得当,将教学突破点锁定在引导学生品读晏子第一次应对楚王侮辱的语言,总结出语文学习方法“语言的巧妙在于其无懈可击的推理,用关联词‘因为……所以……’把晏子话里的意思说清楚”,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一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晏子最后两次的应对语言,自主体验晏子的言外之意,感受和运用语言表达的艺术,充分体现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让学生在与教师的平等对话中,通过教师的顺学而导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合作学习单,自由汇报、扎实训练,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作用。在贯穿整节课的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相机点拨指导和评价总结,如教师引导学生用上关联词“因为……所以……”进行说话训练,思考“如果你是楚王,听到晏子的回答你会怎样”,小结“这说明晏子话语的言外之意”,让学生明白语言艺术的奇妙效果,达到对知识的拓展延伸、迁移运用。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先认知领会,再实践运用,进而反思总结,充分提高了语文学习能力。
四、立足学情,有效运用语言文字
语文新课标在设定总目标的前提下分设年段目标,正是基于每个学年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同一年段同一班级学生的学情也存在不同的特点,教师只有立足学生学情,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有效运用。在展开《晏子使楚》教学的备课讨论后,语文备课组教师形成共识,即学会舍弃,抓住第三学年段在语言运用这一方面的弱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地强化运用。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概括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注意详略得当,把晏子应对楚王第一次言语侮辱的文本进行重点学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概括总结出用推理的方法学会清楚有条理地表达言外之意。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合作学习单,将学到的语文方法进行实践运用,在实践中掌握这一方法,在合作中有效运用语言文字。
好的语文课不只是教师的全身心投入,学生的完全投入同样能够感染和点燃教师的激情和灵感;好的语文课不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而是时有生成,教师和学生或悲、或喜、或思、或辩,在平等探讨中均有所获。教师只有为学而教、以学定教、顺势利导、用学评教,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致力于探索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才能实现语文课堂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筑梦精彩的语文课堂。
(责编 杨 春)
【关键词】教课文 教语文
《晏子使楚》 展示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074-02
语文课程致力于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面临一道难题:如何利用语文教材有限的课文资源进行有效教学,创造精彩学堂,真正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摒弃“教语文就是教课文”的传统观念,追求“教语文”的新理念,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在南宁市“精彩学堂”展示活动中,南宁市阳光新城学校黄乐娟老师执教《晏子使楚》展示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结构,平等地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既注重语言训练,又注重人文关怀,课堂教学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一节课下来,学生运用语言艺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发展,真切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以下,笔者从《晏子使楚》展示课的研课过程中总结探讨教学经验。
一、依据新课标,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就是教与学。教师在课堂上要起到主导作用,就要明确在课堂上应当教什么、学生学些什么。语文新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实施教学的目标,也是教师的教学指南,不仅告诉我们要做些什么,还指导我们怎么做,如何做得好。教师只有认真研读新课标、领会新理念、关注新变化,才能打造出精彩的课堂,成功教语文。《晏子使楚》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课文,根据语文新课标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语文学科备课组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学会清楚、有条理地表达晏子的言外之意,运用语言表达的艺术,切合本篇课文的特点(即晏子的语言艺术)和本年段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
二、借力文本,开发语文课程内容
教材文本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文章精品,教师要透过文本找出每篇课文隐藏的教学因素,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无处不透露着语言的智慧,即运用语言的艺术,语文备课组教师不断研读文本,借力文本内容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课件出示文本句子: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1.指名生读。
2.全班齐读。
3.师:晏子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其实他话里有话,他想说的是——
(出示课件)访问国家——走城门
访问狗国——钻狗洞
楚国让我钻狗洞,楚国——(狗国)楚王——(狗王)
4.师:能用上关联词“因为……所以……”把晏子话里的意思说清楚吗?自己试试吧。(课件出示关联词“因为……所以……”,学生自由练习)
5.指名学生把晏子话里的意思用上关联词说出来。
6.师:同学们,晏子想说楚国是狗国,但他却不直接说,而是换个说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这就是“言外之意”。(板书:言外之意,生读)
7.师:晏子不能直接说楚国是狗国,楚王是狗王,这是为什么?所以,他只能这样说——(出示原句,生再次读)
8.师:同学们,带着我们的理解和体会再读一读晏子说的话吧。(全班齐读)
9.师(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朗读晏子第一次回应楚王的话,结合推理明白了晏子话里的“言外之意”,体会到了晏子语言的巧妙之处。
在以上教学设计中,教师借助教材文本让学生先理解晏子的推理方法,领会晏子的言外之意,从而领悟语言的艺术魅力,实现了“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过渡。
三、根据认知规律,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文本,解决了教学中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问题,那么,教师接下来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然而,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之间的认知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设计教学环节,让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晏子使楚》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学生已经理解了《晏子使楚》的时代背景、人物关系,教师再将教学目标的重难点设定为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学会清楚、有条理地表达晏子的言外之意,感受和运用语言表达的艺术,这样就明确了教师的着重训练点和学生的学习方向。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层层推进、收放自如,教学设计详略得当,将教学突破点锁定在引导学生品读晏子第一次应对楚王侮辱的语言,总结出语文学习方法“语言的巧妙在于其无懈可击的推理,用关联词‘因为……所以……’把晏子话里的意思说清楚”,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一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晏子最后两次的应对语言,自主体验晏子的言外之意,感受和运用语言表达的艺术,充分体现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让学生在与教师的平等对话中,通过教师的顺学而导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合作学习单,自由汇报、扎实训练,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作用。在贯穿整节课的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相机点拨指导和评价总结,如教师引导学生用上关联词“因为……所以……”进行说话训练,思考“如果你是楚王,听到晏子的回答你会怎样”,小结“这说明晏子话语的言外之意”,让学生明白语言艺术的奇妙效果,达到对知识的拓展延伸、迁移运用。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先认知领会,再实践运用,进而反思总结,充分提高了语文学习能力。
四、立足学情,有效运用语言文字
语文新课标在设定总目标的前提下分设年段目标,正是基于每个学年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同一年段同一班级学生的学情也存在不同的特点,教师只有立足学生学情,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有效运用。在展开《晏子使楚》教学的备课讨论后,语文备课组教师形成共识,即学会舍弃,抓住第三学年段在语言运用这一方面的弱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地强化运用。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概括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注意详略得当,把晏子应对楚王第一次言语侮辱的文本进行重点学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概括总结出用推理的方法学会清楚有条理地表达言外之意。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合作学习单,将学到的语文方法进行实践运用,在实践中掌握这一方法,在合作中有效运用语言文字。
好的语文课不只是教师的全身心投入,学生的完全投入同样能够感染和点燃教师的激情和灵感;好的语文课不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而是时有生成,教师和学生或悲、或喜、或思、或辩,在平等探讨中均有所获。教师只有为学而教、以学定教、顺势利导、用学评教,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致力于探索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才能实现语文课堂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筑梦精彩的语文课堂。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