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制度建设”的力,回归“教研主体”的本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HANGQI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愚者谙于成事,智者察于未萌。”在园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过程中,我园始终牢记:制度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教师参与园本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制度建设的出发点是为教研活动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模式,使教师在园本教研活动中明确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以实现对幼儿园教研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推动保教质量提高。近年来,我园根据实施幼儿园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创新教育思路的需求,开发出《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园本培训制度》《园本教研制度》《教育叙事制度》《课例研究制度》等近30多种制度。并以制度为平台,为指南,为保障,重新定位教研主体,包括教研个体(教师、教研组长)和教研群体(教研组),同时思考如何借“制度建设”的力,最大限度地提升教研主体开展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大胆解放教师的手,解放教师的脚,解放教师的脑,回归教研活动主体的研究本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为:
  一、以制度为平台,教研模式从“要我研”到“我要研”——把教师推前
  传统的教研制度中,教师往往填鸭式地接受上级分配的任务,形成了“孩子跟着老师走,老师跟着园长走,园长跟着上级走”的被动局面,这种研究既脱离幼教一线实际,同时也剥夺了教师研究的主动权,教师根本谈不上享受研究的乐趣,更是视“教研为额外的枯燥、无意义的写作任务”。在园本教研系列制度的制定和研究过程中,我们重新定位,将“为自己而进行教学研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研究”的教师本位思想根植于每位教师的心中,凸现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案例一:“教育叙事研究制度”确立教师主体研究地位
  我园在“教育叙事研究制度”产生的过程中,首先通过教师说出自己发现隐含教育问题的真实故事,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剖析缺陷与不足,发现隐含的问题,清晰地审视自己、关注幼儿,获得调整以后教学行为的清晰思路,探寻教育的规律,以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终极目的,调动教师学习内驱力,在这种研究中产生的制度具有以下突破:
  1.问题的提出者是教师
  在叙事研究制度制订中,根据教师的意见,最后规定,叙事活动中,教学研究的问题是教师在自身实践中切身感受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自己提出、自己设计的;研究的成果要能够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发展。
  2.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
  叙事研究制度制订中,将教师推到台前,明确提出每次活动的组织者是教研组长或一线教师,业务园长和保教干事是活动的支持者。
  3.资源的共有者是教师
  叙事研究制度中有关对教育叙事交流组织的要求,体现了教师成为资源共有者的思想,如:交流方案提前一周告知、交流前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查找的资料群体共享、提炼出的教育经验群体共享等。通过组织者的有效引导,努力构建合作的、民主的、开放的教研状态,确立教师主体研究地位。
  案例二: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教研把教师推前
  我园课例研究制度中有一项分工合作制,即教研组成员每位都在教研活动中担任某一角色,有主持人,中心发言人,有小组汇报员,有观察记录员,有执教课例员等。如:如何正确解读“一日活动皆课程”理念,是新手教师感到较为棘手的一件事情。在了解到这类老师们的困惑和需求后,教研组织体育游戏为载体,开展了一次主题为《大班体育游戏中常规建立的有效性》的课例研究。由XX老师执教了一节体育游戏《爱心大传递》作為供大家研讨的课例。活动前,老师们分成两组,一组为“亮眼睛”组,主要围绕主题重点观察并记录,老师在游戏活动中所运用了哪些常规是否有效?如何改进?而另一组为“智慧手”组,主要观察并记录游戏中幼儿的密度及心率,主题进行数据分析。结束后,各小组汇总观察记录结果至小组组长,小组组长作为小组汇报员来汇报本组观察结果。然后在主持人带领下大家集中讨论行之有效地户外体育游戏中常规建立的策略。
  分工合作制充分调动了教研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在分工与合作的互相依存中,我们把教师推前,焕发起了教师参与研究,主动发展的热情。因为我们明白不仅是课例研究这种制度,所有的制度的制定不能只是向教师提要求,而是更多地考虑如何让教师在行使权力时,自觉地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因为这是提升制度执行力的重要要素之一。
  二、以制度为指南,教研引领从专家到组长——把教研组长推前
  教研组长对园内的教研活动起承上启下的核心作用,发挥好教研组长的能动性对带动全园教师的参与热情具有不可估量的力量,既可以减轻管理者的压力又可以给教师们最近距离的榜样示范。传统的教研组长往往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责任重大却不知何从下手开展工作,往往会出现“四个缺乏”现象:缺乏对专题研究的全盘考虑,常常研究到哪里是哪里;制定的专题研究计划比较泛,缺乏操作性;缺乏对教研情况的总结、梳理和归纳;缺乏寻找问题的敏感性。
  因此,如何发挥教研组长的引领、中心和全方位负责作用,提高教研组长的工作能力,是我园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推动教研组的建设,培养教研组长的过程中,也有一些较好的做法。
  案例三:以“教研组长制度”为指南,开拓教研组长思路
  在我园新的教研组长制度中,首先强化教研组长引领意识,一改传统的“专家讲,教师记”的局面,明确“专业引领”不等同于“专家引领”,对策之一是在“教研组长制度”中变“专家点评”为“组长点评”;对策之二是成立“组长例会制度”,在例会中,教研组长交流研讨制定的计划、拟定的专题、聚焦的问题,以提升教研活动实效为目标。并为教研组长配置助理教研员老师,加强教研组长的力量,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能动性,灵活机动地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集中教研与分组教研相结合的研训,带动每位教师参与教研,共同成长,形成教研组长独挡一面的良好局面。
  案例四:专家变身“教研组长”,教研现场边引领边提升   今年5月,我园开展了以“故事教学中体验式理解策略运用”为主题的课例研究活动。在第三次教研活动时,我们邀请了省教科所专家来园指导。在研讨现场,有一个环节是观察代表陈述观察记录,专家在代表讲述完后,提出了许多关于观察记录方法的问题。下面是她们的一段对话。如专家:观察幼儿组教师是怎样分工的?教师:按照活动过程进行的分工。专家:这样分工可行吗?操作性强吗?教师:感觉比较难,又要写又要不停的去看孩子的表现?专家:观察幼儿组的教师可以数量偏多一些,采取多种观察角度,如个别、小组、集体等。这样进行分工后汇总时就可以计算出数据,用数据说话更充分,也能为观察教师组进行补充……专家现场以“教研组长”的身份进行引领,让我们每一个参与教研的老师们能明白不仅要参与教研还应该在教研中寻找到观察的规律、原则。这次的教研活动结束后,让我们受益匪浅,同时也提炼出了观察记录表格设计和填写原则。
  三、以制度为保障,教研重心从幼儿园到教研组——把团队推前
  教研组建设是幼儿园开展教研活动的战斗堡壘,成立教研组最大的优势就是一改过去“单打独斗“的方式,在共享集体智慧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潜能,彰显个人教学风格,拓宽教学的思路,弥补个体不足之处,在教学实践中能将集体的智慧和个人的特长有机结合在一起。完善和实施“教研组建设制度”,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案例五:把教研组建成了“参谋部”
  我园课题组在建立和实施“建设教研组”制度的过程中,依据幼儿年龄分段,将全体教师分为大班组、中班组和小班组三个教研组。建立“教研组资料袋”,明确教研组成员分工,有执教者、观察记录员、中心发言人、主持人、专业引领人。其中,有教师兼任记录员,把每次的研究过程资料记载下来,作为反思自己的研究和形成课例研究案例的第一手材料。在制度的推动之下,我园教研组已成为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发展的一个“基地”,成为幼儿园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研究所”,成为 “聚焦课堂,决胜课堂”的“参谋部”。通过加强教研组建设,全体教师增强了学习意识、质量意识、合作意识、研究意识、团队意识。
  园本教研是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提高办园内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园本教研制度建设是园本教研有效开展的长效机制。这种机制所产生的动力源自教育教学一线,并将为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终身服务。我们将继续依托制度建设这个平台,用好这个力,定会达到“一两拨千斤”、事倍功半的效果。我园将不断深入、持久地开展园本教研制度建设工作,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借助“制度建设”的力,喜欢教研,享受教研,受益于教研,实现“做有思想的老师,做有文化的教研”的教研理想!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础和核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应用软件的开发深入,计算机给幼儿园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等方面都带来了新的革命。继中小学校园网络的建设热潮之后,幼儿园也已进入网络建设的浪潮之中。如何提高幼儿园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改进教学模式、方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搭建幼儿园信息化管理平台
期刊
摘要:物理这门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初中课程,而往往在实际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就是实验教学。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和革新的背景下,翻转课堂很快就产生并快速发展为一种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制作微视频和学习任务卡,学生在家中观看视频讲解并完成相关任务,然后在课堂上展示成果,师生面对面交流完成教学任务。随着数字化教学应用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加青睐于翻转课堂。  关键词:翻转课堂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后,为了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响应素质教育,学校纷纷学习了新的教学方式,因此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崭露头角。但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要经历应用、改进、完善的过程,合作学习过程中也会暴露一些问题。笔者注意到,在课堂合作学习中,出现了个别学生参与度较低的现象,因此想通过研究,找出该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改进这一问题,使得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效率更高。  通过对选出的三位课堂合作
期刊
案例描述:  开学初,数学科代表送作业本给我时,总会写上还未交作业的学生名单,我都会让科代表去督促这些同学完成后立即交给我,大部分同学还是能够完成后交给我,有时候由于太忙偶尔有一两个未交我没去清查,然而之后的一个星期,名单上每次都出现了一个学生的名字:钟灿。我开始把注意力放在这个孩子身上。  案例分析: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钟灿同学性格内向,学习行为习惯很差,很不喜欢写作业,打开他的作业本
期刊
一、引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  教材中利用学生身边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提供了比较真实的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时,老师应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选择恰当的方式展示这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并对所有信息进行筛选、提取,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在四年级上册学习“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
期刊
内容提要:现行小学英语教材和日常交际中,语法无处不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语法知识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语法教学要在以实现真实的交际意图为中心的交际活动中去进行,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实现交际的终极目的。  关键词:语法教学 策略 交际  目前,在农村小学英语课堂语法教学中,普遍存在注重机械性操练,忽略交际使用;注重笔头练习,忽略口头练习;注重直接获得,忽略情景习得。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最大
期刊
一、前言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着力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物理课程的主要目标。标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物理理论方面的知识成果,还要求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形成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要利用身边的物品和现象引出物理知识,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由此可见,物理课程标准将物理实验和科学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的目标和
期刊
人教八(上)数学《轴对称》章末介绍了最短距离的探究,学生在应用过程中常常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笔者从如下几个方面归类分析,希望给大家帮助。  一、基础知识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垂线段最短  3.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二、基本模型  1.已知点A和点B分居直线两侧,在直线上找一点P,使PA+PB和最小  如图1,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接AB交已知直线于点P,此时PA+PB和
期刊
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指出: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  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教师人群产生亚健康的原因和表现。  导致亚健康的主要原因有: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睡眠不足、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长期不
期刊
一、有效备课,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一)备教材  小学语文的教学离不开语文教材,所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老师要结合教学目标、课堂目标以及教材中的重难点来进行有效备课。备教材不仅需要备课本的内容,还要选择好教学方法,在学习不同的知识点时要有针对性地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备学生  学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加活泼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