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是商用同步通信卫星发射较频繁的一年,全球共有25颗商用同步通信卫星发射升空,其中美国AMC14卫星因俄罗斯Proton-M火箭出现故障而发射失败。其余24颗新卫星已投入或即将投入商业服务。但除了AMC14卫星外,2008年全球在轨运行的商用同步通信卫星中,也有哈萨克斯坦KazSai1、尼日利亚Nigcomsat1及欧洲EutelsatW5等多颗卫星因突发故障失效或部分失效。
哈星一号失效
2008年12初,哈萨克斯坦国家航天局宣布。该国首颗通信卫星Kazsat1对地面发去的任何指令都没有响应,已彻底与地面失去联系。这说明Kazsat1卫星已失效。
Kazsat1卫星由俄罗斯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科研与生产中心建造,耗资约6500万美元。该卫星携带12个Ku波段转发器,在轨设计寿命12.5年,于2006年6月17日邮俄罗斯Proton-K火箭从本国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后,在103οE轨位上服役,为包括中亚国家和俄罗斯中部的部分地区提供电视转播,卫星通信及数据传输等服务。但至2008年6月8日,由于星上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Kazsat1卫星偏离了同步轨道,从而中断了通信及广播服务。俄罗斯赫鲁尼切夫航天中心的专家曾表示,可以经由地面测控等技术手段使故障卫星返回其同步轨道。不过,几个月的努力并未能挽回这颗仅服务近两年的通信卫星,终于使该星成为太空垃圾。
作为Kazsat1卫星的替用星,Kazsat2卫星目前正由俄罗斯赫鲁尼切夫航天中心与法国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TAS)联合进行建造。这颗新卫星预计2009年秋天由俄罗斯Proton火箭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未来在86.5οE轨位上为哈萨克斯坦及独联体国家提供广播电视和通信服务。
尼星一号失效
据尼星项目承包商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于2008年11月中旬发布的消息,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Nigcomsat1)在11月11日4时33分(北京时间),因太阳能帆板发生故障,电能耗尽,卫星失效。此前,尼星一号在42οE轨们上运行仅约18个月。
尼星一号项目是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在2004年通过国际公开竞标获得的首个商用通信卫星在轨交付项目,也是中国研制的“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首次出口。尼星一号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是采用我国新一代高功率、大容量、长寿命的“东四”平台的第2颗通信卫星。该卫星发射重量约5100Kg,在轨设计寿命15年,卫星总功率8KW,携带4个Ka波段、18个Ku波段、4个C波段和2个L波段转发器。尼星一号由于2007年5月14日(北京时间)由中国“长征三号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7月6日向尼日利亚宇航局进行在轨交付,主要为尼日利亚及其它非洲国家提供通信、广播、导航及宽带多媒体等服务。
业内专家指出,尼星一号的失效是基于太阳能帆板的故障,而我国“东四”卫星平台的首发星鑫诺二号(Sinosat2)2006年10月底成功发射入轨后,也是太阳能帆板和通信天线未能展开、无法投入运行而成为太空垃圾。尽管大型商业通信卫星项目系统庞大,技术复杂,是国际上公认的高风险、高技术、高投资项目。卫星升空后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在所难免,但“东四”平台的头两颗卫星升空后均在太阳翼系统发生故障,这说明“东四”平台的技术尚不够成熟,还需要根据飞行实践不断进行改进,并经受太空环境的长期考验,以提高上星的性能及可靠性。
据悉,采用“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的后续卫星的太阳翼已进行了改进。而采用“东方红四号”平台的第3颗通信卫星—委星一号Venesat1于2008年10月30日由“长三乙”火箭发射后,现已完成在轨测试,并在今年1月11日正式交付给委内天瑞拉科技部,不久将在78οW轨位上投入商业服务。此外,采用“东四”平台的多颗后续卫星,比如Sinosat4/5/6卫星和巴基斯坦前不久订购的Paksat1R卫星及尼星1R卫星,正在研制之中。这反映了“东四”卫星平台正进入技术成熟期。
EutelsatW5卫星部分失效
据欧洲知名的卫星运营商Eutelsat公司及卫星制造商法国TAS公司于2008年9月初发布的消息,在70.5οE轨位上运行的EutelsatW5卫星,其供电系统6月16日出现了异常。故障原因是星上太阳能帆板的一翼受损,致使产生的电功率减小。为了确保“W5”卫星继续正常运行,Eutelsat公司宣布,已关闭4个主要的转发器的工作。又基于卫星总功率的下降,两家公司预估“W5”卫星的剩余寿命将缩短3年,即其寿命终止日期将从2018年1季提前到2014年第4季。
EutelsatW5卫星发射于2002年11月22日,采用TAS公司SB3000型卫星平台,携带了24个Ku波段转发器。■
哈星一号失效
2008年12初,哈萨克斯坦国家航天局宣布。该国首颗通信卫星Kazsat1对地面发去的任何指令都没有响应,已彻底与地面失去联系。这说明Kazsat1卫星已失效。
Kazsat1卫星由俄罗斯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科研与生产中心建造,耗资约6500万美元。该卫星携带12个Ku波段转发器,在轨设计寿命12.5年,于2006年6月17日邮俄罗斯Proton-K火箭从本国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后,在103οE轨位上服役,为包括中亚国家和俄罗斯中部的部分地区提供电视转播,卫星通信及数据传输等服务。但至2008年6月8日,由于星上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Kazsat1卫星偏离了同步轨道,从而中断了通信及广播服务。俄罗斯赫鲁尼切夫航天中心的专家曾表示,可以经由地面测控等技术手段使故障卫星返回其同步轨道。不过,几个月的努力并未能挽回这颗仅服务近两年的通信卫星,终于使该星成为太空垃圾。
作为Kazsat1卫星的替用星,Kazsat2卫星目前正由俄罗斯赫鲁尼切夫航天中心与法国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TAS)联合进行建造。这颗新卫星预计2009年秋天由俄罗斯Proton火箭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未来在86.5οE轨位上为哈萨克斯坦及独联体国家提供广播电视和通信服务。
尼星一号失效
据尼星项目承包商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于2008年11月中旬发布的消息,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Nigcomsat1)在11月11日4时33分(北京时间),因太阳能帆板发生故障,电能耗尽,卫星失效。此前,尼星一号在42οE轨们上运行仅约18个月。
尼星一号项目是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在2004年通过国际公开竞标获得的首个商用通信卫星在轨交付项目,也是中国研制的“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首次出口。尼星一号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是采用我国新一代高功率、大容量、长寿命的“东四”平台的第2颗通信卫星。该卫星发射重量约5100Kg,在轨设计寿命15年,卫星总功率8KW,携带4个Ka波段、18个Ku波段、4个C波段和2个L波段转发器。尼星一号由于2007年5月14日(北京时间)由中国“长征三号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7月6日向尼日利亚宇航局进行在轨交付,主要为尼日利亚及其它非洲国家提供通信、广播、导航及宽带多媒体等服务。
业内专家指出,尼星一号的失效是基于太阳能帆板的故障,而我国“东四”卫星平台的首发星鑫诺二号(Sinosat2)2006年10月底成功发射入轨后,也是太阳能帆板和通信天线未能展开、无法投入运行而成为太空垃圾。尽管大型商业通信卫星项目系统庞大,技术复杂,是国际上公认的高风险、高技术、高投资项目。卫星升空后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在所难免,但“东四”平台的头两颗卫星升空后均在太阳翼系统发生故障,这说明“东四”平台的技术尚不够成熟,还需要根据飞行实践不断进行改进,并经受太空环境的长期考验,以提高上星的性能及可靠性。
据悉,采用“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的后续卫星的太阳翼已进行了改进。而采用“东方红四号”平台的第3颗通信卫星—委星一号Venesat1于2008年10月30日由“长三乙”火箭发射后,现已完成在轨测试,并在今年1月11日正式交付给委内天瑞拉科技部,不久将在78οW轨位上投入商业服务。此外,采用“东四”平台的多颗后续卫星,比如Sinosat4/5/6卫星和巴基斯坦前不久订购的Paksat1R卫星及尼星1R卫星,正在研制之中。这反映了“东四”卫星平台正进入技术成熟期。
EutelsatW5卫星部分失效
据欧洲知名的卫星运营商Eutelsat公司及卫星制造商法国TAS公司于2008年9月初发布的消息,在70.5οE轨位上运行的EutelsatW5卫星,其供电系统6月16日出现了异常。故障原因是星上太阳能帆板的一翼受损,致使产生的电功率减小。为了确保“W5”卫星继续正常运行,Eutelsat公司宣布,已关闭4个主要的转发器的工作。又基于卫星总功率的下降,两家公司预估“W5”卫星的剩余寿命将缩短3年,即其寿命终止日期将从2018年1季提前到2014年第4季。
EutelsatW5卫星发射于2002年11月22日,采用TAS公司SB3000型卫星平台,携带了24个Ku波段转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