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薇甘菊防治对策分析

来源 :农业灾害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cguop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薇甘菊作为外来的有害物种,曾多次入侵珠三角地区,其生长及繁殖速度快,会给当地农作物造成严重影响。以防治薇甘菊为主要内容,首先分析了薇甘菊的危害,其次对广东地区采取的防治机制进行了介绍,最后以为薇甘菊特性为切入点,围绕防治对策展开了讨论,并提出改造植物群落、进行人为干预等建议,推进防治工作的有序开展。
  关键词 人为干预;防治对策;薇甘菊
  中图分类号:S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3–0195–02
  薇甘菊被称作植物杀手,属于典型的有害杂草。20世纪末,薇甘菊开始在珠三角地区蔓延,并呈现出持续扩散的态势。统计数据表明,每年薇甘菊都会给广东省带来高达数亿元的损失,无论是当地生物、林业生产,还是生态环境,均受到了薇甘菊入侵的严重威胁。作为国内防治薇甘菊经验最为丰富的地区,广东省现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防治体系,可减弱薇甘菊带来的不良影响。基于此,对防治薇甘菊的有效对策展开了讨论,以供参考。
  1 薇甘菊的危害
  入侵我国的薇甘菊,通常能快速覆盖裸露地、攀附乔木及灌木,通过释放特殊化学物质的方式,抑制苗木生长,进而导致森林大面积枯萎。该植物的形态特征如下:藤本以木质及草质为主,有极长根茎,可攀援、匍匐在其他苗木或地面上,幼期呈圆柱形[1]。叶面以卵形、三角卵形较为常见,长度集中在4~12 cm,宽度约为4~8 cm。由检测数据可知,薇甘菊多入侵经济树种,如橡胶、桉树以及甘蔗,无论是苗木还是农作物,如果被薇甘菊覆盖,均会在短时间内走向死亡。由此可见,只有对防控薇甘菊加以重视,视情况拟定相应方案,才能避免林业及农业受到严重影响,确保经济发展达到预期。
  2 薇甘菊防治机制
  近年来,广东等地纷纷将建设薇甘菊防治机制的工作提上日程,强调以专业公司和施工人员为主体,对防治项目进行承包建设。广东省用来防治薇甘菊的资金构成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中央补助、地方财政、自筹资金,无论是前期申报,还是最终的绩效评价,均被纳入管理范围,而全过程管理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是确保潜在问题能够被及时发掘并得到处理。
  研究表明,深圳现行防治机制对其他地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当地政府指出,薇甘菊是危害农林业发展的生物,应严格按照相关机制进行防治管理,即通过招标确定防治企业,借助工程监理的力量,确保项目能够有序开展。监理工作交由政府部门负责,通过全方位监理的方式,打造适用于防治薇甘菊项目的管理体制。该体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由专家组提供指导,且专家组需要参与项目推进的全过程;二是通过工程监理的方式,确保项目运作全过程均可呈现出理想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特点,最大程度保证防治效果达到预期。现阶段,珠三角地区纷纷借鉴上述机制,打造政府主导,技术部门负责监理,林业部门负责管理,承包公司负责项目推进的防治机制,并将防治任务交由专业公司负责,防治效果因此得到了显著提升。
  3 如何有效防治林地薇甘菊
  3.1 重视监测与检疫
  3.1.1 监测 监测是以特定区域范围为边界,通过持续调查的方式,收集生物是否发生相关数据的一项活动,有助于工作人员对薇甘菊分布情况和蔓延趋势加以了解。基于此制定出的防治策略,通常可发挥出良好作用。一般来说,对薇甘菊進行调查,可将监测区分成未发生区、发生区,将县级行政单位视为判断薇甘菊是否发生的最小单位,而对未发生区进行划分的依据,通常为风险报告和专业人员给出建议。无薇甘菊存在的区域,每年只需监测1次,发生区则要监测2次,监测时间视情况决定。例如,广东生长薇甘菊的月份是3—10月,生长速度最快的月份是7月和8月,盛花期是9—11月,基于此,工作人员可选择在4月、10月对薇甘菊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当薇甘菊进入旺盛期后,便可着手对其进行防治与除治[2]。只有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防治及监测机制,才能做到尽早除治薇甘菊,将其影响降至最低。
  3.1.2 检疫 早在2011年,政府部门就已发布对薇甘菊进行检疫并鉴定的方法。研究表明,薇甘菊主要依托人和大自然进行传播,其中,人为传播的扩散距离较远,自然传播的扩散距离较近。要想使薇甘菊得到有效防治,关键要对检疫工作加以重视,一方面要对引种、苗木调运工作进行检查,另一方面要对繁殖林木的基地进行检查,通过加大监测力度的方式,杜绝大面积种植携带薇甘菊种子或植株的苗木。现阶段,世界各国均已将检疫杂草的工作提上日程,无论是铺垫及填充材料,还是包装或粮谷产品,均有携带杂草的可能,只有对检疫工作加以重视,才能使杂草侵入从源头处得到遏制,在为林业、农业提供理想生产环境的基础上,为地方经济注入强大发展动力。
  3.2 改造植物群落
  改造群落强调由专业人员改变群落所处环境,打造出与薇甘菊生长需求不符的群落或环境,使薇甘菊得到防治。实验表明,将薇甘菊清除,在原地种植野牡丹、蟛蜞菊等灌草植物和阔叶树种,在种植盖度达到120%以上时,该区域的薇甘菊盖度将降到5%,随着薇甘菊的蔓延得到控制,其危害有所减弱。广东伶仃岛曾参与群落改造实验,由专业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在薇甘菊覆盖较大的区域,有选择性地种植木荷、血桐或幌伞枫。经过数年的生长后,经过改造的群落环境已对薇甘菊有良好抵抗性。此外,东莞、深圳等城市,还以生态景观为依据,对本地树林进行了改造,对于薇甘菊入侵严重的次生林、人工林,在化学防除的基础上,种植血桐、幌伞枫等抵抗能力良好的树种,以提升林中空隙封闭速度[3]。事实证明,这样做可使薇甘菊得到持续控制,其发生面积得以明显压缩。
  3.3 进行人为干预
  人为干预多为物理清除,需要工作人员以薇甘菊覆盖度为依据,选用相应的清除方案。若薇甘菊覆盖地为裸露地,通常需要先全面清除,再对植株进行相应处理后,待薇甘菊再次生长时,重复上述方法,确保薇甘菊可得到彻底根除。可供选择的处理方法主要有裸晒、深埋以及堆沤。如果薇甘菊覆盖林种为灌木类,工作人员既可以沿用上述方案,还可以在距地面约50 cm处,将薇甘菊枝茎割断,再通过人工拔除、铲除的方式,处理剩余断茎及根茎,随后对根茎做堆沤、深埋或裸晒处理,确保薇甘菊无再次生长的可能。如果薇甘菊覆盖林种为乔木类,工作人员应采取方案二,即先将薇甘菊枝茎割断并挖除,再将断茎及根茬拾净,最后对其进行处理。一般来说,人为干预的最佳时机为每年4—6月、9—11月,并且要保证天气状况良好,这点需要尤为注意。   3.4 生物防治要点
  生物防治强调利用生物天敌防治薇甘菊,除特殊情况外,采取生物防治方案的区域,无需配合使用物理清除或化学防治法。利用生物天敌对薇甘菊加以控制,始终是防治研究的主要方向,相关研究涉及内容较多,例如,对生物天敌进行筛选、从原产地引进可防治薇甘菊的生物等。现阶段,该研究仍处于试验阶段,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只有通过风险评估及有效性评审,才能小范围试用并推广。试验证实有防治功能的生物,主要有小衰蛾、艳婀珍蝶和安婀珍蝶,上述生物可通过吸食叶片的方式,达到消灭薇甘菊的目的。此外,工作人员还可酌情对病原微生物以及寄主植物加以利用,确保薇甘菊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的防治原理是利用有极强适应性的菌类感染薇甘菊,进而使薇甘菊出现叶片坏死并脱落的症状,通过不断循环的方式,加速薇甘菊走向死亡[4]。寄主植物的特点是以薇甘菊为寄主,通过寄生的方式灭杀薇甘菊,在保证薇甘菊覆盖度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避免其他物种被影响的情况出现。
  3.5 化学防治策略
  化学防治所用药剂以森草净和草甘膦为主,可使薇甘菊根茎叶得到有效灭杀。除特殊情况外,药剂用量均为规定上限,工作人员可酌情加入无磷洗衣粉等增效剂,根据薇甘菊生长情况,采取相应的喷施方法。方法一,将高浓度药剂喷施在薇甘菊根茎叶上,若药剂在根茎叶处流淌,代表施加量充足,可停止喷施;方法二,先用剪刀或砍刀将树干上攀附的蔓茎切断,再向根茎处喷施药剂,通过持续监测的方式,在恰当时机对药剂进行补喷,确保薇甘菊可得到有效灭杀。
  在采取化学防治方案时,工作人员应对以下内容加以重视:(1)水源区及自然保护区,不应应用该方法;(2)避开禾本科、乔灌木等敏感植物;(3)对药剂进行喷施后,通过树立警示牌的方式,避免其他人误入;(4)喷施作业需要在晴天开展,若药物喷施6 h内有降雨或其它恶劣天气,则要对施药区做补喷处理。
  4 结论
  薇甘菊后清除难度极大,要想避免类似问题出现,关键是要加大防治力度,在标本兼治原则指导下,通过综合防治的方式,使防治效果最大程度接近预期。落实防治工作时,有关人员应做到双管齐下,既要对薇甘菊进行持续防治,并对生态进行修复,还要加大培育健康森林的力度,打造有助于苗木生长但不符合薇甘菊生长需求的环境。
  參考文献
  [1] 吕桂华.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薇甘菊的监测和防治工作浅谈[J].农业与技术,2020,40(20):93-95.
  [2] 黄小荣,曹艳云,陆国导,等.广西陆川不同树种人工林的薇甘菊入侵程度变化[J].生态科学,2020,39(5):109-114.
  [3] 王忠辉,范志伟,张瑞海,等.薇甘菊替代植物的筛选及其防控效果试验[J].中国农业气象,2020,41(1):24-33.
  [4] 李云琴,户连荣,张知晓,等.云南省林地薇甘菊防控研究进展[J].生物安全学报,2019,28(1):1-6.
  责任编辑:黄艳飞
其他文献
摘要 林业资源作为与人类生存无法分离开来的重要资源,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拥有丰富、多样化的林业资源不单单可以有效涵养水源,强化对水土的保护,有助于防风固沙以及调节气候等等。此外,加强林业保护还有助于加强污染防范,对于促进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意义重大。本文将结合甘南地区林业生态的发展现状,针对其具体保护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促进甘南地区林业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摘要 当前形势下,中医药产业和中医药技术要在新的时代下可持续的发展,必定要迎合时代的趋势,培养更多现代型复合人才。为培养中医药行业的相关人才,国家教育部门设立了中药学学科,相关高校设置中药栽培学课程,加强对药用植物栽培和技术研究上的力度,使所栽培的中药能够为中医的不断发展提供基础。为了使中药的栽培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必定要促进中药栽培学教学方式的改革,使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用于中医药行业以及中
摘要 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气象服务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为凸显,进一步提升气象服务质量已经显得十分急迫和必要,需要气象部门给予高度重视。本文先对气象服务需求特点和现状作简要的分析,进而谈一谈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气象服务的定位发展。最后提出进一步强化气象服务质量的措施,包括运用先进技术来提升气象服务准确率与质量、打造网络化的气象服务体系。  关键词 气象服务;气象质量;气象服务网  中图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作物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产品,人们不仅对玉米提出了产量的要求,并对其质量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但是,采用不同的方式对玉米进行种植,将会对其质量和产量带来不同的影响,其中,影响玉米品质最为明显的因素就是种植玉米的密度,其是控制玉米生长的关键因子,也是促进玉米品质提升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对种植玉米的密度给其产量带来的影响做出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 玉米种植密度;品质;影响  
摘要 玉米具有产量大、适应性强等特点,在我国许多地区得到了广泛种植,其生产与培育对我国农业发展乃至国民经济都具有广泛且深刻的影响,玉米的优化生产也是我国粮食结构升级的坚实力量之一。作为农业大国,玉米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悠久,在生产技术上也一度取得了深刻的进展。在实际种植中,玉米种植密度作为玉米产量与品质的直接影响因素之一,对其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玉米目前的种植情况进行了综述,阐述了玉米
摘要 苹果树常年生长在同一个地方,为了满足其独特的生长环境,需要根據苹果树的生长周期以及生长特征,科学有效地把控土壤实际情况,再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以甘肃静宁为例,分析苹果树需肥规律等性质,针对苹果园施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施肥技术和策略。  关键词 苹果树需肥规律;施肥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S6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3–0180–02
摘要 从生产者、管理者、消费者与第三方平台的角度着手,探究了电商平台下“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发展状况以及隐患,提出了构造电商平台“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先进管控模式。  关键词 电商平台;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3–0182–02  现阶段的探究大多数是从农产品安全质量监管以及“三品一标”线
摘要 厚皮甜瓜口感清脆,水分充足且甜度大,深受人们的喜爱,厚皮甜瓜多种植于北方地区,北方早晚温差较大,有助于厚皮甜瓜积累糖分。在地理条件、气候条件满足厚皮甜瓜生长的情况下,高效地栽培技术也影响着厚皮甜瓜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在厚皮甜瓜栽培过程中,应该结合丰富的栽培经验,做好种植管理,才能提升厚皮甜瓜的种植品质,本文主要探索日光温室冬春茬厚皮甜瓜高效栽培技术。  关键词 日光温室;冬春茬;厚皮甜瓜;高效
摘要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民生之根本,也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基本保障。农业水利灌溉作为农作物生长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现代农业灌溉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节水也已经成为了农业灌溉中久经讨论的一个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用水量也逐渐增大,而农业灌溉用水的需求也不断显露出来。因此如何做到在尽量不影响到农业产物产量的基础上,提高农业灌溉环节的效率,并实现对灌溉过程中所使用的能源及资源的高效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