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规范农民用水协会的运行和管理,使其走上正规化、法制化轨道,需要对其组建和运行管理模式的思路进行认真研究。本文针对利津县农民用水协会的现状及其在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几点思考建议,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用水协会;运行管理;模式;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灌溉工程和用水管理多以政府和集体为主,造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出现“缺位”和“错位”,带来了农田水利灌排设施老化、破损,加剧了用水无序和水量浪费、农业灌溉效率不高。在这种背景下,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各地积极探索各种形势的用水管理体制改革,农民用水户协会这种用水和作组织运用而生,并逐步得到了农民的欢迎。如何规范农民用水协会的管理运行,使其走上正规化、法制化轨道,需要对其管理运行模式的思路进行认真研究。本文针对利津县农民用水协会的现状及其在管理运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几点思考建议,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1. 农民用水协会的特点及利津县农民用水协会现状
1.1 农民用水协会特点。农民用水户协会是在一定灌溉范围内,由用水户自发自愿组织,根据“自主经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运行原则,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种非营利性社会团体。通过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和有效的管理,实现用水户直接参与灌溉用水管理,斗、农一级的渠道得到充分的管护,减少渠道跑冒滴漏,有效节约用水,降低灌溉成本,减轻农民负担及降低水管单位的运行成本,对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2 利津县农民用水协会现状。随着近年来农村水利的不断发展,一大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特别是节水灌溉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促使农民用水协会全面开花,建管并重的理念深入人心。目前,利津县8个乡镇(街道)均成立了农民用水协会,其中灌溉协会5个、供水协会3个。全县共有村级水利员509名,每个行政村选配1名水利员,由县乡两级财政为其发放生活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3600元。
2. 管理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管理运行模式不规范,作用发挥不充分。部分用水协会的管理人员由村委会成员兼任,由于村务繁忙而疏于用水户协会的管理,加之没有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对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水利管理工作不重视,从而影响了协会工作的正常开展;村级水利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部分行政村水利员更换频繁,协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2 用水户节水意识不强,水费负担重。灌区水费收取按照“按方计量、按亩收费”的原则进行,导致同一灌溉轮次,每亩地不管用水多少,所交水费相同。部分农户存在占便宜的心理,浇地时往往进行大水漫灌,不仅达不到增产的目的,而且严重浪费了水资源,加重了水费负担,致使用水户认为水费偏高,不积极缴纳水费。
2.3 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协会经费缺乏。灌区部分渠道及配套建筑物年久老化失修,破损、淤积严重,行水困难。虽然协会对斗农渠进行了划段承包,但是大部分农户都没有能力、资金,也不愿意去管护,认为用水协会收了水费,就应该负责渠道的修建,而协会仅凭微薄的水费收入,只能完成小部分的维护工作,对于大量的渠道修建、维护来说,更是杯水车薪、捉襟见肘。
3. 几点思考和建议
3.1 规范运行管理模式。明确划分水管单位、用水户协会和用水户之间的责权和义务,并建立有效的考核奖惩激励机制,与用水户协会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引导水管单位、用水户协会正确定位、分清职责,大大提高用水户协会的工作效率。各协会对范围内水利员的选聘、培训、辞退进行统一管理,行政村不能随意更换水利员,保证水管队伍的稳定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3.2 完善水费计收制度。在各行政村实行用水小组管理制,每5户组建一个用水小组,相互监督用水情况和水费征收,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在节约用水的同时,提高用水户上缴水费的自觉性。水费收缴统一由协会管理,各工程单位单独核算,由协会统一支配。水费收支情况及时向协会会员公布,接受会员直接监督。
3.3 设立工程管理保障基金。为解决饮水、灌溉工程在运行初期,因水费积累较少,没有足够资金进行工程维修的问题,设立工程保障基金,为供水工程在遭受自然灾害和不可抗力的其他损失时提供补助,补助标准为实际维修费的60%。并规定凡不按要求收取水费的工程,不予补助。
4. 结语
实践证明:发展乡镇(街道)农民用水协会,是管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一条好路子。既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保证工程长期持久的发挥效益,有利于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参考文献
[1] 刘静、Ruth Meinzen-Dick、钱克明、张陆彪、蒋藜;中国中部用水者协会对农户生产的影响[J];经济学(季刊),2008年02期.
[2] 王金霞、黄季焜、Scott Rozelle;激励机制、农民参与和节水效应:黄河流域灌区水管理制度改革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年11期.
[3] 黄彬彬、胡振鹏、刘青、桂发亮、刘伟兵;农户选择参与农田水利建设行为的博弈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年04期.
【关键词】用水协会;运行管理;模式;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灌溉工程和用水管理多以政府和集体为主,造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出现“缺位”和“错位”,带来了农田水利灌排设施老化、破损,加剧了用水无序和水量浪费、农业灌溉效率不高。在这种背景下,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各地积极探索各种形势的用水管理体制改革,农民用水户协会这种用水和作组织运用而生,并逐步得到了农民的欢迎。如何规范农民用水协会的管理运行,使其走上正规化、法制化轨道,需要对其管理运行模式的思路进行认真研究。本文针对利津县农民用水协会的现状及其在管理运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几点思考建议,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1. 农民用水协会的特点及利津县农民用水协会现状
1.1 农民用水协会特点。农民用水户协会是在一定灌溉范围内,由用水户自发自愿组织,根据“自主经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运行原则,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种非营利性社会团体。通过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和有效的管理,实现用水户直接参与灌溉用水管理,斗、农一级的渠道得到充分的管护,减少渠道跑冒滴漏,有效节约用水,降低灌溉成本,减轻农民负担及降低水管单位的运行成本,对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2 利津县农民用水协会现状。随着近年来农村水利的不断发展,一大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特别是节水灌溉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促使农民用水协会全面开花,建管并重的理念深入人心。目前,利津县8个乡镇(街道)均成立了农民用水协会,其中灌溉协会5个、供水协会3个。全县共有村级水利员509名,每个行政村选配1名水利员,由县乡两级财政为其发放生活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3600元。
2. 管理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管理运行模式不规范,作用发挥不充分。部分用水协会的管理人员由村委会成员兼任,由于村务繁忙而疏于用水户协会的管理,加之没有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对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水利管理工作不重视,从而影响了协会工作的正常开展;村级水利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部分行政村水利员更换频繁,协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2 用水户节水意识不强,水费负担重。灌区水费收取按照“按方计量、按亩收费”的原则进行,导致同一灌溉轮次,每亩地不管用水多少,所交水费相同。部分农户存在占便宜的心理,浇地时往往进行大水漫灌,不仅达不到增产的目的,而且严重浪费了水资源,加重了水费负担,致使用水户认为水费偏高,不积极缴纳水费。
2.3 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协会经费缺乏。灌区部分渠道及配套建筑物年久老化失修,破损、淤积严重,行水困难。虽然协会对斗农渠进行了划段承包,但是大部分农户都没有能力、资金,也不愿意去管护,认为用水协会收了水费,就应该负责渠道的修建,而协会仅凭微薄的水费收入,只能完成小部分的维护工作,对于大量的渠道修建、维护来说,更是杯水车薪、捉襟见肘。
3. 几点思考和建议
3.1 规范运行管理模式。明确划分水管单位、用水户协会和用水户之间的责权和义务,并建立有效的考核奖惩激励机制,与用水户协会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引导水管单位、用水户协会正确定位、分清职责,大大提高用水户协会的工作效率。各协会对范围内水利员的选聘、培训、辞退进行统一管理,行政村不能随意更换水利员,保证水管队伍的稳定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3.2 完善水费计收制度。在各行政村实行用水小组管理制,每5户组建一个用水小组,相互监督用水情况和水费征收,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在节约用水的同时,提高用水户上缴水费的自觉性。水费收缴统一由协会管理,各工程单位单独核算,由协会统一支配。水费收支情况及时向协会会员公布,接受会员直接监督。
3.3 设立工程管理保障基金。为解决饮水、灌溉工程在运行初期,因水费积累较少,没有足够资金进行工程维修的问题,设立工程保障基金,为供水工程在遭受自然灾害和不可抗力的其他损失时提供补助,补助标准为实际维修费的60%。并规定凡不按要求收取水费的工程,不予补助。
4. 结语
实践证明:发展乡镇(街道)农民用水协会,是管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一条好路子。既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保证工程长期持久的发挥效益,有利于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参考文献
[1] 刘静、Ruth Meinzen-Dick、钱克明、张陆彪、蒋藜;中国中部用水者协会对农户生产的影响[J];经济学(季刊),2008年02期.
[2] 王金霞、黄季焜、Scott Rozelle;激励机制、农民参与和节水效应:黄河流域灌区水管理制度改革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年11期.
[3] 黄彬彬、胡振鹏、刘青、桂发亮、刘伟兵;农户选择参与农田水利建设行为的博弈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