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 :搏击·体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q2009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田径课程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目前制约江西省普通高校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m的因素主要来自生源限制、田径课程设置、教学手段、运动成绩、训练环境等。文章通过系统的分析对南昌航空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三所重点学校的学生分层抽样发放问卷调查,归纳出影响田径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方面:田径课程设置、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学校的关注度、就业情况等方面。
  关键词:体育专业 田径运动 现状发展 对策和研究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9-0079-04
  1 前言
  田径运动是发展身体素质和提高技战术水平的基本手段,而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和最后环节,是学校体育与体育社会化的转折点和学与用的衔接点。通过高校体育工作者多年来的共同努力,田径运动可以在高校得以普及和发展。然而,由于田径项目的枯燥、单调、训练负荷大等特点,以及学校田径教学课时安排、重视程度、就业环境等因素影响,使得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现状不尽如人意,田径运动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南昌市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为研究对象,以在南昌地区的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昌航空大学三所高校的体育专业为主要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和访谈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与田径运动有关的著作、书籍、期刊网和资料室查阅对高校田径运动现状及发展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收集了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我国有关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现状和运动成绩、田径运动教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著作、论文等,为本文构思和研究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2.2.2 问卷调查法
  依据本研究所需要的信息,遵循社会学问卷制定的原理和方法,征求多方面的意见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本研究共发出学生问卷300份,回收288份,其中男生问卷208份,女生问卷80份,有效问卷273份,回收率96%,回收有效率94.8%。经统计整理,本次调查问卷通过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
  2.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应用软件对获得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所统计结果经过专业人员审核无误后,用于本研究工作的分析与论证。
  2.2.4 逻辑分析法
  根据调查数据统计的结果,通过逻辑归纳方法进行分析,从众多现有调查的结果中找出一般性的结论和普遍性规律,并得出可靠的结论。
  2.2.5 访谈法
  通过座谈及电话的方式,与教师进行有关对田径的重视度、专业课程设置、训练模式、田径教学改革等方面问题的交流。广泛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为本文撰写积累材料,丰富和充实了本研究的内容。
  3 研究内容
  3.1 南昌市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运动的发展现状
  3.1.1 高校体育的硬件设施
  体育教学设施是完成体育教学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设施的科学性、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直接决定着这个学校的体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训练、竞赛开展的要求。本研究所调查的三所南昌市高校田径场地、运动器材情况如表1:
  根据表1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的学生对本校田径场地、运动设施感觉满意的,但是还应该及时训练器材的补充和先进训练器材更新,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本校田径场地、运动设施较差,训练器材基本能满足上课要求。
  3.1.2 高校体育专业田径普修的课程设置
  体育专业田径教学受传统教学观念的主宰,其教学主要是以田径竞赛项目为核心,多以短跑、跨栏、跳远、跳高、铅球、标枪等技术性较强的项目为主要内容。三所高校的课程设置如表2:
  调查结果表明,三所高校在学时安排上都是侧重跑、跳、投等动作技术的教学,跑主要是以短跑为主,例如100米、200米等,跳则是以背越式跳高和挺身式跳远为主,投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就是以实心球为主要的练习工具,像标枪、铅球、铁饼由于危险性比较高,所以很少使用,甚至不敢使用。而在理论等语言表达技术动作方面则是非常的薄弱,很多时候都是通过实践课分析技术动作来传授理论知识。
  3.1.3 体育专业学生对田径的学习的态度
  行为科学认为:需要产生动机,动机产生行为,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会因需要的满足与否而有不同的表现。在高校田径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设置等缺少针对性,课程内容难度与学生的实际运动能力不相符,造成大学生运动员学习积极性差,进而出现旷课、迟到、早退的现象,难以保证学习质量。
  调查结果说明:由于受到教学内容、手段和就业等各方面的不利影响,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上田径课的学习兴趣,基本上是以消极的态度来应付上课凑学分。
  在通过教师访谈中得知,在来应对、付上课的大部分学生中,对跑的项目不感兴趣,特别是长跑项目,没有足够的信心和毅力来完成练习;对跨栏项目缺乏足够的胆量和勇气上栏;对投掷项目没有兴趣和能力,多数学生常以变相的抗拒行为消极应付。
  3.1.4 田径课程设置的合理度、课时等安排现状
  课程设置的合理度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田径运动的发展,以下是3所高校的课程设置比例:
  据调查表明,三所高校的田径课程安排年级不尽相同,江西师大田径课程安排均匀一些,其他两所学校则主要集中在低年级,从上表对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还是希望课程安排均匀的。但三所学校田径教学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弊端,其中田径课学时的不断缩减,使得田径课的教师颇感不适应。由于高校体育环境中田径常常处于“田径缺席”的状态,课程的安排不合理导致了体育专业田径课的处境不容乐观。   3.1.5 高校田径的训练模式
  普通高校的田径训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训练过程及条件的业余性;运动员起点低,个体差异大,但是可塑性很强。
  由于学生进校后,将主要精力投入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训练任务,以及考试和假期的影响,因此训练的系统性、连贯性难以保证。
  普通高校的运动训练在运行机制、场地设备、营养补给等方面难以与专业队甚至少体校相比,这也是有些学生运动员进了高校后,运动成绩不进反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造成运动员起点低的主要原因是选材面太窄。众多高校的生源只能局限于“有一定文化成绩,运动水平在一级和二级之间”这样一个小群体内。
  由于运动员来自五湖四海,在技术水平、训练程度、个性及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但是,由于这些运动员大多是统招的,文化基础和知识结构好,理解能力强,即所谓“悟性”好,以及训练年限和训练程度等因素,绝大多数运动员在专项技术和素质等方面还存在着相对较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其生理及心理方面已趋成熟,能够承受大负荷的刺激。
  因此,只要训练方法科学合理,大多数运动员还是能够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的。
  3.1.6 学校对田径项目的关注度
  学校对田径运动的关注度直接体现在训练经费上。训练经费是训练工作开展的核心物质条件,是学校开展训练工作的根本保障,严重滞后的场地设施建设,以及运动场地的多少对学生参加体育运动也有很大的影响,这些条件已经严重影响到大部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到田径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满意度也从侧面看出学生对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呼声,而学校政策和经济上的倾斜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对田径运动的重视程度。
  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对田径项目的关注度由于各校的学校性质而不一样,师范类、文史类学校对田径的关注度就高点,学生的满意度就比较高。理工科学校对田径项目的关注度就比较一般,学生的满意度就不是很好。
  3.2 影响南昌市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
  3.2.1 田径运动项目自身特点的制约
  田径中的长跑项目属于周期性运动项目,运动过程中会出现“极点”现象,跑后有的同学会有不良反应,导致学生怕上田径课。而其它多数田径运动项目,虽然完成动作所需的时间短,但讲究爆发力,经重复练习,体力消耗大、易疲劳,且运动单调,没有情景的变化及应对,使得运动过程中人体对身体产生的不良反应的注意难以转移。
  因此,相比其它合作类或有音乐伴奏的运动项目而言,在趣味性方面田径项目的运动特点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3.2.2 教学手段受新兴项目冲击的影响
  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体育、休闲、娱乐的品味要求越来越高,田径运动的走、跑、跳、投等内容已不能满足当代学生追求新兴、时髦、轻松的体育运动项目,对田径运动易产生抵触情绪;教材内容缺乏新颖性,教学方法缺乏应变性,田径课过于追求竞技运动的完整性、系统性,只重视跑、跳、投等技术动作的教学,难度系数大,心理负担重,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调查学生在田径课中,教学手段对田径发展的影响在表7中充分体现:
  调查表明,传统的田径教学内容、方法过于陈旧,主要沿用竞技运动的项目及训练方法,运动强度较大,并且运动技术的固定形式和单一动作的重复练习都是通过个体行为来完成,从而缺乏趣味和娱乐性,容易导致教学课堂无生机。
  一提到田径课,似乎就是跑、跳、投等内容,不能兼顾学生某一方面的兴趣,并且这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田径课反而成了他们的一种负担,进而失去了对田径课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欲望。
  3.2.3 学校关注度的影响
  学校对田径的关注主要体现在经费上,经调查发现,目前普通高校经费主要靠学校本身自给自足。教育部门和体育系统对专业队有拨款,但对普通高校运动队没有专门的拨款,来自企业赞助和社会赞助更是微乎其微。
  这说明现在高校田径运动队主要依靠学校的拨款,还不能充分利用市场来拓展经费来源渠道,实现自我造血的功能。
  由于大多数高校运动队经费缺乏,学校运动队体育设施简陋,训练水平难以得到保证和提高,因此经费问题严重地制约了高校田径运动的发展。教育部门应敦促各校的决策者对体育给与足够的重视,将各校的体育运动成绩纳入高校综合评估体系之中。
  3.2.4 就业的影响
  由于田径项目的重竞技性特点,田径运动缺乏休闲娱乐性、时尚性,在各机关单位开展的不广泛。相比其他项目的运动员,如篮球、排球、游泳,田径运动员在就业方面缺少竞争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校田径运动员是运动员当中的“弱势群体”。
  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中,半数以上教练对高校运动员从事文化和专业要求较高的职业持不乐观的态度。三所高校中有35.9%的学生认为由于专业项目差别以及用人单位的偏见等较大的限制等诸多因素影响,就业成为了制约高校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3 影响南昌市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的对策
  3.3.1 加强硬件设施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各高校适度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结合当代田径运动发展的方向,在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设施的基础上,增加各种休闲体育、娱乐体育等方式来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体育锻炼当中,从而改善田径教学环境。
  与此同时,在知识爆炸、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体育科学也迅猛发展,教师也必须接受继续教育,进一步掌握科学、先进的训练方法和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田径运动的发展。
  3.3.2 及时合理的修订授课计划
  根据田径运动的本质属性,结合学生的情况,改革教学中的田径项目和内容:
  (1)确定适度的、多方面的教学目标;   (2)大胆改革田径教学内容。
  田径运动的练习基本是以个人项目和单个练习为主,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将一些个人练习项目改为两人或多人练习,以满足学生求新、求奇、求乐的目的。
  3.3.3 在田径教学中融入“快乐元素”
  教师在语言能上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紧紧抓住田径动作的“神韵”是尤为重要的。例如跨栏练习过栏的“马踏飞燕”、落地的“稳如泰山”,100米跑冲刺的“快如疾风”等都充分展示了语言艺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美感及趣味,激励学生以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和蔑视困难的勇气完成技术动作。
  在教学中设立游戏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采用游戏的形式和借鉴民族体育的娱乐性穿插在课堂的教学中,以把田径运动竞技项目科学地转变为“趣味田径”,挖掘、激发并保持学生对田径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在“乐中练、乐中学”。
  3.3.4 开展多样竞赛方式,灵活制定竞赛规则培养学生的参与热情
  竞赛体制对训练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杠杆作用,目前我国的高校田径竞赛制度还难以发挥这一作用,高校田径竞赛系统最缺乏的是校际间区域性、自主性的竞赛交流,而这恰恰是完善高校田径竞赛体制的基础。例如举行高校对抗赛、达标赛和年级对抗赛等,以增加竞赛数量、提高竞赛质量、推动竞赛市场化。
  江西省高校竞赛相对缺乏,除了参加省运会、省大学生运动会外,就没有其他高水平的田径比赛,根本没有完善的竞赛制度,很难与外界接轨,难以以赛代练。
  运动员通过比赛,可以提高心理素质和临场比赛经验,及时发现问题,为进一步训练提供目标导向。结果表明,运动员参赛的次数越多,越有助于提高创造好成绩的机遇与概率。
  4 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南昌地区高校田径运动的发展水平不高,主要原因是高校的田径运动跟不上潮流的发展,在硬件设施上也无法达到标准,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田径运动的发展。在内容设置、教学手段上和训练理论与实践上缺乏时尚的元素,田径的训练方法、手段的落后,学生来源受限,训练时间短,也是限制田径运动发展的重大影响因素。
  通过调查发现,需要改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多样化,采用现代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借助媒介的力量来学习和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改善这种现状,缩小与大城市田径运动发展水平的差距,最终达到高效低耗。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糖尿病(DM)与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CCAD)和阻力指数(RI)的关系.方法 选择30例DM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相匹配的非DM病患者为对照组,观察2组病例颈总动脉IMT、CCAD和RI的差异.结果 DM组颈总动脉IMT、CCAD和R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CAD可作为DM动脉病变的超声观察窗口,高频彩色
儿童眼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康复工作中,检查是评估儿童视功能的惟一线索,一个普通的眼科检查内容包括:视力、眼位、眼球运动、裂隙灯、直接或间接眼底镜检查.然而对保健机构的医生和社区医生来说,要完成这些检查是很困难的,尤其对一个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来说,视力表视力有时只能做参考,有时就根本不可能完成检查,往往使一些患者延误治疗时机。
期刊
目的 评价前列泰片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5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为期6~24个月的观察,口服前列泰片一次5片,3次/d.比较治疗前后前列腺炎症状评分及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白细胞数量的变化,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45例患者中,治愈16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7%,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前列泰片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确切,耐受性良好。
目的 观察左前分支阻滞的心电图Sv 5改变及心向量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 424例心电图谱图形及心向量图形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0.35 mV可作为诊断左前分支阻滞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心向量电轴左偏-45°,左右F面QRS环呈逆钟向转位,环体转向左上方展开.结论 心电图与心向量相结合可明确诊断,两者缺一不可.心向量是左前分支阻滞最好诊断工具,优于心电图,在心向量图上有特征性变化,对明确诊断有指导意
目的 通过研究骨间后动脉肌间隙支穿支血管在皮肤内的走行和分布,探索骨间后动脉肌间隙支穿支皮瓣对手部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精确的定点修复的可能性.方法 红色乳胶灌注的上肢标本14侧,解剖观测外径≥0.5 mm的穿支,测量其管径并观察其走行、分支、分布情况等.结果 骨间后动脉发出4~5支肌间隙支血管供应皮肤.其中最大的骨间后动脉肌间隙支穿支起自肱骨外上髁至尺骨小头桡侧缘连线,距腕横纹上8~9 cm[
目的 探讨经鼻气管插管吸痰及护理对昏迷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作用.方法 治疗组17例各种原因导致昏迷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鼻气管插管吸痰及采取其他护理措施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对照组21例昏迷患者只给予经口或经鼻吸痰,2组患者其他处理相同.结果 17例患者病情好转或痊愈占70.6%,平均每天经气管套管吸痰量(60.2±5.8)ml,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鼻气管插管
目的 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Ⅱ)与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Ⅱ)用于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疗效差别.方法 将78例需择期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CSⅡ组(n=36)和MSⅡ组(n=42),观察术前、术中、术后的血糖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 两种方法都能有效地控制血糖(P<0.01);CSⅡ组在FPG、2hPG控制更理想,血糖达标时
摘要:文章从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出发,文章对区域体育旅游市场的概念、特征及其时空演变机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体育旅游市场发展战略的“环—扇模型”,旨在为我国体育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区域体育旅游市场 演变 发展战略 “环—扇”模型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9-0017-04  体育旅游作为一种经济和文化现象,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角度对高校篮球队的管理工作进行了初步探讨,力求构建一套既符合国情又符合高校篮球队自身特点的管理体系,为篮球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高校篮球队 管理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9-0042-03  “权者,成败之基,荣衰之要。权者,图业必先谋事,谋事必先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