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创造更多的练笔机会。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写作;培养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归宿,它涵概了语文学科的所有知识点,也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具体体现。小学生作文能力如何,直接影响着他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我国农村的小学教育历来比较薄弱,而作文教学又是农村小学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是很普遍的现象。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作文教学研究成果颇丰,教学流派纷呈,但“作文难,怕作文”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学生们。重视和提高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水平,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已是当务之急。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从实效方面考虑,我觉得我们教师应该重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多积累”;二是“勤练笔”。我认为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两个关键环节。只有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同时多写多练,才能臻于娴熟,驾驭自如,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 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
1、激发兴趣,产生积累欲望。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文的对话过程。“对话”一词非常准确的指出了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平等地位。如果把教师自己的好恶代替学生的自主选择,把积累变成硬性灌输的过程,必然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需要和欲望,积累才会有内驱力。其次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启发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给学生个性张扬的空间。当学生对课文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以后,再进行语言积累也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了。
2、授之以渔,养成自主积累。
提到语言积累往往偏重于知识的扩充,而忽视自主积累的意识、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得到语言的积累,还要教给学生语言积累的方法、培养学生语言积累的意识、锻炼语言积累的能力、养成语言积累的习惯。培养自主意识、能力与习惯比增加积累知识更重要。有了自觉积累的意识,学会了积累的方法,养成了注意积累、善于积累的习惯,学生才能自主读书、积累。
3、培养阅读能力,丰富材料积累。
积累和阅读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方面看,阅读是写作的借鉴,是读者间接认识生活的途径,也是积累材料的有效途径。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 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象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
二、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练笔机会
1、写日记就是很好的练笔形式。做为一名负责任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养成从小写日记的习惯,写一天两天不行,写十天半月也不行,要坚持经常,养成习惯,这对学生的受益是非常大的。写日记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深刻人的思想,提高人的素养,涵养人的品德,增加很多感悟。这对一个学生的精神成长也是非常有益处的。
2、挖掘教材中的习作因素,给学生创造练笔机会。任何人接触一个事物,不可能不产生感想。每学完一篇课文,教师都可以问问学生,你想说点什么?或者有什么感想?想说什么就可以写什么,怎么想就可以怎么写,不限内容,不限多少。可以写感想,可以写收获、也可以为文章写续。这 既增加了学生的习作机会,又培养了学生写真情实感。
三、从生活入手,写体验文章
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尝到写作的乐趣,使他们感到写作素材无处不有,这样才能写出充满生活气息的习作来。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学会观察,才能学会写作。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自然界中一切事物,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只有通过观察,才会发现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只有通过观察,才能把各种材料积累起来,写作时,就会感受到材料丰富,得心应手,文笔流畅。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观察对象,要把观察对象引向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广泛地去接触、体验形形色色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2、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进入生活角色,细心的认识、体验、考究生活。为了充分发挥农村优势,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了如画的大自然。春天到了,带学生去学校农场,让同学们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夏天,带学生去山场摘杨梅。秋天,来到丰收的田野,割稻子,晒谷子,感受丰收的喜悦。冬天,和同学们玩雪。同学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让学生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这样写作时学生思维特别活跃,有感而发,描述心中美丽的家乡,同时也陶冶了情操。抓住节日的契机,借助一定的情境,同学们体验到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而不由自主地赞之于笔端,写出真情实感。这样不仅领略了大自然的风韵,而且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接受了知识信息,提高了写作能力。
四、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精神
写作是一项综合性、创造性的书面语言表达训练。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是知识社会的灵魂。被动、封闭、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必须实现主体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古人曰:“文贵于新。”创新是文章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农村的学生并不笨。恰当地运用适合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农村的广阔资源。持之以恒,一 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作者简介:李前恩(1966.9--),男,1985年7月毕业于阜新市师范学校,同年任教于阜蒙县建设学校,现任副校长,近年来在《现代家庭教育》、《学术年报》等刊物发表了多篇文章
责任编辑:王利强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写作;培养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归宿,它涵概了语文学科的所有知识点,也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具体体现。小学生作文能力如何,直接影响着他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我国农村的小学教育历来比较薄弱,而作文教学又是农村小学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是很普遍的现象。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作文教学研究成果颇丰,教学流派纷呈,但“作文难,怕作文”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学生们。重视和提高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水平,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已是当务之急。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从实效方面考虑,我觉得我们教师应该重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多积累”;二是“勤练笔”。我认为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两个关键环节。只有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同时多写多练,才能臻于娴熟,驾驭自如,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 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
1、激发兴趣,产生积累欲望。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文的对话过程。“对话”一词非常准确的指出了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平等地位。如果把教师自己的好恶代替学生的自主选择,把积累变成硬性灌输的过程,必然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需要和欲望,积累才会有内驱力。其次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启发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给学生个性张扬的空间。当学生对课文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以后,再进行语言积累也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了。
2、授之以渔,养成自主积累。
提到语言积累往往偏重于知识的扩充,而忽视自主积累的意识、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得到语言的积累,还要教给学生语言积累的方法、培养学生语言积累的意识、锻炼语言积累的能力、养成语言积累的习惯。培养自主意识、能力与习惯比增加积累知识更重要。有了自觉积累的意识,学会了积累的方法,养成了注意积累、善于积累的习惯,学生才能自主读书、积累。
3、培养阅读能力,丰富材料积累。
积累和阅读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方面看,阅读是写作的借鉴,是读者间接认识生活的途径,也是积累材料的有效途径。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 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象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
二、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练笔机会
1、写日记就是很好的练笔形式。做为一名负责任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养成从小写日记的习惯,写一天两天不行,写十天半月也不行,要坚持经常,养成习惯,这对学生的受益是非常大的。写日记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深刻人的思想,提高人的素养,涵养人的品德,增加很多感悟。这对一个学生的精神成长也是非常有益处的。
2、挖掘教材中的习作因素,给学生创造练笔机会。任何人接触一个事物,不可能不产生感想。每学完一篇课文,教师都可以问问学生,你想说点什么?或者有什么感想?想说什么就可以写什么,怎么想就可以怎么写,不限内容,不限多少。可以写感想,可以写收获、也可以为文章写续。这 既增加了学生的习作机会,又培养了学生写真情实感。
三、从生活入手,写体验文章
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尝到写作的乐趣,使他们感到写作素材无处不有,这样才能写出充满生活气息的习作来。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学会观察,才能学会写作。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自然界中一切事物,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只有通过观察,才会发现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只有通过观察,才能把各种材料积累起来,写作时,就会感受到材料丰富,得心应手,文笔流畅。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观察对象,要把观察对象引向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广泛地去接触、体验形形色色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2、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进入生活角色,细心的认识、体验、考究生活。为了充分发挥农村优势,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了如画的大自然。春天到了,带学生去学校农场,让同学们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夏天,带学生去山场摘杨梅。秋天,来到丰收的田野,割稻子,晒谷子,感受丰收的喜悦。冬天,和同学们玩雪。同学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让学生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这样写作时学生思维特别活跃,有感而发,描述心中美丽的家乡,同时也陶冶了情操。抓住节日的契机,借助一定的情境,同学们体验到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而不由自主地赞之于笔端,写出真情实感。这样不仅领略了大自然的风韵,而且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接受了知识信息,提高了写作能力。
四、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精神
写作是一项综合性、创造性的书面语言表达训练。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是知识社会的灵魂。被动、封闭、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必须实现主体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古人曰:“文贵于新。”创新是文章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农村的学生并不笨。恰当地运用适合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农村的广阔资源。持之以恒,一 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作者简介:李前恩(1966.9--),男,1985年7月毕业于阜新市师范学校,同年任教于阜蒙县建设学校,现任副校长,近年来在《现代家庭教育》、《学术年报》等刊物发表了多篇文章
责任编辑:王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