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ium:招安盗版

来源 :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quan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危机下开拓市场3大怪招 !
  
  Altium是一家非常特别的公司。尽管2004年5月它才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但是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关村盗版光盘小贩们的手中,就流转着该公司在电路板设计中声名赫赫的Protel软件的身影。
  Altium在澳大利亚同等规模公司对中国的投入中排在首位,而市场给它的回应是:尽管金融危机来袭,在止于2008年6月的财年里,大中国区的销售额增长了75%,到2008年12月为止的6个月中,销售额同比增长55%。
  “中国市场在Altium未来的战略规划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到2014年甚至更早,中国将成为我们最大的区域市场。”Altium公司全球总裁兼首席运营官Emma Lo Russo在接受《经理人》专访时,对中国市场的发展充满期待,“中国完全可能成为创造新一代电子产品的全球领袖。”
  不过压在Emma肩头的任务却是沉甸甸的,她不仅要带领团队与盗版作战,更要直面行业整体下滑态势,说服正在紧缩开支的客户在创新工具上继续投入资金,还要在研发创新上持续发力,巩固Altium的竞争优势。
  
  “服务”盗版用户
  
  Protel相当于电路板设计中的“傻瓜”软件,设计完功能,在电脑的虚拟板子上点上几个节点,线路自动就会出现。提及Protel软件,中国90%的电子工程师和几乎100%的高校电子工程专业学生都知道,因为他们都在使用这个设计工具做电子电路设计。
  但是这种强大的功能和直观的操作却让使用盗版软件的用户暗自欣喜。据估计,在中国未经授权的Altium软件用户数量大约有30万之多。原本来源于数以十万计使用者的收益就这样无声流走,怎么办?
  在Emma看来,这样一批认同公司产品的庞大用户群,换个角度去思考,对于Altium 同样是一个巨大机遇。“无论是使用法律手段还是技术手段,对未获得授权许可的软件用户采取限制和打击对推动创新没有任何帮助。”因此,Altium并没有“直接打击”或“强行纠正”,逼离盗版用户群,而是以“P+V”,也就是将正版软件的价格(P)调低,同时提高其附加值(V)的方式来“招安”对方。
  


  2008年,Altium开始实施“I3计划”,该计划停止对Protel的全部支持,同时承诺,如果原Protel用户(不追究盗版与否)愿意加入软件升级计划,那么不仅可以在2008年9月到2009年6月特别价格期间获得升级产品“Altium Designer”,从而实现软件正版化,还能获得3天的免费操作培训和技能认证。
  相比Protel,Altium Designer是更为人性化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在不妨碍创新的情况下更高效易用,在PCB版图功能、FPGA和嵌入式设计、3D成像效果、元器件和数据管理能力方面一一升级。借助它,工程师可以更方便的从事概念验证和产品设计。
  与此同时,Altium积极开展客户服务计划,让用户感受到更高的产品附加值。Altium大中国区总经理曹建静对《经理人》说:“Altium在上海的客服中心给Altium Designer用户提供本地支持、中文论坛和VIP俱乐部等服务,这些工作实施6个月就让我们的软件正版转化率提高了一倍。”
  很明显,Altium这一顺势疏导的招数,既是打击盗版的有力举措,也融合了推广自身创新理念,争取更多潜在用户的目的。正如Emma所说:“‘13计划’从表面上看是在遏制用户使用盗版旧软件,但事实上这是建立在提供价值、支持、培训以及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打消客户疑虑
  
  尽管在2008财年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是Emma也坦承,金融危机笼罩下的经济萧条,对Altium的发展多少会有些影响。毕竟全球的行业客户正在全面压缩开支,“越是危机,越要研发”,究竟有多少公司能真正认识并做到这一点?
  不过Emma在挑战中也看到积极的一面。“电子设计是现代工业发展的保证,这也是当前经济环境下摆脱危机的重要动力。我相信,这对Altium是一个巨大机遇。”
  应对经济挑战,Altium一方面进行了结构重组,将更多资源集中在中国等将实现持续增长的地区,同时撤出中短期内不会有发展的区域的资源;另一方面公司改变产品定价与提供解决方案的方式,价格体系从以前惟一的永久授权模式转换为以按需订购模式为主的新结构,解决方案更易于为支持最新的器件和技术提供持续不断的支持。
  Altium创始人Nick Martin的理想是,消除创新障碍并以尽可能低的价格向全球范围内的所有工程师提供最好的电子设计解决方案。这一理念正是Altium持续发展与持续创新的动力。现在Altium保持着每六个月推出软件新版本的创新频率。
  
  培育潜在市场
  
  不久之前,Altium将整个亚太支持团队总部转移到了中国大陆,确保采用最优秀的本土人才来不断充实公司的支持资源,这充分表明了Altium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
  2009年,Altium在中国做了一系列针对性的部署调整,致力寻找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小的潜在销售对象。“我们必须弄清楚,哪些行业天然具有抗危机的能力,这些行业对创新产品的需求集中在哪里,政府目前大力扶植的企业集中在哪个领域,这些领域可能需要Altium提供什么服务。”曹建静特别强调,“今年我们会特别注意特定领域内的本土企业,军工企业和有政府背景、以科研立身的企业。”Altium中国团队计划通过技术支持热线电话、大客户交流会的方式,不断和高价值的潜力客户进行沟通,介绍Altium的成功应用案例,引导他们使用Altium的产品和服务。
  另一重要举措是,Altium开展了一项“中国大学计划”,与中国顶尖工科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包括提供软件合作开发电子设计项目和针对大学生的培训认证。这个计划不仅给了大学生了解和熟悉Altium的机会,培养了潜在市场,对提升产业整体设计和创新能力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不难想象,当这些大学生踏出校门,走上各大公司电子产品工程师的岗位之时,早早播种的Altium将收获多么丰硕的成果。
  
  附文:
  Emma:优秀是伟大的敌人
  我非常信奉商业权威吉姆•柯林斯的一句格言:优秀是伟大的敌人!当某个项目、行动或商业决策已然很好,但我们仍在研究如何变得更好时,我的团队都会让我想起这句格言。这句格言能够让我们这种规模的企业达到超出想象的卓越。
其他文献
不要浪费经济危机带来的机会    以“经济危机与亚洲:挑战与展望”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会顺利举行。《经理人》携手腾讯财经对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500强CEO进行了采访。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爱立信董事长泰斯库是如何看待这场全球经济危机的?这些跨国公司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加以应对?    资源受限创新更有效  张亚勤 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      IT业相
期刊
德国企业的基因是长寿基因,因细节的坚守而建成“百年老店”;  美国企业的基因是领导基因,因战略的管控而成就首创、统治市场的全球领导者;  深圳企业的基因是增长基因,创办企业成为凡人成功之路的首选方式。  深商基因是如何推动企业增值的呢?或者说增长机制是什么呢?深商增长基因由三大要素构成:目标生态化、颠覆常态化、价值创造。  “目标生态化”容易白手起家  深商是靠白手起家的,但是他们是如何白手起家呢
期刊
空降或内部提拔,为何总难如人意?    “叮”,楼层显示定格在32,王滢走出电梯,习惯性地右拐,但走了几步突然停下了,摇了一下头转身向另一侧的西翼办公区走去,脸上无奈而自嘲的浅笑旁人几乎无法感觉到。前台的电子日历上显示着“2009年4月6日”。六年前的今天,王滢作为第一批员工加入立天世纪;今天,人力资源部在等她办理离职手续。    勤恳的元老    2003年夏,王滢看到了立天世纪的招聘广告,勤恳
期刊
上至总裁下至员工都不知压力为何物时,减压才算真正完成    亚布力,每年冬天都会因“中国企业家论坛年会”的适时召开而吸引眼球。不过最近四年都因为一个叫王梓木的人连续获得亚布力企业家滑雪冠军而成为又一大热点。王梓木系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发现自己过去擅长的滑雪运动不仅存在着丰富的商道精神,而且可以在金融危机下用来减压。  实际上,每年热衷于亚布力滑雪的还有王石,遗憾的是这位以户外生存出名
期刊
我们多年来奉行的商学院教育出了问题    经济不景气导致不少企业大幅裁员甚至破产,为什么有些企业的高管依然心安理得地拿着巨额薪金?  美国商学院教育培养了大批富有创新精神的社会精英,这些精英为何成了金融危机的引爆者?  为什么很多经理人无法预测到金融危机,在危机前束手无策?如何把职业培养和训练,与解决现实的经济问题结合起来?  相信这些问题不止困扰着一位商学院的领导者,当然,也困扰着中山大学岭南学
期刊
在全球经济变局下,各种商业论坛上谈得最多的是六个字—“信心、使命、责任”,但是有没有想过作为最基础的“信心”究竟如何产生?经济学家永远给不了真正的解决方案,企业家只能靠自己去找一条更适合自己的路!  和过去一样,我对于主流商业理论不感兴趣,它们大多来自课堂,研究这些理论的人很少有办过企业的经验,再加上形式包装后,更无法去指挥企业。我的这种认识不是因为有大量国际企业破产、倒闭而产生,是因为我带领的娃
期刊
地产V型反弹不现实  诞生在金融危机中的房地产“小阳春”注定是个“伪高潮”。不管房地产广告再怎么宣传,实际上能成交多少面积,有多大的资金入账,或许只有房地产公司自己才知道。  之所以成交量会如此井喷释放而出,无非有三个原因:一是自2008年来压抑许久的自住性需求的集中释放,二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各地政府出台了各种鼓励住房消费的政策,诱导消费者来购房,三是开发商自保,主动在降价,吸引了部分观望者。
期刊
用3年成为太阳能行业响当当的企业    2008年,销售额比2007年增长了8倍;公司成立不到3年,产品已得到全球11个国家20多家知名大客户的认可。3年前在太阳能行业默默无闻的小角色,一跃成为太阳能行业响当当的企业。更重要的是,金融危机中,太阳能行业的诸多知名企业都风雨飘摇、如履薄冰,这家公司却受到PE青睐,募资5000万美金。  这是怎样的一家公司?在强者如林的太阳能产业里,它如何崛起?它的超
期刊
在金融风暴中成功趟出内销之路    2008年,呼啸而至的金融危机让中国的外向型制造企业伤亡惨重,由于海外市场萎缩,珠三角遍地的出口代工企业深受煎熬,许多因为订单枯竭而不得不倒闭。原本是其中毫不起眼一员的中山菲儿服装有限公司,却在风暴时期成功趟出内销之路,并打造起一个新兴的时尚女性内衣品牌—GAINREEL,秘诀何在?  菲儿服装有限公司的掌舵人、GAINREEL的创始人—张翔对《经理人》说:“在
期刊
艰难时世中,方太凭借什么“点金”?    这是一个艰难的年度。  中国企业如果不能在剩下的秋冬季拿出更好的措施来营救业绩,那么这轮救赎就注定要延续到2010年。  第一次进入全球经济周期的中国企业,现在最迫切需要的不是资金,而是一种驱动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动力,这包括了创新、成本控制、管理文化等主要能力的升级。那么,企业发展的能动力又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破立?浙江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董事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