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出台的《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把传统的“体育”学科改为“体育与健康”,表明了国家对健康教育的重视。这种改革,既体现了对高中体育学科的科学定位,回归了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育应有的本来面貌,也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解决当前新出现的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导致高中学生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高中学生的健康问题已成为了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学校的健康教育也成为了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改革体育教学,重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一、走出误区,提高认识
首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高中学校把体育视为提高升学率的工具。从学校领导到体育教师,多数都把培养体育特长生视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中之重,而把其它学生的体育教育视为可有可无,对健康教育,更是不闻不问。其次,多数人都认为,体育学科的教育目标就是提高各体育项目的运动水平,认为健康是医生的事,与体育学科无关。而且,那些懂得体育对学生健康重要性的人,对健康的认识也很片面,认为健康就是没病。这些认识上的误区,极大的影响了高中体育工作。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描述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善的良好状况,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现象”。这说明健康不仅是生理的,而且还是心理的、行为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也只有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才能称得上健康者。
为此,我国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并以此设置了新的课程目标,实施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广大体育教师应该走在改革的前列,真正认识学生健康是体育教师的重要责任,真正把健康教育放在体育教学的首位,为提高高中学生的健康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
二、体育和健康教育的结合
我们现在沿用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是1990年国务院批准颁发的,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有关学校卫生工作的行政法规。它从行政法规的角度对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使得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有了法规的依据。
1992年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规定了每2周1课时和利用其他时间开展健康专题教育的要求。1993年国家教委印发《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要求学校健康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类课程,其中体育与健康学科要承担主要的任务。这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是把“体育”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这就要求我们必要把体育和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这五个领域由两条主线构成,一条是运动主线,另一条是健康主线,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主线的三个领域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在教学中,体育与健康不能隔离,而应该在机结合。
三、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
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健康教育可采用集中安排,也可有计划地分散安排,或者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的途径除了按课程标准授课外,还可以健康咨询、健康经验讲座的方式进行。
由于现在大多数体育教师难以完全胜任健康教育任务,需要要保健教师参与到“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中来,这样就出现了体育教师和保健教师的授课安排问题、教学内容的整合问题。目前,大多数学校达不到国家要求的600名学生配备一名卫生人员的要求,而体育教师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明显不足,给健康教育的实施带来一定困难。
因此,首先要认真梳理和整合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把学校健康教育中涉及的内容和体育与健康学科中的健康教育的内容按照集中授课和分散授课的原则进行分类,安排教学计划。其次,要根据保健教师和体育教师的特点安排教学任务。最后,要采用多种方式组织现有体育教师进行学习、培训,提高健康教育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在授课安排上,一般应是保健教师安排集中(多个行政班集中)健康教育辅导、讲座,同时负责日常健康、心理咨询等;而体育教师则根据学科特点以分散形式——必修自选系列模块形成的班级进行健康教育。
四、体育教师在健康教育中面临的新要求
加强高中生的健康教育,体育教师的任务增加了,除了要求他们加强自身学习以适应新的任务外,更要求他们平时做以下几点:
1、要积极指导学生掌握促进健康的行为,创设有利于健康的学习的环境;要客观地评定健康资源并提出一个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
2、要根据学生学习方法的不同,创造多种多样的教育机会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要经常深入了解不同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个体差异,并能根据他们的差异进行适应这些差异的相应健康教育。
3、要知晓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有效地发展自身的体力、形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习惯。
4、要自觉学习和掌握多种与健康有关的知识。包括体能与个人健康、健康与疾病预防、伤害的预防与处理、心理与情绪健康、烟酒及毒品的危害、疾病与常用药物、食物营养与健康、人际关系与健康、社会自然环境与健康、导致艾滋病的行为、创伤与自救、互救等等。
总之,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按新课程的要求做一个全新的体育教师,真正担负起学生安全教育的职责,成为学生生命安全和健康的“护花使者”。
(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
目前,高中学生的健康问题已成为了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学校的健康教育也成为了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改革体育教学,重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一、走出误区,提高认识
首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高中学校把体育视为提高升学率的工具。从学校领导到体育教师,多数都把培养体育特长生视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中之重,而把其它学生的体育教育视为可有可无,对健康教育,更是不闻不问。其次,多数人都认为,体育学科的教育目标就是提高各体育项目的运动水平,认为健康是医生的事,与体育学科无关。而且,那些懂得体育对学生健康重要性的人,对健康的认识也很片面,认为健康就是没病。这些认识上的误区,极大的影响了高中体育工作。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描述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善的良好状况,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现象”。这说明健康不仅是生理的,而且还是心理的、行为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也只有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才能称得上健康者。
为此,我国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并以此设置了新的课程目标,实施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广大体育教师应该走在改革的前列,真正认识学生健康是体育教师的重要责任,真正把健康教育放在体育教学的首位,为提高高中学生的健康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
二、体育和健康教育的结合
我们现在沿用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是1990年国务院批准颁发的,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有关学校卫生工作的行政法规。它从行政法规的角度对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使得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有了法规的依据。
1992年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规定了每2周1课时和利用其他时间开展健康专题教育的要求。1993年国家教委印发《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要求学校健康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类课程,其中体育与健康学科要承担主要的任务。这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是把“体育”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这就要求我们必要把体育和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这五个领域由两条主线构成,一条是运动主线,另一条是健康主线,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主线的三个领域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在教学中,体育与健康不能隔离,而应该在机结合。
三、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
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健康教育可采用集中安排,也可有计划地分散安排,或者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的途径除了按课程标准授课外,还可以健康咨询、健康经验讲座的方式进行。
由于现在大多数体育教师难以完全胜任健康教育任务,需要要保健教师参与到“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中来,这样就出现了体育教师和保健教师的授课安排问题、教学内容的整合问题。目前,大多数学校达不到国家要求的600名学生配备一名卫生人员的要求,而体育教师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明显不足,给健康教育的实施带来一定困难。
因此,首先要认真梳理和整合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把学校健康教育中涉及的内容和体育与健康学科中的健康教育的内容按照集中授课和分散授课的原则进行分类,安排教学计划。其次,要根据保健教师和体育教师的特点安排教学任务。最后,要采用多种方式组织现有体育教师进行学习、培训,提高健康教育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在授课安排上,一般应是保健教师安排集中(多个行政班集中)健康教育辅导、讲座,同时负责日常健康、心理咨询等;而体育教师则根据学科特点以分散形式——必修自选系列模块形成的班级进行健康教育。
四、体育教师在健康教育中面临的新要求
加强高中生的健康教育,体育教师的任务增加了,除了要求他们加强自身学习以适应新的任务外,更要求他们平时做以下几点:
1、要积极指导学生掌握促进健康的行为,创设有利于健康的学习的环境;要客观地评定健康资源并提出一个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
2、要根据学生学习方法的不同,创造多种多样的教育机会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要经常深入了解不同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个体差异,并能根据他们的差异进行适应这些差异的相应健康教育。
3、要知晓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有效地发展自身的体力、形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习惯。
4、要自觉学习和掌握多种与健康有关的知识。包括体能与个人健康、健康与疾病预防、伤害的预防与处理、心理与情绪健康、烟酒及毒品的危害、疾病与常用药物、食物营养与健康、人际关系与健康、社会自然环境与健康、导致艾滋病的行为、创伤与自救、互救等等。
总之,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按新课程的要求做一个全新的体育教师,真正担负起学生安全教育的职责,成为学生生命安全和健康的“护花使者”。
(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