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以“口语交际”代替了过去的“听话、说话”,并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一提法的改变当然不只是名称和形式上的变换,而是体现了在认识上的发展和要求上的提高。然而,据我们调查了解,在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呈现出的是“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而课程改革的“瓶颈”——课堂教学的评价,更是少有研究和突破,严重束缚了课程改革前进的步伐,制约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对口语交际教学评价的现状做了认真的调查,并对产生这样的现状的原因做了深刻的探寻。
一、现状调查
1.调查对象。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年级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参照有关测评标准及方法,以头桥中心小学及部分小学1525名学生和150名教师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口语交际教与学的评价的调查。
2.调查方法。我们通过调查、问卷、访问、座谈等形式,深入了解小学各年级段口语交际教与学的评价的实际情况。
3.调查结果。从调查统计中不难看出,小学口语交际教学评价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学生方面:①评价的意识较差,不能认识到评价对于提高自己或他人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②评价自己或他人时,没有可以参考的标准,评价的随意性强,评不到关键处,不能发挥评价应有的作用。③评价的语言单一,而且缺乏激励性。④评价时不敢说真话,怕得罪人,人云亦云。⑤对学生的评价以同学、老师居多,家长、社区人员参与得太少。
教师方面:①评价的观念还比较陈旧,评价方法单一,评价渠道狭窄。②评价时教师评价学生太多,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没能得到真正体现。③评价存在思维定式,对优等生的评价具有激励性,而对其他学生则缺少激励策略。④对学生的评价没有具体可行的标准,评价的随意性、主观性较强。⑤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总结性评价多,形成性评价少。
二、原因探寻
1.现行的考试评价制度忽视了口语交际评价。由于受到传统语文“重书面,轻口语”观念的束缚,因此在考试评价中一般安排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进行笔试,对口语交际的测评涉及得的较少。即使有,也只是在语文试卷上提出一个话题,让学生围绕这个话题写话,所以就有教师经常用半堂课的时间进行口语训练,剩下的半堂课要求学生将要表达的内容用笔写下来,以写代说,将口语课上成了“写话课”,来应付“笔试”。
现在,主管部门开始重视这个问题,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口头测试,并作出这样的规定:评定学生的语文成绩,笔试占80%,口试占20%。但据我们调查了解,真正按照这样的要求来评定学生语文成绩的教师很少,多数教师还是以试卷的分数来评定。
2.教师的评价观念陈旧,重视程度不够。正是由于考试评价制度的不健全,再加上课表中也不单独设置口语交际课,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口语交际”这一新型课程认识不够。有些教师是课紧就不上,课松就大家自由谈谈,不做精心的教学设计,教学无目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不到培养,使教材中口语交际内容的设计形同虚设。
另外,教师的评价观念也比较陈旧。受到“师道尊严”的影响,在口语交际的评价中不平等的地位表现得更加明显。教师不能意识到自己不仅是口语交际训练的组织者、促进者,更是一名参与者,和学生交流时,总是居高临下的发问甚至责问,不能突现学生交际、评价的主体地位,学生对教师的敬畏心理很强。
3.评价方式单一,评价缺乏发展性。《全日制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这就是要求口语交际的评价要有学生广泛的参与,在评价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在与老师的访谈中,我们发现每一个老师都认为应该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口头评价中来,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但都有一些顾虑,主要有:学生的评价难免有片面性;学生会简单地从自己的好恶出发去评价老师和同学;学生不一定敢于说真话,使评价失去真实性;学生参与评价,不易控制,会打乱教学设计,导致完不成教学任务等。所以,课堂教学中经常是教师说,学生听;学生说,教师评;评缺点多,肯定进步少;评价以单向为主,缺乏交互性;评价也仅仅是为了达到鉴定说话质量的目的。
4.缺少具体可行的评价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每一个学段学生口语交际都提出了具体目标,并强调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但是,通过访谈我们发现,教师在具体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还是觉得缺少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评价包含哪些要素,怎样评价,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可采用哪些方式等等,教师的心中比较模糊。
如何尽快改变这一现状,是摆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将致力于“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的研究,让口语交际教学跟上新课程的步伐,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一、现状调查
1.调查对象。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年级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参照有关测评标准及方法,以头桥中心小学及部分小学1525名学生和150名教师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口语交际教与学的评价的调查。
2.调查方法。我们通过调查、问卷、访问、座谈等形式,深入了解小学各年级段口语交际教与学的评价的实际情况。
3.调查结果。从调查统计中不难看出,小学口语交际教学评价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学生方面:①评价的意识较差,不能认识到评价对于提高自己或他人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②评价自己或他人时,没有可以参考的标准,评价的随意性强,评不到关键处,不能发挥评价应有的作用。③评价的语言单一,而且缺乏激励性。④评价时不敢说真话,怕得罪人,人云亦云。⑤对学生的评价以同学、老师居多,家长、社区人员参与得太少。
教师方面:①评价的观念还比较陈旧,评价方法单一,评价渠道狭窄。②评价时教师评价学生太多,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没能得到真正体现。③评价存在思维定式,对优等生的评价具有激励性,而对其他学生则缺少激励策略。④对学生的评价没有具体可行的标准,评价的随意性、主观性较强。⑤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总结性评价多,形成性评价少。
二、原因探寻
1.现行的考试评价制度忽视了口语交际评价。由于受到传统语文“重书面,轻口语”观念的束缚,因此在考试评价中一般安排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进行笔试,对口语交际的测评涉及得的较少。即使有,也只是在语文试卷上提出一个话题,让学生围绕这个话题写话,所以就有教师经常用半堂课的时间进行口语训练,剩下的半堂课要求学生将要表达的内容用笔写下来,以写代说,将口语课上成了“写话课”,来应付“笔试”。
现在,主管部门开始重视这个问题,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口头测试,并作出这样的规定:评定学生的语文成绩,笔试占80%,口试占20%。但据我们调查了解,真正按照这样的要求来评定学生语文成绩的教师很少,多数教师还是以试卷的分数来评定。
2.教师的评价观念陈旧,重视程度不够。正是由于考试评价制度的不健全,再加上课表中也不单独设置口语交际课,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口语交际”这一新型课程认识不够。有些教师是课紧就不上,课松就大家自由谈谈,不做精心的教学设计,教学无目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不到培养,使教材中口语交际内容的设计形同虚设。
另外,教师的评价观念也比较陈旧。受到“师道尊严”的影响,在口语交际的评价中不平等的地位表现得更加明显。教师不能意识到自己不仅是口语交际训练的组织者、促进者,更是一名参与者,和学生交流时,总是居高临下的发问甚至责问,不能突现学生交际、评价的主体地位,学生对教师的敬畏心理很强。
3.评价方式单一,评价缺乏发展性。《全日制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这就是要求口语交际的评价要有学生广泛的参与,在评价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在与老师的访谈中,我们发现每一个老师都认为应该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口头评价中来,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但都有一些顾虑,主要有:学生的评价难免有片面性;学生会简单地从自己的好恶出发去评价老师和同学;学生不一定敢于说真话,使评价失去真实性;学生参与评价,不易控制,会打乱教学设计,导致完不成教学任务等。所以,课堂教学中经常是教师说,学生听;学生说,教师评;评缺点多,肯定进步少;评价以单向为主,缺乏交互性;评价也仅仅是为了达到鉴定说话质量的目的。
4.缺少具体可行的评价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每一个学段学生口语交际都提出了具体目标,并强调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但是,通过访谈我们发现,教师在具体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还是觉得缺少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评价包含哪些要素,怎样评价,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可采用哪些方式等等,教师的心中比较模糊。
如何尽快改变这一现状,是摆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将致力于“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的研究,让口语交际教学跟上新课程的步伐,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