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理园开展教学活动的探索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min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我们的地理课堂缺乏灵性和生命力,壓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使地理教学重新焕发活力,在可能的情况下,应直接在大自然中实施教学,至少应加强与实际的联系。地理园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是地理实践活动重要的基地,还是一本活的地理教科书。利用地理园展开教学能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推进考试改革。
  [关键词]地理园教学活动教学方式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111
  借争创省一级达标学校之东风,我校地理园于2006年拔地而起。地理园内设园林小道、假山叠水、喷水池、品种齐全的苗木、栩栩如生的雕塑和各种缩放有致、立体感强的地理模型,还摆放各种岩石、矿物、化石、土壤标本等,是大自然和人类活动的某些客观事物的缩影,是地球村的精华。它成为我校出类拔萃、颇具特色的教学硬件设施,也是我校地理教师和学生得天独厚的乐园。建园一年多来,我们在地理园广泛开展了多姿多彩的教学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下面介绍利用地理园开展教学活动的实践和体会。
  一、把地理园当作备课取材的宝库
  众所周知,精心备课是搞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首要环节。以前,我们备课一般强调做到“四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我曾经固执地认为,倘若能做到这“四备”,那么写出来的教案,即使算不上至臻至善之作,也称得上“达标”的好教案。后来,我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被地理园无情地改变:要写好地理教案,还应当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任务,结合地理园的实际精心设计好教学程序。因此,每次备课前或备课中,我往往像着了魔一样,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到学校地理园“闲庭信步”一番:或漫步于清幽园林小道,搜索各种备课素材;或驻足于立体的地理模型前,独自揣摩一阵,寻找授课之灵感。有时则会事先安排好学生到地理园观察指定的某种地理事物,以便在课堂上讨论、分析。地理园中的奇花异草、鸟兽鱼虫、地理雕塑、矿物化石等成了我备课时取之不尽、用之常鲜的天然地理素材。我常常乐此不疲地周旋于地理园的假山叠水之间,探访祖国的“名山大川”,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忘情地吮吸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为备好每一节地理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让地理园成为学生上课的殿堂
  毋庸置疑,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课堂教学仍然占据主要地位,但是即便是以之为主体,也不代表整个教学过程仅限于教室之内,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优先选择将课堂置于自然环境中。这主要是因为中学阶段的地理知识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对地球的认知、对人类各种活动的了解甚至还有关于偌大宇宙的相关信息。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如果教师仅仅是通过字面上的意思来对学生进行讲解,那么事物的具体形态就不能够正确地传递到学生的脑海中。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将直观性教学原则落到实处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地理事物表现在空间和时间上有着广阔性和长久性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对地理事物进行直接的演示,学生也不能对之进行直观的观察。活动环境与人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关联,将地理教学活动限制在教室中,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以及智力的开发和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将实际生活与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分离开来。通过构建一个地理园,能够为地理教学提供一个与之匹配的天然课堂,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地理园的优势,借助各种地貌模型和具体的实物,将存在于课本中模糊的事物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使之切身感受其各方面的信息,进而使得相关的地理知识更加明确、具体。将地理园中建设的设备充分发挥作用,除了能够使整个教学活动处于一个趣味性的教学氛围里,还能够方便教师根据学生所处的阶段以及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采用对应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活动。我对这种类型的教学方式进行了长时间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就是,通过探索式的现场教学模式,取得的教学成果是非常明显的。具体的教学顺序为:首先提出问题创建一个具体的情境,然后让学生观察并对之进行思考,经过思考之后以个人或者是小组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究,进而得到结论,学到新的内容。
  以“中国气候”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地理园中的相关设备,即含有海洋的中国地形模型,向学生提出与课题相关的问题:为什么中国地区的冬季风偏北而夏季风偏南?通过这种方式创建一个情境,然后让学生观察模型,重点集中在中国沿海地区,思考问题。接下来对其具体的原因进行探究,最后得到结论,回归课题,即中国的季风形成原因和表现出的特征。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通过直观的描述来解释抽象的知识。这样一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能够更有激情,实现活学活用的教学理念。有的学生感触良多:“以往我们整天在教室里上课,感到枯燥无味。现在上地理课,到地理园去转换一下学习环境,得到实物的直接感知,我们感到学得容易、学得活,很有兴趣去学。”
  三、使地理园变成开展课外活动的乐园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是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和根本归宿,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课外活动与研究性学习是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地理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与技能,提升他们的品德。地理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一般有三种类型:(1)地理课外小组活动。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中的地理爱好者组成的学术团体的活动,如气象小组、地质地貌小组、地震小组、环保检测小组等的活动。(2)地理科学普及活动。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中的地理学习积极分子进行的地理教育活动,如出黑板报、油印小报,举办报告会、地理晚会、地理知识竞赛等。(3)地理社会实践活动。指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组织参加的走向社会的实践活动,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宣传、参观等。对于开展地理活动,由于有些学校没有充足的直观教具、仪器设备和实验场地,因此教师往往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地理教学的实践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学生接受知识和培养能力受到影响。我校地理园的创建,则为学生开展地理活动提供了充足的设备和良好的实践场地。学生在地理园观察模型、制作教具和使用仪器,现场开展各种各样的实验活动,开阔了视野,学会了如何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地理研究的工作方法,培养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求实精神。   例如,我利用学校地理园西侧有一条通往筼筜湖的水沟的特殊条件,布置一道研究性课题:筼筜湖的水质变化及污染情况的调查报告。有十多个学生争抢了该课题,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天天到地理园的水沟旁蹲点,采集水质样品,进行观察、检测,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调查、现场取证活动,获得了大量的数据和其他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写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调查报告及治理筼筜湖水污染的具体方案。
  利用地理园开展课外研究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培养他们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完成学习过程。
  四、将地理园作为推进考试改革的助推器
  发挥地理园的作用,对考试的方式进行改革,其具体的含义是充分利用地理园中的各项设备,包括标本、仪器、模型和实物等,将之作为一种媒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进而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其重点突出的是考试的实践性。理想中的考试分为多种形式,分别是开卷式、闭卷式、选题式、提出问题式以及竞赛式。地理园则可以成为这几种考试形式的重要工具,下面分别介绍这几种考试形式。
  1.开卷式。学生在答题的时候,可以翻阅相关的书籍以及自己所做的笔记,另外还可以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来完成考试。通过这种形式的考试,学生在理解相关知识概念和原理的时候,可以借助对实物的观察来进行,有效地避免了死记硬背。
  2.闭卷式。在这种形式的考试中,学生需要根据实物感知或者是进行相关的操作,并根据已有的相关知识,来总结对应的规律或者是原理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观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选题式。在选题式的考试中,需要由教师对相关的考试题目进行分组处理,学生通过抽取的方式选择需要解答的问题,然后利用相关的设备进行演示,并回答问题。在这种考试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他们的动手能力也能够得到一定的锻炼。
  4.提出问题式。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通常情况下一个小组由4到5个人组成,需要注意的是,要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配。然后,借助相关的设备,让第一个小组向下一个小组提出对应的问题,这样依次进行,最后由教师来分别对之进行分数的评定。在这种考试形式中,题目都是由学生确定的,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表现出来。另外,在提出问题的时候,也相当于一个重复的学习过程,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起到积極促进作用。
  5.竞赛式。这种形式的考试带有明显的游戏性质,能够使得整个考试过程更具趣味性,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竞争的氛围里,对他们的各方面能力能够进行有效的锻炼。
  下面以“地壳和地壳的变动”为例,对应的考试题目可设计为:第一步,根据对应的模型,描绘图形,包括地垒和地堑,要求岩层的具体位置和图中的箭头方向正确;第二步,观察比较不同类型岩石标本,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第三步,观察模型,对多项关于岩石圈的叙述进行正确的判断。这样的一套考试题目,其涉及的内容足够多,在形式方面存在一定的灵活性,并且避免了传统考试试卷的生硬,能够让整个考试过程处于一种舒适的氛围里,因此受到学生的喜爱。
  通过实践我发现,借助地理园的优势,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效的融合,在保证教学活动的科学性的基础上,增加了趣味性,满足了学生对学习环境的需求。我将充分发挥地理园的优势,实现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有序性,实现教学过程的进一步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其各方面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泉景,陈国忠,崔诗岚.我校地理园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5(3).
  [2]薛小刚.地理园(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价值[J].新课程(下),2011(5).
  (责任编辑周侯辰)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