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利用物理规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利用物理学故事现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及坚强的意志。
关键词: 中学物理教学 渗透 德育
中学物理的教育功能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这是新时期赋予的使命。物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人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时,不应单纯地说教,而应结合教材,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引导。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着力于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德育渗透。
一、利用物理规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在物理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因为每个物理现象或规律都有利有弊。例如: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人们将物体抛出或将子弹、炮弹打到远处,都靠物体的惯性;但奔驰中的汽车、火车,因惯性难以瞬间停下,往往造成交通事故。摩擦是生活和生产中经常碰到的物理现象,没有摩擦,人无法走路,车无法前行,手拿不住东西;但摩擦也有有害的地方,轴瓦跟轴之间的摩擦阻碍机器的转动,空气跟火车、汽车的摩擦阻碍火车、汽车的高速前进。因此,在生产和生活中有时需增大摩擦,有时需减少摩擦,这就是对立统一的观点,辩证的观点。
二、利用物理学故事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效果与一个人的情绪和心境密切相关。只有怀着愉快情绪,充满希望和信心地学习,学习效果才会好。学习上的成功喜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若反复多次,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稳固的联系,学生就会越学越有兴趣,越有兴趣就越想学。学习应该是在意志力的控制下,愉快获得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的过程。由于初中生自控能力较差,自学意识不强,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手势和恰到好处的比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娴熟的教学技能等紧扣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应树立一种“以情激情”的教学观念,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表现出对物理学的热爱、对传授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对学生的关心,这样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与学和谐的情感加上“物理情感”能让学生以高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列举了中国向西方传播的机械和其他技术达26项之多。在相关章节的教学中穿插介绍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祖国灿烂辉煌的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严格操作、认真实验、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认真做好演示实验,严格按规则操作,尊重事实,如实记录,鼓励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中的实验和制作,亲自做实验,验证释疑,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性实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由教师提出课题,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然后得出物理规律的实验方法。比如“欧姆定律”这节课,在得出欧姆定律后,抓住时机讲欧姆花费了十年的心血发现了“欧姆定律”。当时的实验条件极差,没有现成测量电流的仪器,他想了种种办法,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才制成了相当精密的测量电流的电流扭秤。当时电源电压不稳定,经过五年他才找到电压稳定的电源。他这种求新、求实、勇于自我挑战的探索精神,以及不屈不挠的惊人毅力,会使学生受到激励,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物理学的任何一次大的突破都需要献身科学的精神。
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在中学物理教材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如光的反射定律、二力平衡条件、欧姆定律等。学生由于经历和学识的限制,对一些物理知识不可能一听就懂,有时还会怀疑其客观性,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迷信课本、权威,积极思考,大胆探索,认真实验,让学生做好实验,观察物理现象并正确地思考,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品质。在学习中,确立目标,下决心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的心理活动称为意志。锻炼意志品质的主要途径有:适当提高学习的困难程度,让学生处于逆境之中,相互竞争,在竞争中体会到劣势;对同一道题寻求多种解法,比比谁的解法多,谁的解法更新颖、更简洁。上述做法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压力,面对困难和挫折,此时教师要给予鼓励、适当提示,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提高认识,正确归因,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培养学生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失败之下不气馁的优秀品质。通过多次训练,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获得成功之后,不仅增强了意志,而且看到自己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增强了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李元度,马显杨著.对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中学物理教学 渗透 德育
中学物理的教育功能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这是新时期赋予的使命。物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人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时,不应单纯地说教,而应结合教材,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引导。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着力于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德育渗透。
一、利用物理规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在物理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因为每个物理现象或规律都有利有弊。例如: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人们将物体抛出或将子弹、炮弹打到远处,都靠物体的惯性;但奔驰中的汽车、火车,因惯性难以瞬间停下,往往造成交通事故。摩擦是生活和生产中经常碰到的物理现象,没有摩擦,人无法走路,车无法前行,手拿不住东西;但摩擦也有有害的地方,轴瓦跟轴之间的摩擦阻碍机器的转动,空气跟火车、汽车的摩擦阻碍火车、汽车的高速前进。因此,在生产和生活中有时需增大摩擦,有时需减少摩擦,这就是对立统一的观点,辩证的观点。
二、利用物理学故事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效果与一个人的情绪和心境密切相关。只有怀着愉快情绪,充满希望和信心地学习,学习效果才会好。学习上的成功喜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若反复多次,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稳固的联系,学生就会越学越有兴趣,越有兴趣就越想学。学习应该是在意志力的控制下,愉快获得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的过程。由于初中生自控能力较差,自学意识不强,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手势和恰到好处的比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娴熟的教学技能等紧扣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应树立一种“以情激情”的教学观念,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表现出对物理学的热爱、对传授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对学生的关心,这样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与学和谐的情感加上“物理情感”能让学生以高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列举了中国向西方传播的机械和其他技术达26项之多。在相关章节的教学中穿插介绍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祖国灿烂辉煌的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严格操作、认真实验、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认真做好演示实验,严格按规则操作,尊重事实,如实记录,鼓励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中的实验和制作,亲自做实验,验证释疑,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性实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由教师提出课题,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然后得出物理规律的实验方法。比如“欧姆定律”这节课,在得出欧姆定律后,抓住时机讲欧姆花费了十年的心血发现了“欧姆定律”。当时的实验条件极差,没有现成测量电流的仪器,他想了种种办法,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才制成了相当精密的测量电流的电流扭秤。当时电源电压不稳定,经过五年他才找到电压稳定的电源。他这种求新、求实、勇于自我挑战的探索精神,以及不屈不挠的惊人毅力,会使学生受到激励,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物理学的任何一次大的突破都需要献身科学的精神。
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在中学物理教材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如光的反射定律、二力平衡条件、欧姆定律等。学生由于经历和学识的限制,对一些物理知识不可能一听就懂,有时还会怀疑其客观性,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迷信课本、权威,积极思考,大胆探索,认真实验,让学生做好实验,观察物理现象并正确地思考,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品质。在学习中,确立目标,下决心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的心理活动称为意志。锻炼意志品质的主要途径有:适当提高学习的困难程度,让学生处于逆境之中,相互竞争,在竞争中体会到劣势;对同一道题寻求多种解法,比比谁的解法多,谁的解法更新颖、更简洁。上述做法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压力,面对困难和挫折,此时教师要给予鼓励、适当提示,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提高认识,正确归因,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培养学生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失败之下不气馁的优秀品质。通过多次训练,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获得成功之后,不仅增强了意志,而且看到自己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增强了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李元度,马显杨著.对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