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因女儿而美好

来源 :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i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生日那天(公历),因为毕业班学业繁忙,加之家里习惯过农历生日,她完全不知道当天的特殊。中午,我们就毕业这一年的学习和生活交换了意见,女儿的态度极好,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料,或许是感受到了压力,也可能是我精心“备课”的结果。我不得不感叹,13年,女儿的身高已经超过她的妈妈,直逼我的“海拔”,或有超越之势。而她今天的表现,完全发白内心,希望这不是我的臆测,父女交流如此,怎不令人感叹,有一个女儿真好。
  13年前的凌晨,女儿的一声啼哭,让我变成爸爸。犹记得,我用颤抖的手,在手术单上签字。医生说了什么,已记不得了。犹记得,满月之后,妻子抱着女儿回了娘家,为的是给我留下时间学习。我只能在周末与女儿短暂相见几小时,多数时间是从电话里知道女儿笑了、哭了、病了……
  1岁后,我南下求学,女儿回到了我儿时生活的乡村,每一次临出门前,我都说骑车带女儿出去玩,当车子拐向奶奶家的方向时,小小的女儿哭得撕心裂肺。那一刻我在想,什么时候才能不这样。当再次面临分离时,我选择留守,只因怕错过女儿长大的时光。一晃,我们分开了7年,女儿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但她胆小、内向、缺乏安全感。父爱缺失,或许是我无法弥补的遗憾。
  冬去春来,几年转眼即逝,女儿已经是八年级的学生了,有了自己的主意,甚至秘密,已不能接受我的唠叨。这几年里,由于儿子的降生,我对女儿的关注少了许多,即使我很努力,但也仪能解决女儿父爱的“温饱”而已。好在女儿还是那般的清纯、可爱。再过三年五载,女儿就会离开我们,一个人去感受生活的欢与泪,书写人生的拼与搏。希望女儿能内外合一,做喜欢的事,能在闹中取静,可以忙里偷闲,也能在浮躁与污浊中从容淡定。
  父女是万年之缘,现在我养女儿,将米女儿无论是否陪我,都是幸福。13岁,八年級,风华正茂,时光美好,有梦想,那就努力拼搏,莫留遗憾在青春。
  感谢上苍让我们成为父女,我虽有男人的粗鄙不堪,却因为女儿的出现而改变;我因身为幺儿性格倔强,却在与女儿的碰撞中败下阵来,慢慢修炼自己。婚恋专家说,女儿会根据父亲的形象选择另一半,或是年轻版的父亲,或与父亲形象完全相反的人。我无法左右女儿的选择,只能做好自己,不断修炼,希望多年后女儿在抉择时,不会有选择困难。
  中年维艰,身心俱疲,唯儿女缠绕,方能舒展身心,困顿消乏。男人本刚,少儿女情长,缺风花雪月,唯有女儿伴我左右,方能轻声细语,展父慈之心,正所谓,生活因为女儿而美好。
其他文献
一提到教育孩子,家长的话题就会变得无穷无尽。对,我也是如此,但在教育孩子的各种方式方法中,我觉得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  现在的孩子大都生活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大人的羽翼下,很少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因此,遇到一点点问题都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好多年,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解决。随着孩子渐渐长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2018年9月,小学毕业的女儿开学后就是一名初中生了
期刊
我在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公司工作,公司的员工都不是本地人,每年年底我们部门的员工可以休10天的年假。最近公司的订单很多,为了赶订单,老板动员我们放弃休年假,说只要我们年底能继续工作,明年开年每人就发五千元的特别奖。既然有这么丰厚的报酬,我们决定放弃休年假。  这些天气温很低,寒风呼呼地吹着,吹到人脸上如同刀割一样。大李是网购达人,他为自己网购过冬的“装备”时,也为父亲网购了一件毛领加厚羽绒服。大李说
期刊
我从小性子执拗,被母亲数落或加以笤帚疙瘩伺候是常有的事儿。母亲打骂起孩子来,从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不管是守着同学还是当着四邻,她认为孩子犯了错,该打打,该骂骂,人前教子是她的信条。  初一那年暑假,母亲又因琐事教训我,我第一次公然反抗:绝食抗争。母亲见我不吃饭,甩下一句狠话:“有志气一辈子别吃。”  母亲上班后,父亲悄悄把饭菜给我端来,我志气还就上米了,不吃。父亲见状塞给我10元钱,让我去村里小卖部
期刊
母亲有些挑剔,给她买的衣服,不是嫌花色不中意,就是嫌款式不是她喜欢的。给母亲买的皮鞋,她不是嫌款式不够秀气,就是嫌鞋底太硬或太薄,总是给她买不到称心如意的禮物。  其实,在我看来,这些我精挑细选的衣服,件件都很不错,是母亲自己太挑剔了。想想给婆婆无论买什么,她都乐呵呵的,赶紧穿出去显摆。再看看母亲,感觉给她买什么都不能让她满意。被她这样拒绝几次后,我就有些伤心,不想再为她的穿着费神了,干脆给她钱,
期刊
男孩认字的故事  公交车上,一个小男孩和妈妈的一段对话吸引了我。小男孩指着公交车门上的“请勿扶门,以防夹手”的“手”字,对妈妈说:“妈妈,那个字念‘毛’。”  妈妈听了后,说:“怎么是‘毛’呢?不是念‘手’吗?”小男孩犹豫了一下,小声说:“就是念‘毛’。”妈妈肯定地说:“应该念‘手’,你在幼儿园里学过的。”小男孩理直气壮地说:“没学过。”妈妈坚定地说:“学过,是你忘了。”小男孩似乎很委屈,说:“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