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产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为预防该病发生提供相应的护理对策,为以后的产后护理提供有效的借鉴。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 月至12 月住院分娩的197例产妇,主要从生育方式、文化程度、职业与产后抑郁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着手。结果:剖宫产、高文凭等出现产后抑郁的发生率较高。结论:了解产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给予产妇进行积极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产后抑郁;相关因素;护理措施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褥期间出现抑郁症状,是介于产后精神病与产妇抑郁之间的精神疾病[1]。主要表现有:产后心情压抑、沮丧、焦虑、恐惧、孤独、消极、悲观,与家人、丈夫关系不协调,严重者对生活缺乏信心,绝望、自杀或杀婴倾向[2]。产后抑郁不仅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同时对婴幼儿的个体发育也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国内有报道在分娩后的第一周,约50%~75% 的女性出现轻度抑郁症状,10%~15% 患产后抑郁症,产后一个月内抑郁症的发病率是非分娩女性的3 倍[3]。现针对产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与相应的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197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2~45岁,所有产妇均无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及精神病史,正常产121例,剖宫产76例,大专56例,初中78例,其中发生产后抑郁的产妇25例,占12.69%。
1.2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方法,主要内容:①产妇的一般情况,包括产妇年龄、职业、教育程度、经济状况。②分娩方式:顺产、剖宫产。③社会文化因素:胎儿性别、与丈夫关系是否和谐、婴儿照顾。
1.3临床表现
1.3.1 情绪低落
患者常诉说自己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兴趣缺乏,表现为表情阴郁、无精打采、易流泪,不愿意参加正常的活动。
1. 3.2 自卑
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戒心,与家人关系不协调,自我评价低,自暴自弃,自责。
1. 3.3 躯体症状
失眠,多梦,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
2结果
不同的生育方式,特别是剖宫产的产妇的抑郁发生率要高于正常分娩的产妇;文化程度越高的产妇,出现的产后抑郁发生率也越高;在不同的职业这一因素上,农民的产后抑郁发生率最低。
3讨论
3.1相关因素:
3.1.1 文化及社会因素
文化程度高的产妇考虑问题多,情绪复杂,又面临较大的社会压力和精神压力,较易发生产后抑郁。单身、未婚、及家庭收入低的孕妇易发生产后抑郁。
3.1. 2重大生活事件刺激
发生在孕期或产后6个月之内的重大生活事件(如离婚、失业、亲人死亡、大手术等),使抑郁发生的概率增加到6倍以上,是产后抑郁较强的预测因子[4]。
3. 1. 3產科因素
手术分娩可以使产妇产生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她们担心新生儿的安全问题以及术后切口疼痛,有无新生儿并发症等造成心理负担过重,从而诱发产后抑郁的发生。
3.1. 4婴儿方面
如婴儿性别,婴儿生长发育不良、畸形、易哭闹,或死胎、死产。因分娩后侧切口疼痛或剖宫产术后刀口疼痛影响母乳喂养,因产妇自身身体原因不宜哺乳,心生自责[5]。
3. 2预防措施
3. 2.1产前宣教
对每个孕妇都应尽可能做好产前宣教工作,充分利用孕妇学校加强对孕妇的宣传,保健及指导。包括讲解产后抑郁情绪的知识,以及母亲角色转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提高应对和处理应激的水平,指导放松训练、认知重建以及自信心训练。
通过征求孕妇的意见建议等方式了解孕妇的想法和顾虑,及早给予沟通和指导,使产妇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消除孕妇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
3. 2.2 产时宣教
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应的分娩方式,告知她们相应的利弊因素,让孕妇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从而有效减少抑郁的发生。
3. 2.3 产后宣教
教会婴儿的一般护理常识,让她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婴儿的喂养和护理中去,从劳动中感受快乐,体现自我价值。
教会产妇做产后保健操,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劳逸结合。
对丈夫及家人进行宣教,使其投入到产妇和婴儿的照护中去,让产妇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新生命带给家庭的喜悦。
3. 2.4出院宣教
告知产后母儿出院后检查的时间,向其讲解育婴方面的知识。鼓励患者面对现实,正确对待产后面临的各种困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处理好各种社会及家庭关系。
3.3 护理措施
3.3.1 饮食护理
抑郁患者大多出现食欲减退,故应根据病情提供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可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提供家庭式饮菜,增强食欲并注意饮食卫生,创造洁净的饮食环境。
3.3.2睡眠护理
因环境改变或一时间的苦恼而造成的失眠,可通过与病人交谈,缓解其心理不适感。其他原因引起的失眠则应针对原因给予相应措施,以增进病人的睡眠时间和质量。
3.3.3音乐治疗护理
音乐可调节产妇的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生理功能,转移产妇的注意力,改善人的精神状态,使产妇得到身心的愉悦。
3.3.4 安全护理
提供舒适、安静、安全的环境,杜绝出现自杀物品如刀、绳、玻璃等。生活设施应安全,不能用作自杀工具。避免外界对病人的不良刺激与影响,限制与其他抑郁患者接触。
3.3.5 心理护理
倾听产妇的倾诉,充分理解病人的抑郁体验,并观察产妇情绪状态的变化和母婴之间接触和交流情况。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其分析、认识精神症状。
鼓励病人主动诉说内心的痛苦和想法,尊重病人的隐私权。了解产妇对婴儿的态度,对婴儿有无失望或愤怒情绪,并从产妇的倾诉中了解其作为一个新母亲的感受。对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病人,应鼓励病人诉说其异常的感知和思维,以及受不良情绪影响的体验并与其探讨积极的应对方式。
3.3.6 家庭干预
批判重男轻女思想,缓解产妇的压力和自卑心理。指导丈夫及其他家庭成员加倍的关心产妇,提供婴儿喂养和护理知识,耐心帮助产妇护理和喂养自己的孩子。
4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为患者提供多方信息和帮助,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正确认识社会和处理生活难题,同时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可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春红,林亚梅.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早期干预后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6):247-248.
[2]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30.
[3]乐杰.妇产科学[M]. 第7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3.
[4]Beck CT.Predictors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J].Nursing Research,2002,50(5):275.
[5]江春霞.产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及有效护理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2,No.08(下):2842.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产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为预防该病发生提供相应的护理对策,为以后的产后护理提供有效的借鉴。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 月至12 月住院分娩的197例产妇,主要从生育方式、文化程度、职业与产后抑郁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着手。结果:剖宫产、高文凭等出现产后抑郁的发生率较高。结论:了解产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给予产妇进行积极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产后抑郁;相关因素;护理措施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褥期间出现抑郁症状,是介于产后精神病与产妇抑郁之间的精神疾病[1]。主要表现有:产后心情压抑、沮丧、焦虑、恐惧、孤独、消极、悲观,与家人、丈夫关系不协调,严重者对生活缺乏信心,绝望、自杀或杀婴倾向[2]。产后抑郁不仅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同时对婴幼儿的个体发育也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国内有报道在分娩后的第一周,约50%~75% 的女性出现轻度抑郁症状,10%~15% 患产后抑郁症,产后一个月内抑郁症的发病率是非分娩女性的3 倍[3]。现针对产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与相应的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197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2~45岁,所有产妇均无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及精神病史,正常产121例,剖宫产76例,大专56例,初中78例,其中发生产后抑郁的产妇25例,占12.69%。
1.2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方法,主要内容:①产妇的一般情况,包括产妇年龄、职业、教育程度、经济状况。②分娩方式:顺产、剖宫产。③社会文化因素:胎儿性别、与丈夫关系是否和谐、婴儿照顾。
1.3临床表现
1.3.1 情绪低落
患者常诉说自己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兴趣缺乏,表现为表情阴郁、无精打采、易流泪,不愿意参加正常的活动。
1. 3.2 自卑
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戒心,与家人关系不协调,自我评价低,自暴自弃,自责。
1. 3.3 躯体症状
失眠,多梦,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
2结果
不同的生育方式,特别是剖宫产的产妇的抑郁发生率要高于正常分娩的产妇;文化程度越高的产妇,出现的产后抑郁发生率也越高;在不同的职业这一因素上,农民的产后抑郁发生率最低。
3讨论
3.1相关因素:
3.1.1 文化及社会因素
文化程度高的产妇考虑问题多,情绪复杂,又面临较大的社会压力和精神压力,较易发生产后抑郁。单身、未婚、及家庭收入低的孕妇易发生产后抑郁。
3.1. 2重大生活事件刺激
发生在孕期或产后6个月之内的重大生活事件(如离婚、失业、亲人死亡、大手术等),使抑郁发生的概率增加到6倍以上,是产后抑郁较强的预测因子[4]。
3. 1. 3產科因素
手术分娩可以使产妇产生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她们担心新生儿的安全问题以及术后切口疼痛,有无新生儿并发症等造成心理负担过重,从而诱发产后抑郁的发生。
3.1. 4婴儿方面
如婴儿性别,婴儿生长发育不良、畸形、易哭闹,或死胎、死产。因分娩后侧切口疼痛或剖宫产术后刀口疼痛影响母乳喂养,因产妇自身身体原因不宜哺乳,心生自责[5]。
3. 2预防措施
3. 2.1产前宣教
对每个孕妇都应尽可能做好产前宣教工作,充分利用孕妇学校加强对孕妇的宣传,保健及指导。包括讲解产后抑郁情绪的知识,以及母亲角色转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提高应对和处理应激的水平,指导放松训练、认知重建以及自信心训练。
通过征求孕妇的意见建议等方式了解孕妇的想法和顾虑,及早给予沟通和指导,使产妇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消除孕妇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
3. 2.2 产时宣教
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应的分娩方式,告知她们相应的利弊因素,让孕妇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从而有效减少抑郁的发生。
3. 2.3 产后宣教
教会婴儿的一般护理常识,让她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婴儿的喂养和护理中去,从劳动中感受快乐,体现自我价值。
教会产妇做产后保健操,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劳逸结合。
对丈夫及家人进行宣教,使其投入到产妇和婴儿的照护中去,让产妇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新生命带给家庭的喜悦。
3. 2.4出院宣教
告知产后母儿出院后检查的时间,向其讲解育婴方面的知识。鼓励患者面对现实,正确对待产后面临的各种困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处理好各种社会及家庭关系。
3.3 护理措施
3.3.1 饮食护理
抑郁患者大多出现食欲减退,故应根据病情提供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可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提供家庭式饮菜,增强食欲并注意饮食卫生,创造洁净的饮食环境。
3.3.2睡眠护理
因环境改变或一时间的苦恼而造成的失眠,可通过与病人交谈,缓解其心理不适感。其他原因引起的失眠则应针对原因给予相应措施,以增进病人的睡眠时间和质量。
3.3.3音乐治疗护理
音乐可调节产妇的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生理功能,转移产妇的注意力,改善人的精神状态,使产妇得到身心的愉悦。
3.3.4 安全护理
提供舒适、安静、安全的环境,杜绝出现自杀物品如刀、绳、玻璃等。生活设施应安全,不能用作自杀工具。避免外界对病人的不良刺激与影响,限制与其他抑郁患者接触。
3.3.5 心理护理
倾听产妇的倾诉,充分理解病人的抑郁体验,并观察产妇情绪状态的变化和母婴之间接触和交流情况。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其分析、认识精神症状。
鼓励病人主动诉说内心的痛苦和想法,尊重病人的隐私权。了解产妇对婴儿的态度,对婴儿有无失望或愤怒情绪,并从产妇的倾诉中了解其作为一个新母亲的感受。对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病人,应鼓励病人诉说其异常的感知和思维,以及受不良情绪影响的体验并与其探讨积极的应对方式。
3.3.6 家庭干预
批判重男轻女思想,缓解产妇的压力和自卑心理。指导丈夫及其他家庭成员加倍的关心产妇,提供婴儿喂养和护理知识,耐心帮助产妇护理和喂养自己的孩子。
4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为患者提供多方信息和帮助,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正确认识社会和处理生活难题,同时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可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春红,林亚梅.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早期干预后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6):247-248.
[2]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30.
[3]乐杰.妇产科学[M]. 第7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3.
[4]Beck CT.Predictors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J].Nursing Research,2002,50(5):275.
[5]江春霞.产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及有效护理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2,No.08(下):2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