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秒激光治疗颧部褐青色痣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ji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755nm皮秒激光治疗颧部褐青色痣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来笔者科室就诊的80例颧部褐青色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皮秒组:40例,接受755nm皮秒激光治疗;纳秒组:40例,接受755nm纳秒激光治疗,每3个月治疗1次,观察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经过4次治疗后进行疗效统计学分析。结果:80例患者经过4次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皮秒组有效率100.0%,纳秒组有效率82.5%,两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皮秒组激光治疗后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周期短,患者满意度高;纳秒组术后色斑颜色加重发生概率高达60%,治疗周期长,患者满意度不高。结论:755nm皮秒激光治疗颧部褐青色痣临床疗效确切、见效快、不良反应少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皮秒激光;755nm; 颧部褐青色痣;疗效;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58.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8)06-007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safety of 755nm picosecond laser on nevus fusco-caeruleus zygomaticus. Methods Eighty cases of patients with nevus fusco-caeruleus zygomaticus were included in our study during March 2016 to February 2018.It was randomly divided into picosecond laser group and nanosecond laser group. Those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nd treated every 3 months ,4 times as a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doctor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the curative effect were evaluated after 4 times’ treatment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picosecond laser group was 100% after 4 times’ treatment ,while nanosecond laser group was 82.5%.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755nm picosecond laser is effective on the treatment of nevus fusco-caeruleus zygomaticus.It can shorten the period of treatment, reduce pigmentation occurs.
  Key words: picosecond laser;755nm;nevus fusco-caeruleus zygomaticus; clinical efficacy; untoward reaction
  颧部褐青色痣是一种面部常见的色素沉着斑,常对称分布于颧部及颞部等三叉神经走行部位,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的米粒至黄豆大小的褐色或褐青色斑点,彼此不融合,好发于女性,患者无自觉症状[1]。本病的组织病理特征为表皮基底层黑素细胞增多,真皮浅中層胶原纤维间散在细小梭形黑素细胞及噬黑素细胞,且内含各期黑素体,其黑素细胞具有痣细胞、神经脊细胞及早期胚胎细胞的特性[2-3]。2016年3月-2018年2月,笔者科室应用755nm皮秒激光治疗颧部褐青色痣患者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80例颧部褐青色痣均来自于笔者医院皮肤美容科门诊病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27岁,病程1~12年,均为女性,患者皮肤按Fitzpatrick皮肤类型分类,Ⅱ型16例,Ⅲ型40例,Ⅳ型24例。随机分为两组,纳秒组40例,皮秒组40例。纳秒组接受755nm纳秒激光治疗,皮秒组接受755nm皮秒激光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皮损分布、皮肤类型及面积大小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每次治疗前使用数码相机(CANON D1000)分别拍摄患者正位及侧位照,并记录存档。
  1.2 排除标准:①光敏感史,近期有日光曝晒史;②近期使用过美白类产品或口服、外用过维A酸类药物;③孕妇,哺乳期或伴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④其他类型皮肤病,如黄褐斑、皮肤黑变病、雀斑、外伤或炎症后色素沉着等。
  1.3 治疗方法
  1.3.1 设备及参数:采用调Q755nm激光及755nm皮秒激光Picosure(美国赛诺秀公司),波长755nm,调Q激光光斑3~5mm ,能量密度3.0~10.0J/cm2;皮秒激光光斑2~10mm,能量密度0.20~6.37J/cm2。
  1.3.2 治疗方法:①治疗前温水常规清洁皮肤,于拍照室予以正侧位照相留档;②患者取仰卧位,保护双眼;③纳秒组选用3mm光斑,能量密度选择5.0~8.0J/cm2;皮秒组选用2.8~6.0mm光斑,能量密度选择0.57~3.57J/cm2,使用爆破和平扫两种模式同步治疗,根据皮肤Fitzpatrick分型、患者耐受性及皮损颜色深浅判断选用能量大小,治疗反应以皮损处颜色略灰白,周围皮肤微红为准;④治疗结束后,冰块外敷45~60min离院。治疗间隔每3个月1次,4次为1个疗程;⑤治疗后嘱患者结痂让其自行脱落,注意保湿防晒,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注意睡眠休息及情绪控制。   1.4 疗效评价及标准:治疗每隔3个月行1次临床观察,由两名医师根据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疗效判定。4次治疗结束后两组进行统计学对比。基本愈合:色斑面积消退>90%,皮肤基本恢复正常;显效:色斑面积61%~90%,颜色明显变淡;好转:色斑面积31%~60%,颜色淡化,但皮损仍有边界;无效:色斑面积<30%,颜色淡化不明显,皮损变化不大。
  治愈率=基本愈合例数/总例数×100%;有效率=(基本愈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输入数据,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从第2次治疗开始皮秒组的治愈率、有效率曲线均高于纳秒组,皮秒组经过4~6次治疗后可达到基本治愈的效果,纳秒组则需要6次及6次以上的治疗,见图1;两组经过4次治疗后有效率及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相同的时间内或相同的治疗次数下,皮秒组治疗效果更好,见表1。典型病例治疗前后照片,见图2。
  2.2 不良反应:皮秒组术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纳秒组治疗后出现色斑加重现象的患者24例,占比60%。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色素减退及瘢痕形成。
  3 讨论
  颧部褐青色痣病因不明,大部分患者青年时期开始发病,97%病例多见于女性患者[4],但与性激素检测并没有明确的相关性[5],研究表明激素水平的不规律或者精神因素、日晒、外伤、化妆品等刺激常是本病的诱因[6-7]。治疗上常使用Q开关激光治疗[8-10],波长选择1 064nm,755nm或532nm,694nm等,其治疗利用选择性光热作用,选择性破坏黑素小体,从而损伤黑素细胞,对周围组织细胞有一定影响,疗效虽确切,但治疗过程时间长及伴有长时间的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等不良反应。近年来,笔者科室采用目前最新能量源皮秒激光,具有皮秒级超短脉宽,相比调Q激光,其利用的是光机械作用,具有更高的靶向性和能量密度,瞬间的高能量使靶细胞气化,色素颗粒亦能更为细化地震碎,同时降低周围正常皮肤的损伤[11-13]。相关研究显示,在相同的能量下,皮秒激光治疗效果优于纳秒激光,即使使用较高的能量,不良反应也小于纳秒激光[14]。
  本研究中笔者采用了同为755nm波长的同一厂家生产的纳秒级Q开关激光和皮秒激光,具有较强的可比性。研究结果显示,皮秒激光的治愈率、有效率明显优于纳秒激光,同时治疗周期明显缩短,皮秒激光经过约4次治疗可以达到满意疗效,而纳秒激光在4次治疗结束后,60%以上的患者仍需进行更多次数的治疗以提高疗效。术后不良反应观察发现,纳秒激光尤其是首次治疗后出现色素沉着或色斑加重的现象高达60%,而皮秒激光未见明显色斑加重现象,同时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结合本研究结果,笔者认为755nm皮秒激光治疗颧部褐青色痣临床疗效显著,术后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小,怠工期短,总治疗周期缩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42.
  [2]龙庭凤,何黎,刘流,等.颧部褐青色痣黑素细胞特性及来源的研究[J].皮肤病与性病,2010,32(2):1-3.
  [3]何黎,邹勇莉,张玲,等.颧部褐青色痣与黄褐斑和太田痣的临床、组织学初探[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17(1):25-28.
  [4]汪治中,卫连坤,牟贤龙,等.颧部褐青色痣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9,20(2):102-104.
  [5]龙庭凤,杨凤英,张林,等.颧部褐青色痣與性激素相关性的研究[J].中华皮肤病杂志,2008,41(5):336-338 .
  [6]向雪岑.美容皮肤科学[M].北京:科技出版社,1998:53.
  [7]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7):440.
  [8]屈晓莺,陈艳芳,郭金鹏,等.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颧部褐青色痣103例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1,27(2):99-101.
  [9]陈丽华,辛淑君,韩慧彦.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治疗颧部褐青色痣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9,38(7):474.
  [10]腾雯,王敏,李芍华,等.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颧部褐青色痣280例[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6):898-899.
  [11]Zain Husain,Tina S Alster.The role of lasers and intense pulsed light technology in dermatology[J].Clin Cosmet Investig Dermatol,2016,9:29-40.
  [12]Reiter O,Atzmony L,Akerman L,et al.Picosecond lasers for tattoo removal:a systematic review[J].Lasers Med Sci,2016,31(7):1397-1405.
  [13]Alster TS,Williams CM.Treatment of nevus of Ota by the Q-switched alexandrite laser [J].Dermatol Surg,1995,21(7):592-596.
  [14]孙慧,吴志波,倪小丽,等.755nm皮秒激光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7,26(9):65-67.
  [收稿日期]2018-03-24 [修回日期]2018-04-30
  编辑/李阳利
其他文献
[摘要]前牙反牙A是成人中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如何正确有效地解除前牙反(牙+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成人前牙反(牙+合)的非手术矫治方法进行回顾与总结,为更加合理、科学地进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前牙反(牙+合);成人;非手术;矫治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7)03-0135-03  成人前牙反殆时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PLGA神经导管联合ADSCs与自体神经组织碎屑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32只SD大鼠平均分成4组,无菌条件下切断右侧的坐骨神经,制成10mm长的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A组采用PLGA神经导管连接缺损神经进行修复,B组由内置自体神经组织碎屑的PLGA神经导管连接,C组由内置ADSCs与自体神经组织碎屑的PLGA神经导管连接,D组采用自体神经移植方式。12周后通过对再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A-T皮瓣修复眼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28例患者眼周肿物手术切除后均行A-T皮瓣修复缺损。在肿物周围设计A-T皮瓣,切除肿物组织的同时将缺损创面修剪成等腰三角形,底边线向两侧延长,在延长线上至三角形尖端点面积分离皮瓣,将两侧皮瓣向中间推进游离闭合缺损,如果张力大可在延长线下两边各设计一个等边三角形切除。结果:全部患者A-T皮瓣均成活,创面一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无明显瘢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患者行重睑成形术的解剖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3月-2017年3月,14例高度近视患者行切开法重睑成形术,行上睑皮肤切口,高度近视患者上睑部眼轮匝肌更为肥厚,眶隔脂肪较深,眼轮匝肌去除较普通患者更多,去除部分深部眶隔脂肪,皮肤与睑板上缘缝合。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出现感染、血肿、不对称等并发症,均对重睑外形满意。结论:高度近视患者行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局部皮瓣在修复头面部皮肤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6年12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27例头面部皮肤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切除肿瘤后,均进行局部皮瓣移植修复手术。比较修复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焦虑、抑郁)评分、皮瓣修复效果(切口愈合效果、色泽评分、美观度评分以及功能评分),同时对比患者修复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修复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强的松龙皮损内注射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0例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0例,给予强的松龙囊肿及结节内注射,同时配合ALA-PDT治疗,每7d治疗1次,共治疗4次;对照组:70例,仅给予ALA-PDT治疗,每7d治疗1次,共治疗4次。治疗第2、4、6周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判断及不良反应对比,并且判定安全性及治疗后3个月的复发
期刊
[摘要]目的:本研究致力于探求腺苷A2a在低氧后处理抗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從人上睑皮肤组织中分离培养原代人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经6h低氧培养后,置于正常氧环境培养12h;或者经过5min常氧/5min低氧,3次循环,即低氧后处理,之后再常氧培养11.5h。结果:细胞凋亡比例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和caspase-3)表达量增高,均证明低氧/复氧可引起严重的损伤(P<0.05)。低氧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Mohs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乳房外Paget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例确诊为乳房外Paget病患者纳入治疗观察,术前皮疹部位用ALA封包,Wood灯下标记手术边界,运用Mohs手术切除病灶,伤口拆线后每隔10d光动力治疗1次,总计治疗4次,随访半年观察其疗效。结果:纳入治疗的患者伤口均甲级愈合,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随访半年无复发,外阴部形态结构功能无明显影响,患者就医满意度高。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胶原蛋白替代透明质酸注射治疗泪睑沟凹陷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共12例泪睑沟凹陷经透明质酸填充后发生水肿、下睑袋加重、丁达尔现象和条索状隆起等并发症的患者,通过溶解部分透明质酸后注射胶原蛋白进行修复治疗。观察术前、溶酶后、术后患者的泪睑沟凹陷改善情况、并发症的消失情况、“黑眼圈”的改变等变化。结果:注射胶原蛋白后可见透明质酸填充并发症消失,凹陷部位饱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眼瞼成形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降低术后医院感染措施,以期降低眼睑成形术后感染率,提升眼睑成形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笔者医院行眼睑成形术16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时间、医疗费用、患者对术后眼睑美容效果满意率。比较患者个体资料、手术资料、术后康复护理执行情况的不同水平患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