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现代城市之间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在外旅游的时候,徐郑冰也有同样的感受。其实很多城市都有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居住在城市的人们很少真正了解自己所在的城市。从事艺术的徐郑冰敏锐地捕捉到了人们对城市人文的眷恋。于是,他带领着学生们以城市的建筑、传说为魂,以代表传统文化的汉字为体,通过一幅幅精工细作的绘画,将城市的风景一一藏进汉字里,并出版了《字绘武汉》《字绘上海》《字绘香港》等系列作品,成为城市的旅行指南,在朋友圈刷屏。
徐郑冰今年37岁,武汉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系教师。2015年的一天,他去丽江旅行,看到有小摊在摆卖手绘丽江风景的明信片,很受游客的欢迎。他灵机一动,回来后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叫手绘武汉。以武汉为创作主题,自己选择角度与表达形式,把感受到的这座城市画下来。
作业交上来时,徐郑冰注意到刘珺颍、孔雅琪、孔雅珍三个学生,画的成品很接近汉字的形状。凭借多年的经验,徐郑冰敏锐地感觉到,“字绘城市”可以做成一个原创的系列。
想法成形后,徐郑冰挑选出创意度与用心度“双高”的12名学生一起加入“字绘武汉”团队,他自筹经费,带着学生们利用暑假时间,开始创作。
“武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许多地方都很有代表性,也非常美,我希望通过这个系列作品,让武汉人重温城市记忆,也让更多的人了解武汉。”徐郑冰说,“当然,这个系列作品的创作,也让学生更加了解和理解武汉文化,培养和提高创造力。”黄鹤楼、昙华林、归元寺、户部巷……队员们穿梭于武汉三镇,对遴选出的34处地标建筑进行了“扫街式”观察,包括街头巷尾的历史、现状、趣闻,再将这些内容整理成画,填充进勾勒好的大字里,并融入动漫、国画等,绘出一字一景,最终成为一段可贵的城市记忆。“中山公园”四个字中,可见摩天轮、受降堂、张公亭、松月轩等景观;“汉正街”三个字中,藏着货车、服装、小商品、生意人;“龙王庙”则由水中巨龙、汉口源点、抗洪生死牌、晴川桥等组成……一字一景,全是属于武汉人的城市记忆。
双胞胎孔雅琪、孔雅珍是团队里为数不多的本地人,在绘制这套作品时,她们想起很多童年小事,“小时候最开心就是去中山公园,我们总在那喂鸽子,当时的摩天轮现在也不在了,这些元素我们都画到了字里。”
唐景瑶来自湖南,作为团队中少有的男生之一,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霸气的起义门来进行创作:“总体风格受小时候看过的战争片影响,脑子里满是士兵吹号角,在炮火连天的战地奋勇杀敌的画面。”徐郑冰点评说,“起义门”三个手绘字完整再现了武昌首义过程,是他最满意的作品。
来自湖北襄阳的王曼婷,在徐郑冰的指导下,历经多方研究和实地考察,逐渐找到了利用建筑来展现武汉魅力的方式。设计“汉口”这两个艺术字时,她将长江的波浪、龙王庙、码头航运的情景、中山公园摩天轮等融入其中,设计中也增强了对城市人文的理解。
徐郑冰挺感慨,记忆里武汉本地人都不去黄鹤楼,这两年为了做城市旅行大字绘,专门踩点拍照,他才第一次踏进那些名字烂熟的老景点,惊觉原来晴川阁这么美。为了契合这种传统感情,大字绘确定用经典毛楷字体,然后根据字形来填充画。
两年多来,字绘团队用脚步丈量江城的每一寸街景,将散落在街头巷尾的人文历史,勾勒进笔下的汉字。画了改,改了再磨……学生们终于如期完成任务。徐郑冰笑了:“虽然我只给他们的作品打60分,但他们的执行力我给100分!我看到了他们的灵气和付出。”
满腔心血投入“字绘城市”创作的徐郑冰,一开始并不为周围人所理解。在同行们看来,全篇字绘形式的创作,审美价值有限。长时间重复性的创作,部分队员也对手头的工作产生了质疑。他们问徐郑冰:“老师,我们做这个到底有什么用?”
尽管各方都有质疑,徐郑冰对“字绘”依然坚信:“每一座城市,像一个人,有自己的相貌、脾气、经历......不管你是土著还是过客,它容纳着你,烙印着你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我们一边在自己的城市旅行,一边拿起画笔,记录着这一段可贵的记忆。仔细观察它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包括街头巷尾的历史、现状、趣闻,再将它们装进我们的大字里,希望这一笔一画,成为这个时代的见证,成为属于自己城市的一段记忆。”
徐郑冰还有一个宏大的愿景,城市记忆需要发掘创新,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地域符号,希望“字绘城市”这种温暖的记录方式,能够形成一个城市的旅行指南。他的想法也引起了湖北美术出版社的注意,他们和徐郑冰签订合作项目,将第一本书名定为《手绘中国———字绘武汉》。
2016年10月,“字绘武汉”项目的384幅作品完工,在湖北大学生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上,一举拿下“最具市场潜力奖”。紧接着图书的出版也进入日程,徐郑冰有了更多的想法,既然是做城市旅游的文创,那么图书可以融入AR(增强现实)技术。他和出版社开发了安卓版“字绘武汉”APP,读者买到书,手机对着书中的漢字一扫,江城景点的动态3D效果就跃然纸上,武汉的故事就会立刻呈现给你,有普通话也有地道的武汉话介绍。
2017年1月,《字绘武汉》正式出版。首印的3000册,刚上市就销售一空。这部由学生作业升级而成的作品受到各方好评。学生们拿到书后,都非常开心,觉得这就像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学生时代的见证。尤其让徐郑冰感到欣慰的是,“字绘城市”项目为学生搭建了实践锻炼平台,很多知名设计公司看到字绘作品后,都纷纷找上门,要他推荐毕业生。
“字绘武汉”的轰动,引来上海一家公司找到徐郑冰,请他们“字绘上海”。上海是超大城市,被人称为魔都,有着其他城市不一样的魔力,要想从各个方面刻画出魔都的文化特征和历史变迁,必须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走进这座城市的地标建筑,倾听上海人民关于这座城市的故事和心声。
增加了6位新成员的主创团体,沿袭此前的创作方式和风格。徐郑冰带着学生们查阅有关上海历史文化的书籍、资料,穿梭在上海的街头巷尾,倾听上海本土市民回忆上海的历史变迁和潮起潮落,渐渐地,他们融入了这个城市,拿起画笔开始了描绘大上海这个城市的独有记忆,将上海的古街、老建筑等著名景点手绘成画。既有大世界、黄浦江、东方明珠等城市历史文化建筑、地标,又有五香豆、上海黄酒、油墩子等地道风味小吃,还有江南丝竹、沪剧、扁担戏、皮影戏等地方传统技艺。2017年9月《字绘上海》在上海大世界发布,勾起了一代代上海人的无限回忆,记录了上海这一魔都的文化特征和历史变迁。
台湾中原大学一位设计老师看到字绘作品后,也主动联系徐郑冰,要求合作,做“字绘台湾”。自此,徐郑冰的字绘项目受到越来越多的城市欢迎。目前,“字绘红安”“字绘荆州”“字绘香港”等系列项目也在规划中。
“无论是‘字绘武汉’还是‘字绘上海’‘字绘台湾’‘字绘香港’,都是以城市文化为主题,字绘为切入点,采用艺术时尚感强又清新的设计语言,来诠释城市。”徐郑冰充满期待地说,“未来,我们希望能字绘更多的城市,一座城市,一本书,最终完成字绘中国大团圆……”
用脚步丈量每一寸街景
徐郑冰今年37岁,武汉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系教师。2015年的一天,他去丽江旅行,看到有小摊在摆卖手绘丽江风景的明信片,很受游客的欢迎。他灵机一动,回来后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叫手绘武汉。以武汉为创作主题,自己选择角度与表达形式,把感受到的这座城市画下来。
作业交上来时,徐郑冰注意到刘珺颍、孔雅琪、孔雅珍三个学生,画的成品很接近汉字的形状。凭借多年的经验,徐郑冰敏锐地感觉到,“字绘城市”可以做成一个原创的系列。
想法成形后,徐郑冰挑选出创意度与用心度“双高”的12名学生一起加入“字绘武汉”团队,他自筹经费,带着学生们利用暑假时间,开始创作。
“武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许多地方都很有代表性,也非常美,我希望通过这个系列作品,让武汉人重温城市记忆,也让更多的人了解武汉。”徐郑冰说,“当然,这个系列作品的创作,也让学生更加了解和理解武汉文化,培养和提高创造力。”黄鹤楼、昙华林、归元寺、户部巷……队员们穿梭于武汉三镇,对遴选出的34处地标建筑进行了“扫街式”观察,包括街头巷尾的历史、现状、趣闻,再将这些内容整理成画,填充进勾勒好的大字里,并融入动漫、国画等,绘出一字一景,最终成为一段可贵的城市记忆。“中山公园”四个字中,可见摩天轮、受降堂、张公亭、松月轩等景观;“汉正街”三个字中,藏着货车、服装、小商品、生意人;“龙王庙”则由水中巨龙、汉口源点、抗洪生死牌、晴川桥等组成……一字一景,全是属于武汉人的城市记忆。
双胞胎孔雅琪、孔雅珍是团队里为数不多的本地人,在绘制这套作品时,她们想起很多童年小事,“小时候最开心就是去中山公园,我们总在那喂鸽子,当时的摩天轮现在也不在了,这些元素我们都画到了字里。”
唐景瑶来自湖南,作为团队中少有的男生之一,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霸气的起义门来进行创作:“总体风格受小时候看过的战争片影响,脑子里满是士兵吹号角,在炮火连天的战地奋勇杀敌的画面。”徐郑冰点评说,“起义门”三个手绘字完整再现了武昌首义过程,是他最满意的作品。
来自湖北襄阳的王曼婷,在徐郑冰的指导下,历经多方研究和实地考察,逐渐找到了利用建筑来展现武汉魅力的方式。设计“汉口”这两个艺术字时,她将长江的波浪、龙王庙、码头航运的情景、中山公园摩天轮等融入其中,设计中也增强了对城市人文的理解。
徐郑冰挺感慨,记忆里武汉本地人都不去黄鹤楼,这两年为了做城市旅行大字绘,专门踩点拍照,他才第一次踏进那些名字烂熟的老景点,惊觉原来晴川阁这么美。为了契合这种传统感情,大字绘确定用经典毛楷字体,然后根据字形来填充画。
两年多来,字绘团队用脚步丈量江城的每一寸街景,将散落在街头巷尾的人文历史,勾勒进笔下的汉字。画了改,改了再磨……学生们终于如期完成任务。徐郑冰笑了:“虽然我只给他们的作品打60分,但他们的执行力我给100分!我看到了他们的灵气和付出。”
让“字绘城市”变成旅行指南
满腔心血投入“字绘城市”创作的徐郑冰,一开始并不为周围人所理解。在同行们看来,全篇字绘形式的创作,审美价值有限。长时间重复性的创作,部分队员也对手头的工作产生了质疑。他们问徐郑冰:“老师,我们做这个到底有什么用?”
尽管各方都有质疑,徐郑冰对“字绘”依然坚信:“每一座城市,像一个人,有自己的相貌、脾气、经历......不管你是土著还是过客,它容纳着你,烙印着你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我们一边在自己的城市旅行,一边拿起画笔,记录着这一段可贵的记忆。仔细观察它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包括街头巷尾的历史、现状、趣闻,再将它们装进我们的大字里,希望这一笔一画,成为这个时代的见证,成为属于自己城市的一段记忆。”
徐郑冰还有一个宏大的愿景,城市记忆需要发掘创新,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地域符号,希望“字绘城市”这种温暖的记录方式,能够形成一个城市的旅行指南。他的想法也引起了湖北美术出版社的注意,他们和徐郑冰签订合作项目,将第一本书名定为《手绘中国———字绘武汉》。
2016年10月,“字绘武汉”项目的384幅作品完工,在湖北大学生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上,一举拿下“最具市场潜力奖”。紧接着图书的出版也进入日程,徐郑冰有了更多的想法,既然是做城市旅游的文创,那么图书可以融入AR(增强现实)技术。他和出版社开发了安卓版“字绘武汉”APP,读者买到书,手机对着书中的漢字一扫,江城景点的动态3D效果就跃然纸上,武汉的故事就会立刻呈现给你,有普通话也有地道的武汉话介绍。
2017年1月,《字绘武汉》正式出版。首印的3000册,刚上市就销售一空。这部由学生作业升级而成的作品受到各方好评。学生们拿到书后,都非常开心,觉得这就像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学生时代的见证。尤其让徐郑冰感到欣慰的是,“字绘城市”项目为学生搭建了实践锻炼平台,很多知名设计公司看到字绘作品后,都纷纷找上门,要他推荐毕业生。
一座城市一本书
“字绘武汉”的轰动,引来上海一家公司找到徐郑冰,请他们“字绘上海”。上海是超大城市,被人称为魔都,有着其他城市不一样的魔力,要想从各个方面刻画出魔都的文化特征和历史变迁,必须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走进这座城市的地标建筑,倾听上海人民关于这座城市的故事和心声。
增加了6位新成员的主创团体,沿袭此前的创作方式和风格。徐郑冰带着学生们查阅有关上海历史文化的书籍、资料,穿梭在上海的街头巷尾,倾听上海本土市民回忆上海的历史变迁和潮起潮落,渐渐地,他们融入了这个城市,拿起画笔开始了描绘大上海这个城市的独有记忆,将上海的古街、老建筑等著名景点手绘成画。既有大世界、黄浦江、东方明珠等城市历史文化建筑、地标,又有五香豆、上海黄酒、油墩子等地道风味小吃,还有江南丝竹、沪剧、扁担戏、皮影戏等地方传统技艺。2017年9月《字绘上海》在上海大世界发布,勾起了一代代上海人的无限回忆,记录了上海这一魔都的文化特征和历史变迁。
台湾中原大学一位设计老师看到字绘作品后,也主动联系徐郑冰,要求合作,做“字绘台湾”。自此,徐郑冰的字绘项目受到越来越多的城市欢迎。目前,“字绘红安”“字绘荆州”“字绘香港”等系列项目也在规划中。
“无论是‘字绘武汉’还是‘字绘上海’‘字绘台湾’‘字绘香港’,都是以城市文化为主题,字绘为切入点,采用艺术时尚感强又清新的设计语言,来诠释城市。”徐郑冰充满期待地说,“未来,我们希望能字绘更多的城市,一座城市,一本书,最终完成字绘中国大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