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品味语言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rvin10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去把握,但无论如何,对语言的品味是必不可缺的,只有这样,才能达成对语言背后价值取向的感知和人文精神的内化。品味语言是解读一切文本的关键,也是打开文章奥秘之门的钥匙。
  [关键词]品味语言 疏通 诵读 语境 推敲
  
  高尔基指出:“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语言是文学的物质媒介,所以文学也被称为语言艺术。文章是由字、词、句等构制成篇的,只有依靠这些语言单位,文章才能承载起交流思想感情的任务。语言不仅是构造文章和传递信息的媒介,而且是使文章优美、生动、感人,从而便于接受的重要保证。美的文章一定要仰仗美的语言。许多名篇佳作,论证有力,解说明确,叙述别具一格,描写逼真传神,无不与语言的仪态万千和富有表现力有关。
  好的文章语言常常能给读者带来美妙的感受和体验,面对一部好作品或一篇好文章时,我们应反复品味揣摩。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品味语言呢?
  
  一、 疏通文意,形成整体印象
  
  这一阶段是阅读品味的起始,是对文章语言最基本的解读。一篇文章在手,首先要做的事情是认识理解每一个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要查字典、词典和其它相关资料。只有认识了文本上的每一个字词,理解了文章中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意思,才能据此理解接受文章内容,领会文章意义,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这一阶段要注意从词语的运用、句子的运用和文章内容结构的把握等三个方面去领会。从认识理解字词,到理解句子意义,再到领会文章内容,是一个有先后顺序的过程。没有认识理解字词,后面的欣赏只能是望洋兴叹。但是,对文章的品味,千万不要光从微观上品味文章的字、词、句,主要应该从宏观上整体把握文章思路,理清文章线索,把握文章结构,领会文章意义,形成整体印象。
  
  二、 反复诵读,发掘文章底蕴
  
  诵读,既是“进入”原文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朗读是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通过朗读,能使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抽象模糊的感情变成生动真切的体验,融情入境,引人入胜,获得丰富的美感。所以,要品味语言,朗读少不了。朗读是品味语言时非常重要的方法。
  语言也是有情感的。边读边展开丰富的想象,我们就可以借助语言文字飞翔文章的时空,把一段段文字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融入朗读之中,细细品味文中的意境,在反复的诵朗中真切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
  语言的品味是一个学习和历练的过程,是读者语言内化的过程,是情感生成的过程。当我们在不断的朗读后,我们的内心世界也会悄然变化,潜在的情愫会跟随作品的喜、怒、哀、乐内化成自我人格品质。
  
  三、抓住語境,细细品味
  
  文章语言总是处于一定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并受其制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话已成为理解语言的口头禅,也成为理解品味语言一大原则。因此,我们不仅应该了解词语的意义和词语本身的语意色彩,还应该明确词语所在句子所要表达的语意和语言环境。例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关于描写马克思逝世的情况时有“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首先,在品味语言时我们要抓住关键词——“停止思想了”、“睡着了”。众所周知,这几个词语用来代替“死”这个字。从语法上来说,这里运用了“讳饰”手法。用“停止思想”、“睡着了”含蓄而委婉地表达了恩格斯怎样的心情——联系上下文从两个方面来看,对于恩格斯个人来说,他失去了一位最信任、最亲密的战友;对于广大无产阶级来说失去了一位最睿智、最重要的阶级头脑。同时,在语言的品味过程中应抓住文章的思路,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和所要达到的效果。
  
  四、咬文嚼字,反复推敲
  
  语言大师朱光潜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朱先生所说的“谨严”,就是“咬”和“嚼”,就是古人那种仔细“推敲”的精神。在品味语言中,也必须发扬这种精神。韩愈在月夜里听到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至今传为美谈,故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成 “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字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是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又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自己不甘寂寞而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寂静,也似乎平添了搅扰。这就印证了文字上的推敲,实际是情感上的推敲。所以我们在品味语言时也应咬文嚼字,反复“推敲”。
  汉语言的丰富性,决定了品味语言的形式的多样化。对语言的品味是个漫活儿、工夫活儿,需要历练,就如同挖井,井挖得越深,水就越甘甜。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开掘、探索、感悟就会不断发现典范作品语言艺术的宝藏,从而提高我们的语言鉴赏审美能力。
其他文献
一、埃塞俄比亚民族的基本情况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下文简称“埃塞”)是非洲东北的内陆大国。它与吉布提、索马里、苏丹、厄立特里亚和肯尼亚接壤,面积为110万平方公里,人口为
观察了柴胡炮制品的水煎剂对CCl4中毒小白鼠肝脏组织及血清SGPT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醋炙柴胡和醋拌柴胡能显著降低中毒小鼠的血清SGPT,各给药组均有轻度减轻肝损伤的作用,为探讨柴胡的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