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红周刊》记者统计,第一大股东属于券商的公募有53家,此外,还有5家券商直接持有公募牌照、发行公募产品。其中易方达、南方、博时等头部公募在二季度末的规模都排在行业前十,但国开泰富则凭借大约4.5亿的公募管理规模排名垫底。除传统意义的券商系公募外,实际近年来券商资管也风起云涌,涌现出以东证资管为代表的多家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券商资管公司也与普通券商系公募“同根同源”,隶属同一券商母公司。券商资管的发展是否会对传统券商系公募带来威胁,也成为了热议的话题。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负责人贾志指出:“成立资管子公司是将券商的资管牌照剥离至子公司,这不代表券商系公募的发展会受到影响,二者应该是互补的关系。同时同一股东下的券商资管子公司和券商公募会形成竞争关系,促进双方发展。”
通常,券商会通过出资设立公募公司、成立资产管理子公司以及直接申请公募基金资格3种方式来参与公募市场。其中,出资设立公募公司是最常见的方式,统计结果显示,目前传统券商系公募共有46家。
在傳统券商系公募的阵营中,各基金公司之间的强弱分化十分明显,除上文提及的头部基金外,也有红塔红土、富安达、江信等8家公司的规模不足百亿元。记者梳理后发现,基金公司规模的差异主要源于股东方实力的强弱及自身的发展经验。
目前规模最大的券商系公募是易方达,今年二季度末公司的资产合计达到6651.64亿元。其大股东广发证券最新的净资本也在内地券商中排在第6位。对比来看,在券商系公募中规模垫底的是国开泰富,而它的第一大股东则为国开证券,国开证券的最新净资本在行业中排名第19位。
此外,记者也注意到,最新资本排名更为靠后的方正、国元、西部、东吴和红塔等券商,它们对应的基金公司方正富邦、长盛、西部利得、东吴和红塔红土等,规模排名同样不如人意。
继续聚焦国开泰富基金,《红周刊》记者发现,除了股东方实力或许有限外,公司自身也缺乏业绩亮眼的明星产品。公司成立于2013年,债券型基金国开泰富岁月鎏金是公司最早成立的产品。但在去年,该基金却因踩雷丹东港债券,收益率骤降,最终清盘。此后公司又在2015年发行了货币型基金国开泰富货币,但也遭遇投资者用脚投票,目前规模仅1.06亿元。
而最容易打响公司知名度的权益类基金,公司却在2016年才开始布局,2016年和2017年公司分别成立了国开泰富开泰和国开泰富开航,它们成立以来的回报率尚可,分别为16.67%和15.31%。不过从各年度的收益率来看,它们上市两年来的表现平平,在一众基金产品中默默无闻。
这样看来,公司目前各条业务线似乎都遭遇瓶颈,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堪忧:首先,公司新基金发行进度缓慢,目前旗下共4只基金,而它们的成立日期分散在4个年份,因此,在原有基金规模萎缩的情况下,公司也缺乏新鲜的血液来补充规模;其次,公司踩雷违约债券的事件,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公司在风控方面也存在不足。此外,公司的人员变动十分频繁,不仅是基金经理频繁更迭,甚至公司的总经理也是几度易主。
统计结果还显示,华泰、广发、东方、申万宏源、海通、长城、长江、财通、浙商等券商旗下均有一家100%控股的券商资管公司。
曾几何时,券商资管基本只发力于权益类产品;但如今,其也意识到了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以板块居首的东证资管为例,公司在2017年之后成立了货基东方红货币,四类份额成功为公司贡献14.06亿元的规模。而且,今年公司还发行成立了指数型基金,公司的规模排名稳定在35位左右。
冰火两重天,《红周刊》记者发现,今年部分资管公司的规模则出现反常下降,例如其中排名垫底的渤海汇金证券资管。从第一季度末到第二季度末,该公司的公募管理规模下降了约2.4亿元。分产品类型来看,公司两只债基的合计规模约0.2亿元,公司两只混基的合计规模约0.32亿元,惟一的一只货基规模也不过1.8亿元。
此外,《红周刊》记者注意到,也存在券商旗下资管公司规模已经超越普通公募的现象。财通证券旗下就有财通基金和财通资管,不过相较于2011年就成立的财通基金目前165.37亿元的规模,成立时间晚3年的财通资管的规模已经达到268.58亿元,反超成立多年的公募。
对此,诺亚正行公募研究中心研究经理李懿哲分析:“前者很大一部分产品构成是混合型产品,以定增基金为主;后者主要是货币和债券基金,很可能暂时以承接财通客户的现金管理需求为导向。定增产品在近几年政策限制加风格转向之下,表现普遍很差,再加上财通对资管公司倾力发展,两者规模增长差异不难解释。”
除持股公募公司和成立资管子公司外,《红周刊》记者注意到,目前也已经有券商直接申请公募业务牌照,直接发行公募产品;市场上直接申请公募牌照的券商包括中银国际、山西证券、东兴证券、华融证券、国都证券等5家;此外,华林证券也正在申请公募牌照。
据《红周刊》记者了解,直接由券商申请公募牌照的做法,具有充分利用券商的资源、不需要重新组建销售团队等明显的优势。但这样一来,券商的公募业务与公司其他业务之间的风险隔离较弱、财务核算也不算独立。因此,券商直接申请公募牌照的做法没有蔚然成风,且已成立公司所管理的公募业务规模也并不乐观。
统计显示,上述5家公司二季度末的规模分别为771.67亿元、58.19亿元、51.18亿元、15.39亿元及4.55亿元。其中规模最大的中银国际也不过排在第43位,其他四家的规模均在百名开外,国都证券甚至只排在第131位。
以东兴证券为例分析,2015年,东兴证券先后经历了被证监会批准公募业务资格和成立首只公募产品——东兴改革精选。但此后几年,公司公募业务的发展情况却不乐观:2015年至2018年,公募业务各年末的规模分别为4.8亿元、70.97亿元、68.27亿元和74.15亿元。最新数据,今年二季度末,公司的公募资产管理规模只有46.82亿元,创下近3年单季规模新低。 究其原因,则是旗下各类产品的发展狀况不佳。据《红周刊》记者统计,目前,公司旗下有1只货币型基金、3只债券型基金以及8只混合型基金。其中,货基的规模达到了40.64亿元,占公司总规模的86.84%;而今年公司规模的急剧下滑,也主要源于货基规模的缩水。数据显示,去年末,该基金两类份额规模合计72.6亿元,今年规模则骤缩31.96亿元。
而混合型基金规模增长乏力,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受到业绩的拖累。公司旗下8只混基成立分布在2015年、2016年、2018年和2019年,虽然成立日期各不相同,但是截至今年9月11日收盘,其中有5只产品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为负,东兴蓝海财富和东兴量化多策略的收益率分别为-31.7%和-34.04%。
而今年以来,公司权益产品的表现更是雪上加霜。截至9月11日收盘,在今年上证指数大涨20.65%的情况下,公司旗下今年之前成立的7只混基年内平均的净值增长率只有6.15%。而在今年1月30日成立的东兴核心成长,年内净值增长率为-15.77%。
梳理公司相关资料,《红周刊》记者发现,公司混合型产品发展不利或许还与公司人才匮乏有关。天天基金网显示,公司的基金经理共5人,他们的平均任职年限仅1年零212天,因此一拖多成为了必然。同时,各位基金经理管理主动权益类基金的任职回报也均低于同类平均水平。在5人中,任职回报率最高的一位,其最高的任职回报也只有11.81%,而且还是在管理公司货基时取得的。
实际还不止是东兴证券,对于其他几家直接申请公募牌照的券商而言,人手匮乏的问题同样存在。就连其中规模最大的中银国际,其旗下的公募基金也只有9位基金经理,他们的平均任职年限也仅为1年零104天,呈现菜鸟当家的局面。
综合《红周刊》记者采访,实际上这类直接申请公募牌照的券商,往往会直接委派本券商的员工来担任基金经理,他们此前大都缺乏在公募任职的经验,毕竟券商与公募处于两条完全不同的赛道。其次,这几家券商在行业内部的综合实力排名也不靠前,它们能够为基金业务提供的帮助可能较为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券商资管公司也与普通券商系公募“同根同源”,隶属同一券商母公司。券商资管的发展是否会对传统券商系公募带来威胁,也成为了热议的话题。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负责人贾志指出:“成立资管子公司是将券商的资管牌照剥离至子公司,这不代表券商系公募的发展会受到影响,二者应该是互补的关系。同时同一股东下的券商资管子公司和券商公募会形成竞争关系,促进双方发展。”
传统券商系公募惊现掉队者国开泰富末位仰望众头部
通常,券商会通过出资设立公募公司、成立资产管理子公司以及直接申请公募基金资格3种方式来参与公募市场。其中,出资设立公募公司是最常见的方式,统计结果显示,目前传统券商系公募共有46家。
在傳统券商系公募的阵营中,各基金公司之间的强弱分化十分明显,除上文提及的头部基金外,也有红塔红土、富安达、江信等8家公司的规模不足百亿元。记者梳理后发现,基金公司规模的差异主要源于股东方实力的强弱及自身的发展经验。
目前规模最大的券商系公募是易方达,今年二季度末公司的资产合计达到6651.64亿元。其大股东广发证券最新的净资本也在内地券商中排在第6位。对比来看,在券商系公募中规模垫底的是国开泰富,而它的第一大股东则为国开证券,国开证券的最新净资本在行业中排名第19位。
此外,记者也注意到,最新资本排名更为靠后的方正、国元、西部、东吴和红塔等券商,它们对应的基金公司方正富邦、长盛、西部利得、东吴和红塔红土等,规模排名同样不如人意。
继续聚焦国开泰富基金,《红周刊》记者发现,除了股东方实力或许有限外,公司自身也缺乏业绩亮眼的明星产品。公司成立于2013年,债券型基金国开泰富岁月鎏金是公司最早成立的产品。但在去年,该基金却因踩雷丹东港债券,收益率骤降,最终清盘。此后公司又在2015年发行了货币型基金国开泰富货币,但也遭遇投资者用脚投票,目前规模仅1.06亿元。
而最容易打响公司知名度的权益类基金,公司却在2016年才开始布局,2016年和2017年公司分别成立了国开泰富开泰和国开泰富开航,它们成立以来的回报率尚可,分别为16.67%和15.31%。不过从各年度的收益率来看,它们上市两年来的表现平平,在一众基金产品中默默无闻。
这样看来,公司目前各条业务线似乎都遭遇瓶颈,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堪忧:首先,公司新基金发行进度缓慢,目前旗下共4只基金,而它们的成立日期分散在4个年份,因此,在原有基金规模萎缩的情况下,公司也缺乏新鲜的血液来补充规模;其次,公司踩雷违约债券的事件,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公司在风控方面也存在不足。此外,公司的人员变动十分频繁,不仅是基金经理频繁更迭,甚至公司的总经理也是几度易主。
券商系资管实力强弱悬殊 东证资管擎旗渤海汇金资管垫底
统计结果还显示,华泰、广发、东方、申万宏源、海通、长城、长江、财通、浙商等券商旗下均有一家100%控股的券商资管公司。
曾几何时,券商资管基本只发力于权益类产品;但如今,其也意识到了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以板块居首的东证资管为例,公司在2017年之后成立了货基东方红货币,四类份额成功为公司贡献14.06亿元的规模。而且,今年公司还发行成立了指数型基金,公司的规模排名稳定在35位左右。
冰火两重天,《红周刊》记者发现,今年部分资管公司的规模则出现反常下降,例如其中排名垫底的渤海汇金证券资管。从第一季度末到第二季度末,该公司的公募管理规模下降了约2.4亿元。分产品类型来看,公司两只债基的合计规模约0.2亿元,公司两只混基的合计规模约0.32亿元,惟一的一只货基规模也不过1.8亿元。
此外,《红周刊》记者注意到,也存在券商旗下资管公司规模已经超越普通公募的现象。财通证券旗下就有财通基金和财通资管,不过相较于2011年就成立的财通基金目前165.37亿元的规模,成立时间晚3年的财通资管的规模已经达到268.58亿元,反超成立多年的公募。
对此,诺亚正行公募研究中心研究经理李懿哲分析:“前者很大一部分产品构成是混合型产品,以定增基金为主;后者主要是货币和债券基金,很可能暂时以承接财通客户的现金管理需求为导向。定增产品在近几年政策限制加风格转向之下,表现普遍很差,再加上财通对资管公司倾力发展,两者规模增长差异不难解释。”
券商直接做公募业务问题浮现
除持股公募公司和成立资管子公司外,《红周刊》记者注意到,目前也已经有券商直接申请公募业务牌照,直接发行公募产品;市场上直接申请公募牌照的券商包括中银国际、山西证券、东兴证券、华融证券、国都证券等5家;此外,华林证券也正在申请公募牌照。
据《红周刊》记者了解,直接由券商申请公募牌照的做法,具有充分利用券商的资源、不需要重新组建销售团队等明显的优势。但这样一来,券商的公募业务与公司其他业务之间的风险隔离较弱、财务核算也不算独立。因此,券商直接申请公募牌照的做法没有蔚然成风,且已成立公司所管理的公募业务规模也并不乐观。
统计显示,上述5家公司二季度末的规模分别为771.67亿元、58.19亿元、51.18亿元、15.39亿元及4.55亿元。其中规模最大的中银国际也不过排在第43位,其他四家的规模均在百名开外,国都证券甚至只排在第131位。
以东兴证券为例分析,2015年,东兴证券先后经历了被证监会批准公募业务资格和成立首只公募产品——东兴改革精选。但此后几年,公司公募业务的发展情况却不乐观:2015年至2018年,公募业务各年末的规模分别为4.8亿元、70.97亿元、68.27亿元和74.15亿元。最新数据,今年二季度末,公司的公募资产管理规模只有46.82亿元,创下近3年单季规模新低。 究其原因,则是旗下各类产品的发展狀况不佳。据《红周刊》记者统计,目前,公司旗下有1只货币型基金、3只债券型基金以及8只混合型基金。其中,货基的规模达到了40.64亿元,占公司总规模的86.84%;而今年公司规模的急剧下滑,也主要源于货基规模的缩水。数据显示,去年末,该基金两类份额规模合计72.6亿元,今年规模则骤缩31.96亿元。
而混合型基金规模增长乏力,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受到业绩的拖累。公司旗下8只混基成立分布在2015年、2016年、2018年和2019年,虽然成立日期各不相同,但是截至今年9月11日收盘,其中有5只产品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为负,东兴蓝海财富和东兴量化多策略的收益率分别为-31.7%和-34.04%。
而今年以来,公司权益产品的表现更是雪上加霜。截至9月11日收盘,在今年上证指数大涨20.65%的情况下,公司旗下今年之前成立的7只混基年内平均的净值增长率只有6.15%。而在今年1月30日成立的东兴核心成长,年内净值增长率为-15.77%。
梳理公司相关资料,《红周刊》记者发现,公司混合型产品发展不利或许还与公司人才匮乏有关。天天基金网显示,公司的基金经理共5人,他们的平均任职年限仅1年零212天,因此一拖多成为了必然。同时,各位基金经理管理主动权益类基金的任职回报也均低于同类平均水平。在5人中,任职回报率最高的一位,其最高的任职回报也只有11.81%,而且还是在管理公司货基时取得的。
实际还不止是东兴证券,对于其他几家直接申请公募牌照的券商而言,人手匮乏的问题同样存在。就连其中规模最大的中银国际,其旗下的公募基金也只有9位基金经理,他们的平均任职年限也仅为1年零104天,呈现菜鸟当家的局面。
综合《红周刊》记者采访,实际上这类直接申请公募牌照的券商,往往会直接委派本券商的员工来担任基金经理,他们此前大都缺乏在公募任职的经验,毕竟券商与公募处于两条完全不同的赛道。其次,这几家券商在行业内部的综合实力排名也不靠前,它们能够为基金业务提供的帮助可能较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