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我走过一二年级教室的周围,马上就会有很多小朋友叫起来,“美术老师,美术老师”。甚至还有的会走出来拉我,邀请我一起玩游戏。同事就会开玩笑说:“美术老师,这感觉像是当大明星呀!”是呀!在小朋友的眼中,当我在美术课中给他们画范画的时候,他们就会睁着大大的眼睛,觉得好神奇呀!而我也会在这时,给他们打气鼓励,给他们一颗“糖果”吃:“只要你认真画,也可以像老师一样好,甚至更好。”小朋友都会很开心呀。所以,我们的课堂内外关系就会很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的故事已经在教育界被传为佳话,并为后来的教育工作者所推崇,就在于它蕴含一种难能可贵的教育理念,折射出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它看起来平淡无奇,却触及了孩子的心灵;听起来缺乏力度,却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觉得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也常常需要这些具有鼓励性的“糖果”,在潜移默化中点燃孩子学习的激情。
一、“糖果”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可爱天真的孩子,当我提出问题的时候,小朋友就会把手举得高高的,有的甚至还没听清楚所有问题就已经在说答案了,这时候,其他小朋友也会迫不及待地喊出来,“老师,我我……”“老师,我我……”“老师!”“老师!”……这样的声音在课堂上随处可见,每遇到此种情况,让我头疼,我便大声呵斥道:“叫什么叫,我我我我的,有什么好叫的,再叫到教室外面去叫一节课!”这时,学生会静下来,但当然都不是心甘情愿的啊,学生的兴趣被老师呵斥得没有了。老师的心情也被学生喊得不见了,这样的课堂氛围会乱七八糟的。
其实一二年级的孩子爱表现,他们比我们成人更想得到别人的称赞与表扬;孩子比成人更想得到任何一次的机遇,也许孩子的纯洁也就是他们的想法会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不像成人爱隐藏;孩子更爱成为真理的首创者,他们希望自己是第一个发现新大陆的人,而不是成为跟在别人后面的平庸者。掌握了学生的这种心理,解决问题其实很简单的,只要用一点点小小的鼓励的话语或奖品,学生就会很有秩序地回答问题。
静下心来,我改变了教学策略。我说:“哪个小朋友举手举得好,不乱喊,我便叫谁。”小朋友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坐直、举手,满怀希望等待着你去叫他的名字。“瞧!这个小朋友坐得真好,老师想他一定是已经考虑得很清楚了,现在请他来回答,其他小朋友也跟着坐好。”由此可见,良好的课堂氛围对课堂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近几年,我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鼓励的作用,原本沉寂、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了,原本吵闹的课堂变得更有秩序了,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创作出许许多多的好作品来。
二、“糖果”能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和灵感
艺术贵在创新,而创新需要个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美术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所以,每个学生的作品都会侧重于自己某一方面的特长,那我不会说他只有一方面画得好,其他方面画得不好就要批评,因为每个人的感知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眼中的美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会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切可以表现的机会,如回答问题、动手操作、作品赏析等,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教师也要善于多角度地去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及时表扬鼓励。特别是“后进生”,要善于挖掘他们的特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让他们认清自己的力量,带着信心去争取成功。
不仅在创作时通过运用“鼓励”的糖果能凸显学生个性,在作品的评价中也能凸显出来。教师的鼓励性行为就像是一根点燃希望的火柴,对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在的创造力有很大的作用。法国教育家斯普郎格说:教育最终的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要将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美术创作若没有个性表现,就等于没有艺术。
如通过“你的画比以前进步了许多,如果构图上能再多修改一下,你一定能画得更好”这样的语言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并树立其学习美术的信心,激励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又如通过“这张画的颜色画得漂亮极了,很好!加油!你真棒!” “你画的人物表情生动,动作丰富,真的惟妙惟肖啊!”等鼓励性语言来激发学生发扬自己的长处。再如:这张画造型、构图准确,画面中的人物大小对比恰到好处,颜色到位,真了不起!非常好!继续努力,长大后定会成为一名画家……
这样的评价语言不仅找出了学生的优点,也让其他学生认识到一件好的作品要考虑的各个因素,以便取长补短。当然,我们在运用鼓励性语言的时候也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水平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合理地进行鼓励性评价。
三、“糖果”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竞争作为人的生命本质的具体体现,其内容是对同一目标的追求进行力量和素质的较量。它给人以勇往直前、奋力进取的动力,调动、激发人和团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我经常用语言或行为来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经常组织画一画、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等学习比赛活动,这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如果我们每个教师在使用鼓励性语言这些“糖果”的时候,都能发自真情,讲究个性,留心语言环境,并能作适当的升华,那么鼓励性语言就可以产生良好的自我应验的预言效果,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将会变成“聚光灯”, 照亮我们美术课堂的闪耀之路,也照亮他们的人生之路。
(浙江省绍兴县钱清镇中心小学 312025)
一、“糖果”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可爱天真的孩子,当我提出问题的时候,小朋友就会把手举得高高的,有的甚至还没听清楚所有问题就已经在说答案了,这时候,其他小朋友也会迫不及待地喊出来,“老师,我我……”“老师,我我……”“老师!”“老师!”……这样的声音在课堂上随处可见,每遇到此种情况,让我头疼,我便大声呵斥道:“叫什么叫,我我我我的,有什么好叫的,再叫到教室外面去叫一节课!”这时,学生会静下来,但当然都不是心甘情愿的啊,学生的兴趣被老师呵斥得没有了。老师的心情也被学生喊得不见了,这样的课堂氛围会乱七八糟的。
其实一二年级的孩子爱表现,他们比我们成人更想得到别人的称赞与表扬;孩子比成人更想得到任何一次的机遇,也许孩子的纯洁也就是他们的想法会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不像成人爱隐藏;孩子更爱成为真理的首创者,他们希望自己是第一个发现新大陆的人,而不是成为跟在别人后面的平庸者。掌握了学生的这种心理,解决问题其实很简单的,只要用一点点小小的鼓励的话语或奖品,学生就会很有秩序地回答问题。
静下心来,我改变了教学策略。我说:“哪个小朋友举手举得好,不乱喊,我便叫谁。”小朋友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坐直、举手,满怀希望等待着你去叫他的名字。“瞧!这个小朋友坐得真好,老师想他一定是已经考虑得很清楚了,现在请他来回答,其他小朋友也跟着坐好。”由此可见,良好的课堂氛围对课堂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近几年,我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鼓励的作用,原本沉寂、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了,原本吵闹的课堂变得更有秩序了,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创作出许许多多的好作品来。
二、“糖果”能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和灵感
艺术贵在创新,而创新需要个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美术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所以,每个学生的作品都会侧重于自己某一方面的特长,那我不会说他只有一方面画得好,其他方面画得不好就要批评,因为每个人的感知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眼中的美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会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切可以表现的机会,如回答问题、动手操作、作品赏析等,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教师也要善于多角度地去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及时表扬鼓励。特别是“后进生”,要善于挖掘他们的特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让他们认清自己的力量,带着信心去争取成功。
不仅在创作时通过运用“鼓励”的糖果能凸显学生个性,在作品的评价中也能凸显出来。教师的鼓励性行为就像是一根点燃希望的火柴,对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在的创造力有很大的作用。法国教育家斯普郎格说:教育最终的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要将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美术创作若没有个性表现,就等于没有艺术。
如通过“你的画比以前进步了许多,如果构图上能再多修改一下,你一定能画得更好”这样的语言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并树立其学习美术的信心,激励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又如通过“这张画的颜色画得漂亮极了,很好!加油!你真棒!” “你画的人物表情生动,动作丰富,真的惟妙惟肖啊!”等鼓励性语言来激发学生发扬自己的长处。再如:这张画造型、构图准确,画面中的人物大小对比恰到好处,颜色到位,真了不起!非常好!继续努力,长大后定会成为一名画家……
这样的评价语言不仅找出了学生的优点,也让其他学生认识到一件好的作品要考虑的各个因素,以便取长补短。当然,我们在运用鼓励性语言的时候也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水平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合理地进行鼓励性评价。
三、“糖果”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竞争作为人的生命本质的具体体现,其内容是对同一目标的追求进行力量和素质的较量。它给人以勇往直前、奋力进取的动力,调动、激发人和团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我经常用语言或行为来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经常组织画一画、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等学习比赛活动,这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如果我们每个教师在使用鼓励性语言这些“糖果”的时候,都能发自真情,讲究个性,留心语言环境,并能作适当的升华,那么鼓励性语言就可以产生良好的自我应验的预言效果,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将会变成“聚光灯”, 照亮我们美术课堂的闪耀之路,也照亮他们的人生之路。
(浙江省绍兴县钱清镇中心小学 3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