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各种思想大量涌入,大众的价值观越发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市场经济下,各种良莠不齐的文化正在潜移默化中侵蚀着青年一代的思想。毛泽东人生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其内涵丰富,意蕴深厚,对当代青年思想及其工作的开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毛泽东人生观;青年;启示
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加速了价值观的多元分化。回顾毛泽东的人生观,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有所启示。
一、毛泽东人生观形成的理论渊源
毛泽东人生观的形成不是凭空产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引领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毛泽东人生观形成的间接理论渊源。毛泽东小时候在私塾念过几年书,当时的先生教的还是传统的《四书》、《五经》,后又外出求学,期间不断学习,文学底蕴丰厚。他自幼就爱读书,更偏爱读史,常读常新,在一遍遍的历史回溯中汲取经验教训,把握时代发展的规律。诗词、史书等一系列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滋养、浸润着他,对其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2.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引领
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人生观形成的直接理论渊源,毛泽东思想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深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影响,并与之相契合。第一次真正接触马克思主义并对其有了系统的了解是在1918到1921年期间的两次北京之行中,期间他第一次读到《共产党宣言》,第一次接触李大钊等一批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这对他思想的转变和人生观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此后在不断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体悟,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了人生观的内容。
二、毛泽东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目的、态度和价值是评判人生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指标。毛泽东的人生观内容丰富,意蕴深厚,从上述三个维度对其进行系统划分,探寻毛泽东为什么而活、活着的意义以及对待人生的态度。
(一)人生目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生目的回答了人为什么活着。千百年来,无数哲学家为此争论不休,而毛泽东却在革命和探索的人生道路上找到了答案,创造性的提出了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把它作为自己和全党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宗旨,力求落到实处。他认为服务人民,就要深入基层,真正关心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毛泽东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而生,为中国亿万人民而活,终其一生,为后世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内涵。
(二)人生价值: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人生价值揭示了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毛泽东把实现共产主义事业作为自己最崇高的人生理想,这是他活着的意义。共产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科学预测,它不是虚无缥缈的理论和空想,而是经过实践了的、无数共产主义者们为之奋斗终生的伟大事业。古代中国早有“大同”一词,儒家所讲的大同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虽隔着地域与时间的差异,但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毛泽东把古人憧憬的“夜不闭户”、“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与西方的共产主义有机结合,使共产主义事业在中国落地生根,并不断在革命和实践中探索,为实现共產主义事业而奋斗。
(三)人生态度:奋斗进取
人生态度表明了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是对待人生的一种基本态度。毛泽东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摆在个人利益之前,有一种民族担当和强烈的家国情怀。不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建国前后各个时期,毛泽东始终以艰苦奋斗之志来要求自己和全党各级同志。面对生死时,他依旧保持奋斗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积极乐观、奋斗进取的人生态度书写了一代伟人传奇的一生,带领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
三、毛泽东人生观对青年的启示
在当今这个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各种思想良莠不齐,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广大青年的思想。学习领悟毛泽东的人生哲学有利于当代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
(一)艰苦奋斗,身体力行
艰苦奋斗是毛泽东带领全党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在革命和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价值认同。革命时期,物资严重匮乏,全党上下都穿着破衣旧鞋,靠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援,在武器十分落后的情况下,以少胜多,最终取得胜利。建国后,毛泽东仍然保持着革命时期的艰苦朴素之风,依然爱穿打过补丁的衣服和布鞋。出生在新时代的青年们,再难对那个年代有切身的感受,由于物质财富的充裕,奢靡浪费之风日益盛行,盲目攀比,肆意浪费食物等现象比比皆是。针对这一现象,政府、学校、社会应多方合力,注重加强对学生思想上的引导,充分发扬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和引导作用,树立正确观念意识,自觉约束自身行为。青年正是意气风发,艰苦奋斗的好年纪,需得珍惜时光,身体力行,不留遗憾,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大任而奋斗。
(二)努力学习,只争朝夕
学习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获取知识、充实自己的重要途径。不管是在物质匮乏的战争年代还是建国后的和平时期,毛泽东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和思考。正是有着这份对学习和读书的热爱,他才能够不断探索,开拓一番伟业。1963年,他在《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词中写道:“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当今时代,虚拟空间支配着我们碎片化的时间,当代青年更愿意在网上冲浪,阅读垃圾信息而不愿意利用空闲时间思考一个学术问题,静下心来看一本书。毛泽东只争朝夕、刻苦学习的精神对于新时代的青年而言,是榜样与学习的动力,有必要继承发扬。青年通过学习改变自身命运,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为实现中华之复兴而努力读书,是每个青年的责任与使命。
(三)坚定信仰,志存高远
在人的一生中,青年时期最为关键,广大青年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仰,树立远大的志向抱负。出生于传统农民家庭的毛泽东,为了继续学业,追求理想,毅然离乡,在不断逐梦中探索出一条救亡图存之路,并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为中国人民和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当代青年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弱化,极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诱导,信仰缺失乃至信仰错误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青年信仰的科学引导。科学的信仰是“钙”,了解和学习毛泽东的人生哲学,实际上是帮助青年人在思想上“补钙”,树立科学的信仰和高远的志向,任前进道路上荆棘丛生,不改初心。
青年时期是人生的转折期,逐渐脱离父母的怀抱,开始接触社会,是价值观和思想体系形成的关键期。因此,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对于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其思想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奠定基础。重读经典,探寻毛泽东的人生观,对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开拓人生的宽度与深度,增添智慧,开拓境界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许屹山.青年毛泽东人生观多维探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39(05).
[3]欧巧云,邓集文.毛泽东诗词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探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8,(01).
作者简介
杨莉文(1997-),女,安徽合肥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毛泽东人生观;青年;启示
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加速了价值观的多元分化。回顾毛泽东的人生观,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有所启示。
一、毛泽东人生观形成的理论渊源
毛泽东人生观的形成不是凭空产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引领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毛泽东人生观形成的间接理论渊源。毛泽东小时候在私塾念过几年书,当时的先生教的还是传统的《四书》、《五经》,后又外出求学,期间不断学习,文学底蕴丰厚。他自幼就爱读书,更偏爱读史,常读常新,在一遍遍的历史回溯中汲取经验教训,把握时代发展的规律。诗词、史书等一系列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滋养、浸润着他,对其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2.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引领
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人生观形成的直接理论渊源,毛泽东思想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深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影响,并与之相契合。第一次真正接触马克思主义并对其有了系统的了解是在1918到1921年期间的两次北京之行中,期间他第一次读到《共产党宣言》,第一次接触李大钊等一批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这对他思想的转变和人生观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此后在不断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体悟,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了人生观的内容。
二、毛泽东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目的、态度和价值是评判人生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指标。毛泽东的人生观内容丰富,意蕴深厚,从上述三个维度对其进行系统划分,探寻毛泽东为什么而活、活着的意义以及对待人生的态度。
(一)人生目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生目的回答了人为什么活着。千百年来,无数哲学家为此争论不休,而毛泽东却在革命和探索的人生道路上找到了答案,创造性的提出了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把它作为自己和全党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宗旨,力求落到实处。他认为服务人民,就要深入基层,真正关心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毛泽东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而生,为中国亿万人民而活,终其一生,为后世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内涵。
(二)人生价值: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人生价值揭示了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毛泽东把实现共产主义事业作为自己最崇高的人生理想,这是他活着的意义。共产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科学预测,它不是虚无缥缈的理论和空想,而是经过实践了的、无数共产主义者们为之奋斗终生的伟大事业。古代中国早有“大同”一词,儒家所讲的大同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虽隔着地域与时间的差异,但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毛泽东把古人憧憬的“夜不闭户”、“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与西方的共产主义有机结合,使共产主义事业在中国落地生根,并不断在革命和实践中探索,为实现共產主义事业而奋斗。
(三)人生态度:奋斗进取
人生态度表明了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是对待人生的一种基本态度。毛泽东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摆在个人利益之前,有一种民族担当和强烈的家国情怀。不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建国前后各个时期,毛泽东始终以艰苦奋斗之志来要求自己和全党各级同志。面对生死时,他依旧保持奋斗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积极乐观、奋斗进取的人生态度书写了一代伟人传奇的一生,带领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
三、毛泽东人生观对青年的启示
在当今这个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各种思想良莠不齐,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广大青年的思想。学习领悟毛泽东的人生哲学有利于当代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
(一)艰苦奋斗,身体力行
艰苦奋斗是毛泽东带领全党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在革命和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价值认同。革命时期,物资严重匮乏,全党上下都穿着破衣旧鞋,靠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援,在武器十分落后的情况下,以少胜多,最终取得胜利。建国后,毛泽东仍然保持着革命时期的艰苦朴素之风,依然爱穿打过补丁的衣服和布鞋。出生在新时代的青年们,再难对那个年代有切身的感受,由于物质财富的充裕,奢靡浪费之风日益盛行,盲目攀比,肆意浪费食物等现象比比皆是。针对这一现象,政府、学校、社会应多方合力,注重加强对学生思想上的引导,充分发扬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和引导作用,树立正确观念意识,自觉约束自身行为。青年正是意气风发,艰苦奋斗的好年纪,需得珍惜时光,身体力行,不留遗憾,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大任而奋斗。
(二)努力学习,只争朝夕
学习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获取知识、充实自己的重要途径。不管是在物质匮乏的战争年代还是建国后的和平时期,毛泽东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和思考。正是有着这份对学习和读书的热爱,他才能够不断探索,开拓一番伟业。1963年,他在《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词中写道:“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当今时代,虚拟空间支配着我们碎片化的时间,当代青年更愿意在网上冲浪,阅读垃圾信息而不愿意利用空闲时间思考一个学术问题,静下心来看一本书。毛泽东只争朝夕、刻苦学习的精神对于新时代的青年而言,是榜样与学习的动力,有必要继承发扬。青年通过学习改变自身命运,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为实现中华之复兴而努力读书,是每个青年的责任与使命。
(三)坚定信仰,志存高远
在人的一生中,青年时期最为关键,广大青年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仰,树立远大的志向抱负。出生于传统农民家庭的毛泽东,为了继续学业,追求理想,毅然离乡,在不断逐梦中探索出一条救亡图存之路,并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为中国人民和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当代青年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弱化,极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诱导,信仰缺失乃至信仰错误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青年信仰的科学引导。科学的信仰是“钙”,了解和学习毛泽东的人生哲学,实际上是帮助青年人在思想上“补钙”,树立科学的信仰和高远的志向,任前进道路上荆棘丛生,不改初心。
青年时期是人生的转折期,逐渐脱离父母的怀抱,开始接触社会,是价值观和思想体系形成的关键期。因此,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对于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其思想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奠定基础。重读经典,探寻毛泽东的人生观,对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开拓人生的宽度与深度,增添智慧,开拓境界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许屹山.青年毛泽东人生观多维探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39(05).
[3]欧巧云,邓集文.毛泽东诗词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探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8,(01).
作者简介
杨莉文(1997-),女,安徽合肥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