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报道了6个中国被子植物新记录种及1个新记录亚种,分别是采自西藏的灰滨藜(Atriplex pallida)、类球花藜(Blitum litwinowii)、滨藜状藜(Chenopodium atripliciforme)、土耳其针茅(Stipa turkestanica)、扁果岩蓼(Polygonum cognatum subsp.chitralicum)及新疆的宝格达黄芪(Astragalus baitagensis)和神香草叶千屈菜(Lythrum hyssopifolia),观察了部分类群的微形
【机 构】
:
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呼和浩特010021;蒙古高原生态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呼和浩特010021;草原生态安全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呼和浩特01002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道了6个中国被子植物新记录种及1个新记录亚种,分别是采自西藏的灰滨藜(Atriplex pallida)、类球花藜(Blitum litwinowii)、滨藜状藜(Chenopodium atripliciforme)、土耳其针茅(Stipa turkestanica)、扁果岩蓼(Polygonum cognatum subsp.chitralicum)及新疆的宝格达黄芪(Astragalus baitagensis)和神香草叶千屈菜(Lythrum hyssopifolia),观察了部分类群的微形态特征并提供了生境或形态图.凭证标本均存放于内蒙古大学植物标本馆(HIMC).
其他文献
目前对装配式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较少,尤其对装配式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尤为缺乏.鉴于此,本文以实际新型预制装配+现浇钢筋混凝土箱型框架式地铁地下车站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土-地连墙-装配式地下车站结构的二维和三维两种非线性整体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该类新型车站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结果 表明:采用带肋梁预制装配板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叠合楼板和钢管混凝土中柱的施工工艺能够明显增强结构抗震性能;同时发现二维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高估了车站结构中柱顶底端的地震损伤程度,而低估了车站结构纵梁与中柱连接部位的地震损伤程度
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分布广泛,生存环境多样,类群结构复杂,深入分析其地理分布格局与特征,可为种质资源保育和利用等提供依据.本文基于大量基础数据及文献资料,更新了中国陆域分布的野生杜鹃花属植物物种名录,统计了其物种多样性、组成成分等信息,建立了中国野生杜鹃花属植物地理分布数据库,旨在为种质资源调查及引种应用研究提供参考.截至2021年7月,共记载7亚属720种(包括114变种、45亚种和2变型),其中中国特有种450种.除宁夏和新疆干旱荒漠地带外,中国其他各省区均有野生杜鹃花属分布,其中
中国现有1,445种鸟类,是世界上鸟类物种数最多的国家之一.物种特征反映了生物有机体的功能和适合度,在生态学、进化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还没有关于我国鸟类生活史、生态学和地理分布等物种特征的完整数据库.通过系统查阅文献和各种数据资料,本文共收集整理出了中国1,445种鸟类17个功能特征数据:体重、体长、嘴峰长、翅长、尾长、跗蹠长、食性、窝卵数、卵大小、卵体积、巢址、巢的类型、集群状况、迁徙状况、是否特有种、地理分布范围和分布省份等.在这些特征中,除迁徙状况、是否特有种、地理分布范
在“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中,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融合植物进化史进行光合作用过程及意义的学习.学生围绕“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如何随着植物进化史发展的?”这一核心问题,进行项目的 拆分和细化,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对植物的结构进化、进化中光合作用能力的增强、光合作用对地球环境及生物生存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对其中的物质与能量变化进行猜想,并结合教材实现对光合作用过程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