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文复习之浅见

来源 :素质教育(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s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通过文言文阅读,梳理文言词语在不同上下文中的词义和用法,把握古今词义的异同,既能沟通古今的发展关系,又要避免用现代意义理解古义,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准确理解。”以上分别是2003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这些要求在具体实践中,究竟需要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达到正怎样的层次呢?我们来看看2020年高考文言文的考查是怎样的。先来看看材料,全国新高考I卷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全国新高考II卷节选自《明史·海瑞传》,全国III卷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再来看考查内容。全国新高考I卷,第一题“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第二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第三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第四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全国卷II和全国卷III两套试卷的考查形式和内容也是如此。这些考题不仅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足够多的实词词汇,必须能灵活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特殊句式的用法,还要对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有较全面的了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考对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
  这个要求高不高?这还要评估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高中阶段,必修课65课,其中古诗文课31课,这个比重不可谓不大,即便我们熟练的掌握了这些课文中的所有文言知识还是不足以应对高考中出现的所有考查知识的。如全国新高考I卷第二题考查文化常识“追比”,全国卷II的第二题考查文化常识“晏驾”,全国卷III第二题考查文化常识“居摄”,全国新高考I卷翻译中“承”的考查,这些知识在教材中是没有出现过的,更不要说在文本中还有许多词汇都没有在教材中出现过。所以在我看来高考文言文考查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我目前所教的班级是两个理科班,且语文基础能力较薄弱。文言文阅读对他们而言則更是赶鸭子上架了。
  针对以上情况我对文言文教学和复习都做了比较有针对性的规划和工作。这里就来谈谈关于高三文言文复习在思想意识方面的教学和引导。
  一、减惧增趣很重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很多高中学生学不好文言文,是因为在他们的战斗中,思想的武器是锈钝的。曾经流传过这样一句话“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三怕”,文言文学习排第一,其畏惧心理可见一斑。对文言文的畏惧,厌恶之情就是他们战斗中的那把钝器。他们怕什么呢?怕“之乎者也”不知其所云,怕《左传》《史记》时空穿越适应无能。又为什么厌恶呢?因为难。难,而怕学;学,而无趣无效;无趣效而心生厌倦。思想上先怯了,厌了,武器锈钝了如何去战斗?所以在教学之初,复习之始老师就要先在思想上进行疏导,让他们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并且相信自己能学好,帮助学生减惧增趣。
  老师如何去做呢?鸡汤式的言语对他们而言已经审美疲劳,甜言蜜语抵不过一篇文言文的摧毁之力。说不如做。做什么?老师要身体力行,和学生战斗在一起。和学生一起品读有趣的文言小文,分享阅读经验,阅读体悟,调动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学生一起做复习规划:我们的总体目标是什么,复习需要多少时间,每天复习的内容是什么,完成目标是什么,怎么检查,怎么巩固……不厌其烦,帮助他们找到合理的学习方式,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丢掉畏惧的思想包袱。
  二、文言思维必培养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同学们学不好文言文,跟缺乏文言思维有很大的关系。什么是文言思维呢?就是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学会用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去读文本的字、词、句,用相应的历史文化背景去理解文章中的人、事、情。比如“之”,有许多的语法功能和意义,人称代词,动词,助词……当我们读文章时,我们一般不会把停顿停在“之”的前面。为什么呢?停在“之”的前面,意味着“之”在句中是处于主语的位置,主语一般是由名词性词语充当,很多同学觉得“之”不是可以做人称代词吗,正好在这里担当主语呀;可是文言文中,“之”做人称代词时,在句子中一般是担任宾语,很少做主语,如“取之不尽”“取而代之”……阅读文言文时考虑到这些语言运用习惯,就是一种文言思维。再来说历史文化背景因素。任何人事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发生发展的,它必定会受到当时文化、习俗等的影响,小到言行举止,大至人生走向。在阅读文言文时,就要考虑到这些因素,这也是一种文言思维。比如“陈”它的一条意项是“叙述”,如果他的它出现在臣对君的语境,我们就把它翻译为“陈情”,而在其他非上下关系的语境就可以翻译为“陈述,说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去分辨,理解。用文言文的语言表达习惯去阅读文本的字、词、句,阅读中考虑文章的历史文化背景,去准确理解文本的意蕴,只有这样才能融入文章,融入文章承载的历史的或文学的世界,才能学通文言文。这里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于通常所说的“语境”,通常所说的“语境”指文本提供的前情后果,而我所说的历史文化背景,指的是文本背后的文化习俗,意识形态等更宏大因素。
  作为普通班的理科生,又该如何去培养他们的文言思维呢?语言表达习惯方面:少谈语感,多说逻辑,逻辑就是语法,文言文的语法。用理科生的优势去把繁杂的语言现象条理化,系统化。历史文化方面,教师在讲课时,多做指导,和他们一起补充历史、哲学等基础知识,课后引导学生读一些历史文学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热爱中华历史文化。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解决好了思想,意识方面的阻碍,才能更好的学好文言文。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的高等教育工作也随之逐渐细化。在高职院校的实施和开展教育的过程中,辅导员自身的工作能力以及专业素养对于培养品德高尚、能力突出的优秀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并且国家在近几年已经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教育的改革问题,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在逐渐显现出来,所以高职院校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应该将相应的教育方法进行创新和优化,从而适应国家职业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成为了教学的重点目标之一。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教师教学思考的重点内容。依据新课标的指导,想要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从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完成培养目标。为此,教师可尝试应用游戏问题引导、实践体验等教学实践活动,完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创新思维;培养  
期刊
摘要:“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课前“翻转课堂”发布学习任务,课中情景教学、游戏体验、项目化教学,课后拓展训练指导,借助信息化手段帮助学生识别并调整自己的紧张情绪,以帮助他们在接下来的技能高考以及文化课高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心理健康课程是在校學生进行心理健康维护和良好发展的主渠道。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互
期刊
摘要:培养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和道德品质是新课改的重要主题,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但是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一些弊端,限制了对学生的思维培养,导致学生不会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把课堂教学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创新教学形式,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初
期刊
摘要:目前,很多学校的初中数学还停留在传统方法教学的阶段。由于学习初中数学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初中函数这部分内容更是具有抽象这一特点,对学生们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学生们很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诸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不能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就很有可能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对于学生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探索
期刊
摘要: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强调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对于学生建立文学修养,提高文学造诣等发挥着一定的指导作用。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时,应当积极优化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手段,更新教学资源,通过丰富的教学模式促进语文教学水平实现提高,同时需要对学生加强思维创造性的培养,帮助学生深化思维分析能力,保证语文课程的学习具备较强的生动性和创新性,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初中教师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从单纯的为学生传授信息技术课程,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本文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探索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前言: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期刊
摘要:历史教学是初中教学科目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人文社会学科,历史的学习,不但可以让人们更好的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发展变迁,而且能够让人们能够更加的了解这个社会。因此,初中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还有具有较深的史学功底。本文就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以便让学生对史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  历史学科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学科教
期刊
摘要:问题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如何引导教师通过其创设问题的方式问题作为其教学出发点,以一种引导教育学生独立参考思维方式来进行解决教学问题,进而最终可以达到学生熟练掌握新教学知识的一种教育教学目的的教学法。这一新型课程课堂教学方法的基本技术特点具有高度开放性,充分适合现在正在大力推动和积极实施的一种旨在着力促进学校课堂教学提高效率,培养广大学生独立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能力的新型课堂教学方法变革。  关键
期刊
摘要:高三是备战高考的决胜之年,大部分学生在高三这一年,都有质的飞跃和极大地提升。高三学习中,物理学科涵盖了理综的大部分难点,而绝大多数学生最为头疼的理综学习也主要是由物理引起的,其原因就在于不能深度学习物理这一学科。浅层次的学习不能使基础知识建立起有效的关联,更不能透过现象去抓住问题的本质。教师要利用学生的思维惯性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从基础知识点出发,深入思考,进行重难点突破,达到一个深层次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