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是热衷政治的文人.巴蜀文化和早期教育培育了他崇尚自由、张扬个性的性格特质.五四时期的精神洗礼和民国政治的多元博弈,使得郭沫若有自主的空间,有自主的选择,他可以释放自己的天性,呈现给世人的是张扬、叛逆的形象.新中国建立后,郭沫若的政治身份和历次政治运动的开展,使他性格取向的表现主要以内敛、顺从为主,而叛逆和倔强则被政治权衡后压抑在心底.郭沫若在新中国建立前后的心态变化是探析政治与人性的关系的典型案例.
在对党员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党委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及”四史”教育期间开展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党员教育活动,并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拓宽了党员教育新渠道.
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鲜活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效果.把红色资源转化为干部教育资源的途径多种多样,必须把握其内在规律,遵循基本原则,从教学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培训主题、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员特点等各方面因素.
”指导性案例是不是法律渊源”是一个关乎指导性案例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基础性命题,该命题也可以作为反思与重构我国法源理论与法源实践之关系的一个切入点.为此,应当从多个维度来界定法律渊源的基本内涵与属性,以明确相关讨论的大前提.在此基础之上,还需要反思当代中国法源理论与法源实践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倡导一种”规范多元主义”的法源观念.基于上述分析框架,指导性案例作为当代中国的一种法源类型,不仅在理论上成立,而且也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及相当程度的可行性.
法治思维是运用法治理念、法律规则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法治思维本质上区别于人治思维,强调以合法性判断为逻辑起点,决策与行动过程必须在理性思维的指引下,以实践性作为思维的最终目的.法治思维包括规则思维、权利保障思维、权力制约思维、责任后果思维、正当程序思维、公平正义思维等,在运用当中有着特殊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