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4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他们身穿的“战袍”就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
你知道吗?太空虽美,但环境非常恶劣,航天员离开空间站进入太空,面临200多摄氏度的温差、空间辐射等考验,舱外航天服就像一个人形飞船,能够为航天员提供安全有效的环境防护、密闭空间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为航天员提供相当于地面上的环境。
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由服装、头盔、手套和航天靴等组成。其中,最复杂的是多层设计的服装:最里层是衬里和尿收集装置;衬里外是用于散热的液冷通风层;液冷通风层外是用于产生一定压力的加压气密层;然后是限制加压气密层向外膨胀的限制层;限制层外是对付舱外大温差变化的隔热层;最外面是由多种纤维复合织物制成的保护层,具有良好的柔软性,耐穿透、耐磨损、耐高温、耐燃烧、耐腐蚀,还有防辐射的功能和连接其他装具的接口。正是这种多层设计,实现了舱外航天服的真空防护、高低温防护和辐射防护作用。
航天服的头盔上装配有摄像头、照明灯还有高科技面窗,让航天员的视野更加开阔。面窗是4层结构,底层2层冲压结构中充有高纯氮气,可以防结雾,外面的防护面窗可以避免航天员在作业过程的磕碰和划伤,最外层是镀金的滤光面窗,对太阳光折射率低,可以防止太阳光线直接照射人眼。
由于巧妙地利用了仿生结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在上下肢的所有关节处使用了气密轴承,使航天员的手脚可随意转动,又能严格保证气密性。而背包是航天服穿脱口的密封门,背包内安装了舱外航天服生保设备,背包壳体下端装有备用氧瓶等。
和第一代航天服相比,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安全可靠性更高,支持舱外活动的时间更久,使用寿命更长,穿在身上也更加舒适。通过尺寸调节后,它能满足身高1.6米到1.8米的航天員穿着,还能根据航天员的体型进行调整。虽重达130千克,但穿脱方便快捷。经过训练的航天员可以做到在5分钟左右完成穿脱。
此外,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已实现供氧和温度、压力控制,在出舱活动中,航天员与舱体之间不再有电脐带连接,减轻了航天员舱外活动的负担,且使用时长增加到8小时。为了满足航天员长时间出舱活动的饮食需要,舱外服内装有饮水袋,在饮水管的旁边还有一个放置食物棒的长孔,航天员只要一伸嘴即可吃到美味可口的棒状食品。
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为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的圆满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未来,我们期待它在太空绽放出更多精彩!
如果你想向科学家提问,就快快给我们投稿吧!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摘编自《中国航天报》飞天科普周刊,本栏目合作单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http://www.cmse.gov.cn/)
你知道吗?太空虽美,但环境非常恶劣,航天员离开空间站进入太空,面临200多摄氏度的温差、空间辐射等考验,舱外航天服就像一个人形飞船,能够为航天员提供安全有效的环境防护、密闭空间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为航天员提供相当于地面上的环境。
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由服装、头盔、手套和航天靴等组成。其中,最复杂的是多层设计的服装:最里层是衬里和尿收集装置;衬里外是用于散热的液冷通风层;液冷通风层外是用于产生一定压力的加压气密层;然后是限制加压气密层向外膨胀的限制层;限制层外是对付舱外大温差变化的隔热层;最外面是由多种纤维复合织物制成的保护层,具有良好的柔软性,耐穿透、耐磨损、耐高温、耐燃烧、耐腐蚀,还有防辐射的功能和连接其他装具的接口。正是这种多层设计,实现了舱外航天服的真空防护、高低温防护和辐射防护作用。
航天服的头盔上装配有摄像头、照明灯还有高科技面窗,让航天员的视野更加开阔。面窗是4层结构,底层2层冲压结构中充有高纯氮气,可以防结雾,外面的防护面窗可以避免航天员在作业过程的磕碰和划伤,最外层是镀金的滤光面窗,对太阳光折射率低,可以防止太阳光线直接照射人眼。
由于巧妙地利用了仿生结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在上下肢的所有关节处使用了气密轴承,使航天员的手脚可随意转动,又能严格保证气密性。而背包是航天服穿脱口的密封门,背包内安装了舱外航天服生保设备,背包壳体下端装有备用氧瓶等。
和第一代航天服相比,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安全可靠性更高,支持舱外活动的时间更久,使用寿命更长,穿在身上也更加舒适。通过尺寸调节后,它能满足身高1.6米到1.8米的航天員穿着,还能根据航天员的体型进行调整。虽重达130千克,但穿脱方便快捷。经过训练的航天员可以做到在5分钟左右完成穿脱。
此外,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已实现供氧和温度、压力控制,在出舱活动中,航天员与舱体之间不再有电脐带连接,减轻了航天员舱外活动的负担,且使用时长增加到8小时。为了满足航天员长时间出舱活动的饮食需要,舱外服内装有饮水袋,在饮水管的旁边还有一个放置食物棒的长孔,航天员只要一伸嘴即可吃到美味可口的棒状食品。
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为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的圆满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未来,我们期待它在太空绽放出更多精彩!
编后语:
如果你想向科学家提问,就快快给我们投稿吧!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摘编自《中国航天报》飞天科普周刊,本栏目合作单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http://www.cmse.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