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型学校文化的构建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ularmp3007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社会环境迅速的变化发展,要求学校的管理方法、教育理念和活动方式能够快速更新,培养出一批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的,具有较强工作能力和创新思想的毕业生。因此,创建学习型学校的呼声越来越高。组织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精神,文章对学习型学校文化的特点作出几点总结和归纳,以对学习型学校的创建给出一点建议。
  关键词:学习型学校;学校文化;文化功能
  作者简介:许玉茗(1986-),女,安徽蚌埠人,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石晶(1988-),女,山西长治人,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广西 南宁 53000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5-0132-02
  
  一、学习型学校的内涵
  在现代社会中,环境变化迅速,这种迅速变化的特点反映在学校里就是教育理念、管理方法和活动方式的快速更新。众所周知,制约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关键指标是“核心精神”,重点学校和一般学校的关键差异就在于学校核心精神的不同。学习型学校建设也正是基于核心精神。现在的学校组织方式一般都属于科层制,这是一种建立在职能分工和权力分层基础上的等级性组织。这种组织缺少个性、缺少创造、缺少反省。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认为,这种制度妨碍了组织的学习与成长,未来应该建立“学习型组织”。一所学校,它一开始不一定需要成功,但是可以通过学习创造出辉煌,才是最后的成功。这就是学习型学校。
  作为学习型学校的倡导者,波尔·克拉克做了一些描述,这些描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习型学校发展的趋势,也让我们了解了学习型学校的模式(见表1)。
  二、学校文化的功能
  学校的组织文化是学校的生命和灵魂,也是构建学习型学校的核心内容。
  美国学者富兰(Fullan)在其关于学校改革的研究中也发现了学校文化是学校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具体来说,学校组织文化有以下四点功能。
  1.导向功能
  学校文化使学校成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念、理想追求,使学校成员把学校的目标当做自己的目标,从而引起学校成员普遍的心理共鸣和行为反应。
  2.激励功能
  学校优良的历史传统、光荣校史、校友的光辉事迹、人性化的建筑布局、优雅的文化建筑小品,常常能激励学校成员认真学习和工作。
  3.约束功能
  学校文化能使学校成员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纪律要求和约定俗成的规范。
  4.凝聚功能
  优秀的学校文化,往往包含了学校内各组织成员的理想、希望和需求,满足了组织成员共同的、合理的需要,从而使学校群体对个体产生强烈的凝聚、吸引和激励的力量,个体对群体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因此,学校对个体的吸引力、凝聚力、激励力的大小取决于学校文化的发达程度。
  三、构建学习型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和各种环境要素的互动过程中创造和积淀下来并为其成员认同和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体系以及物质风貌体系互相整合的结果,是一个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重要特征。②因此要打造学习型学校,就需要构建合理的学校文化。合理的学校文化包括以下几点理念。
  1.以人为本
  从某种角度讲,学校包括有六大要素:人、财、物、信息、空间和时间。其中,人作为对其他要素的支配者,在学校的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型学校最根本特征就是要坚持人本主义的教育和管理理念、系统思考的思维方式,并能够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校文化这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内,“人”是最关键要素,在学校中,这个“人”即指教师与学生。从教师方面来说,学校在制定对教师的管理制度时,应该考虑到教师的切身利益,真正做到关心、理解教师的工作与生活;重视教师的合理需求;激发、发展教师的职业潜能和职业能力。总之,构建学习型学习文化要求学校要摈弃以往过于刚性、量化的不人性管理,代之以信任、激励、协商等人性化管理手段,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管理机制,通过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人文生态环境,使得教师能够在平等的人际关系,愉快的工作环境中互动合作,开发自我的潜力,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实现自身的价值。从学生方面来说,学校在制定教育目标时,要着重考虑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出能够满足现代社会以及将来社会所需要的具有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创新型人才为基准。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学校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各个方面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2.在生活中学习
  学习型学校文化要求,学习应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存在于校园内,而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课堂中。这秉承的是大教育家杜威、陶行知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学习与生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生活中各种事件都可以作为学习的材料,生活的各个场所也都可以作为学习的场所。学习不仅是学校中每个成员必须做的事情,更成为每个成员乐意去做的事情。从学生方面来说,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仅在课堂中学习,在一天的24小时内,学生都能够从广泛的资源中学习,比如在宿舍里、在操场上、在舞台上或者在图书馆。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从教中学,从学中教,教学相长,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能够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此外,通过教学结合,教师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达到教学相长的理想状态。在学习型学校中,学习就是生活、学习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学习、生活也是学习。生活、工作、学习、学校完全融为一体。这就是理想的人生状态。
  3.团队精神
  长久以来,在一般学校中的成员们普遍都缺乏团队意识,工作时候多是“独自行动”,很少互相交流合作,忽略了个体学习与团队学习整合的优势。从学生方面说,学生的学习停留在对相同材料的记忆阶段,满足学生需要的深入学习也很少在学校发生。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认为,学习完全是个人行为,教师间很少出现合作互助的情况。主观的自我意识和鼓励独立学习的文化根源使得教师在职业发展上不自觉地脱离了团体。在学习型学校中,师生处在平等的地位上,共同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这种平等、自由的师生交流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并解决学生真正关心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个性的知识结构。这种自由的师生交流成为课堂学习的一种很有利的延展和补充。此外,学校除了向教师提供足够的专业能力学习等各方面学习的资源与机会外,还应该培养教师向他人学习、相互学习的意识,不断从各个层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通过这种合作互助学习,创建一种合作、信任、理解、和谐的教师人际关系,对于学习型学校的形成、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专业化的组织,学习型学校应该要求成员们持有团队精神,以开放的态度、包容的态度对待各种知识。鼓励团队合作,鼓励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互相结合,以此来达到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组织的发展能力。
  4.学会反思
  反思是一种宝贵的优良品质。它无论对于个人的进步,还是组织的发展,都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器。在学习型学校中,反思应该成为整个组织内所有成员的习惯性活动。应该被渗透到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生涯以及学校各个机构的运行当中去。学校应该提供有利的环境,来确保教师、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思考,去对将要做的事,正在做的事以及已经做的事进行反思。这样不但使得教师与学生能够不断改正、进步,完善自身的工作、学习、实践等能力,而且学校也可以通过学校组织成员不断的反思学习,来提高学校自身对千变万化的客观环境的适应能力。
  总之,构建学习型学校文化将有利于学校的长期发展,有利于学校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迁,有利于学校培养出爱好学习,懂得如何学习的优秀人才。
  
  注释:
  ①Paul Clark.Learning Schools,Learning Systems[M].Continuum:London and New York,2000:27.
  ②于瑮,宋凤宁,宋书文.教育组织行为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68.
  
  参考文献:
  [1]杜育红.论学习型学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2]蔡飞.学习型学校与科层制学校——两种学校的文化比较[J].江苏教育研究,2008,(1).
  [3]李强华,戚兆川,马玉杰.浅议学习型学校文化理念的重建[J].时代文学,2009,(1).
  [4]陈东胜.“学习型学校”的构建策略[J].甘肃教育,2005,(Z1).
  [5]李春玲.构建学习型学校的思考[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2).
  [6]侯志宏.学习型学校建设策略与方法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7]杨少明.学习型学校的评价和管理协同变革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8]于瑮,宋凤宁,宋书文.教育组织行为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9]Paul Clark.Learning Schools,Learning Systems[M].Continuum:London and New York,2000:27.
  (责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摘要:以高职高专贫困生为研究对象,比较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外显自尊差异。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对贫困生进行干预,改善贫困生的自尊状况,以促进贫困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高职高专;贫困生;自尊调查;干预研究  作者简介:沈懋法(1964-),男,浙江嘉兴人,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陈树婷(1981-),女,山东莱芜人,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处,讲师。(浙江杭州310053)  基金
期刊
摘要:野外实习教学是地质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课堂的延伸和拓展,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具有关键性作用,因此,建议加强学生地质实习的思想教育工作,运用启发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法,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洞察力,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地质人才。  关键词:地质实习;专业素质;工程地质  作者简介:吴振祥(1974-),男,福建漳州人,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讲师;樊秀峰(1975-),
期刊
摘要: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下,对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课程考试内容进行了改革。对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改进,并采用闭卷考试、查阅文献论文、课堂讨论、软件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查,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创新型;考试改革;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叶喜葱(1981-),男,浙江台州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讲师;刘文俊(1971-),男,黑龙江绥化人,三
期刊
摘要:针对学科分馆的馆藏定位及学科服务要求,结合高校院系资料室分馆化发展现状,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经济分馆文献管理为例分析学科分馆的馆藏文献特点、采访模式,分析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等纸质资源的馆藏布局及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从分馆化模式、机构重组、资源共享形式三个方面对高校图书馆的文献管理提出新的建设思路,以期加快高校院系资料室的图书馆分馆化进程和文献资源的科学管理。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分馆
期刊
摘要:独立学院课程设置必须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必须反映出学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职业岗位的适应程度。而当前独立学院课程尚不能做到这些,独立学院课程设置改革是独立学院课程建设的必然趋势。文章从独立学院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提出独立学院课程设置应当依据市场需要,根据培养目标、注重能力的培养原则,建立具有特色、最优化的实践课程体系。  关键词:独立学院;课程设置;目标;原
期刊
摘要: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机械专业教学中实施研究型教学,在分析研究型教学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要摆脱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结合机械专业的特质,以研究型教学的知识观、研究型教学的师生观、研究型教学的测试观为依托,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机械专业;创新意识  作者简介:李庆达(1982-),男,辽宁辽阳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讲师;韩霞(19
期刊
摘要:特色专业建设是高校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和获得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手段,是当前高校“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市场营销专业特色发展的必要性和内涵,并结合理工高校的实际探讨了市场营销专业特色培育和巩固的主要思路和做法。  关键词:专业建设;特色专业;市场营销  作者简介:黎建新(1966-),男,湖南华容人,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主任,教授;叶泽(1962-),
期刊
摘要:围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探讨地方性高校在应用型机械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企业学习问题。通过企业培养和实践经验分析,发现企业学习存在资源少、师资缺和监控难等主要问题,只有建立政府提供政策和保障措施、企业明确责任和内部需求、学校输出智力和人才支持的“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内外联合有效机制才能保证企业学习效果,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企业学习;政府-企业-学校;机械
期刊
摘要:水轮机是能源动力学科的核心专业课程。为了适应水电设备技术的飞速发展,针对水轮机课程专业性、实践性、系统性较强的特点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行为等教学环节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构想与措施,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夯实学生理论基础,培养工程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水轮机;网络互动教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潘虹(1981-),女,江苏东台人,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讲师
期刊
摘要:文章根据水利、交通和电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回顾了我国“水文统计”课程教学体系的发展,分析了“水文统计”课程国内外教材和专著以及教学内容,归纳总结了新型的课程教学内容。与现有课程教学内容相比,增加了实用的分析计算、新理论和新方法在水文中的应用等,以期完善我国水利、交通和电力高等院校“水文统计”课程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水文统计;教学内容;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宋松柏(1965-),男,陕西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