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近期,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张小建应邀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会人力资源校友分会成立大会暨2020中国人力资源管理高峰论坛”上,以视频形式作了《构建交流新平台 服务社会做贡献》主题发言,从在加强交流中促进人力资源工作提升;将大学生就业作为开展社会服务的重点;开展重大问题研究,为事业发展建言献策三个方面提出观点和主张。现将发言摘要刊登如下,供学习参考。
在加强交流中促进人力资源工作提升
就业是民生之本,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一方面,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就业作为民生的头等大事,稳就业保就业作为六稳六保的首要任务,在大局上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的领导还在是GDP优先还是就业优先上纠结,在他们那里,经济指标是硬指标,是政绩;出现矛盾时,就业民生就要让开道路,受到损伤。这说明执政理念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过来。
另一方面,在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中,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加速培养管理人才、技术技能人才和创业创新人才并发挥其引领作用,都是促进发展最重要的动能。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的领导和一些企业还是对自然资源、资金资产和物质条件更为偏重,人力资源则被放在后面:在求发展时不能把人力资源建设作为战略重点进行谋划,在遇危机时则把这项工作为包袱向外甩。凡此种种,说明在一些人的头脑中,为了人和依靠人的思想仍未真正树立起来。
由此我们看到,不是在理论上和教科书上讲明白的事在实际上就能做得通、在红头文件和高层会议上定下的事就能贯彻执行到底的。其原因,除了理念和思想认识的问题,还有许多实际的矛盾和操作中的问题。所以,做好人力资源工作,在学习和掌握专业理论和宏观政策的同时,还需要结合实际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继续学习钻研,通过实践不断总结提高。
将大学生就业作为开展社会服务的重点
大学生就业是当前就业工作重点,需更专业化精准化。
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作为当前一个阶段中国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对象,需要给予更多的重视和支持。国家为促进和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在开拓多种就业渠道扩展岗位、推进创业引领计划支持创业、加强线上线下服务促进招聘对接、强化职业实训和职业指导提升就业能力、做好困难对象帮扶提供就业保障等方面,制定了各种相应的行动计划和政策措施,并在贯彻执行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们也发现,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还不能一竿子插到底,并且也需要一个根据实际进行调整完善的过程。比如相关就业扶持政策,最初只是面对应届大学毕业生,效能局限在一个毕业季中,以后延长到毕业后的两年,但在执行中许多地方则呼吁应根据实际放得更长;又如鼓励科研单位招收科研助手政策,是个大学生和科研单位都欢迎的事情,但实际工作中,却存在断点和堵点,导致效果不甚理想;再如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创业培训,绝不是临毕业那一年才去开展所能见效的,一些学校在一入学就列为必修课,时间和实践证明具有较好效果,对此应当广为推开,并在政策上给予更大支持。
另一方面,相对应的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意识、求职就业的实际能力、从校园到职场转折中社会必修课的填补等等,都能看到有缺失,有短板。政府的公共就业服务也在努力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并与校园内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相衔接。但是总体上来看,对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农民工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内容并不能够适合大学生。实践中,最熟悉了解大学生并能够提供有较强针对性帮助的,还是在大学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同志,还有那些在大学学习人力资源相关专业又到企业、机关去从事人力资源有关工作的同志。发挥他们的作用,能够较好的弥补公共就业服务在这方面的不足。
开展重大问题研究为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深入研究是为了更好应用,建言献策促进事业发展。
比如就业与GDP的关系问题。多少年来,我们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都是将GDP增长的指标放在引领地位,以此来摆布安排各项事业的发展。但在2020年,我们第一次不列GDP增长指标,而是把就业的目标任务作为“牛鼻子”,要求经济和相关事业的发展安排都要与此相适应,并为此提供保障。实行就业优先不仅强化了就业工作的地位作用,而且体现了党和政府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适应了实现扩大就业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的需要,也是更符合民心民意和客观现实的社会治理之道。
又如就业工作目标的设定问题。在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会议上提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要求。在2019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更明确提出要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这些目标任务,是在跨越“十三五”、步入“十四五”的新时期,对就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更着眼长远和可持续,并且要求形成不断充实提升的促进机制。新时代就业目标任务的进一步明确,首先是为了推进解决在就业不充分和就业质量不高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同时也是发挥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再如如何看待中国就业遇到巨大冲击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问题。“十三五”最后这两年出现的突变因素,是超过我们当初预期的。一是2019年中美贸易战,从外部对中国就业产生了冲击,对一些行业企业的就业影响不小。二是2020年突发的疫情及其蔓延,对全国甚至全球就业产生的重大冲击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它使我们“十三五”的就业在前四年进展顺利的情况下,在第五年出现了巨大的落差:不仅是新增就业的急剧减少和失业率的大幅上升,并且影响到就业工作的一些根基(比如部分服务业和许多企业实体的停产歇业,比如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等基础工作的停滞)。经历风雨方见彩虹,面对这最大的危机,倒逼我们采取超常规的举措和更强有力的政策。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就业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大变局:在抗击疫情取得战略成果的基础上,贯彻落实稳就业保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经过几个月的奋战和努力,复工复产复市得到有序发展,大规模失业得到有效控制,就业增长逐渐恢复,转危为安正在实现。更重要的是,中央根据新的形势,确定了今后发展的新格局,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格局,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在这一新的发展格局下,中国就业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不仅有如何满足企业和社会急需的大量人才的问题,而且还有如何满足企业在转向国内大循环中的人力资源需求,实现人才转型与经济转型的相互带动同时并进的问题;不仅是要解决好传统经济发展中的传统就业的老问题,还要探索解决新经济发展中新形态就业的新问题;特别是今后一个长时期处在疫情防控常态下,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的对接匹配受到时间空间限制,传统管理服务方式必须有所转变,线上招聘、線上培训的方式如何为我所用?线上办公、云设计和远程操控如何进行优化管理?等等。面对这些新的挑战,中国就业必须在化危为机、困中破局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还有“十四五”就业规划的问题。五年就业规划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擘画的就业发展蓝图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其制定的改革发展部署安排对于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并且是与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相结合,共同发力,为做好就业工作提供的重要保证。
在加强交流中促进人力资源工作提升
就业是民生之本,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一方面,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就业作为民生的头等大事,稳就业保就业作为六稳六保的首要任务,在大局上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的领导还在是GDP优先还是就业优先上纠结,在他们那里,经济指标是硬指标,是政绩;出现矛盾时,就业民生就要让开道路,受到损伤。这说明执政理念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过来。
另一方面,在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中,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加速培养管理人才、技术技能人才和创业创新人才并发挥其引领作用,都是促进发展最重要的动能。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的领导和一些企业还是对自然资源、资金资产和物质条件更为偏重,人力资源则被放在后面:在求发展时不能把人力资源建设作为战略重点进行谋划,在遇危机时则把这项工作为包袱向外甩。凡此种种,说明在一些人的头脑中,为了人和依靠人的思想仍未真正树立起来。
由此我们看到,不是在理论上和教科书上讲明白的事在实际上就能做得通、在红头文件和高层会议上定下的事就能贯彻执行到底的。其原因,除了理念和思想认识的问题,还有许多实际的矛盾和操作中的问题。所以,做好人力资源工作,在学习和掌握专业理论和宏观政策的同时,还需要结合实际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继续学习钻研,通过实践不断总结提高。
将大学生就业作为开展社会服务的重点
大学生就业是当前就业工作重点,需更专业化精准化。
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作为当前一个阶段中国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对象,需要给予更多的重视和支持。国家为促进和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在开拓多种就业渠道扩展岗位、推进创业引领计划支持创业、加强线上线下服务促进招聘对接、强化职业实训和职业指导提升就业能力、做好困难对象帮扶提供就业保障等方面,制定了各种相应的行动计划和政策措施,并在贯彻执行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们也发现,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还不能一竿子插到底,并且也需要一个根据实际进行调整完善的过程。比如相关就业扶持政策,最初只是面对应届大学毕业生,效能局限在一个毕业季中,以后延长到毕业后的两年,但在执行中许多地方则呼吁应根据实际放得更长;又如鼓励科研单位招收科研助手政策,是个大学生和科研单位都欢迎的事情,但实际工作中,却存在断点和堵点,导致效果不甚理想;再如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创业培训,绝不是临毕业那一年才去开展所能见效的,一些学校在一入学就列为必修课,时间和实践证明具有较好效果,对此应当广为推开,并在政策上给予更大支持。
另一方面,相对应的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意识、求职就业的实际能力、从校园到职场转折中社会必修课的填补等等,都能看到有缺失,有短板。政府的公共就业服务也在努力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并与校园内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相衔接。但是总体上来看,对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农民工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内容并不能够适合大学生。实践中,最熟悉了解大学生并能够提供有较强针对性帮助的,还是在大学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同志,还有那些在大学学习人力资源相关专业又到企业、机关去从事人力资源有关工作的同志。发挥他们的作用,能够较好的弥补公共就业服务在这方面的不足。
开展重大问题研究为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深入研究是为了更好应用,建言献策促进事业发展。
比如就业与GDP的关系问题。多少年来,我们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都是将GDP增长的指标放在引领地位,以此来摆布安排各项事业的发展。但在2020年,我们第一次不列GDP增长指标,而是把就业的目标任务作为“牛鼻子”,要求经济和相关事业的发展安排都要与此相适应,并为此提供保障。实行就业优先不仅强化了就业工作的地位作用,而且体现了党和政府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适应了实现扩大就业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的需要,也是更符合民心民意和客观现实的社会治理之道。
又如就业工作目标的设定问题。在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会议上提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要求。在2019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更明确提出要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这些目标任务,是在跨越“十三五”、步入“十四五”的新时期,对就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更着眼长远和可持续,并且要求形成不断充实提升的促进机制。新时代就业目标任务的进一步明确,首先是为了推进解决在就业不充分和就业质量不高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同时也是发挥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再如如何看待中国就业遇到巨大冲击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问题。“十三五”最后这两年出现的突变因素,是超过我们当初预期的。一是2019年中美贸易战,从外部对中国就业产生了冲击,对一些行业企业的就业影响不小。二是2020年突发的疫情及其蔓延,对全国甚至全球就业产生的重大冲击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它使我们“十三五”的就业在前四年进展顺利的情况下,在第五年出现了巨大的落差:不仅是新增就业的急剧减少和失业率的大幅上升,并且影响到就业工作的一些根基(比如部分服务业和许多企业实体的停产歇业,比如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等基础工作的停滞)。经历风雨方见彩虹,面对这最大的危机,倒逼我们采取超常规的举措和更强有力的政策。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就业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大变局:在抗击疫情取得战略成果的基础上,贯彻落实稳就业保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经过几个月的奋战和努力,复工复产复市得到有序发展,大规模失业得到有效控制,就业增长逐渐恢复,转危为安正在实现。更重要的是,中央根据新的形势,确定了今后发展的新格局,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格局,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在这一新的发展格局下,中国就业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不仅有如何满足企业和社会急需的大量人才的问题,而且还有如何满足企业在转向国内大循环中的人力资源需求,实现人才转型与经济转型的相互带动同时并进的问题;不仅是要解决好传统经济发展中的传统就业的老问题,还要探索解决新经济发展中新形态就业的新问题;特别是今后一个长时期处在疫情防控常态下,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的对接匹配受到时间空间限制,传统管理服务方式必须有所转变,线上招聘、線上培训的方式如何为我所用?线上办公、云设计和远程操控如何进行优化管理?等等。面对这些新的挑战,中国就业必须在化危为机、困中破局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还有“十四五”就业规划的问题。五年就业规划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擘画的就业发展蓝图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其制定的改革发展部署安排对于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并且是与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相结合,共同发力,为做好就业工作提供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