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酒是水制的诗,诗是心酿的酒。
文人曾撰联写“七雅七俗”——“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把“诗酒”并列“七雅”之中,足见诗与酒的缘分由来已久。翻开古代卷帙浩繁的诗卷,几乎页页都散发着浓浓的酒香……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不仅在思想上有见地,在文学上也颇负盛名,且个个好酒,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其中号称醉仙的老大刘伶就是一个集名士、酒仙、文学家于一身的奇人。“兀然而醉,恍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这种“至人”境界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典型体现。刘伶离不开酒,酒亦离不开刘伶,他的名字与酒是联系在一起的,有关他的酒事传奇最多。
东晋陶渊明,他诗中有酒,酒中有诗。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陶渊明“酒诗”有20多首,都是酒后所题。他在序里说:“我闲居在家,缺少欢乐,再加上近来日短夜长,遇到好酒,每晚都饮。一个人饮酒,很快就醉了。等到酒醒之后,就题诗自娱,这不过是为了欢笑罢了。”安史之乱后,杜甫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把陶渊明引为知己,他在《奉寄河南韦尹丈人》中写道:“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
台湾诗人洛夫曾说:“要是把唐诗拿去压榨,至少会淌出半斤酒来。”而唐代最有名的诗人李白,就号称“酒仙”。可以说,没有酒的滋润营养,也就没有李白的诗。杜甫是李白的挚友,他在《饮中八仙歌》里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正是千百年来人们所喜爱的富有浪漫色彩的李白形象。然而,传说李白是醉酒后入水捞月溺死的。酒把他浪漫的人生推向了高潮,当理想化为水中月,诗人就永远地睡在了醉世界……昔人已乘黄鹤去,而他的酒香,他的诗句,沉淀在酒和诗中的情感,永远让人回味与怀念。
北宋欧阳修,一生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是妇孺皆知的“醉翁”。他那著名的《醉翁亭记》,从头到尾一直“也”下去,贯穿着一股酒气。宋仁宗庆历七年,欧阳修遭诬被贬为滁州太守。一日来到琅琊,与一老者开怀畅饮,遂在半山腰修一凉亭,常与友人在此饮酒赋诗或借酒浇愁,并取名“醉翁亭”。一日,他又带酒食去游山,路遇几位砍柴的百姓和一位教书先生,便邀一同到醉翁亭猜拳共饮。友人智山听说后也上山来,未见欧阳修踪影,便下山来寻。在亭外,见欧阳修醉眼微睁,面红耳赤,忙问道:“太守为何醉成这样?”欧阳修哈哈大笑:“我哪是醉了!百姓之情可醉我,山水之美可醉我,这酒如何使我醉?偶有醉时,就是以酒浇愁,自作糊涂罢了。”说罢又自斟一杯,一饮而尽,竟脱口吟出:“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那位教书先生听了,当即附诗一首:“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泉香鸟语还依旧,太守何人似醉翁?”时至今日,这诗碑仍然保留在亭内。
苏东坡爱酒,但并不沉溺于酒。酒酣兴浓时往往妙笔生花,佳作连连。“身后名轻,但觉一杯重”,在他看来,功名利禄不如一杯酒的重量。所以,他的名篇大都是酒后之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固然如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等,多少都借了酒的灵气而流传千古。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酒则是饮的艺术,酒能助书,书可尽兴,其代表人物就是“书圣”王羲之。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偕同当时的名士谢安、殷融、孙绰、阮裕等42人,在绍兴会稽山之阴,兰亭曲水之滨,众名士列坐曲水两侧,将酒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漂流,停到谁的面前,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共得诗37首。更重要的是,王羲之酒酣意畅,神采飞扬,当即为诗集写序,写就了一篇我国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法经典之作——《兰亭集序》。其书法之美,登峰造极,可谓铁划银钩、龙飞凤舞、遒媚劲健、字字玲珑,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历代文人墨客仿学之墨宝。
“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景色,“斗酒诗百篇”的激情,“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比喻,“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洒脱,“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绿酒一杯歌一遍”的心情,“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意境,“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妙喻,“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无奈……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苏东坡把酒问青天,李清照浓睡不消残酒……几千年来,酒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永恒主题,这些古圣先贤让酒和他们的作品同辉煌、共灿烂。
文人曾撰联写“七雅七俗”——“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把“诗酒”并列“七雅”之中,足见诗与酒的缘分由来已久。翻开古代卷帙浩繁的诗卷,几乎页页都散发着浓浓的酒香……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不仅在思想上有见地,在文学上也颇负盛名,且个个好酒,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其中号称醉仙的老大刘伶就是一个集名士、酒仙、文学家于一身的奇人。“兀然而醉,恍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这种“至人”境界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典型体现。刘伶离不开酒,酒亦离不开刘伶,他的名字与酒是联系在一起的,有关他的酒事传奇最多。
东晋陶渊明,他诗中有酒,酒中有诗。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陶渊明“酒诗”有20多首,都是酒后所题。他在序里说:“我闲居在家,缺少欢乐,再加上近来日短夜长,遇到好酒,每晚都饮。一个人饮酒,很快就醉了。等到酒醒之后,就题诗自娱,这不过是为了欢笑罢了。”安史之乱后,杜甫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把陶渊明引为知己,他在《奉寄河南韦尹丈人》中写道:“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
台湾诗人洛夫曾说:“要是把唐诗拿去压榨,至少会淌出半斤酒来。”而唐代最有名的诗人李白,就号称“酒仙”。可以说,没有酒的滋润营养,也就没有李白的诗。杜甫是李白的挚友,他在《饮中八仙歌》里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正是千百年来人们所喜爱的富有浪漫色彩的李白形象。然而,传说李白是醉酒后入水捞月溺死的。酒把他浪漫的人生推向了高潮,当理想化为水中月,诗人就永远地睡在了醉世界……昔人已乘黄鹤去,而他的酒香,他的诗句,沉淀在酒和诗中的情感,永远让人回味与怀念。
北宋欧阳修,一生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是妇孺皆知的“醉翁”。他那著名的《醉翁亭记》,从头到尾一直“也”下去,贯穿着一股酒气。宋仁宗庆历七年,欧阳修遭诬被贬为滁州太守。一日来到琅琊,与一老者开怀畅饮,遂在半山腰修一凉亭,常与友人在此饮酒赋诗或借酒浇愁,并取名“醉翁亭”。一日,他又带酒食去游山,路遇几位砍柴的百姓和一位教书先生,便邀一同到醉翁亭猜拳共饮。友人智山听说后也上山来,未见欧阳修踪影,便下山来寻。在亭外,见欧阳修醉眼微睁,面红耳赤,忙问道:“太守为何醉成这样?”欧阳修哈哈大笑:“我哪是醉了!百姓之情可醉我,山水之美可醉我,这酒如何使我醉?偶有醉时,就是以酒浇愁,自作糊涂罢了。”说罢又自斟一杯,一饮而尽,竟脱口吟出:“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那位教书先生听了,当即附诗一首:“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泉香鸟语还依旧,太守何人似醉翁?”时至今日,这诗碑仍然保留在亭内。
苏东坡爱酒,但并不沉溺于酒。酒酣兴浓时往往妙笔生花,佳作连连。“身后名轻,但觉一杯重”,在他看来,功名利禄不如一杯酒的重量。所以,他的名篇大都是酒后之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固然如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等,多少都借了酒的灵气而流传千古。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酒则是饮的艺术,酒能助书,书可尽兴,其代表人物就是“书圣”王羲之。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偕同当时的名士谢安、殷融、孙绰、阮裕等42人,在绍兴会稽山之阴,兰亭曲水之滨,众名士列坐曲水两侧,将酒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漂流,停到谁的面前,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共得诗37首。更重要的是,王羲之酒酣意畅,神采飞扬,当即为诗集写序,写就了一篇我国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法经典之作——《兰亭集序》。其书法之美,登峰造极,可谓铁划银钩、龙飞凤舞、遒媚劲健、字字玲珑,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历代文人墨客仿学之墨宝。
“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景色,“斗酒诗百篇”的激情,“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比喻,“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洒脱,“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绿酒一杯歌一遍”的心情,“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意境,“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妙喻,“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无奈……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苏东坡把酒问青天,李清照浓睡不消残酒……几千年来,酒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永恒主题,这些古圣先贤让酒和他们的作品同辉煌、共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