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金融危机冲击与洗礼,世界和平与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具有新特点与新内容。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等问题时,明确指出,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首先,经济全球化进程步入调整深化新阶段,世界经济可望持续温和增长。
金融危机是冷战后经济全球化粗放阶段的必然结果。眼下,世界经济已基本摆脱衰退,步入缓慢复苏进程,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未来5年,世界经济可望回归正常增长轨道。
主要发达经济虽然不同程度面临高成本、高债务和高失业的困扰,但这些国家科技基础雄厚,市场发育成熟。后危机时代,它们普遍重视重振实体经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抢抓全球绿色经济产业制高点,可能推动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取得突破,推动航空航天、海洋经济和生物医药产业增量提质,促使投资与贸易结构合理化。
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众多新兴经济体,虽然科教基础比较薄弱,但包袱小、成本低、活力足、潜力大,能及时有效地承接全球产业转移。有些国家可望在发展新能源等绿色经济方面实现追赶式发展。
在全球范围形成梯次产业结构的背景下,普遍的科技创新与结构调整,意味着跨国投资与并购将再掀一轮小高潮。
各国普遍吸取此次危机教训,重视全球治理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推进宏观政策协调与合作,强化金融监管与危机预警,推进全球和区域金融合作,有助于保持经济稳定向好。新能源、新材料开发应用和绿色经济的发展,有助于节能降耗,防止资源能源价格大起大落。
所有这些,都意味着中国可望更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资金、技术与市场,实现“十二五”规划的战略目标。
其次,综合国力竞争模式转型,大国关系框架可望稳定发展。
金融危机也是多极世界格局的催化剂。随着新兴大国的群体性崛起,大国俱乐部成员明显增多,大国力量此消彼长,大国竞争难免更加激烈复杂。但金融危机也凸显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前所未有,大国间冲突与战争日益成为不可想象的事情。
这种情况促使大国综合国力竞争发生某种实质性变化。新型综合国力竞争模式应运而生。其特点有三:
一是综合国力竞争着眼点从谋求在未来冲突中确保战胜对手转向保持自身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即发展竞争。
二是竞争日益成为以和平方式进行的竞争,即和平竞争。
三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发展竞争,促使各大国更加积极地开展大国合作,以谋求综合国力竞争优势,即合作竞争。
未来5年,G20作为全球经济治理主平台的作用可能有所强化,主要战略关系将更具可预见性、可持续性与稳定性,国际战略环境发生逆转从而严重干扰中国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可能性不大。
再次,中国国际影响力跃上新高度,外部对华期待与借重进一步增大。
在世界成为大市场的背景下,不仅世界的发展有利中国发展,中国自身发展也带动世界发展。
未来5年,西部大开发方兴未艾,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八仙过海,将推动全国范围内梯次产业转移与升级。
国内发展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统筹兼顾,保持平衡稳定与可持续,更加重视环保与保障民生。这意味着转变发展方式将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这意味着中国不仅将继续保持能源资源进口大国的地位,还将在发展绿色经济背景下成为发达国家高科技产业转移和高科技产品出口对象国。
各类国家尤其主要大国普遍重视通过经济可持续发展谋求综合国力竞争优势,必然更加期待发展与深化对华经贸合作,搭乘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快车。
换句话说,中国实施“十二五”规划本身就有利于塑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为顺利实施规划的战略目标提供新机遇。
未来5年,我们说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多着眼于危机后中国与世界发展的新阶段、新特点与新需求,以更加积极自信的心态,稳步实施“十二五”规划,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推向前进,为21世纪的世界发展打上中国的印记。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
首先,经济全球化进程步入调整深化新阶段,世界经济可望持续温和增长。
金融危机是冷战后经济全球化粗放阶段的必然结果。眼下,世界经济已基本摆脱衰退,步入缓慢复苏进程,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未来5年,世界经济可望回归正常增长轨道。
主要发达经济虽然不同程度面临高成本、高债务和高失业的困扰,但这些国家科技基础雄厚,市场发育成熟。后危机时代,它们普遍重视重振实体经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抢抓全球绿色经济产业制高点,可能推动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取得突破,推动航空航天、海洋经济和生物医药产业增量提质,促使投资与贸易结构合理化。
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众多新兴经济体,虽然科教基础比较薄弱,但包袱小、成本低、活力足、潜力大,能及时有效地承接全球产业转移。有些国家可望在发展新能源等绿色经济方面实现追赶式发展。
在全球范围形成梯次产业结构的背景下,普遍的科技创新与结构调整,意味着跨国投资与并购将再掀一轮小高潮。
各国普遍吸取此次危机教训,重视全球治理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推进宏观政策协调与合作,强化金融监管与危机预警,推进全球和区域金融合作,有助于保持经济稳定向好。新能源、新材料开发应用和绿色经济的发展,有助于节能降耗,防止资源能源价格大起大落。
所有这些,都意味着中国可望更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资金、技术与市场,实现“十二五”规划的战略目标。
其次,综合国力竞争模式转型,大国关系框架可望稳定发展。
金融危机也是多极世界格局的催化剂。随着新兴大国的群体性崛起,大国俱乐部成员明显增多,大国力量此消彼长,大国竞争难免更加激烈复杂。但金融危机也凸显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前所未有,大国间冲突与战争日益成为不可想象的事情。
这种情况促使大国综合国力竞争发生某种实质性变化。新型综合国力竞争模式应运而生。其特点有三:
一是综合国力竞争着眼点从谋求在未来冲突中确保战胜对手转向保持自身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即发展竞争。
二是竞争日益成为以和平方式进行的竞争,即和平竞争。
三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发展竞争,促使各大国更加积极地开展大国合作,以谋求综合国力竞争优势,即合作竞争。
未来5年,G20作为全球经济治理主平台的作用可能有所强化,主要战略关系将更具可预见性、可持续性与稳定性,国际战略环境发生逆转从而严重干扰中国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可能性不大。
再次,中国国际影响力跃上新高度,外部对华期待与借重进一步增大。
在世界成为大市场的背景下,不仅世界的发展有利中国发展,中国自身发展也带动世界发展。
未来5年,西部大开发方兴未艾,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八仙过海,将推动全国范围内梯次产业转移与升级。
国内发展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统筹兼顾,保持平衡稳定与可持续,更加重视环保与保障民生。这意味着转变发展方式将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这意味着中国不仅将继续保持能源资源进口大国的地位,还将在发展绿色经济背景下成为发达国家高科技产业转移和高科技产品出口对象国。
各类国家尤其主要大国普遍重视通过经济可持续发展谋求综合国力竞争优势,必然更加期待发展与深化对华经贸合作,搭乘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快车。
换句话说,中国实施“十二五”规划本身就有利于塑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为顺利实施规划的战略目标提供新机遇。
未来5年,我们说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多着眼于危机后中国与世界发展的新阶段、新特点与新需求,以更加积极自信的心态,稳步实施“十二五”规划,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推向前进,为21世纪的世界发展打上中国的印记。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