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归化翻译策略服务于目标语读者,而异化翻译策略服务于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在跨文化翻译中,两种翻译策略缺一不可。本文对归化和异化在跨文化翻译中的运用做出了分析和阐述,同时以《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郑须弥译本为例,对归化和异化策略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和研究。
关键词:跨文化 翻译 归化 异化 哈利·波特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1995年,美国学者劳伦斯·韦努蒂提出了异化翻译策略以及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同时对归化与异化进行了定义:归化是在翻译过程中遵守目的语文化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对原文采用保守的同化手段,使其迎合本土的典律、出版潮流和政治需求。而异化在翻译过程中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由二者的定义可以看出,归化与异化的产生原因主要是翻译过程必须要面对的民族文化差异造成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选取一直是当今国际翻译界中的焦点话题,正确地认知归化和异化并探索如何将归化与异化策略良好地应用于跨文化翻译中,应当是每位翻译工作者应该肩负的重要责任。
二 归化与异化
1 翻译界中的归化与异化之争
归化翻译策略和异化翻译策略的选取问题在当代国际翻译界存在很大的争议,这种争议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两种翻译策略各自都有合理性,并且看上去又互相排斥。主张异化翻译策略的人们认为,翻译的主要目的在于文化交流,翻译就是为了让目标语读者能够更多地了解源语民族的文化,让目标语读者能够更多地感受到异国风情。主张归化翻译策略的人们认为,源语材料在翻译过来后不能被目标语读者认可和接受就应当是翻译上的失败。在翻译界中,尤金·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理论,而动态对等理论正好符合归化原则。奈达认为,译者在对源语信息作出再现的过程需要在词汇和语法上做出很大的调整,翻译应该是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找到对等语而非同一语。奈达的观点可以理解为,翻译要重点对源语信息的再现做出强调而不必过分地在乎表达形式。在奈达提出动态对等理论的30年后,以韦努蒂为代表的翻译家提出了主张异化翻译策略的观点,韦努蒂在其著作中这样说道:“目前,异化翻译寻求的是限制翻译中的民族中心主义的暴力,这是一种在目前的国际事务中的文化干预战略,是对占霸权地位的英语国家以及他们在处理和其他国家文化关系中不平等性的抵抗。英语中的异化翻译是一种对民族中心主义,种族主义,文化自恋和帝国主义的抵抗,是符合民主地缘政治的利益的。”而这个观点提出的背景正是前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时期,在这一时期的翻译家认识到了文化霸权的暴力,从而试图探索对文化中心主义进行抵抗的策略。
2 异化需要归化来进行补充
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是跨文化翻译的主要目的,所以在跨文化翻译的过程中,应当选取和应用能够最大化推动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翻译策略。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观具有了更加明显的趋同性,各国、各民族人们也更加渴望进行更多的互相了解和互相接受。因此,在文化翻译中,译者要以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出发来考虑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的应用,这两种翻译策略背后并不是不可调和的价值观矛盾,而仅仅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服务理念。一部文学作品的翻译,绝对不可能是单纯的规划或者是单纯的异化,因为各民族之间所存在的文化差异决定了译者在跨文化翻译中要采用异化和规划结合的方式来兼顾文化的交流和文化的接受。归化的魅力体现在为文化接受服务方面,如果在跨文化翻译中单纯地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则翻译过来的文学作品就丢失了基本的可读性,读者不仅不会接受并且也会直接导致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失败,所以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重视目标语读者的文化特点与审美心理是十分重要的;异化的魅力则在于对异国风情和异国文化的传播,如果在跨文化翻译中单纯地采用归化翻译策略,则翻译过来的文学作品会失去自身的特点和文化内涵,读者要从作品中获得外民族文化信息的需求被完全忽视,那么也会影响读者对翻译作品的接受,所以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需要应用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或者根据文学原著的特点与语句出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采用何种翻译策略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三 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在全球范围内被翻译为60多种语言并出版,其中郑须弥翻译的《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是《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三部,这部译作不仅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在国内获得了良好的反响。本文以郑须弥译本中专有名词和任务语言的翻译为对象,对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1 专有名词方面的归化策略与异化策略的结合
在文学作品跨文化翻译中,专有名词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姓名、地域名称以及一些特定物品的名称等。在《哈利·波特》系列中,由于存在大量的专有名词,所以从专有名词入手对归化和异化策略的应用进行研究比较具有代表性。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下简称《囚徒》)中,许多专有的名词给我国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对于这些专有名词所进行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译作的整体风格。
在《囚徒》中,大部分人物的姓名采用了以音译为代表的异化翻译方法,但是在这些人称的翻译中,归化翻译策略的运用也发挥着明显的作用,并且运用得十分巧妙。如对原著中Sirius Blac及Peter Pettigrew两个名字的翻译,就是归化策略与异化策略相互补充的例子之一,这两个名字分别被译作小天狼星布莱克和小矮星彼得,这种名称的翻译方法符合汉语文化中姓名连贯的特点,但是这两个姓名的翻译又有着很明显的区别,在Sirius Black中,Black采用了音译的方法,Sirius采用了意译的方法;而在Peter Pettigrew中,后面的Pettigrew采用了意译的方法,前面的Peter采用了音译的方法,两个名字的组合一个遵循了英文名字的顺序,而另一个则进行了颠倒。译者这样翻译的一个明显意图是通过名字来阐述两位人物的特点:布莱克通过化身术可以变为一只黑犬,并且他虽然出身贵族但是亲近平民,小天狼星正好突出了他的魔法特点以及桀骜不驯的性格;而Peter Pettigrew本身身材矮小,在《囚徒》中,他曾经化身为一只老鼠逃跑并且为伏地魔服务,所以他本身会给人一种小丑的感觉,所以将Pettigrew翻译为“小矮星”能够突出他的人物特点。综上所述,郑须弥译本《囚徒》中的Sirius Blac以及Peter Pettigrew两个名字的翻译都有一部分采用了音译异化翻译策略,但是又有一部分采用了意译归化翻译策略,并很好地反映出了人物特点,这种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结合符合中国读者的接受习惯与接受心理,是十分值得肯定的。 在对魔法生物的翻译方面,郑须弥根据原著名词出现的具体情况对采用何种翻译策略进行了选择。倾向于归化翻译策略的名词主要体现为Grim与Dementor等,这两个词汇分别被翻译为“不祥”与“摄魂怪”。在英文中,Grim具有严酷、可怕的意思,《囚徒》中的Grim是一种存在于魔法世界当中的以黑狗形象存在的不祥预兆,所以将这个词翻译为“不祥”反映了原著中的语义,更加直观地将这个词的意思展现给了中国读者。Dementor是动词dement的演化,它作为名词出现,指的是《囚徒》中出现的没有理智的怪物,中国对这种怪物的理解是失去魂魄的生物,所以将Dementor译作“摄魂怪”更容易被中国读者理解与接受。在这两个专有词语的翻译中,归化翻译策略倾向十分明显。而同样是魔法生物,Flobberworm却被翻译为“弗洛伯毛虫”,其中Flobber是原著作者的原创名词,Worm是毛虫的意思,但与Grim和Demento不同的是,译者并没有对词汇进行意译而是采用了音译的手法,这是明显的异化翻译策略倾向。综上所述,在对魔法生物的翻译方面,译者通过具体情况分别选用了异化和归化策略,并且对异化和归化翻译的比例做出了平衡控制,从而实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2 人物语言方面:人物不同,翻译策略不同
人物语言是构建文学作品的重要内容,在《囚徒》中,众多人物形象在人物语言的支撑下,呈现出了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特点。《囚徒》中的人物形象主要可以统分为与哈利·波特亲近的人物以及神秘人物两大类,译者对这两种人物的人物语言所使用的翻译策略体现出了人物不同、翻译策略不同的特点。
在《囚徒》中,韦斯莱太太是一个语言特点鲜明,并且与哈利·波特关系十分亲密的人物之一,她本人平易近人并且养育着7个孩子,通过归化翻译策略对这位母亲的语言进行翻译,能够让读者更好地接受和了解这位母亲,加深读者对这个人物形象的共鸣和喜爱。在《囚徒》的翻译中,译者对这个人物的语言翻译也正是这样进行处理的。例如,她在看到Percy胸前的徽章时说道:“Second Head Boy in the Family!”其中的“Head Boy”被翻译成“男生头”,而不是翻译为与原著其他相同的“男生学生会主席”,这种翻译结果不仅体现出了韦斯莱太太本身的幽默感,同时也体现出了她对孩子的宠爱。在对韦斯莱太太语言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通过归化翻译策略的使用,使其语言特点更加接近于目标语读者,从而成功塑造了这个可爱的母亲形象。
在《囚徒》中,还存在一种带有神秘气息的人物,这种人物的气质与《哈利·波特》一书中的魔法世界本身所具有的神秘气质十分吻合。在这类人物的语言翻译中,采用异化的策略有助于其本身神秘感的加强,同时对读者了解英国文化以及原著中魔法世界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在《囚徒》中,斯内普就是这种神秘人物的典型代表,一直截止至《哈利·波特》第六部以前,他本身的善恶趋向始终是原著中主要的悬念之一。在原著中,斯内普的语言存在许多的矛盾,而这些矛盾很大程度上显示着他在善与恶两方中的摇摆不定以及其内敛的个性,郑须弥通过异化翻译策略保留了斯内普的这些特点。例如:“You,Potter,and Weasley are out-of-bounds,
in the company of a convicted murderer and a werewolf.For once in your life,hold your tongue.”
这句话在郑须弥译本中,被翻译为:“你,波特和罗恩太不像话了,竟然与证明有罪的谋杀者还有狼人为伍。保持沉默吧,哪怕你这辈子就这一次。”这段话采用了书面化的处理,其中的“convicted murderer”被翻译为“证明有罪的谋杀者”,而不是“杀人犯”,“hold your tongue”被翻译为“保持沉默”,而不是翻译为“管好你的舌头”之类的语句,通过这句话的翻译可以看出斯内普语言的含蓄,并突出了他相对内敛的个性。综上所述,对斯内普语言的翻译大多保留了原著中的语言结构、句式和长句子,书面化用词比较普遍,通过这种异化翻译策略的运用,斯内普不苟言笑的形象被塑造出来,并且他的神秘性也被很好地衬托了出来。
通过对郑须弥译本的研究可以看出,郑须弥对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进行了灵活的选择和应用,无论是在专有名词还是在人物语言方面的翻译上,他都关注到了归化与异化对立统一的关系,所以这本译作在对原著信息进行较好传达的基础上,兼顾到了读者的接受和认知,从而使归化翻译策略和异化翻译策略得以和谐共存,这一点是很值得学习和肯定的。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跨文化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选取和应用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但是在当前阶段的跨文化翻译中,不会存在绝对的归化和绝对的异化,所以在跨文化翻译工作中,应当重视让归化与异化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通过兼顾文化交流和读者接受,来将归化策略与异化策略应用于跨文化翻译中。
参考文献:
[1] J·K·罗琳,郑须弥译:《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2] Rowling,J.K.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M].New York:Scholastic Inc,2001.
[3] 周方珠:《翻译多元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6年版。
[4] 王东风:《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中国翻译》,2002年第5期。
作者简介:莫江燕,女,1975—,广西宜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汉语言对比、高职英语教学,工作单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
关键词:跨文化 翻译 归化 异化 哈利·波特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1995年,美国学者劳伦斯·韦努蒂提出了异化翻译策略以及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同时对归化与异化进行了定义:归化是在翻译过程中遵守目的语文化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对原文采用保守的同化手段,使其迎合本土的典律、出版潮流和政治需求。而异化在翻译过程中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由二者的定义可以看出,归化与异化的产生原因主要是翻译过程必须要面对的民族文化差异造成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选取一直是当今国际翻译界中的焦点话题,正确地认知归化和异化并探索如何将归化与异化策略良好地应用于跨文化翻译中,应当是每位翻译工作者应该肩负的重要责任。
二 归化与异化
1 翻译界中的归化与异化之争
归化翻译策略和异化翻译策略的选取问题在当代国际翻译界存在很大的争议,这种争议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两种翻译策略各自都有合理性,并且看上去又互相排斥。主张异化翻译策略的人们认为,翻译的主要目的在于文化交流,翻译就是为了让目标语读者能够更多地了解源语民族的文化,让目标语读者能够更多地感受到异国风情。主张归化翻译策略的人们认为,源语材料在翻译过来后不能被目标语读者认可和接受就应当是翻译上的失败。在翻译界中,尤金·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理论,而动态对等理论正好符合归化原则。奈达认为,译者在对源语信息作出再现的过程需要在词汇和语法上做出很大的调整,翻译应该是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找到对等语而非同一语。奈达的观点可以理解为,翻译要重点对源语信息的再现做出强调而不必过分地在乎表达形式。在奈达提出动态对等理论的30年后,以韦努蒂为代表的翻译家提出了主张异化翻译策略的观点,韦努蒂在其著作中这样说道:“目前,异化翻译寻求的是限制翻译中的民族中心主义的暴力,这是一种在目前的国际事务中的文化干预战略,是对占霸权地位的英语国家以及他们在处理和其他国家文化关系中不平等性的抵抗。英语中的异化翻译是一种对民族中心主义,种族主义,文化自恋和帝国主义的抵抗,是符合民主地缘政治的利益的。”而这个观点提出的背景正是前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时期,在这一时期的翻译家认识到了文化霸权的暴力,从而试图探索对文化中心主义进行抵抗的策略。
2 异化需要归化来进行补充
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是跨文化翻译的主要目的,所以在跨文化翻译的过程中,应当选取和应用能够最大化推动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翻译策略。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观具有了更加明显的趋同性,各国、各民族人们也更加渴望进行更多的互相了解和互相接受。因此,在文化翻译中,译者要以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出发来考虑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的应用,这两种翻译策略背后并不是不可调和的价值观矛盾,而仅仅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服务理念。一部文学作品的翻译,绝对不可能是单纯的规划或者是单纯的异化,因为各民族之间所存在的文化差异决定了译者在跨文化翻译中要采用异化和规划结合的方式来兼顾文化的交流和文化的接受。归化的魅力体现在为文化接受服务方面,如果在跨文化翻译中单纯地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则翻译过来的文学作品就丢失了基本的可读性,读者不仅不会接受并且也会直接导致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失败,所以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重视目标语读者的文化特点与审美心理是十分重要的;异化的魅力则在于对异国风情和异国文化的传播,如果在跨文化翻译中单纯地采用归化翻译策略,则翻译过来的文学作品会失去自身的特点和文化内涵,读者要从作品中获得外民族文化信息的需求被完全忽视,那么也会影响读者对翻译作品的接受,所以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需要应用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或者根据文学原著的特点与语句出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采用何种翻译策略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三 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在全球范围内被翻译为60多种语言并出版,其中郑须弥翻译的《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是《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三部,这部译作不仅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在国内获得了良好的反响。本文以郑须弥译本中专有名词和任务语言的翻译为对象,对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1 专有名词方面的归化策略与异化策略的结合
在文学作品跨文化翻译中,专有名词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姓名、地域名称以及一些特定物品的名称等。在《哈利·波特》系列中,由于存在大量的专有名词,所以从专有名词入手对归化和异化策略的应用进行研究比较具有代表性。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下简称《囚徒》)中,许多专有的名词给我国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对于这些专有名词所进行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译作的整体风格。
在《囚徒》中,大部分人物的姓名采用了以音译为代表的异化翻译方法,但是在这些人称的翻译中,归化翻译策略的运用也发挥着明显的作用,并且运用得十分巧妙。如对原著中Sirius Blac及Peter Pettigrew两个名字的翻译,就是归化策略与异化策略相互补充的例子之一,这两个名字分别被译作小天狼星布莱克和小矮星彼得,这种名称的翻译方法符合汉语文化中姓名连贯的特点,但是这两个姓名的翻译又有着很明显的区别,在Sirius Black中,Black采用了音译的方法,Sirius采用了意译的方法;而在Peter Pettigrew中,后面的Pettigrew采用了意译的方法,前面的Peter采用了音译的方法,两个名字的组合一个遵循了英文名字的顺序,而另一个则进行了颠倒。译者这样翻译的一个明显意图是通过名字来阐述两位人物的特点:布莱克通过化身术可以变为一只黑犬,并且他虽然出身贵族但是亲近平民,小天狼星正好突出了他的魔法特点以及桀骜不驯的性格;而Peter Pettigrew本身身材矮小,在《囚徒》中,他曾经化身为一只老鼠逃跑并且为伏地魔服务,所以他本身会给人一种小丑的感觉,所以将Pettigrew翻译为“小矮星”能够突出他的人物特点。综上所述,郑须弥译本《囚徒》中的Sirius Blac以及Peter Pettigrew两个名字的翻译都有一部分采用了音译异化翻译策略,但是又有一部分采用了意译归化翻译策略,并很好地反映出了人物特点,这种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结合符合中国读者的接受习惯与接受心理,是十分值得肯定的。 在对魔法生物的翻译方面,郑须弥根据原著名词出现的具体情况对采用何种翻译策略进行了选择。倾向于归化翻译策略的名词主要体现为Grim与Dementor等,这两个词汇分别被翻译为“不祥”与“摄魂怪”。在英文中,Grim具有严酷、可怕的意思,《囚徒》中的Grim是一种存在于魔法世界当中的以黑狗形象存在的不祥预兆,所以将这个词翻译为“不祥”反映了原著中的语义,更加直观地将这个词的意思展现给了中国读者。Dementor是动词dement的演化,它作为名词出现,指的是《囚徒》中出现的没有理智的怪物,中国对这种怪物的理解是失去魂魄的生物,所以将Dementor译作“摄魂怪”更容易被中国读者理解与接受。在这两个专有词语的翻译中,归化翻译策略倾向十分明显。而同样是魔法生物,Flobberworm却被翻译为“弗洛伯毛虫”,其中Flobber是原著作者的原创名词,Worm是毛虫的意思,但与Grim和Demento不同的是,译者并没有对词汇进行意译而是采用了音译的手法,这是明显的异化翻译策略倾向。综上所述,在对魔法生物的翻译方面,译者通过具体情况分别选用了异化和归化策略,并且对异化和归化翻译的比例做出了平衡控制,从而实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2 人物语言方面:人物不同,翻译策略不同
人物语言是构建文学作品的重要内容,在《囚徒》中,众多人物形象在人物语言的支撑下,呈现出了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特点。《囚徒》中的人物形象主要可以统分为与哈利·波特亲近的人物以及神秘人物两大类,译者对这两种人物的人物语言所使用的翻译策略体现出了人物不同、翻译策略不同的特点。
在《囚徒》中,韦斯莱太太是一个语言特点鲜明,并且与哈利·波特关系十分亲密的人物之一,她本人平易近人并且养育着7个孩子,通过归化翻译策略对这位母亲的语言进行翻译,能够让读者更好地接受和了解这位母亲,加深读者对这个人物形象的共鸣和喜爱。在《囚徒》的翻译中,译者对这个人物的语言翻译也正是这样进行处理的。例如,她在看到Percy胸前的徽章时说道:“Second Head Boy in the Family!”其中的“Head Boy”被翻译成“男生头”,而不是翻译为与原著其他相同的“男生学生会主席”,这种翻译结果不仅体现出了韦斯莱太太本身的幽默感,同时也体现出了她对孩子的宠爱。在对韦斯莱太太语言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通过归化翻译策略的使用,使其语言特点更加接近于目标语读者,从而成功塑造了这个可爱的母亲形象。
在《囚徒》中,还存在一种带有神秘气息的人物,这种人物的气质与《哈利·波特》一书中的魔法世界本身所具有的神秘气质十分吻合。在这类人物的语言翻译中,采用异化的策略有助于其本身神秘感的加强,同时对读者了解英国文化以及原著中魔法世界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在《囚徒》中,斯内普就是这种神秘人物的典型代表,一直截止至《哈利·波特》第六部以前,他本身的善恶趋向始终是原著中主要的悬念之一。在原著中,斯内普的语言存在许多的矛盾,而这些矛盾很大程度上显示着他在善与恶两方中的摇摆不定以及其内敛的个性,郑须弥通过异化翻译策略保留了斯内普的这些特点。例如:“You,Potter,and Weasley are out-of-bounds,
in the company of a convicted murderer and a werewolf.For once in your life,hold your tongue.”
这句话在郑须弥译本中,被翻译为:“你,波特和罗恩太不像话了,竟然与证明有罪的谋杀者还有狼人为伍。保持沉默吧,哪怕你这辈子就这一次。”这段话采用了书面化的处理,其中的“convicted murderer”被翻译为“证明有罪的谋杀者”,而不是“杀人犯”,“hold your tongue”被翻译为“保持沉默”,而不是翻译为“管好你的舌头”之类的语句,通过这句话的翻译可以看出斯内普语言的含蓄,并突出了他相对内敛的个性。综上所述,对斯内普语言的翻译大多保留了原著中的语言结构、句式和长句子,书面化用词比较普遍,通过这种异化翻译策略的运用,斯内普不苟言笑的形象被塑造出来,并且他的神秘性也被很好地衬托了出来。
通过对郑须弥译本的研究可以看出,郑须弥对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进行了灵活的选择和应用,无论是在专有名词还是在人物语言方面的翻译上,他都关注到了归化与异化对立统一的关系,所以这本译作在对原著信息进行较好传达的基础上,兼顾到了读者的接受和认知,从而使归化翻译策略和异化翻译策略得以和谐共存,这一点是很值得学习和肯定的。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跨文化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选取和应用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但是在当前阶段的跨文化翻译中,不会存在绝对的归化和绝对的异化,所以在跨文化翻译工作中,应当重视让归化与异化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通过兼顾文化交流和读者接受,来将归化策略与异化策略应用于跨文化翻译中。
参考文献:
[1] J·K·罗琳,郑须弥译:《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2] Rowling,J.K.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M].New York:Scholastic Inc,2001.
[3] 周方珠:《翻译多元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6年版。
[4] 王东风:《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中国翻译》,2002年第5期。
作者简介:莫江燕,女,1975—,广西宜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汉语言对比、高职英语教学,工作单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