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的动物互助

来源 :下一代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al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以“团结互助”为荣。有意思的是,在动物的世界里,也不乏团结互助的“佳话”。
  鹦鹉鱼
  在地中海里,生活着一种名叫海鹦鹉的鱼,它们的团结互助精神实在令人感动。如果它们中间有哪个伙伴被钩索钩住了,其他同伴见了,就会冲上前去救助,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咬断钩索救下同伴。
  螃 蟹
  螃蟹在脱壳时,常常成群结队地趴在一起,凡是不脱壳的,或者是已长好硬壳的,就主动地担当起哨兵的职责,在洞外放哨,保护同伴免受天敌的伤害。
  蚂 蚁
  蚂蚁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在同类中非常友善,且习惯于把食物送给饥饿的伙伴吃。每一只蚂蚁的体内都有一个附胃,当其他的同伴需要食物时,他会毫不吝啬地将附属胃中储存的食物奉献给对方。有时甚至自己腹中已空,也毫无怨言。
  酿蜜蚁的工蚁中的较小型者为储蜜蚁。天气好时,早晨采蜜蚁便全部出动去采花蜜。傍晚归巢后,便把蜜从自己的嘴里吐到储蜜蚁的嘴里。一只储蜜蚁被装满蜜以后,就不再活动,生怕消耗过多的蜜。当到了没有花蜜可采的季节,蚁王、幼蚁和采蜜蚁均靠吮吸“活蜜罐”里的蜜维持生命。“蜜罐”会因此而变得越来越干瘪,直到蜜尽死去。蜜罐蚁的献身精神是何等的感人至深!
  如果一群蚂蚁突然遇到了泼来的水,一会水干了,有几只蚂蚁在湿漉漉的泥土上又恢复了正常活动,但有两只蚂蚁被埋住半个身子,尽管努力挣扎也爬不出来。这时,便有几只行动自由的蚂蚁前去救助。它们费力地救出两只被困的同伴后,仍不肯离开,在救助的现场,啃咬着泥土,忙碌着什么。这是因为它们的嗅觉很强,发现还有被泥土完全埋住的同伴。不一会儿,被埋住的同伴就露出了触角,直到把同伴完全救出。
  鹦 鹉
  在非洲热带森林中有一种鹦鹉十分好客。它们不仅同族中相亲相爱,而且还关心别类鸟雀。当它们在林中聚餐时,如果看到其他鹦鹉和别的鸟类飞临上空,就会热情地高唱“迎宾曲”,邀请“客人”光临,共进美餐。
  鲣 鸟
  一位动物学家在考察时看到:一只鲣(jiān)鸟飞落枝头,接着又飞来一只,嘴里衔着食物,降落在那只鸟的身边。先到的那只鸟连忙转过头来,接受了送进嘴里的食物。现在并非哺育雏鸟的时期,怎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现象呢?他用望远镜一瞧,真相立即大白:原来,接受食物的那只鸟的下喙(huì)几乎齐根断去,无法觅食,同类是来救助它的。
  山 雀
  自然科学家皮特,有幸目睹到鸟儿互相救助的动人场面。一只山雀在飞翔时不慎撞上树枝,跌落到地上。同伴们见状,纷纷飞落到它的身旁,进行抢救:有的拍打翅膀,有的用喙尖摩擦。经过一番急救,那只昏迷过去的山雀慢慢苏醒过来。又过了几分钟,那只受伤的山雀就和伙伴们一起飞走了。
  大 雁
  大雁在飞行时,排成人字形队列,打头的一只最为费力气,因此它们飞行个把小时后,第二只就会主动地顶上去,将头雁换下来。雁阵尾的两个位置最为轻松,强壮的大雁就让年幼、病弱以及衰老的大雁占据这些省力的位置。雁阵不停地鸣叫,这是强壮的大雁在鼓励落后的同伴。即使有大雁因为过度疲劳或因生病而掉队,雁群也不会遗弃它,头雁会委派一只健壮的伙伴,陪伴掉队的同伴落到地上,一直等到它能继续飞行。
  抹香鲸
  一头抹香鲸被捕鲸炮击中了,群鲸不但没有逃走保命,反而快速游向受伤的伙伴身边,开始用吻去顶它,从一旁靠住它,尽力地将它抬出水面,好让它能呼吸到空气;即使它没有力气时,也不致于呛水而死。这时,可以看到许多头抹香鲸挤在捕鲸船附近,似乎在向人类抗议。
  海 豚
  海豚喜欢群居,经常是几只或几十只生活在一起,互相有个照看。如果哪只海豚受了伤,便会有两只海豚前去救助,一左一右地扶持着,使它不致沉入水中被淹死。另外,当小海豚出生时,如果离开母体后没有立即浮出水面,这时就会有其他成年海豚帮助母亲,一起将小海豚推到水面上,以免窒息而死。
  黑猩猩
  1977年的一天,大约60多只黑猩猩连续两天在午夜时分,大闹喀麦隆的欧拉姆泽村,寻找被抓走的同类。原因是当地猎人捕捉了一只小猩猩并把它转移。这群大猩猩不停地敲击村民住所的门窗,搅得全村鸡犬不宁。见到这种情况,村长只好下令释放了小猩猩。小猩猩一回到猩猩群里,大猩猩们立即欢呼着回到了大森林里。
  老 鼠
  老鼠虽然糟蹋粮食咬坏衣物,令人痛恨,但它们的团结互助精神实在令人感动。两位战士在宿舍里抓到一只老鼠,用细铁丝将其拴在门外示众。夜里,门外老鼠叽叽声不断。他们打开房门一看,原来是十几只同伴围在它的身边着急,还为它弄来了麦穗和馒头等“慰问品”。
  老鼠在搬家时,即使它们遇到险情,也不肯抛下那些瞎眼或瘸腿的同伴不管不顾,而是让瞎鼠衔着另一只健壮老鼠的尾巴,带着它转移;对于瘸鼠则是让它衔着前面的鼠尾巴,后面的一只鼠则衔着它的尾巴抬着它走。
其他文献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恐龙大多体型庞大,生性凶猛,随时等着扑向自己的猎物。其实在恐龙世界中的成员也有着不同的体型,下面就为同学们盘点一下十一种袖珍恐龙,颠覆你对恐龙的印象。  遥远小驰龙  遥远小驰龙属于兽脚亚目阿瓦拉慈龙超科,生活在晚白垩(è)世的蒙古。  遥远小驰龙的体长不足四十厘米,股骨长度只有5.26厘米。阿瓦拉慈龙超科恐龙的前肢一般很短,第二指和第三指退化,只有一个发育的第一指,古生物学家
期刊
前不久曾听到一个笑话:两个小朋友手拉手走在大街上,却看不到对方的脸。唉,原来是雾霾惹的祸。近两年来,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我国大面积频繁出现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一时间,“雾霾”成了人人都关注的大事。为了同学们科学地认识雾霾,以坦然的心态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近,我们鼓楼区一中心小学四(4)班班主任在班上举行了一次热烈的讨论会,要大家就“雾霾”这个问题发表看法。  讨
期刊
下一代英才报刊社,自去年开始在六一前后向留守儿童捐赠书籍以来,今年的六一前后,下一代英才报刊社,依然关注留守儿童,携手共铸中国梦,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进行图书捐赠活动,同学们,下一代英才是不是很有爱心哦,一起点个赞吧!  5月27日走进伊川县吕店乡二中进行捐赠  5月29日走进开封市中山路五小捐赠  5月29日走进开封县集慧中学捐赠  5月30日走进扶沟县新村小学捐赠  5月30日走进民权县第
期刊
在充裕的物质条件下生活的同学们,对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来说,也是几家欢喜几家忧呀!有的同学积极参与到做家务中,帮辛苦奔波的父母减轻一些负担,有  的则是和父母谈条件,要奖励。究竟该不该给予做家务的同学们物质奖励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快乐儿子  晚饭的时候,妈妈问了我一个问题:“梓涵,你觉得孩子在家里做家务,家长该不该给予物质奖励呢?”我脱口而出:“我觉得不该,孩子是家里的一个成员,有
期刊
激光武器的优点  相对传统武器,激光武器到底有什么优点?  作为一种人造光,激光除了以光速(每秒30万千米)传播外,还有单色性好、相干性优、方向性强、亮度高等特性,差不多具备了作为武器所需要的所有基本性能。因此从它一诞生,人们就孜孜不倦地探索其军事应用,并试图将它用作武器,现在终于有了雏形。  激光武器是一种非传统武器,它利用沿一定方向发射的激光束直接照射并杀伤目标,所以被归类为定向能武器的范畴。
期刊
楼下一对小夫妻因替孩子写社会调查报告,被校方查出而受到了批评。前不久,也是这对小夫妻,因替读小学的儿子“值周”,遭到了班主任的点名批评。这对小夫妻并非个例,生活中,“越俎代庖”的家长们可谓比比皆是!一些家长俨然把自己当成了孩子的“经纪人”。  现实生活中,一些父母出于对自家“小皇帝”、“小公主”的爱护,为孩子代劳一些学校组织的相关劳动,如大扫除、勤工俭学活动等;学校组织“野营”活动,家长们也大包小
期刊
早就听说“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真是这样的吗?  近日,山东省枣庄市中区建设路小学的百余名小记者赴河北吴桥杂技大世界,亲身感  受“中国杂技之乡”的神奇魅力。  一进吴桥,就听导游介绍,吴桥杂技大世界分四大块:江湖文化城、红牡丹杂技剧场、马术游乐园、滑稽动物园;吴桥杂技分为七大门类,包括肢体技巧、耍弄技巧、乔装仿生、驯兽、魔术、滑稽和硬气功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和
期刊
儿子学习上最大的毛病就是粗心,一直改不了,所以成绩很不理想。  一天,我遇到中学退休教师汤老师,说起此事,汤老笑呵呵地说:“如果你相信我,我和你儿子交流交流,帮他改掉粗心的坏习惯。”  我当然求之不得。  汤老师来到我家,儿子正在做功课。汤老师摸摸他的头,说:“听你爸爸说,最近你挺用功的。”  “嗯!”儿子有点不好意思,红着脸轻轻地应了一声。  “成绩怎么样?”汤老师挪了把椅子,在儿子身边坐了下来
期刊
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河南省正阳县一中,她一直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表现优秀。究竟王一菡同学是怎样做到的呢?一起走近她!  王一菡始终怀抱一颗赤子之心,热爱校园,热爱祖国,从不迟到早退,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  进入中学以来,她刻苦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成绩连年优异。她怀抱一个永不放弃的理想:那就是考入重点大学,学有所成,从而为祖国为社会做出更大更有作为的贡献。为此,她时时告诫自己:取得理
期刊
五月、六月,“英才小记者”培训依然火热进行中,不辞辛劳的大记者和大编辑们趁着周末,冒着酷暑奔赴各地进行小记者专业培训。另外还有一部分  小记者参加了郑州植物园的游园活动呢。是不是等不急了,  一起看看精彩的瞬间吧!  5月17日,大编辑、大记者和大学生志愿者宣传辅导员再次来到荥阳市第七小学,为那里的“英才小记者”进行培训。  5月27日,“英才小记者”培训活动走进伊川县吕店乡二中,看看那里的小记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