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3年5月23日,长沙县高塘公社(今黄兴镇)的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这天,中央委员、团中央第一书记胡锦涛来到这里视察高塘公社少儿图书服务中心。
1983年,高塘公社少儿图书服务中心有200多种少儿读物,123种报刊。高塘公社有13个大队,队队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少儿图书服务点。全公社用于图书室(角)建设和订报刊的经费达9100多元,平均每户近1.5元。少儿图书服务中心还举办了读书班,开展了“红领巾读书奖章”活动的征文比赛、读报有奖比赛、书画比赛、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比赛会以及大型的书会、幼儿灯会等活动,使全社的图书工作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新局面。1982年12月20日至24日,国家文化部召开了全国少儿图书馆(室)表彰会,高塘公社少年儿童图书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
5月23日这一天,阳光明媚。公社少年儿童图书服务中心书架上摆满了上万册图书,不时散发出阵阵书香;宽敞明亮的阅览室内有几十个少年儿童在里面看书;墙上“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醒目的大字映入人们的眼帘,仿佛在召唤着人们发奋读书。 上午9点多钟,4辆小汽车缓缓驶入高塘公社机关大门。汽车停稳后,胡锦涛身着深蓝色中山服,脚穿着一双青布鞋健步下车。陪同胡锦涛来的有团委省书记游碧竹、副书记文选德等有关方面的负责人等。胡锦涛与在场的同志一一握手后,先到公社剧院二楼视察少儿图书服务中心陈列室、展览室。他对少年儿童们写的读书心得体会和展出的每张照片都看得很认真、很仔细。胡锦涛一边看一边询问图书馆管理员李海兰:“乡下团员青年除来这里借书外,还有什么活动?”李海兰说:“乡下团员青年除来这里借书外,我们剧院还经常放电影、演戏,组织书法、美术、棋类比赛等。”胡锦涛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他参观了文化楼二楼图书室、阅览室。在这里,他问图书管理员邓斌:“这里一共有多少图书?多少报刊?图书是怎样借法?借书是收押金还是收租金?下面有多少网点?”邓斌一一作答。胡锦涛听后很高兴,他对邓斌说:“你们的图书馆在全国是办得好的,要办下去,要继续发扬。”当走到阅览室时,他看到一些学生在看书,就问学生:“是否经常来这里看书?”学生回答说:“我们在高塘中学读书,有时间就经常来。”胡锦涛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你们隔这里很近,有条件要多读书,好好学习。”从阅览室下楼后,胡锦涛一行到公社就餐。
中餐后,胡锦涛不肯休息,就在公社接待室一边喝茶,一边听公社党委书记王明道的汇报。胡锦涛拿出记录本作了记录,不时询问一些情况。这天下午,他继续到公社少儿图书服务中心的网络图书室、图书户视察。他首先到了公社对面的高塘中学,重点看了毕业班第二十五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看了团的活动园地,团的刊物“红读”等资料读物。班主任陈海明带领学生表示欢迎后,就让班上团支部书记段进先汇报。那时这个班的团支部书记只有十五六岁,知道胡锦涛是团中央第一书记,心情非常激动,汇报时有点紧张。胡锦涛见状微笑幽默地说:“别紧张,我们是同行,你是团的书记,我也是团的书记,你是小书记,我是大书记,你讲没关系。”这让段进先一下就放松了,作了流利的汇报。胡锦涛一行从高塘中学出来驱车来到杨托大队图书室。这是共青团。妇联、学校少先队、回乡青年共同办的图书室。胡锦涛看了团的活动室、青年之家、图书室、广播室,听取了团支部书记兼广播员、图书管理员章云科的汇报。胡锦涛没有休息,又兴致勃勃地驱车赶到胜利大队。在这里他视察了共青橘园、团支部活动室、图书室等。在听了团支部书记邓菊秀的汇报后,胡锦涛问:“你们为什么要搞青年橘园、图书室和义务修路等活动?”邓菊秀说:“组织团员义务修路,为过往行人提供方便,多做好事,树立团员的形象。搞青年橘园是引导青年科学致富,办图书室让青年多读书,增长知识。”胡锦涛很满意地说:“这个团支部不错,像这样的团支部就确实起了党的助手作用。”
从胜利大队部出来,邓菊秀陪同胡锦涛等人来到这个大队烟竹冲生产队的科技图书示范户李中笑家里。李中笑从小就很热爱读书读报。1982年,李中笑中学毕业回乡后,在全家人的支持下,办起了全县首家少儿图书户。当时拥有图书资料2000余册,订有报刊12种,共接待小读者13230人次,先后举办了“红读”辅导读书会30多场,装订整理的《少儿读书心得选》有15本,成了高塘地区远近文明的“红读”活动辅导基地、少儿学习第二课堂。
胡锦涛来到李中笑家里,听了当时年仅15岁李中笑的汇报,仔仔细细看了图书户的资料。他对快乐的少先队员小队活动采写的读书心得体会很感兴趣,对李中笑节日送书活动非常赞赏,对这一新鲜事物予以很高的评价,他在这里足足看了一个小时。时间不早了,陪同人员再三催胡锦涛返程,他都不走,最后他欣然在李中笑读书心得本上题词:“向李中笑同志学习。”从李中笑家里出来,已经是下午4点了,胡锦涛一行才乘车离去。胡锦涛回北京后在百忙之中3次给李中笑回信,并精选了17本图书寄给李中笑,予以支持勉励。
第一封信的内容是:“李中笑同志:寄来的请帖在昨天收到了,遗憾的是,时间和工作使我不能参加这一庆祝活动。谨此表示歉意,并向你和你全家表示衷心的祝贺!希望你再接再厉,把图书户办得好上加好,为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此致,敬礼!胡锦涛1983年1O月15日。
第二封信写着:“李中笑同志,你好。日前我从国外返京,见到你元月27日的来信。你今年的计划很好,希逐一认真落实,使图书户成为本队青少年陶冶情操、增长才干、了解社会的知识库。今寄去图书17册,表示我对你开办图书户的支持。此致敬礼!胡锦涛1984年2月27日”。
第三封信是由胡锦涛同志办公室写的,传达了胡锦涛的批语,其内容是“李中笑同志,你上月写给胡锦涛同志的信已收到了。胡锦涛同志在你的信中批道:‘非常高兴得知中笑同志又做出了新成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发奋学习,立志成才,努力攀登新的高峰。’由于胡锦涛工作很忙,就不能亲自给你回信了,他让我向你传达上述希望和祝愿,并向你全家问好。此致敬礼!胡锦涛同志办公室1985年1月14日”。
翻开档案,重温历史,历历在目,虽然20多年过去了,胡锦涛亲切的微笑,谆谆的教诲,殷切的期望,依然深深地印在我们脑海中。
1983年,高塘公社少儿图书服务中心有200多种少儿读物,123种报刊。高塘公社有13个大队,队队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少儿图书服务点。全公社用于图书室(角)建设和订报刊的经费达9100多元,平均每户近1.5元。少儿图书服务中心还举办了读书班,开展了“红领巾读书奖章”活动的征文比赛、读报有奖比赛、书画比赛、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比赛会以及大型的书会、幼儿灯会等活动,使全社的图书工作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新局面。1982年12月20日至24日,国家文化部召开了全国少儿图书馆(室)表彰会,高塘公社少年儿童图书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
5月23日这一天,阳光明媚。公社少年儿童图书服务中心书架上摆满了上万册图书,不时散发出阵阵书香;宽敞明亮的阅览室内有几十个少年儿童在里面看书;墙上“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醒目的大字映入人们的眼帘,仿佛在召唤着人们发奋读书。 上午9点多钟,4辆小汽车缓缓驶入高塘公社机关大门。汽车停稳后,胡锦涛身着深蓝色中山服,脚穿着一双青布鞋健步下车。陪同胡锦涛来的有团委省书记游碧竹、副书记文选德等有关方面的负责人等。胡锦涛与在场的同志一一握手后,先到公社剧院二楼视察少儿图书服务中心陈列室、展览室。他对少年儿童们写的读书心得体会和展出的每张照片都看得很认真、很仔细。胡锦涛一边看一边询问图书馆管理员李海兰:“乡下团员青年除来这里借书外,还有什么活动?”李海兰说:“乡下团员青年除来这里借书外,我们剧院还经常放电影、演戏,组织书法、美术、棋类比赛等。”胡锦涛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他参观了文化楼二楼图书室、阅览室。在这里,他问图书管理员邓斌:“这里一共有多少图书?多少报刊?图书是怎样借法?借书是收押金还是收租金?下面有多少网点?”邓斌一一作答。胡锦涛听后很高兴,他对邓斌说:“你们的图书馆在全国是办得好的,要办下去,要继续发扬。”当走到阅览室时,他看到一些学生在看书,就问学生:“是否经常来这里看书?”学生回答说:“我们在高塘中学读书,有时间就经常来。”胡锦涛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你们隔这里很近,有条件要多读书,好好学习。”从阅览室下楼后,胡锦涛一行到公社就餐。
中餐后,胡锦涛不肯休息,就在公社接待室一边喝茶,一边听公社党委书记王明道的汇报。胡锦涛拿出记录本作了记录,不时询问一些情况。这天下午,他继续到公社少儿图书服务中心的网络图书室、图书户视察。他首先到了公社对面的高塘中学,重点看了毕业班第二十五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看了团的活动园地,团的刊物“红读”等资料读物。班主任陈海明带领学生表示欢迎后,就让班上团支部书记段进先汇报。那时这个班的团支部书记只有十五六岁,知道胡锦涛是团中央第一书记,心情非常激动,汇报时有点紧张。胡锦涛见状微笑幽默地说:“别紧张,我们是同行,你是团的书记,我也是团的书记,你是小书记,我是大书记,你讲没关系。”这让段进先一下就放松了,作了流利的汇报。胡锦涛一行从高塘中学出来驱车来到杨托大队图书室。这是共青团。妇联、学校少先队、回乡青年共同办的图书室。胡锦涛看了团的活动室、青年之家、图书室、广播室,听取了团支部书记兼广播员、图书管理员章云科的汇报。胡锦涛没有休息,又兴致勃勃地驱车赶到胜利大队。在这里他视察了共青橘园、团支部活动室、图书室等。在听了团支部书记邓菊秀的汇报后,胡锦涛问:“你们为什么要搞青年橘园、图书室和义务修路等活动?”邓菊秀说:“组织团员义务修路,为过往行人提供方便,多做好事,树立团员的形象。搞青年橘园是引导青年科学致富,办图书室让青年多读书,增长知识。”胡锦涛很满意地说:“这个团支部不错,像这样的团支部就确实起了党的助手作用。”
从胜利大队部出来,邓菊秀陪同胡锦涛等人来到这个大队烟竹冲生产队的科技图书示范户李中笑家里。李中笑从小就很热爱读书读报。1982年,李中笑中学毕业回乡后,在全家人的支持下,办起了全县首家少儿图书户。当时拥有图书资料2000余册,订有报刊12种,共接待小读者13230人次,先后举办了“红读”辅导读书会30多场,装订整理的《少儿读书心得选》有15本,成了高塘地区远近文明的“红读”活动辅导基地、少儿学习第二课堂。
胡锦涛来到李中笑家里,听了当时年仅15岁李中笑的汇报,仔仔细细看了图书户的资料。他对快乐的少先队员小队活动采写的读书心得体会很感兴趣,对李中笑节日送书活动非常赞赏,对这一新鲜事物予以很高的评价,他在这里足足看了一个小时。时间不早了,陪同人员再三催胡锦涛返程,他都不走,最后他欣然在李中笑读书心得本上题词:“向李中笑同志学习。”从李中笑家里出来,已经是下午4点了,胡锦涛一行才乘车离去。胡锦涛回北京后在百忙之中3次给李中笑回信,并精选了17本图书寄给李中笑,予以支持勉励。
第一封信的内容是:“李中笑同志:寄来的请帖在昨天收到了,遗憾的是,时间和工作使我不能参加这一庆祝活动。谨此表示歉意,并向你和你全家表示衷心的祝贺!希望你再接再厉,把图书户办得好上加好,为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此致,敬礼!胡锦涛1983年1O月15日。
第二封信写着:“李中笑同志,你好。日前我从国外返京,见到你元月27日的来信。你今年的计划很好,希逐一认真落实,使图书户成为本队青少年陶冶情操、增长才干、了解社会的知识库。今寄去图书17册,表示我对你开办图书户的支持。此致敬礼!胡锦涛1984年2月27日”。
第三封信是由胡锦涛同志办公室写的,传达了胡锦涛的批语,其内容是“李中笑同志,你上月写给胡锦涛同志的信已收到了。胡锦涛同志在你的信中批道:‘非常高兴得知中笑同志又做出了新成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发奋学习,立志成才,努力攀登新的高峰。’由于胡锦涛工作很忙,就不能亲自给你回信了,他让我向你传达上述希望和祝愿,并向你全家问好。此致敬礼!胡锦涛同志办公室1985年1月14日”。
翻开档案,重温历史,历历在目,虽然20多年过去了,胡锦涛亲切的微笑,谆谆的教诲,殷切的期望,依然深深地印在我们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