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得以全面发展,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化学学困生” (Learning disabilities at Chemistry) [1 ]是指那些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不能适应化学学习,平时化学成绩经常处在下游的对化学学习感到困惑的一类学生.由于化学的研究领域是以原子分子为基础的抽象的微观领域,同时又是一门需要学生具有一定动手实验能力的学科,因此对学生的智力、操作技能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本文提出了将化学实验探究课分为三个主要过程,引导学困生学会自主学习,促进学困生的发展.
关键词:化学学困生;探究课;小组合作
一、化学实验探究课的历史与现状
实验探究(Experiment Inquiry)[2 ]是指对未知事物和现象,先做出合理的假设,然后设计一系列实验来验证假设的过程.化学实验探究课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儿童自己用心做实验,在实践过程中直接接触各种事实,从而取得有用的经验.另一位学者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式教学,布鲁纳主张教学采用“探究-发现式方法”,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求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3 ].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育最基本的特征.因此,就像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的黄冬芳教师说的一样“实验在化学教学,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也不会过分”.目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际过程通常是教师提出某种现象或问题(学生还不是很清楚),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进行假设,接着设计实验,教师完成或学生被动实验,最终得出结论.这种探究活动更多的是关注探究的结果,忽视了过程,更忽视了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好动、沉默的“学困生”.
二、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中促进学困生的发展的策略
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与其他学生相比,学困生更喜欢实验,但是应注意的是绝大多数学困生的喜欢实验是一种表面现象,在调查中发现:48.7%的学困生只喜欢看教师做演示实验.在这里可能隐藏两种情况:一是学困生喜欢看教师做演示实验只图看热闹,根本不理解教师做这个实验的真正意图,对于实验现象也只是过目即忘,所以课后对于物质的性质、实验的现象完全没有印象;二是学困生很期待自己动手做实验,但是对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操作步骤等内容没有完全知晓,因此实验失败的次数较多,于是对动手实验的期待转变为喜欢观看实验.在化学实验探究学习过程中可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主动参与→课后总结提升三个主要环节帮助其完成化学学习的任务.
“课前自主学习”就是布置学生“预习”,通过调查发现,只有6.67%的学困生能够坚持预习,有78.89%的学困生根本不会去预习.由此看来,有不少学困生意识不到预习的重要性.在这一环节中,在课前发给学生教师精心准备的预习案,在预习案后面设置“我的疑惑”栏目,需要学生完成后上交,教师批阅后对于学生的预习情况打出等级,最后予以综合评分.这样学生对于预习既有了具体的内容和方法指导,又有了有效的评价和竞争机制,学生自然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去进行这一项对他们来说是有意义更有可操作性的工作了.
在课堂授课环节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教师课前根据学生预习案中的疑惑,结合教材、大纲的重、难点设计出课堂探究课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历独立思考、讨论、展示、点评等环节完成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内容的学习.小组的设置是将全班的学生综合考虑,保证每一个小组都有同等比例的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各个成员各有分工不同.采取这种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可以让学生优势互补,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学优生可能要快一些准确,在讨论环节中,学优生可以将他的思考成果分享给学困生.学困生可以利用所分享的内容在展示环节中大显身手,最后学优生利用他优越的逻辑思维在点评环节中将知识归纳、总结、升华.在动手实验的环节中,一个学生亲手感受实验的过程,其他三人认真观察这位学生的实验情况,注意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的一切问题,能够发现多少就记录多少,在做完实验后指出并且提出改进的建议.一个实验完成后,再换另一个人操作,其他人观察、记录,如此循环,每个人都有机会亲自动手操作,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再是旁观者,自然学习化学的效果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在课后的环节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清理课堂上没有弄清楚的内容,课堂探究学案后面设置“构建知识树”栏目,将本节的知识框架列出来,要求学生填写,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掌握.
总之,化学实验探究课堂上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多表现,让他们多动脑,动口,动手,体验学习的快乐.使他们爱上学习、乐于学习,教师必须从教学的各个方面为”学困生“走出困境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吴雷.综合高中化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改变对策[J].职教论坛,2010(11):18.
[2] 靳玉乐.探究教学论.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南京师大附中新城初中 (210019) ]
关键词:化学学困生;探究课;小组合作
一、化学实验探究课的历史与现状
实验探究(Experiment Inquiry)[2 ]是指对未知事物和现象,先做出合理的假设,然后设计一系列实验来验证假设的过程.化学实验探究课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儿童自己用心做实验,在实践过程中直接接触各种事实,从而取得有用的经验.另一位学者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式教学,布鲁纳主张教学采用“探究-发现式方法”,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求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3 ].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育最基本的特征.因此,就像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的黄冬芳教师说的一样“实验在化学教学,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也不会过分”.目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际过程通常是教师提出某种现象或问题(学生还不是很清楚),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进行假设,接着设计实验,教师完成或学生被动实验,最终得出结论.这种探究活动更多的是关注探究的结果,忽视了过程,更忽视了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好动、沉默的“学困生”.
二、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中促进学困生的发展的策略
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与其他学生相比,学困生更喜欢实验,但是应注意的是绝大多数学困生的喜欢实验是一种表面现象,在调查中发现:48.7%的学困生只喜欢看教师做演示实验.在这里可能隐藏两种情况:一是学困生喜欢看教师做演示实验只图看热闹,根本不理解教师做这个实验的真正意图,对于实验现象也只是过目即忘,所以课后对于物质的性质、实验的现象完全没有印象;二是学困生很期待自己动手做实验,但是对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操作步骤等内容没有完全知晓,因此实验失败的次数较多,于是对动手实验的期待转变为喜欢观看实验.在化学实验探究学习过程中可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主动参与→课后总结提升三个主要环节帮助其完成化学学习的任务.
“课前自主学习”就是布置学生“预习”,通过调查发现,只有6.67%的学困生能够坚持预习,有78.89%的学困生根本不会去预习.由此看来,有不少学困生意识不到预习的重要性.在这一环节中,在课前发给学生教师精心准备的预习案,在预习案后面设置“我的疑惑”栏目,需要学生完成后上交,教师批阅后对于学生的预习情况打出等级,最后予以综合评分.这样学生对于预习既有了具体的内容和方法指导,又有了有效的评价和竞争机制,学生自然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去进行这一项对他们来说是有意义更有可操作性的工作了.
在课堂授课环节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教师课前根据学生预习案中的疑惑,结合教材、大纲的重、难点设计出课堂探究课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历独立思考、讨论、展示、点评等环节完成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内容的学习.小组的设置是将全班的学生综合考虑,保证每一个小组都有同等比例的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各个成员各有分工不同.采取这种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可以让学生优势互补,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学优生可能要快一些准确,在讨论环节中,学优生可以将他的思考成果分享给学困生.学困生可以利用所分享的内容在展示环节中大显身手,最后学优生利用他优越的逻辑思维在点评环节中将知识归纳、总结、升华.在动手实验的环节中,一个学生亲手感受实验的过程,其他三人认真观察这位学生的实验情况,注意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的一切问题,能够发现多少就记录多少,在做完实验后指出并且提出改进的建议.一个实验完成后,再换另一个人操作,其他人观察、记录,如此循环,每个人都有机会亲自动手操作,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再是旁观者,自然学习化学的效果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在课后的环节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清理课堂上没有弄清楚的内容,课堂探究学案后面设置“构建知识树”栏目,将本节的知识框架列出来,要求学生填写,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掌握.
总之,化学实验探究课堂上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多表现,让他们多动脑,动口,动手,体验学习的快乐.使他们爱上学习、乐于学习,教师必须从教学的各个方面为”学困生“走出困境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吴雷.综合高中化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改变对策[J].职教论坛,2010(11):18.
[2] 靳玉乐.探究教学论.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南京师大附中新城初中 (210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