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学科性质、思维习惯、学习和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相比较而言,理工院校学生艺术素质相对较为薄弱。为了提高理工科学生综合音乐素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养成和创造力培养,笔者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如为学生在走廊设置特定的音乐空间,在学习空间和生活空间增加音乐熏陶,进一步规范课程的开设与管理,注意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音乐比赛活动等等。
关键词:理工科学生 音乐素养 思考
一、现状与问题
在人们的印象里,音乐教育与理工科似乎不怎么能联系起来,音乐教育在理工院校的培养计划中也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设音乐教育课程。然而我们要明白,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为人服务,而不是要求人人成为音乐家。音乐素质教育提升人的审美情操是通过演唱、演奏、欣赏等方式来进行的,在这其中表现人物、反映现实、表现情感,从而提升人的审美素质和美感体验,最终得到艺术的熏陶。由于理工高校课程设置上并没有突出音乐课,导致理工科大学生在校时并没有很好地接受音乐教育,因此,理工科学生的音乐素质现状并没有得到较好的改善。
理工类院校现存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音乐的选修课较少,课程开设较为单一,不具有循序渐进性,与学生现有音乐素质不相符。(2)教学方式比较单一。(3)音乐师资队伍较为薄弱。如何改变这种情况,使理工科学生也得到音乐素质的提升,是下文要讨论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对理科生来讲,他们一直接受的理科教育促使他们的思维更趋向于理性思维。理性思维是指把握事物的本质,采用抽象思维把握事物的整体联系,具有间接性。对理科学生而言,假如只是专注于自己的理性思维,不掺杂任何的感性思维,那么他的思维必将像干涸的井一般,没有创造力与活力。音乐素质教育更注重人在音乐中的感受、情感与体悟,更多的是对感性思维的表达,而音乐有助于培养创造思维。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他曾创作过一首《行路难》,这是我国第一首保持中国韵味的基础上采用西方作曲技法的曲子。《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是钱学森曾经创作的一本书,书中提到艺术教育对于任何学科都不可缺少,这是他终身宣传的观点。这些例子,都证明了艺术与科学的紧密联系。在本质上,科学美同艺术美原理是相通的;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一种最高级的美。科学与艺术相辅相成,如同这个世界既需要感性思维也需要理性思维一样。
三、理工大学音乐素质教育开展的必要性
为了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理工科大学生感性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创造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缓解理工科学生学习压力,应当重视理工高校音乐教育的开展。对理工科学生而言,注重音乐素质教育有助于提升感性思维,提升理工科学生的思想境界,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障学生在学习压力中身心仍然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作用于理工科学生的科学实践创新。一位科学家必然是一位热爱自然的人。爱因斯坦能拉得一手好琴,普朗克则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理工大学应该正确认识艺术与科学的关系,采用音乐熏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在音乐的感受中提高感性思维,为这些高精尖理科人才创造更优越的条件,使他们真正成为“能科研、会创造、爱艺术、懂生活”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四、具体建议
(一)明確音乐教育的目的,创设特定音乐空间进行放松
现代英国哲学家波普说:“我以为,贝多芬之所以要创作音乐,乃是因为他把音乐看成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对于他来说,在他感到绝望的时候,创作音乐或许是支撑他活下去的唯一办法。”音乐是帮助人排解压力的好办法。而对理工科学生来说,日常学业和精神压力较大,也需要音乐来放松神经与排解压力。首先,可以在学校教学楼的固定地方,如在人流量大的走廊设置一间音乐治疗室,在里面播放能够舒缓神经的音乐,让学生在课余能充分放松身心从而缓解自身压力。同时,在治疗室的房内可以贴一些正能量小贴纸,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学生也可以写小卡片贴在墙上排解心理压力,心理辅导师会定期进来查阅,并针对一些反映特定问题的小卡片进行留言。学生在这里会找到心灵的排解口,也可以遇到有一样苦恼的朋友,在纸片上进行互相交流,从而更好、更健康地进行学习与生活。其次,可以在学生宿舍区附近建立一座露天音乐疗养室,让学生在一天的学习后,可以在里面看着夜晚的星空,聆听舒心的音乐。最后,在食堂里也可以设立具有独立空间的音乐疗养室,让学生在茶余饭后还可以进行全身心地放松。
(二)在理工科学生的学习空间和生活空间加入音乐元素
理工科学生的日常就是宿舍、实验室、食堂三点一线,较大的学习压力使他们较少进行课外放松。音乐有助于智力的开发。左脑的记忆比较短暂,如果你单纯背歌词,可能还磕磕巴巴;但是如果你唱出来,自然而然就脱口而出了。这就是音乐的力量,可以增强记忆力与创造力。那么,在教室是否可以发挥音乐的作用呢,是否可以播放促使学习与工作效率提高的轻音乐?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是音乐给了他创造力的源泉。音乐促进了他科学思维的迸发,是他创造力与创新思维的来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音乐贯穿到自己的生活中,首先鼓励学生每周可以在学习群里推荐歌单,在分享中渗透音乐。其次,可以建立一个音乐中心,一是负责研究中国经典音乐,二是负责制造音乐气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音乐的熏陶,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与音乐感悟能力,从而释放压力,更好地为科研服务。
(三)音乐课程的开设与管理
首先,音乐课程的设置和管理是培养音乐素养的重要一环,为了更深入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可以相对增加音乐课程的比重。学校要注重课程设置的多样化,例如在学校中可以增加“交响乐、管弦乐、歌剧等基础知识的普及”“中西方音乐欣赏”“音乐实践活动—打击乐”“合唱”等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注重课程设置的种类与衔接,让理工科学生能够在循序渐进中获得音乐审美的提高,要关注学生现有的音乐基础素质,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课程。 其次,学校要注意加强课程的管理与设置,以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用著名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等,这些教法以律动、节奏等作为音乐审美的基本训练内容。这些生动活泼的音乐教学形式会更好地提升理工科学生的音乐兴趣,增加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促进音乐审美的提高,让学生真正做到音、体、美全面发展,让音乐课程更加普及化。
要充分利用民族音乐文化和地域音乐文化因素,丰富教学资源,发扬民族音乐。在民族音乐方面,可以学习中国各地民歌,如《浏阳河》《茉莉花》《康定情歌》,也可以学习中国戏剧,如河南豫剧《花木兰》,安徽黄梅戏《天仙配》等。在学习地域音乐时,可以选择本地区的音乐文化。以辽宁理工科高校为例,可以选取辽南音乐来作为研习对象;以哈尔滨理工类大学为例,可以选取二人转学习,更加了解地域特色音乐。教师应将教学内容向我国原生态民族音乐进行延伸,在学习中了解中国各地区传统音乐的美。在《论科学》一文中,爱因斯坦说过,音乐与物理的目标实质上是一样的,即对未知的东西的表达。艺术对培养科学的创造力必不可少。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音乐熏陶,要定期分享音乐歌单,让学生交流去音乐疗养室的心得体会,鼓励学生私下进行音乐分享与交流。
(四)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对理工高校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好的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要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因此,学校应从两个方面提高师资水平:第一,学校可以采用引进音乐人才的方式,引進音乐学院的专业人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第二,鼓励本校教师去音乐专业院校进修,进一步提高音乐素养,更好地培养学生感性思维,促进学生创造力的迸发。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对培养具有音乐素养的人才是不可或缺的。
(五)鼓励学生参与音乐讲座、比赛等一系列活动
为了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培养感性思维,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有关音乐的社团、比赛活动等,提高学生积极性。其次,学校可以邀请艺术团来学校进行演出,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最后,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大师的讲座,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让学生在这一系列的音乐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艺术素质,提高创造力与感性思维,从而使理工科学生更好地进行创新实践,为成为国家高精尖人才努力。
五、结语
当前,为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提高理工科学生的音乐素质势在必行。笔者相信,随着我国逐渐强大的综合国力以及逐渐上升的国际地位,我国一定会更加重视人才的全方位发展。
(作者简介:杨铭澜,女,硕士研究生在读,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音乐史、文化审美)
(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关键词:理工科学生 音乐素养 思考
一、现状与问题
在人们的印象里,音乐教育与理工科似乎不怎么能联系起来,音乐教育在理工院校的培养计划中也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设音乐教育课程。然而我们要明白,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为人服务,而不是要求人人成为音乐家。音乐素质教育提升人的审美情操是通过演唱、演奏、欣赏等方式来进行的,在这其中表现人物、反映现实、表现情感,从而提升人的审美素质和美感体验,最终得到艺术的熏陶。由于理工高校课程设置上并没有突出音乐课,导致理工科大学生在校时并没有很好地接受音乐教育,因此,理工科学生的音乐素质现状并没有得到较好的改善。
理工类院校现存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音乐的选修课较少,课程开设较为单一,不具有循序渐进性,与学生现有音乐素质不相符。(2)教学方式比较单一。(3)音乐师资队伍较为薄弱。如何改变这种情况,使理工科学生也得到音乐素质的提升,是下文要讨论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对理科生来讲,他们一直接受的理科教育促使他们的思维更趋向于理性思维。理性思维是指把握事物的本质,采用抽象思维把握事物的整体联系,具有间接性。对理科学生而言,假如只是专注于自己的理性思维,不掺杂任何的感性思维,那么他的思维必将像干涸的井一般,没有创造力与活力。音乐素质教育更注重人在音乐中的感受、情感与体悟,更多的是对感性思维的表达,而音乐有助于培养创造思维。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他曾创作过一首《行路难》,这是我国第一首保持中国韵味的基础上采用西方作曲技法的曲子。《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是钱学森曾经创作的一本书,书中提到艺术教育对于任何学科都不可缺少,这是他终身宣传的观点。这些例子,都证明了艺术与科学的紧密联系。在本质上,科学美同艺术美原理是相通的;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一种最高级的美。科学与艺术相辅相成,如同这个世界既需要感性思维也需要理性思维一样。
三、理工大学音乐素质教育开展的必要性
为了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理工科大学生感性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创造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缓解理工科学生学习压力,应当重视理工高校音乐教育的开展。对理工科学生而言,注重音乐素质教育有助于提升感性思维,提升理工科学生的思想境界,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障学生在学习压力中身心仍然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作用于理工科学生的科学实践创新。一位科学家必然是一位热爱自然的人。爱因斯坦能拉得一手好琴,普朗克则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理工大学应该正确认识艺术与科学的关系,采用音乐熏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在音乐的感受中提高感性思维,为这些高精尖理科人才创造更优越的条件,使他们真正成为“能科研、会创造、爱艺术、懂生活”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四、具体建议
(一)明確音乐教育的目的,创设特定音乐空间进行放松
现代英国哲学家波普说:“我以为,贝多芬之所以要创作音乐,乃是因为他把音乐看成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对于他来说,在他感到绝望的时候,创作音乐或许是支撑他活下去的唯一办法。”音乐是帮助人排解压力的好办法。而对理工科学生来说,日常学业和精神压力较大,也需要音乐来放松神经与排解压力。首先,可以在学校教学楼的固定地方,如在人流量大的走廊设置一间音乐治疗室,在里面播放能够舒缓神经的音乐,让学生在课余能充分放松身心从而缓解自身压力。同时,在治疗室的房内可以贴一些正能量小贴纸,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学生也可以写小卡片贴在墙上排解心理压力,心理辅导师会定期进来查阅,并针对一些反映特定问题的小卡片进行留言。学生在这里会找到心灵的排解口,也可以遇到有一样苦恼的朋友,在纸片上进行互相交流,从而更好、更健康地进行学习与生活。其次,可以在学生宿舍区附近建立一座露天音乐疗养室,让学生在一天的学习后,可以在里面看着夜晚的星空,聆听舒心的音乐。最后,在食堂里也可以设立具有独立空间的音乐疗养室,让学生在茶余饭后还可以进行全身心地放松。
(二)在理工科学生的学习空间和生活空间加入音乐元素
理工科学生的日常就是宿舍、实验室、食堂三点一线,较大的学习压力使他们较少进行课外放松。音乐有助于智力的开发。左脑的记忆比较短暂,如果你单纯背歌词,可能还磕磕巴巴;但是如果你唱出来,自然而然就脱口而出了。这就是音乐的力量,可以增强记忆力与创造力。那么,在教室是否可以发挥音乐的作用呢,是否可以播放促使学习与工作效率提高的轻音乐?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是音乐给了他创造力的源泉。音乐促进了他科学思维的迸发,是他创造力与创新思维的来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音乐贯穿到自己的生活中,首先鼓励学生每周可以在学习群里推荐歌单,在分享中渗透音乐。其次,可以建立一个音乐中心,一是负责研究中国经典音乐,二是负责制造音乐气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音乐的熏陶,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与音乐感悟能力,从而释放压力,更好地为科研服务。
(三)音乐课程的开设与管理
首先,音乐课程的设置和管理是培养音乐素养的重要一环,为了更深入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可以相对增加音乐课程的比重。学校要注重课程设置的多样化,例如在学校中可以增加“交响乐、管弦乐、歌剧等基础知识的普及”“中西方音乐欣赏”“音乐实践活动—打击乐”“合唱”等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注重课程设置的种类与衔接,让理工科学生能够在循序渐进中获得音乐审美的提高,要关注学生现有的音乐基础素质,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课程。 其次,学校要注意加强课程的管理与设置,以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用著名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等,这些教法以律动、节奏等作为音乐审美的基本训练内容。这些生动活泼的音乐教学形式会更好地提升理工科学生的音乐兴趣,增加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促进音乐审美的提高,让学生真正做到音、体、美全面发展,让音乐课程更加普及化。
要充分利用民族音乐文化和地域音乐文化因素,丰富教学资源,发扬民族音乐。在民族音乐方面,可以学习中国各地民歌,如《浏阳河》《茉莉花》《康定情歌》,也可以学习中国戏剧,如河南豫剧《花木兰》,安徽黄梅戏《天仙配》等。在学习地域音乐时,可以选择本地区的音乐文化。以辽宁理工科高校为例,可以选取辽南音乐来作为研习对象;以哈尔滨理工类大学为例,可以选取二人转学习,更加了解地域特色音乐。教师应将教学内容向我国原生态民族音乐进行延伸,在学习中了解中国各地区传统音乐的美。在《论科学》一文中,爱因斯坦说过,音乐与物理的目标实质上是一样的,即对未知的东西的表达。艺术对培养科学的创造力必不可少。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音乐熏陶,要定期分享音乐歌单,让学生交流去音乐疗养室的心得体会,鼓励学生私下进行音乐分享与交流。
(四)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对理工高校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好的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要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因此,学校应从两个方面提高师资水平:第一,学校可以采用引进音乐人才的方式,引進音乐学院的专业人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第二,鼓励本校教师去音乐专业院校进修,进一步提高音乐素养,更好地培养学生感性思维,促进学生创造力的迸发。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对培养具有音乐素养的人才是不可或缺的。
(五)鼓励学生参与音乐讲座、比赛等一系列活动
为了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培养感性思维,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有关音乐的社团、比赛活动等,提高学生积极性。其次,学校可以邀请艺术团来学校进行演出,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最后,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大师的讲座,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让学生在这一系列的音乐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艺术素质,提高创造力与感性思维,从而使理工科学生更好地进行创新实践,为成为国家高精尖人才努力。
五、结语
当前,为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提高理工科学生的音乐素质势在必行。笔者相信,随着我国逐渐强大的综合国力以及逐渐上升的国际地位,我国一定会更加重视人才的全方位发展。
(作者简介:杨铭澜,女,硕士研究生在读,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音乐史、文化审美)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