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化学实验手段,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m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體,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创设趣味实验,培养学生注意能力
  注意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学生注意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学生能专心致志地获取知识,引起注意,学习兴趣盎然,产生探求知识的强大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以往有学生反映,学习化学难,对教材内容不理解,记不住。他们在完成作业时常见的错误,多是由于不注意或没有留心引起的。而创设趣味实验进行教学,效果就很理想。如在讲授酒精性质时,用一块棉手帕,在盛有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展开手帕,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奇妙的实验表演,引得学生注意力集中,大大激发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学生进入学习心理的最佳状态。
  二、投影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不断用实验启发学生积极感知事物的变化,自觉地观察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并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借助投影演示实验,能放大实验现象,增强实验的可见度,更易于学生认真、细致、有序地观察。例如,教学“分子运动”时,把一培养皿放在投影机承物玻璃面上,在培养皿中加入约2/3体积的水,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晶体,放入培养皿中。品红是一种红色染料,最初在水中缓缓溶解,渐渐地明显分成两支,片刻后,扩散完成。此时,分子运动的全过程通过光投影到银幕上,学生都真实清楚地观察到,并透过观察到的现象,认识分子处在不停地运动状态中。这就避免了以往教师枯燥无味的说教,又把微观物质运动状态通过投影产生清晰的表象,展现在学生眼前,直接激起学习热情,从而加深对分子概念、性质、结构的理解。实践证明,借助投影演示实验,能强化实验演示效果和实验的直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学得的理论知识。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对每一章、每一节实验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要使学生学会、掌握操作技术。如使用试管的操作方法,要求学生能正确地拿试管、夹持试管、洗刷试管等;在进行碱和酸的中和反应实验中,要求学生会振荡试管;用试管加热物质时,注意试管的倾斜方向;等等。要使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培养动手能力。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必须及时防止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例如,学生做粗盐提纯的实验时,常因仪器不干净,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做不出理想的实验效果。教师就应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出操作上的错误后重新操作,保证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学生动手操作,掌握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后,坚持经常练习,久之就会熟能生巧。事实证明,通过组织分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四、利用选做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通过选做实验,可以培养和诱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在对某些化学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中,认识物质变化的规律和实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而且能使他们逐步学会从事物的本质看问题的思维方法。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选做的实验内容有9个。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有目的地选做实验,应用实验课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学生学完酸、碱、盐知识后,选做鉴别氯化铵、硫酸铵、碳酸铵、硝酸铵等4种盐的实验。教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让他们动脑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验过程中许多学生都能主动、认真地联想以前学得的知识,专心研究和组织实验程序。然后他们根据4种铵盐各自的特性,通过一定的实验操作,将其一一区分开来,并说明实验的根据,解释所出现的特殊现象。在物质的鉴别过程中,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通过实验、分析、鉴别,推断出所鉴别的某种物质。这种实验过程就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
  可见,利用选做实验,不仅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培养。以上所述,只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阐述实验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其实在每种能力的培养中,又都包含着其他能力的发展。它们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教师如何真正运用好实验这个教学手段,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好坏和学习效率的高低。
  由于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发展还不平衡,各地区、各学校的教学条件也有差别,许多仪器设施还不具备。这就要求教师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增加实验投入,自购、自制一部分教具,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实验条件,让学生在较好的学习环境里掌握更多的知识,具备更多的能力,为祖国建设输送合格人才。
其他文献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地转变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突破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积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直觉思维,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初中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进而实现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一、数学直觉思维的特点  (1)简明性。直觉思维是通过
期刊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都接触过硬笔书法,但却是初次接触毛笔字,学生的起点低,所以说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书法指导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学中需要注意指导学生从最基础的书法入门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书写习惯,达到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的目的,尤其需要教师着重指导用笔方法。  案例:软笔书法《横》的教学  知识与技能:学会横的写法,掌握横的起笔、行笔、收笔的方法,知道什么叫逆锋、中锋、回锋。会写
期刊
初二物理启蒙教学的两个特点是。第一,学生的年龄大都在13~15周岁之间,这年龄段的学生,对外界的事物比较敏感,易于接受,好奇心强,都急于想了解一切未知的东西,可是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却是一张白纸;第二,初中物理教学,以感性观察为主,定性分析多,定量计算少,也是以后学习物理的第一阶梯。下面就如何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学要求来做好启蒙教学,浅谈几点体会。  一、以实验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
期刊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初二年级的分化现象是所有英语教师最为头痛的事了。它不但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阻碍了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防止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较好的成绩,是我们英语教师一直以来不断讨论并着手解决的问题。下面分析一下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产生分化现象的原因。  首先,我校学生的来源比较复杂。经调查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学习英语的要求不高
期刊
略读教学是与精读教学相对而言的。在日常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忽视略读课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存在一些误区。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有什么区别?怎样的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是略读教学?怎样的教学把握、教学安排是讲读教学?如何正确地把握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的教学呢?这是广大语文教师普遍关心的话题。  叶圣陶先生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
期刊
语文是一门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学科,要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效率需要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语文高效课堂是指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压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语文能力获得高效发展。如何实现语文高效课堂呢?  一、提高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所有智力工作都依赖兴趣”。课堂教学的关键是
期刊
redining 2 的教学方法。主要给我们从理论上探究了该如何高校有效的对reading 2 部分进行解析。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第七章关于语言“语言知识”的说明里提到:课堂上绝大部分教学活动应该立足于语言实践活动。要杜绝但村的传授,讲解语言知识的做法,每个学生都不应该等待单纯的语言知识的传递,而因该基于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铭感地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赋予这些经历以意义。教学的方
期刊
生活不仅有现实的苟且,更有诗与远方。——题记  白落梅曾说:“在这光怪陆离的社会中,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确实如此,面对种种现实,我们可能会心酸,可能会痛苦。何不选择在生活中寻找一份“诗意”快乐地生活呢?  诗意地生活,是过一种简单而又朴实的生活。那个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田园诗人陶渊明,舍弃官职利禄,醉心于田园之间。“带月荷锄归”,这何尝不是一种快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选择诗意
期刊
一、英语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导人能使课堂内容像磁铁般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人学习状态,有效的导入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明确学习内容,优化学习效果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英语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施之教法,贵在启导。“导人”将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期刊
中国自古有着“观乎人文,以化天下”的人文教育传统和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成果,但是由于西方文明的冲击,我们许多丰富的传统资源被边缘化,甚至消失殆尽。特别是西方腐朽文化和“个人至上”的价值观念已经开始影响着新一代青年的价值取向,甚至导致了某些人民族自信心的失落和民族意识的淡漠,使价值尺度走向了西化。所以在基础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显得更为必要。历史新教材不但提高了对历史学习方面能力的要求,更强调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