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动机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乃至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学习动机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出发,剖析了学习动机和外语学习动机理论,并对外语学习动机在国内外现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动机 学习动机 外语学习动机
外语学习动机是人类行为动机之一,它表现为渴求外语学习的强烈愿望和求知欲。它是直接推动外语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是外语学习者在外语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心理状态。研究外语学习动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外语学习的心理过程、社会因素及个体差异,其更重要的意义是探索激发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途径与策略。
一、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理论基础
1、学习动机理论
(1)期望——价值理论
期望——价值理论的研究最初始于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他认为,个人的成就动机是由对成功的期待和诱因的价值决定的,与对成功持无所谓态度的个体相比,期待成功的个体完成任务的可能性要大;同时,与完成简单任务相比,完成难度大的任务更让人觉得自豪,也更有价值。
(2)目标理论
目标理论认为,如果个体觉得实现目标是可能的,目标是重要的,那么个体的动机会增强。德怀克指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定向影响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所采取的学习策略,掌握目标取向的学生更倾向于迎接学习中的挑战,具有内在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有着更强烈的学习动机。
(3)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是在传统的内在/外在动机模式上发展起来的。根据这一理论,外在动机不再被看作是内在动机的对立面,而是把自我决定的内在动机和受外力控制的外在动机看成是由四种动机类型组成的连续体, 外部调节动机、投射调节动机、认同调节动机和融合调节动机。
2、外语学习动机理论
(1) 加德纳等(1995)的扩展动机模式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加德纳等人在以前的第二语言学习动机模式理论基础上,汲取了主流动机心理学的期望——价值理论和目标理论中的新元素,并添加了目标特征、价值、自我效能。加德纳等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设计的语言学习动机调查工具(即ATMB),这一量表包括134个问题,从13个维度来测量学生的学习动机。
(2) 多内(2001)的外语学习动机三层次模式
匈牙利学者多内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融合了其他学者的理论,提出外语学习动机三层次模式。该模式从三个维度来界定外语学习动机,语言层面、学习者层面和学习情境层面。强调了语言学习动机的多维性质,可以说该模式体现了语言学习动机与教学情境的有机结合,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3)克鲁科斯和舒密特(1991)的动机理论
克鲁科斯等扩展了早期的动机研究范围,引进了许多主流学习动机理论,并介绍了几个著名的动机心理学家的著作,这在外语学习动机研究中还是首次。此外他们提出了微观、课堂、大纲和课外这四个层面的动机理论。他们侧重将动机理论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这对于以后的动机研究起了一个导向的作用。
(4)威廉姆斯和伯顿(2000)的社会建构主义动机模式
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威廉姆斯和教育心理学家伯顿,他们结合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和思想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建构主义模式。该理论确认了学生、教师、任务、环境四个方面的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根据这一理论,他们提出了新的学习动机模式,他们认为认知和情感可以激发动机,动机会引起有意识的行为,在努力付出后,最终达到目标。
除了上述几种外语学习动机理论模式,还有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来诠释外语学习动机,例如:舒尔曼神经生物学模式;布朗的自我决定动机理论等。
二、国内外关于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在20世纪50年代末,Lambert和Gardner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开始了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Oxford(1994)认为,许多早期外语学习动机研究都是基于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模式及研究方法,强调语言学习动机的社会性。在80年代末,有学者提出Gardner(1985)的模式只注重社会环境对外语学习者的影响,而未重视学校课堂教育及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对外语学习动机的作用。到了90年代,外语学习动机研究进入了一个多元化时代,研究者除了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还从主流动机心理学及教育学的模式框架内对外语学习动机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并取得了许多新成果。
除此以外,研究者们还对外语学习动机及相关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Ramage(1990) 关于动机因素与外语学习毅力、Chambers(1994)关于年龄与外语学习态度和动机的关系等。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起步较晚,普遍采用Gardner的社会心理模式,探索学习动机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对学习动机的研究来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如研究英语学习者动机的变化规律与特点(文秋芳,2001); 探讨英语成绩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郝玫,2001); 关于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的研究(华惠芳,1998)等等。许多研究只涉及诸如学习目的、焦虑、自信心等少数动机结构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并没有从更宽广的知识领域、理论模式对大学生的动机结构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在对动机的分类上也基本沿袭国外的理论基础,各心理学派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尝试着对动机进行各种各样的分类。
从研究对象上看,绝大多数研究者把目光集中在专业或非专业大学本科生身上,也有部分涉及研究生和中学生。而对于我国当前正蓬勃发展的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却较少且不深入。如浅析高职生英语学习动机(王彤,2006)、高职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徐良芹,2004)等。
总的说来,我国目前的动机研究多属实证研究,理论研究还不能突破国外研究成果,缺乏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惠军.当代学习动机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进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2(5).
[2]刘东楼.外语教学中动机问题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2002.
(作者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动机 学习动机 外语学习动机
外语学习动机是人类行为动机之一,它表现为渴求外语学习的强烈愿望和求知欲。它是直接推动外语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是外语学习者在外语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心理状态。研究外语学习动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外语学习的心理过程、社会因素及个体差异,其更重要的意义是探索激发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途径与策略。
一、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理论基础
1、学习动机理论
(1)期望——价值理论
期望——价值理论的研究最初始于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他认为,个人的成就动机是由对成功的期待和诱因的价值决定的,与对成功持无所谓态度的个体相比,期待成功的个体完成任务的可能性要大;同时,与完成简单任务相比,完成难度大的任务更让人觉得自豪,也更有价值。
(2)目标理论
目标理论认为,如果个体觉得实现目标是可能的,目标是重要的,那么个体的动机会增强。德怀克指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定向影响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所采取的学习策略,掌握目标取向的学生更倾向于迎接学习中的挑战,具有内在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有着更强烈的学习动机。
(3)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是在传统的内在/外在动机模式上发展起来的。根据这一理论,外在动机不再被看作是内在动机的对立面,而是把自我决定的内在动机和受外力控制的外在动机看成是由四种动机类型组成的连续体, 外部调节动机、投射调节动机、认同调节动机和融合调节动机。
2、外语学习动机理论
(1) 加德纳等(1995)的扩展动机模式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加德纳等人在以前的第二语言学习动机模式理论基础上,汲取了主流动机心理学的期望——价值理论和目标理论中的新元素,并添加了目标特征、价值、自我效能。加德纳等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设计的语言学习动机调查工具(即ATMB),这一量表包括134个问题,从13个维度来测量学生的学习动机。
(2) 多内(2001)的外语学习动机三层次模式
匈牙利学者多内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融合了其他学者的理论,提出外语学习动机三层次模式。该模式从三个维度来界定外语学习动机,语言层面、学习者层面和学习情境层面。强调了语言学习动机的多维性质,可以说该模式体现了语言学习动机与教学情境的有机结合,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3)克鲁科斯和舒密特(1991)的动机理论
克鲁科斯等扩展了早期的动机研究范围,引进了许多主流学习动机理论,并介绍了几个著名的动机心理学家的著作,这在外语学习动机研究中还是首次。此外他们提出了微观、课堂、大纲和课外这四个层面的动机理论。他们侧重将动机理论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这对于以后的动机研究起了一个导向的作用。
(4)威廉姆斯和伯顿(2000)的社会建构主义动机模式
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威廉姆斯和教育心理学家伯顿,他们结合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和思想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建构主义模式。该理论确认了学生、教师、任务、环境四个方面的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根据这一理论,他们提出了新的学习动机模式,他们认为认知和情感可以激发动机,动机会引起有意识的行为,在努力付出后,最终达到目标。
除了上述几种外语学习动机理论模式,还有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来诠释外语学习动机,例如:舒尔曼神经生物学模式;布朗的自我决定动机理论等。
二、国内外关于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在20世纪50年代末,Lambert和Gardner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开始了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Oxford(1994)认为,许多早期外语学习动机研究都是基于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模式及研究方法,强调语言学习动机的社会性。在80年代末,有学者提出Gardner(1985)的模式只注重社会环境对外语学习者的影响,而未重视学校课堂教育及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对外语学习动机的作用。到了90年代,外语学习动机研究进入了一个多元化时代,研究者除了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还从主流动机心理学及教育学的模式框架内对外语学习动机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并取得了许多新成果。
除此以外,研究者们还对外语学习动机及相关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Ramage(1990) 关于动机因素与外语学习毅力、Chambers(1994)关于年龄与外语学习态度和动机的关系等。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起步较晚,普遍采用Gardner的社会心理模式,探索学习动机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对学习动机的研究来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如研究英语学习者动机的变化规律与特点(文秋芳,2001); 探讨英语成绩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郝玫,2001); 关于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的研究(华惠芳,1998)等等。许多研究只涉及诸如学习目的、焦虑、自信心等少数动机结构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并没有从更宽广的知识领域、理论模式对大学生的动机结构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在对动机的分类上也基本沿袭国外的理论基础,各心理学派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尝试着对动机进行各种各样的分类。
从研究对象上看,绝大多数研究者把目光集中在专业或非专业大学本科生身上,也有部分涉及研究生和中学生。而对于我国当前正蓬勃发展的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却较少且不深入。如浅析高职生英语学习动机(王彤,2006)、高职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徐良芹,2004)等。
总的说来,我国目前的动机研究多属实证研究,理论研究还不能突破国外研究成果,缺乏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惠军.当代学习动机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进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2(5).
[2]刘东楼.外语教学中动机问题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2002.
(作者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