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师在与以“虎妈”“猫爸”为代表的教育方式不同的家长进行沟通时,应以理解尊重为前提,求同存异为原则,换位思考为方式,最终实现家校结合“5+2>7”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 理解尊重 求同存异 换位思考 有效沟通
一个7岁女孩,因为一首钢琴曲弹不好就被强迫从晚饭后一直练到夜里,中间不许喝水或上厕所。这种苛刻的教育方法被美国华裔教授蔡美儿写进名为《虎妈战歌》的书中,并被登上最新一期《时代》周刊封面,引爆世界对东西方教育模式的大讨论。
很快,上海出现了“猫爸”常智韬,现身说法对自己女儿从小民主管教,跳舞、学习不操心,孩子照样考进哈佛。
“虎妈”“猫爸”孰优孰劣?参加两会的不少代表委员认为,不论哪种方式,都要注重能力培养,最终让孩子实现自我。
“虎妈”“猫爸”之争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双方的支持者各执一词,莫衷一是。然而,在这场教育方式之争的背后,却有一个需要全体教师直面的现实,即如何与以“虎妈”“猫爸”为代表的教育方式不同的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虎妈”“猫爸”们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并从实际出发,博采众长,用各种不同的教育方式进行家庭教育,是符合教育发展趋势的一大进步。但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磨合的“阵痛期”,这种进步也必然会对学校的公共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冲击。教师应如何与“虎妈”“猫爸”们进行有效沟通,最终实现家校结合“5+2>7”的终极目标呢?
一、理解尊重——沟通的前提
1.思想上,充分理解。“虎妈”“猫爸”们是当前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急剧变革中成长,激烈的生存竞争和独特的经历使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尤为关注,对孩子的未来充满期待。然而,学校教育群体化公共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无论是教育目标的制定、教育内容的选择,还是教育重点、进度的把握,其立足点都应该是面向大多数学生,这样就必然不能保证或很好地兼顾所有学生的差异和智力发展水平。虽然教育教学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并不断走向深入,但是显现在当前学校教育中的一些弊端并未得到有效的革除,给年轻一代带来的不良影响还在继续:学生感觉钝化、疾病增多、人格扭曲、能力不强……因此,在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的今天,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口号的影响下,家长从个体教育的角度出发,在家庭教育中采取其他教育方式,作为对学校教育的一种有益的补充,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并需要大力提倡与推广的。对此,教师应站在家长的角度,站在教育发展的高度看待问题,充分理解与尊重家长的选择。
2.行动中,充分尊重。首先,教师要切实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思想,不以“专业领导者”自居,不霸占“教育话语权”,要尊重家长是促进孩子发展的主体,把家长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同盟军”。其次,在沟通时,教师应在平等意识、同盟军意识的指引下,自始至终保持态度诚恳、语气和善,不因孩子的过失而“迁怒”于家长;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家长的角度看待问题,对家长产生的急躁情绪及冲动要冷静思考,学会体谅;诚心纳谏,认真倾听家长的诉求,正确对待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当家长有疑惑和困难时,真诚地表达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竭尽所能地帮助家长走出困惑,解决难题……
“敬人者,人恒敬之”。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家长、尊重家长,真心实意做家长的朋友,就一定能赢得广大家长的拥护、支持,为实现家校有效沟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求同存异——沟通的原则
“求同存异,就是在处理矛盾时坚持寻求共同基础、保留意见分歧、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通过寻求‘共同点’来消除分歧,通过接纳‘不同点’来搁置争议,最终争取到一切可以争取的因素,团结到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家校沟通中,“同”指的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共同目标,即促进孩子的终身发展;“异”指的是在实现促进孩子终身发展共同目标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因其教育观念、制度、传统、条件等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所采用的不同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流程等。
虽然“虎妈”“猫爸”们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方面与老师有诸多不同甚至有时截然相反,但其促进孩子终身发展的最终目标和老师是一致的。因此,教师应以求同存异为沟通原则,牢 牢抓住两者目标的“同”,有意识地寻找、挖掘双方在具体执行目标过程中的“同”,努力地减少和消除“异”,架起有效沟通的桥梁。
“条条大路通罗马”。在沟通中,只要不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违反社会道德规范、不违背教育规律、不违反促进孩子终身发展的“同”的原则,任何具体执行的“异”都可以通过沟通商量解决。
三、换位思考——沟通的方式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们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性格特点等各不相同,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必须讲究沟通的艺术,施巧计,用妙方。
1.注意沟通的时机。孔子说:“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季氏》)意思是说:对方尚未说到你先说,便犯急躁病;对方已说及你还不说,便犯隐瞒或迟钝病;没看准对方的面色、表情就贸然说,便像犯瞎眼病了。孔子还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这就告诉我们,沟通时要做一个“知者”,要看准合适的时机,争取有效高效。沟通的合适时机指已经具备沟通的客观环境条件,且双方都愿意进行对话的时候。尤其是与家长进行沟通时,更要找准时机。当家长需要理解、引导、帮助时,正是沟通的最佳时机。作为教师,要做一位有心人,善于察言观色,善于捕捉这个最佳时机。
2.注意沟通的方式。家长们大都有自己的工作,中途离开会给他们带来很多麻烦,加之到校面谈的事情往往是孩子犯了错,让家长很没面子,所以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无形中为沟通设置了障碍。“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找谈话”。这是很多父母的感受。因此,在必须与家长沟通时,教师应尽量以打电话、家校联系本、家访等方式进行,绝不轻易“请”家长到学校面谈,以减轻家长们的反感心理,为有效沟通创设良好的条件。
3.注意语言的艺术。“一句话把人说跳,一句话把人说笑”。不恰当的语言表达会为沟通筑起一道高墙,而艺术的语言表达则能让沟通一帆风顺。在与家长沟通时,要照顾家长的面子避免其尴尬,要用审慎的措辞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意见,让交流更加顺利。
教育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站在不同的角度,就可能有不同的思考;具体操作中,往往会顾此失彼,学校与家庭不能兼顾。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结为同盟军,平等合作,相互理解和尊重,有“和而不同”的精神,对教育的经验、教训和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沟通。沟通时,讲究方法,“求大同,存小异”,以求高效,最终实现“5+2>7”的家校结合终极目标,为促进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理解尊重 求同存异 换位思考 有效沟通
一个7岁女孩,因为一首钢琴曲弹不好就被强迫从晚饭后一直练到夜里,中间不许喝水或上厕所。这种苛刻的教育方法被美国华裔教授蔡美儿写进名为《虎妈战歌》的书中,并被登上最新一期《时代》周刊封面,引爆世界对东西方教育模式的大讨论。
很快,上海出现了“猫爸”常智韬,现身说法对自己女儿从小民主管教,跳舞、学习不操心,孩子照样考进哈佛。
“虎妈”“猫爸”孰优孰劣?参加两会的不少代表委员认为,不论哪种方式,都要注重能力培养,最终让孩子实现自我。
“虎妈”“猫爸”之争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双方的支持者各执一词,莫衷一是。然而,在这场教育方式之争的背后,却有一个需要全体教师直面的现实,即如何与以“虎妈”“猫爸”为代表的教育方式不同的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虎妈”“猫爸”们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并从实际出发,博采众长,用各种不同的教育方式进行家庭教育,是符合教育发展趋势的一大进步。但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磨合的“阵痛期”,这种进步也必然会对学校的公共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冲击。教师应如何与“虎妈”“猫爸”们进行有效沟通,最终实现家校结合“5+2>7”的终极目标呢?
一、理解尊重——沟通的前提
1.思想上,充分理解。“虎妈”“猫爸”们是当前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急剧变革中成长,激烈的生存竞争和独特的经历使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尤为关注,对孩子的未来充满期待。然而,学校教育群体化公共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无论是教育目标的制定、教育内容的选择,还是教育重点、进度的把握,其立足点都应该是面向大多数学生,这样就必然不能保证或很好地兼顾所有学生的差异和智力发展水平。虽然教育教学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并不断走向深入,但是显现在当前学校教育中的一些弊端并未得到有效的革除,给年轻一代带来的不良影响还在继续:学生感觉钝化、疾病增多、人格扭曲、能力不强……因此,在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的今天,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口号的影响下,家长从个体教育的角度出发,在家庭教育中采取其他教育方式,作为对学校教育的一种有益的补充,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并需要大力提倡与推广的。对此,教师应站在家长的角度,站在教育发展的高度看待问题,充分理解与尊重家长的选择。
2.行动中,充分尊重。首先,教师要切实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思想,不以“专业领导者”自居,不霸占“教育话语权”,要尊重家长是促进孩子发展的主体,把家长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同盟军”。其次,在沟通时,教师应在平等意识、同盟军意识的指引下,自始至终保持态度诚恳、语气和善,不因孩子的过失而“迁怒”于家长;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家长的角度看待问题,对家长产生的急躁情绪及冲动要冷静思考,学会体谅;诚心纳谏,认真倾听家长的诉求,正确对待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当家长有疑惑和困难时,真诚地表达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竭尽所能地帮助家长走出困惑,解决难题……
“敬人者,人恒敬之”。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家长、尊重家长,真心实意做家长的朋友,就一定能赢得广大家长的拥护、支持,为实现家校有效沟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求同存异——沟通的原则
“求同存异,就是在处理矛盾时坚持寻求共同基础、保留意见分歧、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通过寻求‘共同点’来消除分歧,通过接纳‘不同点’来搁置争议,最终争取到一切可以争取的因素,团结到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家校沟通中,“同”指的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共同目标,即促进孩子的终身发展;“异”指的是在实现促进孩子终身发展共同目标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因其教育观念、制度、传统、条件等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所采用的不同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流程等。
虽然“虎妈”“猫爸”们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方面与老师有诸多不同甚至有时截然相反,但其促进孩子终身发展的最终目标和老师是一致的。因此,教师应以求同存异为沟通原则,牢 牢抓住两者目标的“同”,有意识地寻找、挖掘双方在具体执行目标过程中的“同”,努力地减少和消除“异”,架起有效沟通的桥梁。
“条条大路通罗马”。在沟通中,只要不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违反社会道德规范、不违背教育规律、不违反促进孩子终身发展的“同”的原则,任何具体执行的“异”都可以通过沟通商量解决。
三、换位思考——沟通的方式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们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性格特点等各不相同,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必须讲究沟通的艺术,施巧计,用妙方。
1.注意沟通的时机。孔子说:“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季氏》)意思是说:对方尚未说到你先说,便犯急躁病;对方已说及你还不说,便犯隐瞒或迟钝病;没看准对方的面色、表情就贸然说,便像犯瞎眼病了。孔子还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这就告诉我们,沟通时要做一个“知者”,要看准合适的时机,争取有效高效。沟通的合适时机指已经具备沟通的客观环境条件,且双方都愿意进行对话的时候。尤其是与家长进行沟通时,更要找准时机。当家长需要理解、引导、帮助时,正是沟通的最佳时机。作为教师,要做一位有心人,善于察言观色,善于捕捉这个最佳时机。
2.注意沟通的方式。家长们大都有自己的工作,中途离开会给他们带来很多麻烦,加之到校面谈的事情往往是孩子犯了错,让家长很没面子,所以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无形中为沟通设置了障碍。“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找谈话”。这是很多父母的感受。因此,在必须与家长沟通时,教师应尽量以打电话、家校联系本、家访等方式进行,绝不轻易“请”家长到学校面谈,以减轻家长们的反感心理,为有效沟通创设良好的条件。
3.注意语言的艺术。“一句话把人说跳,一句话把人说笑”。不恰当的语言表达会为沟通筑起一道高墙,而艺术的语言表达则能让沟通一帆风顺。在与家长沟通时,要照顾家长的面子避免其尴尬,要用审慎的措辞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意见,让交流更加顺利。
教育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站在不同的角度,就可能有不同的思考;具体操作中,往往会顾此失彼,学校与家庭不能兼顾。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结为同盟军,平等合作,相互理解和尊重,有“和而不同”的精神,对教育的经验、教训和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沟通。沟通时,讲究方法,“求大同,存小异”,以求高效,最终实现“5+2>7”的家校结合终极目标,为促进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