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身处信息时代,自学能力是每个人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学生也不例外。对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实现对于个体的终身教育所具备的必然要求。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地获取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巧并最终形成数学能力。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自学能力 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国情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对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做到进一步解放思想,配合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深化自己的认识。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压力十分繁重,科目和作业繁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向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向转变,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学中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
一、打造和谐师生关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并不是让学生完全靠自学获得知识,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全面指引下,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态度展开的,具有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能够展现出的学习耐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总和。
正因为如此,教师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都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思维开拓的重要引导者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学生数学观的建立及对数学思维的培养都与教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对数学学习的深入了解,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自学能力的增强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实现。因此,需要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实现自主能力的增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越多,师生距离就会越近,学生就越会对老师产生依赖感和亲近感,也就越方便学生主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思想转变,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提问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科学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导数”章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依靠有效的提问方式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前先给学生布置好预习任务,在上课时提出:“在正式学习导数之前,我想大家都已经对它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除了解之外一定也有不少的不解,我给大家三到五分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小组讨论,先把你们不清楚的问题拿到小组商讨看看能否解决。”
这样的提问可以让学生在商讨中解决一部分自学时的疑惑,然后带着更大的疑惑参与到接下来的课程学习中,明确自己思考的内容和问题,不仅知道自己在学什么,还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听什么。
二、教学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自然而然地就会主动投入到对科目的学习中。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用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手段有许多,十分有效的手段便是将数学和现实加以联系。
许多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的原因便是数学离生活太远,即“只需要掌握了一百以内的加减乘除就足以应付生活”的论调,让一部分学生觉得学到的数学知识都是无用的,只能在小球上画线切割。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数学中的许多应用都是从现实出发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间具有明显的联系,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多利用生活情景的模拟打破这一论调,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正在学习的东西并不是无用的,而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以此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比如在学习“排列组合”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中存款与保险等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排列组合。而在学习“数列求和”单元的时候,也可以利用投篮与跳水问题进行举例,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结合在一起进行有效思考。
高中学生基本上具有了成熟的观念和接近成年人的意识形态,所要思考的问题也更有深度,所以必须用一些更成熟和有实际效果的方式刺激他们,才能够提高他们的兴趣,不要指望再像对中小学学生一样,只凭着几张多媒体图片就会让他们感到有趣并爱上学习。
在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之后,可以适当在课程教学中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游戏,但一定要注意适度,太多低龄化的课程设置不但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可能会让学生认为太过幼稚,从而达到相反的效果。
三、教师监督指导,为学生构建有效的自学框架
有些学生尽管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却往往只是停留在有兴趣的阶段,并没有因此而为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有效的方法,也正因为如此,学生无法将兴趣转化成下一步的自主学习,这样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而言不存在任何意义。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应该在学生对学习表现出兴趣之后,帮助其按照个人的习惯和特点制订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先是设定学习框架,如何自学,每天需要学习的内容及所希望达到的目标,然后将计划进一步进行细化,让学生对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有明确的了解和认知。
除了帮助学生进行计划设定外,学生开始执行计划后教师还应该对计划进行监督和指导,随时帮助学生修改计划中不合理的成分,让学生的自学计划更完善和得以顺利执行下去。在学生对计划执行过一段时间,逐渐养成习惯之后,教师可以尝试放松对学生的监管,让学生自己监督自己,把自学的计划内化成真正属于自己的自学方法。
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高中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是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关的。教师要做的就是采取正确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觉自愿地爱上学习,能够自主学习。希望当代的教师都可以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金山.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研究[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2).
[2]刘晓东.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教育教学论坛,2009(2).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自学能力 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国情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对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做到进一步解放思想,配合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深化自己的认识。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压力十分繁重,科目和作业繁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向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向转变,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学中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
一、打造和谐师生关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并不是让学生完全靠自学获得知识,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全面指引下,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态度展开的,具有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能够展现出的学习耐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总和。
正因为如此,教师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都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思维开拓的重要引导者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学生数学观的建立及对数学思维的培养都与教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对数学学习的深入了解,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自学能力的增强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实现。因此,需要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实现自主能力的增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越多,师生距离就会越近,学生就越会对老师产生依赖感和亲近感,也就越方便学生主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思想转变,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提问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科学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导数”章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依靠有效的提问方式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前先给学生布置好预习任务,在上课时提出:“在正式学习导数之前,我想大家都已经对它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除了解之外一定也有不少的不解,我给大家三到五分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小组讨论,先把你们不清楚的问题拿到小组商讨看看能否解决。”
这样的提问可以让学生在商讨中解决一部分自学时的疑惑,然后带着更大的疑惑参与到接下来的课程学习中,明确自己思考的内容和问题,不仅知道自己在学什么,还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听什么。
二、教学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自然而然地就会主动投入到对科目的学习中。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用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手段有许多,十分有效的手段便是将数学和现实加以联系。
许多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的原因便是数学离生活太远,即“只需要掌握了一百以内的加减乘除就足以应付生活”的论调,让一部分学生觉得学到的数学知识都是无用的,只能在小球上画线切割。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数学中的许多应用都是从现实出发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间具有明显的联系,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多利用生活情景的模拟打破这一论调,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正在学习的东西并不是无用的,而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以此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比如在学习“排列组合”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中存款与保险等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排列组合。而在学习“数列求和”单元的时候,也可以利用投篮与跳水问题进行举例,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结合在一起进行有效思考。
高中学生基本上具有了成熟的观念和接近成年人的意识形态,所要思考的问题也更有深度,所以必须用一些更成熟和有实际效果的方式刺激他们,才能够提高他们的兴趣,不要指望再像对中小学学生一样,只凭着几张多媒体图片就会让他们感到有趣并爱上学习。
在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之后,可以适当在课程教学中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游戏,但一定要注意适度,太多低龄化的课程设置不但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可能会让学生认为太过幼稚,从而达到相反的效果。
三、教师监督指导,为学生构建有效的自学框架
有些学生尽管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却往往只是停留在有兴趣的阶段,并没有因此而为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有效的方法,也正因为如此,学生无法将兴趣转化成下一步的自主学习,这样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而言不存在任何意义。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应该在学生对学习表现出兴趣之后,帮助其按照个人的习惯和特点制订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先是设定学习框架,如何自学,每天需要学习的内容及所希望达到的目标,然后将计划进一步进行细化,让学生对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有明确的了解和认知。
除了帮助学生进行计划设定外,学生开始执行计划后教师还应该对计划进行监督和指导,随时帮助学生修改计划中不合理的成分,让学生的自学计划更完善和得以顺利执行下去。在学生对计划执行过一段时间,逐渐养成习惯之后,教师可以尝试放松对学生的监管,让学生自己监督自己,把自学的计划内化成真正属于自己的自学方法。
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高中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是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关的。教师要做的就是采取正确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觉自愿地爱上学习,能够自主学习。希望当代的教师都可以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金山.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研究[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2).
[2]刘晓东.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教育教学论坛,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