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爸爸去哪儿
“喂孩子吃饭、哄孩子睡觉、换换尿布、再上上网,一天很快就过去了”,35岁的IT咨询师米希尔固定每周一在家做奶爸。自从一年前儿子出生以来,他便将每周5天的工作日减少为4天。“我的妻子同样也每周工作4天,孩子送3天托儿所。”在荷兰,像米希尔这样每周专门拿出一天在家带孩子的爸爸越来越多。在儿童游乐场、路边露天咖啡馆、海滩、公园和超市,都能看到独自带孩子的荷兰爸爸的身影,人们把这个父子独处的日子称为“Papadag”——奶爸日。
澳大利亚临终关怀护士Bronnie Ware多年来询问她濒死的病人一生最遗憾的事。有5件事出现的频率最高,第一名是“没有勇气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第二名则是“工作得太努力,以至于错过了孩子的成长和伴侣的陪伴”,其中后者在男人中尤为普遍。
也许是几代人的富足的生活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荷兰人更早地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事业、地位和财富并非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家庭和私人生活才弥足珍贵。在荷兰,很少见到为了工作加班加点、忙于应酬的父亲。一到下班时间,父亲们总是匆匆赶回家做饭或接孩子,周末则陪着孩子去打球或一家人一起出游,无论一位父亲的事业如何成功、职位如何高。
荷兰前副首相兼财政大臣博斯(Wouter Bos)5年前就以照顾家庭为由辞职退出政坛,并成为了一名每周工作4天的“奶爸日”爸爸。身居高层的父亲们尚且如此,普通的荷兰父亲们就更没有理由为事业“牺牲”家庭了。“孩子出生后,我常常觉得很疲倦。如果5天工作,周末我就倒了,无法和妻儿做一些想做的事情。”米希尔说,“‘奶爸日’让我有一天喘息,周末能更好地享受家庭时光。”
新一代父亲的幸运
既然有“奶爸日”,为什么没有“奶妈日”?这样一个专有名词的产生恰恰反映了爸爸在家带孩子并不是那么的司空见惯。以前“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在荷兰同样也盛行。“在我父亲那一代,这根本是无法想象的。”米希尔说。
据米希尔介绍,他的父亲退休前是大企业的高管,在他小的时候一直忙于工作,和孩子的相处时间很少,而母亲则是全职妈妈。“父亲有一次亲着我儿子的脸很感慨地说:‘这吻当是我补偿给你们的,你们小时候我没有很多时间和你们相处。你们这一代人很幸运,在我们那个时候,每周工作4天想都不敢想,这么当老板会被人认为你没有事业心。’”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妇女地位的提高,整个社会都认识到养育子女并非母亲一个人的责任,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种研究都显示,父亲参与孩子的养育工作越多,孩子就越自信、越稳定,能更顺利地渡过青春期。“我们这一代的爸爸什么都做,喂奶、换尿布、给孩子洗澡,接送孩子上下学,”米希尔说,“等孩子大一些,我还想和他一起搭积木,教他认识各种植物。”
荷兰的一项针对有0~8岁孩子的父亲的调查显示,89%的父亲认为为了能有更多时间照顾孩子而减少工作时间是一个好主意,81%的父亲认为如果他们能拿出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他们也会工作得更好。
育儿假给了爸爸们更多的自由
光有愿望还不行,还得有政策上的支持,荷兰的“育儿假”就给了父亲们自由选择的可能。在荷兰,每位有8岁及以下孩子的父母都有权享受一种所谓的“育儿假”,针对每个孩子都有26周长的假期,父母们可以一次性半年休完,也可以在8年内分开休,如每周休数小时或数天。每个孩子的育儿假还可以累加,比如有两个孩子就有52周,依此类推。休假期间没有工资,但是会收到税务局发放的补贴(每小时4.24欧元),养老金的累积也不会受到影响。父母们只要在一家公司工作满一年就可以申请育儿假,必须提前两个月向雇主申请并协商好休假形式,雇主依法是不能拒绝的。
米希尔就在儿子出生后申请了“育儿假”,将之前每周4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减少到了32个小时。“我每周休8个小时的育儿假,两年半正好休完,”他解释道,“到时孩子也两岁半了,我又可以恢复之前的5天工作。”
“奶爸日”是出于实际的考虑
和在中国老人帮忙照看孙辈的情况不同,荷兰年轻的父母们基本上都要亲自带孩子,这就意味着母亲的产假一结束,孩子就要送托儿所。然而,荷兰的托儿费用又十分的高昂,如果一个孩子一周5天上托儿所的话,那么一个月的托儿费就高达1500欧元,相当于一位中低收入者的税后工资,更不用说有几个孩子的家庭了。以前政府还会每月发放一笔可观的托儿津贴,然而现在因为经济危机和政府缩支,托儿津贴大幅地减少。在这种情形下,很多母亲往往会减少工作时间或选择做全职妈妈。然而很多高学历的职业女性还是希望在有了孩子后能继续干事业,“奶爸日”则是一个不错的折衷办法。
(摘自《海外星云》)
“喂孩子吃饭、哄孩子睡觉、换换尿布、再上上网,一天很快就过去了”,35岁的IT咨询师米希尔固定每周一在家做奶爸。自从一年前儿子出生以来,他便将每周5天的工作日减少为4天。“我的妻子同样也每周工作4天,孩子送3天托儿所。”在荷兰,像米希尔这样每周专门拿出一天在家带孩子的爸爸越来越多。在儿童游乐场、路边露天咖啡馆、海滩、公园和超市,都能看到独自带孩子的荷兰爸爸的身影,人们把这个父子独处的日子称为“Papadag”——奶爸日。
澳大利亚临终关怀护士Bronnie Ware多年来询问她濒死的病人一生最遗憾的事。有5件事出现的频率最高,第一名是“没有勇气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第二名则是“工作得太努力,以至于错过了孩子的成长和伴侣的陪伴”,其中后者在男人中尤为普遍。
也许是几代人的富足的生活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荷兰人更早地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事业、地位和财富并非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家庭和私人生活才弥足珍贵。在荷兰,很少见到为了工作加班加点、忙于应酬的父亲。一到下班时间,父亲们总是匆匆赶回家做饭或接孩子,周末则陪着孩子去打球或一家人一起出游,无论一位父亲的事业如何成功、职位如何高。
荷兰前副首相兼财政大臣博斯(Wouter Bos)5年前就以照顾家庭为由辞职退出政坛,并成为了一名每周工作4天的“奶爸日”爸爸。身居高层的父亲们尚且如此,普通的荷兰父亲们就更没有理由为事业“牺牲”家庭了。“孩子出生后,我常常觉得很疲倦。如果5天工作,周末我就倒了,无法和妻儿做一些想做的事情。”米希尔说,“‘奶爸日’让我有一天喘息,周末能更好地享受家庭时光。”
新一代父亲的幸运
既然有“奶爸日”,为什么没有“奶妈日”?这样一个专有名词的产生恰恰反映了爸爸在家带孩子并不是那么的司空见惯。以前“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在荷兰同样也盛行。“在我父亲那一代,这根本是无法想象的。”米希尔说。
据米希尔介绍,他的父亲退休前是大企业的高管,在他小的时候一直忙于工作,和孩子的相处时间很少,而母亲则是全职妈妈。“父亲有一次亲着我儿子的脸很感慨地说:‘这吻当是我补偿给你们的,你们小时候我没有很多时间和你们相处。你们这一代人很幸运,在我们那个时候,每周工作4天想都不敢想,这么当老板会被人认为你没有事业心。’”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妇女地位的提高,整个社会都认识到养育子女并非母亲一个人的责任,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种研究都显示,父亲参与孩子的养育工作越多,孩子就越自信、越稳定,能更顺利地渡过青春期。“我们这一代的爸爸什么都做,喂奶、换尿布、给孩子洗澡,接送孩子上下学,”米希尔说,“等孩子大一些,我还想和他一起搭积木,教他认识各种植物。”
荷兰的一项针对有0~8岁孩子的父亲的调查显示,89%的父亲认为为了能有更多时间照顾孩子而减少工作时间是一个好主意,81%的父亲认为如果他们能拿出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他们也会工作得更好。
育儿假给了爸爸们更多的自由
光有愿望还不行,还得有政策上的支持,荷兰的“育儿假”就给了父亲们自由选择的可能。在荷兰,每位有8岁及以下孩子的父母都有权享受一种所谓的“育儿假”,针对每个孩子都有26周长的假期,父母们可以一次性半年休完,也可以在8年内分开休,如每周休数小时或数天。每个孩子的育儿假还可以累加,比如有两个孩子就有52周,依此类推。休假期间没有工资,但是会收到税务局发放的补贴(每小时4.24欧元),养老金的累积也不会受到影响。父母们只要在一家公司工作满一年就可以申请育儿假,必须提前两个月向雇主申请并协商好休假形式,雇主依法是不能拒绝的。
米希尔就在儿子出生后申请了“育儿假”,将之前每周4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减少到了32个小时。“我每周休8个小时的育儿假,两年半正好休完,”他解释道,“到时孩子也两岁半了,我又可以恢复之前的5天工作。”
“奶爸日”是出于实际的考虑
和在中国老人帮忙照看孙辈的情况不同,荷兰年轻的父母们基本上都要亲自带孩子,这就意味着母亲的产假一结束,孩子就要送托儿所。然而,荷兰的托儿费用又十分的高昂,如果一个孩子一周5天上托儿所的话,那么一个月的托儿费就高达1500欧元,相当于一位中低收入者的税后工资,更不用说有几个孩子的家庭了。以前政府还会每月发放一笔可观的托儿津贴,然而现在因为经济危机和政府缩支,托儿津贴大幅地减少。在这种情形下,很多母亲往往会减少工作时间或选择做全职妈妈。然而很多高学历的职业女性还是希望在有了孩子后能继续干事业,“奶爸日”则是一个不错的折衷办法。
(摘自《海外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