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选择性全知、人物有限视角与潜藏文本》一文的得失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san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申丹发表于《外国文学》的《选择性全知、人物有限视角与潜藏文本——重读曼斯菲尔德的〈唱歌课〉》一文从叙事学角度切入作品,深入分析作者曼斯菲尔德独具匠心的叙述手法和结构安排,藉以透视表面文本之下的潜藏文本,揭示文中忽略的深刻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作品表达的实际上是社会对女性的迫害,是女性的生存悲剧,取得了较大成功,为我们进行文学文体学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另一方面,申丹的分析也有让人意犹未尽的地方,可以称之为不足。
  关键词:申丹;叙事学;借鉴;不足
  申丹教授现任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欧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她出版著作、编著和译著甚多,可谓硕果累累。主攻文学文体学,叙事学,在这些方面算得上中国学者中的领头人,其研究颇具启发意义,让人关注。
  《选择性全知、人物有限视角与潜藏文本——重读曼斯菲尔德的〈唱歌课〉》一文2005年发表于《外国文学》。该文章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这部分阐明两个概念:选择性全知及人物有限视角;并指明文章将从两种限知模式的交互作用这一角度切入,深入考察作品,以发掘表面文本之下的潜藏文本所暗含的双重反讽对象:“一为故事女主人公的敏感多疑、冷酷无情,另一为父权制社会的性别歧视,后者构成前者的深层原因。”第二部分也即文章标明的“一”部分简单介绍了《唱歌课》内容及西方学界对它的阐释,指出西方批评家的阐释均局限于《唱歌课》的表面文本而未将视野拓展到作品的潜藏文本之后。“二”、“三”、“四”部分具体分析了选择性全知及人物有限视角的两种限知模式的交互作用如何体现于《唱歌课》,如何构成一个潜藏文本。“五”部分分析了《唱歌课》的潜藏文本未引起批评界关注的原因,指出曼斯菲尔德为读者领悟潜藏文本而作出的各种精心铺垫,进而重申《唱歌课》不是西方批评家断定的不成功的作品,而是作者独具匠心的艺术创作。
  仔细阅读,可以发现该文章有以下特征值得学习借鉴。
  概念明确,主题统一。读者时常发现,学界在对第三人称视角进行界定和分类时会出现混乱现象。申丹这篇文章开始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对接下来要使用的两个概念选择性全知及人物有限视角进行了明确的定义,指出:“应区分第三人称叙述中两种不同的‘限知视角’:其一,全知叙述者‘选择’仅仅透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对其他人物只是‘外察’,所谓‘限知’, 是叙述者选择性地限制自己的“内省”范围,这种模式可称为‘选择性全知’。其二,全知叙述者用人物意识替代自己的意识来聚焦,人物的感知本身构成叙述‘视角’, 所谓‘限知’,是人物自己的视野有限,这种模式可称为‘人物有限视角’”如此一来便避免了混乱有助于后文分析。主题统一体现在:文章始终围绕“作品表达了社会对女性的迫害,反映了女性的生存悲剧”这一主题,并始终从两种限知模式的交互作用这一角度展开,整篇文章布局分析都服务于主题,做到了紧扣主题,中心统一,对初学研究者来说,尤其值得借鉴。
  布局明了,结构清晰。从“文章简介”部分可以看出,申丹的文章结构较为清晰:引言开宗明义,正文有条不紊。尤其是具体分析部分也是极其清晰的。“二”部分以开篇第一句话为突破口,得出公式:绝望=“冰冷”、“锋利”、“邪恶”的尖刀=巴兹尔的绝交信,指出在曼斯菲尔德的笔下,女主人公的内心悲情首先被“外在化”,然后又不露痕迹地置换成了男性的迫害。接下来的“三”部分分析了《唱歌课》主要内容,进一步得出:绝望=“冰冷”、“锋利”、“邪恶”的尖刀=巴兹尔的绝交信=父权制社会的性别歧视,论证了《唱歌课》是一曲父权制社会受害者的“哀歌”之主题。“四”部分则着重分析了文章结尾,指出作品通过梅小姐前后两种不同形象的截然对照,暗中揭露和抨击了父权制社会对成年妇女性格的扭曲。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该文章总体结构是较为清晰的。
  细节详尽,说理充分。为论证主题,申丹深入分析了大量细节,其分析细致到篇章细分成句,句子切割成词,文章中采用各种标记符号如序号,黑体字,下划线等,以使说明更详尽明了,而结果也证明此举效果显著令人叹服。
  材料丰富,视野开阔。申丹这篇文章使我们深切体会到一篇佳作需要拓宽视野,而视野可以通过丰富材料来开阔。该文章一大特色是不局限于手头必需的文本和理论知识,而是充分使用其它相关文献进行论证。例如,为证明曼斯菲尔德关注对象已经超出了人物本身,在潜藏文本中涉及的是社会问题时,申丹引用了曼斯菲尔德日记及书信中原话。为说明以往西方批评家对曼斯菲尔德的评价有失偏颇时引用了代表性的话:“劳伦斯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她的写作精美动人,但并不伟大!’”这些相关文献的作用不言而喻。
  申丹的分析虽然给人以极大启迪,但文中也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
  首先,有些分析给人以牵强之感。例如,通过梅小姐限知视角的观察,理科女教师的形象是这样的: “这人身上样样都甜得像蜜糖,连淡淡的颜色都像。谁要是看到一只蜜蜂被她那头黄色的乱发缠住也不会吃惊。”申丹认为此处蜜蜂的意象强调了蜜蜂的自投罗网和难以解脱,暗示女性被自我塑造的奴隶链—爱情是世上唯一重要的东西这种教条束缚。然而作为女性的理科女教师能缠住蜜蜂,那蜜蜂也首先是男性,女子吸引男子好比花儿吸引蜜蜂,这才是正常思维。因此笔者认为申丹的说法稍嫌牵强。梅小姐眼中的理科女教师擅长取悦他人尤其是男性,博得男权社会的欢迎和好评,对比之下自己被男性抛弃,更显可怜,因而对理科女教师充满嫉恨。“蜜蜂”只在暗示梅小姐认为理科女教师善于勾引男性而已。
  此外,综观全文,让人有意犹未尽之感。一般认为文章最后是总结部分,但申丹在最后一部分先分析了《唱歌课》的潜藏文本未引起批评界关注的原因,指出曼斯菲尔德为读者领悟潜藏文本而作出的各种精心铺垫,进而重申《唱歌课》不是西方批评家断定的不成功的作品,而是作者独具匠心的艺术创作。结合文章标题《选择性全知、人物有限视角与潜藏文本—重读曼斯菲尔德的〈唱歌课〉》,让人怀疑该文章中对两种限知模式的交互作用的分析和潜藏文本是否互不相干,“二”、“三”、“四”部分和“五”部分是独立平行的关系,还是前者是后者的基础。笔者认为,两种限知模式的交互作用构成了潜藏文本,因此,最好在“五”部分明确提出这一点。
  总而言之,《选择性全知、人物有限视角与潜藏文本—重读曼斯菲尔德的〈唱歌课〉》特色鲜明,分析独到,虽然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不失为对作品进行文体分析的范文。
  参考文献:
  [1]Katherine Mansfield. Katherine Mansfield Selected Stories[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2]申丹.选择性全知、人物有限视角与潜藏文本—重读曼斯菲尔德的《唱歌课》[J].外国文学,2005(6).
  [3]申丹.视角[J].外国文学,2004.
  (作者单位:武汉东湖学院外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在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文化素质和文化育人能力上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坚定社会主义育人方向、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升自身文化素质,加强文化育人能力两个方面改善其领导素质,是推进文化强国战略,增强育人实效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文化强国;思想政治工作者;领导素质  一、领导
摘 要:近代以来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以市场制度为依托的发展。市场制度的有效性无疑已被近代的经济奇迹所证明了。然而,经过数百年的现代化过程,人们逐渐发现,经济赖以发展的资源在逐渐耗竭,人类与其它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不断恶化,这些都不能不和以市场制度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联系在一起。无论是以经济最优或是以生态最适为目标的可持续规划都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规划不可能是绝对的、唯一的,既非经济决
世界女子手球运动正向快速、连续、移位的方向发展,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决赛中,这种发展趋势更加明显,挪威队以快速、连续、移位的风格战胜了以高大实力、内外线定位打法著称的俄
摘 要:针对相互竞争的三种群模型,分别用Hurwitz定理与李雅普诺夫泛函的方法研究了正奇点的渐进稳定性以及周期解的存在性,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值模拟。  关键词:三种群模型;奇点;周期解  Abstract:Based on a model of three competed population, the asymptotic stability of singularity and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人们生活质量的保证,尤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更关键。本研究立足于新和村的生态文明建设现状,通过详细分析其生态环境特点和结构,研究人与生态的各种要素及其关系,深入揭示其中环境结构,提出治理生态环境的方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政府;建设  十八大上,党根据实际情况,再次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已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22个,“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实现了全覆盖,实施“文化进村入户”105家,村级农民健身工程104个。全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27处、县级24处、一般文物保护点830处,馆藏文物4000余件,馆藏图书7.85万册。现有社火队127支、纳顿队43支、业余文艺团队83支。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项目工作。近年来,我局通过向省发改委、
期刊
摘 要: 本课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协作学习为方法组织教学,将课堂教学与课后探究有机结合,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充分体现教育的开放性和探索性。  关键词: 任务驱动 《彩虹字的制作》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动画设计与制作Flash》课程是我校目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节内容“彩虹字的制作”是第三章“遮罩动画”之任务三的内容,是遮罩概念的运用,是Flash非常重要
摘 要:随着建筑科技的不断进步,群众居住条件的不断提高,社会上对建筑产品的质量、使用功能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从施工安全、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的角度出,介绍了建筑在施工中的管理要点,分析了项目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质量控制;成本控制  一、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是高风险行业,安全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在目前高层建筑普遍,建筑造型复杂,大型机械施
摘 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进入小学课堂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大部分小学都开设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但技术性要求较强的信息技术课程使得小学生不知从何下手,进而表现出对课程没有兴趣,导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低下,没有效率。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教师应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及效率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质量 教学效率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