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指出将学校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理解美育与德育的丰富内涵,梳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一、美育与德育的联系
美育与德育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彼此之间不能替代,但可以相互配合,互相渗透。孔子主张的“尽善尽美”说明了美育和德育在我国有着很好的传统,他们既相互独立又互相促进。德育给美育以规范,可以让美育有正确的方向。美育自身独有的感染力,可以让德育更加有效,提升德育的效果。
德育让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美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德育提供了美育发展的基石,美育为德育注入精神的内涵。德育可以成为美育发展的平台,为美育发展护航,美育为德育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加强美育与德育工作,让学生在认知美、追求美的情况下提升自身素养,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实践中我们组织学生开展“春游赏杏花”活动,既引导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又培养了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美育与德育具有渗透关系,这就使得学校的美育工作和德育工作彼此交织、不可分割。学校在进行美育教育时,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审美素养放在前面,并贯穿始终,在进行德育工作时,结合美育独具感染力的特质,让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讓学生喜闻乐见。重视美育与德育的渗透关系,既可以让学生乐于参与,又可以提升德育的效果,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二、美育对德育的作用
朱光潜在《谈美感教育》中明确指出:“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路,是德育的基础功夫”。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活动,能更大程度地调动人的情感和主观能动性,开发人的创造力。亚里士多德说:“美是一种善。”一个人具备了较好的审美能力,在追求美的过程中,自身的道德品质也可以相应提高。美育的审美价值让人具有审美和鉴定美的能力,让学生发现世界美、祖国美、民族美,发扬优秀文化,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身素养和德育品质。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进行的“五讲四美”系列品德教育就是把德育寓于美育之中,以美引善,让学生在美的感悟中潜移默化接受教育。当一个人的审美层次越来越高,同时可以提升他的道德价值体系。审美教育的其中一个作用就是提升公民道德准则。通过美育提升的德育,形成的德育价值,是一种自觉行为,是道德教育的最有效途径。
三、教学中德育美育的结合
如果从美学的角度出发,那么德育的目的是通过管理及感化等手段,将学生塑造成美的人。使他们既具有各种形式的外在美,同时也可以具有一定的精神品质等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内在美是德育的主要目标。学生对美育的追求和德育的主要目标是相同的,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让美育和德育融为一体。比如美术课命题画《可爱的家乡》,教师可以凭借多种媒体,与学生共同感受动人的画面、造型独特的建筑、蔚蓝的天空中、洁白的羊群……。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按照学生意愿,指导学生构成画面,对照画面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家乡之美。在美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审美的情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除了音乐、美术艺术学科进行专业美育教育外,凡是能够陶冶学生性情、启迪学生心智、丰富学生心灵的活动,凡是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都是审美教育。美育独有的情感优势和感染力是传统德育所不具备的。美育靠情感优势,靠美的形式和美的感悟打动人。
美育涵养性情,德育树立高尚人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各科教学是实施美的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实施德美结合的主战场,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审美的观点进行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这样,就可以真正实施德美结合的教育教学活动。
一、美育与德育的联系
美育与德育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彼此之间不能替代,但可以相互配合,互相渗透。孔子主张的“尽善尽美”说明了美育和德育在我国有着很好的传统,他们既相互独立又互相促进。德育给美育以规范,可以让美育有正确的方向。美育自身独有的感染力,可以让德育更加有效,提升德育的效果。
德育让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美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德育提供了美育发展的基石,美育为德育注入精神的内涵。德育可以成为美育发展的平台,为美育发展护航,美育为德育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加强美育与德育工作,让学生在认知美、追求美的情况下提升自身素养,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实践中我们组织学生开展“春游赏杏花”活动,既引导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又培养了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美育与德育具有渗透关系,这就使得学校的美育工作和德育工作彼此交织、不可分割。学校在进行美育教育时,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审美素养放在前面,并贯穿始终,在进行德育工作时,结合美育独具感染力的特质,让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讓学生喜闻乐见。重视美育与德育的渗透关系,既可以让学生乐于参与,又可以提升德育的效果,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二、美育对德育的作用
朱光潜在《谈美感教育》中明确指出:“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路,是德育的基础功夫”。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活动,能更大程度地调动人的情感和主观能动性,开发人的创造力。亚里士多德说:“美是一种善。”一个人具备了较好的审美能力,在追求美的过程中,自身的道德品质也可以相应提高。美育的审美价值让人具有审美和鉴定美的能力,让学生发现世界美、祖国美、民族美,发扬优秀文化,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身素养和德育品质。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进行的“五讲四美”系列品德教育就是把德育寓于美育之中,以美引善,让学生在美的感悟中潜移默化接受教育。当一个人的审美层次越来越高,同时可以提升他的道德价值体系。审美教育的其中一个作用就是提升公民道德准则。通过美育提升的德育,形成的德育价值,是一种自觉行为,是道德教育的最有效途径。
三、教学中德育美育的结合
如果从美学的角度出发,那么德育的目的是通过管理及感化等手段,将学生塑造成美的人。使他们既具有各种形式的外在美,同时也可以具有一定的精神品质等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内在美是德育的主要目标。学生对美育的追求和德育的主要目标是相同的,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让美育和德育融为一体。比如美术课命题画《可爱的家乡》,教师可以凭借多种媒体,与学生共同感受动人的画面、造型独特的建筑、蔚蓝的天空中、洁白的羊群……。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按照学生意愿,指导学生构成画面,对照画面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家乡之美。在美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审美的情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除了音乐、美术艺术学科进行专业美育教育外,凡是能够陶冶学生性情、启迪学生心智、丰富学生心灵的活动,凡是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都是审美教育。美育独有的情感优势和感染力是传统德育所不具备的。美育靠情感优势,靠美的形式和美的感悟打动人。
美育涵养性情,德育树立高尚人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各科教学是实施美的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实施德美结合的主战场,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审美的观点进行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这样,就可以真正实施德美结合的教育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