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lu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的问题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一个好的问题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以及优化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渐深入和发展,对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转变传统的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近年来,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问题设计也越来越受到相关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如何在课堂当中设计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当前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和工作任务。因此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设置的策略进行深入探究,希望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不断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问题设计 方法策略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当中往往会感觉困难,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教学过程有问题。基于数学逻辑性、抽象性理论性的特点,必须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通过设疑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从而积极地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当中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其实是一门大学问,好的问题能够在短时间内就让学生的精力得以集中,让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所提的问题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但是就目前來说,很多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1.问题过于随意
  在教学实践当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教师在课堂当中问题很多,但是仔细研究会发现,教师的一些问题也是不必要的、多余的、随意的。这些问题不仅不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而且冗杂的问题,还让学生感到厌烦,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降低,对问题的探讨活跃性也不高。最常见的就是教师在课堂当中的问题脱口而出,没有针对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当前的知识结构进行有效的问题提问[1]。比如对不对、正不正确、会不会等封闭性的毫无意义的。
  2.问题的死板、程序化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当中,教师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所涉及的问题过于程序化,这主要就是因为当前教师所实施的教学方式本身就是单一的刻板。比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往往都是针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提问,而没有争脱教材的束缚设计脱离教材但要立足于教学内容的开放性的问题。这就导致教材本身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不用教师提问学生也会得到这些问题。这种程序化的、按部就班的问题设计,会限制学生的思想,影响学生思维的发挥,一切,不能够抓住重点教学内容,不利于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设计的方法与策略研究
  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有效的问题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更像是一种助推器,能够推动学生向前发展,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掌握关键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根据教学的实际状况合理的设计问题
  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和问题提问之前,应该要对当前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且还要结合学生当前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这两者基础上,根据学生想要掌握的知识以及课程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进行问题的有效设计,才能够保障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这样的问题设计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参与,才能够更好的通过问题展示出教学的真正内容,提高教学的质量。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这一内容时,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回忆之前学过的圆的面积计算方式,思考怎样让学生能够将语言转化为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计算圆柱的体积,由此设计出的问题应该是阶梯性的,也就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推进的,便于学生思维的延伸和拓展[2]。
  2.保障问题,设计的趣味性
  有趣的问题,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此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该是有趣的,符合学生当前认知规律。同时有趣的问题能够改变数学抽象、理论性的特点,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当中,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比如在教学《加法结合律》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这一内容更加形象和深刻的了解,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需要买一套绘画的工具,在商店里面看到:颜料需要15块钱,素描只需要五块钱,铅笔、橡皮擦以及其他的作画工具需要20块钱,请你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买一套完整的绘画工具需要花多少钱。这种场景通常是学生能够在生活当中遇到的,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在求生问题之后还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问题才能够真正的达到教学的目的。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问题设计是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措施,相关教学工作者要立足于学生的状况和教学内容,实施有效的问题设计,从而不断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覃小平.农村小学数学问题设计与课堂提问现状的调查[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0,
  [2]陈君德.小学数学探究类问题设计的策略[J].教育艺术,2017,
其他文献
【摘 要】鉴于语文在众学科中的主体地位,在考试中的高分值比例以及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进一步要求,我们将以全面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和有效性为教学基点,着力于探讨高效教学的方式方法。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响应语文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将全力投入以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加以反思,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创设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顯著特征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在实践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表明,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这种手段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促进学生问题意识
期刊
【摘 要】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人物,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引导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德育思想,一方面能够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增强班级活力,开阔学生想象空间,促使其阶段性成长任务的优质完成,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德育实效,进一步加快中学素质教育的创新进程,培养出大批高素质、全能型的建设人才,为祖国的繁荣与富强貢献出强大助力。创新班主任德育工作,引导学生主动投身于知识的海洋,养成乐观的生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是指对载有信息的数值、语言、文字、声音、图像以及影像等进行采集、处理、储存、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特点的基础课程。如何让小学生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获取有效的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是一项重要的责任,更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所在。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年龄越来越低,如何打造一个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环境,需
期刊
【摘 要】数学教学理论是针对数学这个学科领域,研究怎样教导学生学习数学。数学教学理论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是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各个领域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的不断创新,数学教学理论也不断创新。现代认知观等观点对整个数学教学有着巨大的影响,现代互联网技术使现代教育技术迈上一个新台阶,现代课堂不断发生变化,新的实践教学经验也改变着传统的教学经验。通过对数学教学理论中各个原则的学习与各种模式的应用
期刊
【摘 要】高效课堂,简单来講,就是指课堂教学效率比较高,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学习的效果更好。目前,在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出了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它是数学教学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注意听讲,使他们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数学问题的交流中,并且主动进行思考,进而提高他们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 
期刊
【摘 要】高职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加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是现代社会的号召。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过程中,思政教育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将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推动社会的更好发展。本文就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作了相关分析。  【關键词】工匠精神 思政高于 融合  工匠精神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就是敬
期刊
【摘 要】初中数学知识点非常连贯,通过知识点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而实际上,我国的初中数学在教学有效性上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在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当中,对不同的学生理解、不同的教学状况,教师要在有效性策略的选择当中区别出一定的针对性。本文主要探讨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提升的有效策略和具体的实践,以此来为一线的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初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国家的信息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这也就意味着信息技术对小学生来说变得非常重要。要想提高小学生对于电脑的使用水平,就必须在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这会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紧跟随时代的潮流,不断对小学信息课堂进行探索。我们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去更好地提高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兴趣,还要进行不断探索,从而
期刊
一、核心素养的意义及应用  1.核心素养的意义  素养是通过接受教育、自身努力以及环境影响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作用后得出的结果。其中有包括因理论的认识和实践的操作而获取的思想、知识、技巧等各方面的能力。在素养中最能影响发展和成长的就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比较一般素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学习中可以终身运用的能力。是素质经过发展和深化的产物。其在对学生创新、合作以及发展过程中有着很高的价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