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班级德育工作中,不可不注意对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班级工作如果有牢固的心理基础,很容易收事半功倍之效。德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主要活动是在心理现象领域内进行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开展心理诊断,能客观地、准确地鉴别问题学生的心理病因,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家庭,本应是幸福的港湾,本该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然而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人们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欲望需求、人际关系极度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发生裂变,走向解体。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离异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这种心理伤害甚至影响一生,心理阴影很难抹去。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每届学生每个班级都存在离异家庭的学生,这类学生由于父母的离异对自己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往往心理是不健全的,比如孤僻、自卑、不愿与人交往、学习困难等。加之离异后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管理走向误区,有的双方相互推卸责任,结果谁也不管子女;有的家长管教不得法,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就又打又骂;从而造成这类孩子往往性格比较极端,在班集体中常常表现为要么很“安静”,你几乎注意不到他的存在,要么很躁动,经常违纪,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对于这类学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刚接班的第一天报到我就给学生发了基本情况调查表,让学生家长填好,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经调查,目前班上有8名学生父母离异,女生6名,男生2人,这个数字大的让我惊讶。看到这些,我就在思考: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该怎样对待这些孩子?我虽无法使他们的家庭重新完整,但我应尽我最大的努力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鼓励他们,让他们觉得自己和别人是一样的,现结合本班的案例做如下分析:
一、引导家长用正确的教养方式教育孩子
我班有个女孩小顾,由于爸爸妈妈的离异,爷爷奶奶对孩子更是宠爱,他们在生活上对孩子百依百顺,包办代替。但孩子在学习上是没有人管理的,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悲哀的。奶奶总是在孩子的面前说她妈妈的坏话,说妈妈不要她,跟别人走了,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阴影,使得孩子不愿听妈妈的电话,有点恨她的妈妈。对于这种情况,我和孩子的爷爷奶奶进行了诚恳的交谈,希望以后不要在孩子的面前提妈妈的不好,允许孩子与妈妈通电话,让孩子体验到妈妈虽然离开了,但是还是记得她,爱她的。让家长认识到不恰当的教养方式对儿童成长的危害,从而做到理智。
二、用真挚理智的爱,温暖孩子的心房,叩开孩子的心扉
由于家庭離异,小顾的母爱基本没有了,她的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常常得不到正常体验,于是她时刻渴望从其他渠道得到情感抚慰。面对孩子的这种情感需求,我们除了加强家长工作,尽可能使孩子在家庭中得到满足之外,还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情和慈爱,充分接受信任孩子,积极对孩子行为作出反应,对孩子表达关爱等。在方式方法上采用倾听、赞赏、温和信任的眼光注视,蹲下来和孩子亲切交谈;常用爱抚、微笑的表情;及时帮助她解决一些小困难,如帮孩子梳头、和孩子一起唱歌游戏、一起看书等,使孩子感受到爱的温暖。
三、引导孩子学会交往,促使孩子融入班级群体
研究表明,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平时我注重引导对小顾与其他的小朋友进行友好的交往,如,让小朋友和她一起活动一起游戏等,让她体验到小朋友对她的关心,对她的友好,引导她学会谦让、学会等待,学会宽容。碰到她乱发脾气时,先转移她的注意,然后和她讲道理,让她明白,乱发脾气是不对的,慢慢地让她明白道理。平时上课时我注重挖掘她身上的闪光点,多叫她回答问题,重视她的点滴进步,同时引导她多为班级做好事,帮助她在同伴群体中树立起威信和良好形象,使同伴接受她并乐意亲近她。
四、社会重视 家庭关注 全方位共同努力
单亲家庭的学生,多数心理会发生种种异常,喜怒无常、悲观失望、心理压抑、易发怒、烦躁、固执己见、敏感而离群,甚至行为上表现出极端的现象。因此,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不仅仅是学校、教师应负起教育责任,家庭、整个社会都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关怀。单亲家庭孩子的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因此我们要把单亲家庭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与家长开诚布公,希望家长不要将自己的痛苦和烦恼在孩子面前过多地暴露,给他们带来不应有的压力,防止过分的呵护和溺爱的倾向,在关心、爱护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自强、自主、自立、吃苦耐劳的品质。
一段时间后,通过对小顾的关心与教育,现在小顾基本上又回到原来的活泼与快乐了,与小朋友之间也能友好的相处,乱发脾气的现象也少了很多。她的妈妈每周也会和她通一次电话,但是在说到有关于妈妈的话题时,孩子的脸上还是有明显的失落感,不过我想这是无法避免的,毕竟“母爱”是无法替代的。
有人说天底下最无私的爱是母爱。是呀,母爱是无私的,孩子在母爱的呵护下,才能健康地成长。可是对于离异家庭的孩子来说,宛如一棵刚出土的“幼苗”离开了太阳,失去了“营养”。所以,我们只有对这些孩子倾注更多的爱,更多的关注,耐心地引导,正确地教育。相信只要我们付出一份努力,一份爱,一定会感动孩子,使孩子健康成长的。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每届学生每个班级都存在离异家庭的学生,这类学生由于父母的离异对自己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往往心理是不健全的,比如孤僻、自卑、不愿与人交往、学习困难等。加之离异后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管理走向误区,有的双方相互推卸责任,结果谁也不管子女;有的家长管教不得法,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就又打又骂;从而造成这类孩子往往性格比较极端,在班集体中常常表现为要么很“安静”,你几乎注意不到他的存在,要么很躁动,经常违纪,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对于这类学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刚接班的第一天报到我就给学生发了基本情况调查表,让学生家长填好,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经调查,目前班上有8名学生父母离异,女生6名,男生2人,这个数字大的让我惊讶。看到这些,我就在思考: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该怎样对待这些孩子?我虽无法使他们的家庭重新完整,但我应尽我最大的努力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鼓励他们,让他们觉得自己和别人是一样的,现结合本班的案例做如下分析:
一、引导家长用正确的教养方式教育孩子
我班有个女孩小顾,由于爸爸妈妈的离异,爷爷奶奶对孩子更是宠爱,他们在生活上对孩子百依百顺,包办代替。但孩子在学习上是没有人管理的,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悲哀的。奶奶总是在孩子的面前说她妈妈的坏话,说妈妈不要她,跟别人走了,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阴影,使得孩子不愿听妈妈的电话,有点恨她的妈妈。对于这种情况,我和孩子的爷爷奶奶进行了诚恳的交谈,希望以后不要在孩子的面前提妈妈的不好,允许孩子与妈妈通电话,让孩子体验到妈妈虽然离开了,但是还是记得她,爱她的。让家长认识到不恰当的教养方式对儿童成长的危害,从而做到理智。
二、用真挚理智的爱,温暖孩子的心房,叩开孩子的心扉
由于家庭離异,小顾的母爱基本没有了,她的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常常得不到正常体验,于是她时刻渴望从其他渠道得到情感抚慰。面对孩子的这种情感需求,我们除了加强家长工作,尽可能使孩子在家庭中得到满足之外,还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情和慈爱,充分接受信任孩子,积极对孩子行为作出反应,对孩子表达关爱等。在方式方法上采用倾听、赞赏、温和信任的眼光注视,蹲下来和孩子亲切交谈;常用爱抚、微笑的表情;及时帮助她解决一些小困难,如帮孩子梳头、和孩子一起唱歌游戏、一起看书等,使孩子感受到爱的温暖。
三、引导孩子学会交往,促使孩子融入班级群体
研究表明,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平时我注重引导对小顾与其他的小朋友进行友好的交往,如,让小朋友和她一起活动一起游戏等,让她体验到小朋友对她的关心,对她的友好,引导她学会谦让、学会等待,学会宽容。碰到她乱发脾气时,先转移她的注意,然后和她讲道理,让她明白,乱发脾气是不对的,慢慢地让她明白道理。平时上课时我注重挖掘她身上的闪光点,多叫她回答问题,重视她的点滴进步,同时引导她多为班级做好事,帮助她在同伴群体中树立起威信和良好形象,使同伴接受她并乐意亲近她。
四、社会重视 家庭关注 全方位共同努力
单亲家庭的学生,多数心理会发生种种异常,喜怒无常、悲观失望、心理压抑、易发怒、烦躁、固执己见、敏感而离群,甚至行为上表现出极端的现象。因此,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不仅仅是学校、教师应负起教育责任,家庭、整个社会都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关怀。单亲家庭孩子的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因此我们要把单亲家庭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与家长开诚布公,希望家长不要将自己的痛苦和烦恼在孩子面前过多地暴露,给他们带来不应有的压力,防止过分的呵护和溺爱的倾向,在关心、爱护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自强、自主、自立、吃苦耐劳的品质。
一段时间后,通过对小顾的关心与教育,现在小顾基本上又回到原来的活泼与快乐了,与小朋友之间也能友好的相处,乱发脾气的现象也少了很多。她的妈妈每周也会和她通一次电话,但是在说到有关于妈妈的话题时,孩子的脸上还是有明显的失落感,不过我想这是无法避免的,毕竟“母爱”是无法替代的。
有人说天底下最无私的爱是母爱。是呀,母爱是无私的,孩子在母爱的呵护下,才能健康地成长。可是对于离异家庭的孩子来说,宛如一棵刚出土的“幼苗”离开了太阳,失去了“营养”。所以,我们只有对这些孩子倾注更多的爱,更多的关注,耐心地引导,正确地教育。相信只要我们付出一份努力,一份爱,一定会感动孩子,使孩子健康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