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已经忘了大多数大学时候上课的具体内容,只是还隐约记得某些影响过我的老师和课程。记忆里更久远的东西,已经模糊得只剩下一个轮廓,就好像小学三年级时转学离开的那个同学,印象里只留下模模糊糊的影子。
回忆起整个成长的过程,感觉好像是一些蒙太奇镜头,被拼凑起来,如回荡在山谷里的回声,你一喊,它就应。
12岁时,我躲在卧室里,偷偷翻了姐姐的言情小说,一边看一边很害羞,开始懵懵懂懂知道书里说的喜欢的感觉。
14岁,我租了好多碟回家,看了很多香港恐怖片,突然开始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做了坏事,心里面会有不安在惩罚自己。善与恶的感觉,课堂上老师从来没说过。
17岁,我读了不少名著,开始在余华的小说里,看到人性原来是那么多面。
19歲,有了自己的电脑,接触到更多电影,印象最深的是《阿甘正传》,开始相信,像阿甘那样或者说像自己这样笨拙的人,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坚持会为我们换来一些成绩。
后来,我看了《背马鞍的男孩》,懂得了怜悯。看宫崎骏的电影,看到了人心底里的那些美好。读海桑的诗,被感动哭了,这是从前想都不曾想到的,我们都在追求繁复、厉害、夸张的成功人生.其实简简单单的生活,才最难得。
前不久看《幸福的拉扎罗》,觉得人始终还是要有些自己虔诚遵守的东西,看《大象席地而坐》,看到生活也许不完美,但也不要放弃,逃离之后终究还是要回归。那种在生活的游泳池里挣扎,好像要溺水但不放弃的样子就是诗意。
我看了很多电影,不仅仅解锁了分辨电影好坏的能力,还获得了更多课本不能给我的东西。人心、人性,才是这个世界最重要的课程。
我想,文学也好,电影也好,他们都在某种程度上供养了我们的精神需求,某一刻,它可能就那么触动了我们,让我们开始思考人生。
大学毕业,告别了课堂,我却好像被抛也似的扔进了一个更复杂的环境。作为社会人的身份,我看见人性的更多面,学会处理各种好或者不好,以及那些你不愿意去面对却不得不面对的东西。甚至你得学会和那些你不那么认同的东西握手言和。
突然经历困扰时,才发现还有好多东西要学。而那些东西,这么多年读书生涯里,课本、老师、父母从没教过我们。大概他们只把生活归结为挣钱,然后吃喝玩乐,可生活远不止那些。明明生活里还有喜怒哀乐,这些东西才让一切有了点真实感。生活里有自己,有他人,有自己和他人的关系,生活里还有太多太多。
打开电脑,点开一部喜欢的电影,好像回到久违的课堂,偷偷窥视他人的生活,然后试图从中找到一些自己触摸生活纹理的方式。
突然觉得,这样的感觉,真好。
回忆起整个成长的过程,感觉好像是一些蒙太奇镜头,被拼凑起来,如回荡在山谷里的回声,你一喊,它就应。
12岁时,我躲在卧室里,偷偷翻了姐姐的言情小说,一边看一边很害羞,开始懵懵懂懂知道书里说的喜欢的感觉。
14岁,我租了好多碟回家,看了很多香港恐怖片,突然开始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做了坏事,心里面会有不安在惩罚自己。善与恶的感觉,课堂上老师从来没说过。
17岁,我读了不少名著,开始在余华的小说里,看到人性原来是那么多面。
19歲,有了自己的电脑,接触到更多电影,印象最深的是《阿甘正传》,开始相信,像阿甘那样或者说像自己这样笨拙的人,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坚持会为我们换来一些成绩。
后来,我看了《背马鞍的男孩》,懂得了怜悯。看宫崎骏的电影,看到了人心底里的那些美好。读海桑的诗,被感动哭了,这是从前想都不曾想到的,我们都在追求繁复、厉害、夸张的成功人生.其实简简单单的生活,才最难得。
前不久看《幸福的拉扎罗》,觉得人始终还是要有些自己虔诚遵守的东西,看《大象席地而坐》,看到生活也许不完美,但也不要放弃,逃离之后终究还是要回归。那种在生活的游泳池里挣扎,好像要溺水但不放弃的样子就是诗意。
我看了很多电影,不仅仅解锁了分辨电影好坏的能力,还获得了更多课本不能给我的东西。人心、人性,才是这个世界最重要的课程。
我想,文学也好,电影也好,他们都在某种程度上供养了我们的精神需求,某一刻,它可能就那么触动了我们,让我们开始思考人生。
大学毕业,告别了课堂,我却好像被抛也似的扔进了一个更复杂的环境。作为社会人的身份,我看见人性的更多面,学会处理各种好或者不好,以及那些你不愿意去面对却不得不面对的东西。甚至你得学会和那些你不那么认同的东西握手言和。
突然经历困扰时,才发现还有好多东西要学。而那些东西,这么多年读书生涯里,课本、老师、父母从没教过我们。大概他们只把生活归结为挣钱,然后吃喝玩乐,可生活远不止那些。明明生活里还有喜怒哀乐,这些东西才让一切有了点真实感。生活里有自己,有他人,有自己和他人的关系,生活里还有太多太多。
打开电脑,点开一部喜欢的电影,好像回到久违的课堂,偷偷窥视他人的生活,然后试图从中找到一些自己触摸生活纹理的方式。
突然觉得,这样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