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城市与周边城市产业协同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pingwei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省会城市与周边城市产业协调发展是当前各省市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路径。论文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对省会城市与周边城市产业协同發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认为省会城市与周边城市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系统规划引导不足、产业协同生态不佳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Abstract】Strengthen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rovincial capital cities and surrounding cities is an important path for all provinces and cities to improve regional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Taking the example of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rovincial capital cities and surrounding cities. The paper believes that there are often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system planning guidance and poor industrial coordination ecology in the process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rovincial capital cities and surrounding cities, and propos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these problems.
  【关键词】省会城市;产业协同;成都市
  【Keywords】provincial capital city; industry cooperation; Chengdu City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10-0067-02
  1 引言
  加强省会城市与周边城市产业协调发展是当前各省市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路径。近日,四川省提出要进一步发挥成都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多层次、全方位合作,促进全省经济由成都一家独大向以成都为核心的区域协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而经济发展的最核心驱动力是产业的发展,加快实现省会城市成都与周边城市产业的协同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双方资源能效,是当前成四川省必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 成都与周边城市产业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省会城市的成都,历来是四川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管是人口规模还是经济发展水平,与周边城市均存在着显著差异,而且成都对周边城市资源的虹吸效应明显。从产业协同角度看,当前成都与周边城市产业协调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①系统规划引导不足。从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内发达地区在推进城市间产业协同发展的实践经验看,前期的系统规划和积极引导,是高效推进跨行政区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例如,四川与重庆之间的合作,近年来通过制定《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片区)建设总体方案》等一系列的规划方案、政策文件,两地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从成都与周边城市产业协同情况看,自2008年首次合作共建成都—资阳工业园以来,陆续以合作共建工业园区的形式分别与雅安市、德阳市、眉山市等周边城市开展合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前期系统规划不足,再加上合作机制不完善,产业协同效果不甚理想。目前,成都除了在园区开发建设前期进行资金投入之外,对于合作园区的后期运营很少介入,基本由周边城市(合作方)独自负责。
  ②低层次、低效率、自发性、零散性等特征明显。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要素成本的不断提高,加上成都产业规划的调整,一些成都原有的传统优势产业逐步向周边城市转移。但在后期产业的实际转移和承接中,显示出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低层次、低效率、自发性、零散性。例如,成都家具、鞋业等产业在转移过程中,并未形成整体转移模式,而是零散转移至多个市州,从而丧失了原有的传统产业集群优势。此外,由于历史原因,成都与周边城市的产业结构相似度较高。例如,《绵阳市工业“十三五”规划》确立的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食品、化工的八大重点产业,与《成都制造2025规划》中确立的重点发展产业高度重合,区域间产业前后向联系度小,实现产业协同发展难道较大。
  ③缺乏良好的产业协同生态。要实现省会城市与周边城市产业的跨行政区协同发展,构建良好的产业协同生态是基本前提。从区域市场一体化看,成都与周边城市之间尚处于前期探索阶段,许多在沿海发达地区开展多年的相关决策都尚未推广实施,例如,嘉兴平湖市在2005年与上海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签订了农产品质量检测共享协议,大大地提高了平湖市农产品在上海市场的占有率。从利益共享机制看,成都与周边城市之间表现出低层次、“简单粗暴”的特征。例如,成都与周边城市合作共建的工业合作园,成都更多是以扶持周边城市发展的态度开展合作,而很少关注双方在产业协同方面的发展。从区域基础设施的协同建设与共享看,通过近年来的大力发展,成都与周边城市的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进程较快,为成都与周边城市之间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在航空港、铁路港等产业物流领域的协同共享方面仍存在巨大发挥空间。   ④协同发展动力不足。在我国现行的行政体制下,各地方政府本位主义、各自为政的思想依然突出,这种思想本身并不能与跨行政区经济体之间无法开展深度交流合作划等号。但由于当前我国经济尚未达到高度发达水平,尤其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加上各种历史原因,省会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经济梯度差不明显,而且产业结构相似度普遍较高,因此,真正要实现省会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产业协同发展难度较大。一方面,省会城市向外转移的产业往往属于附加值偏低或者污染严重的产业,这并非为周边城市所需;另一方面,省会城市凭借在区位、科教等方面的优势,与周边城市争夺资源,使双方共同推进产业协同发展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
  3 推进成都与周边城市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根据成都与周边城市的功能定位、各自资源禀赋条件、经济发展阶段等,结合实际需要,从加强规划引导、探索高等级产业协同发展模式、构建良好的产业协同发展生态、增强产业协同发展保障等方面入手,加快推进成都与周边城市产业协同发展。
  ①加强规划引导。充分吸收前期川渝、成渝合作发展以及发达地区推进产业协同发展的实践经验,建议省发改委、经信委等相关部门主动作为,联合成都等相关城市,加快出台推进成都与周边城市产业协同发展的规划方案和相关政策,并结合大都市经济圈建设,积极协调成都与周边城市中相关规划的衔接,重点聚焦双方资源禀赋互补性强、具有协同发展潜力的产业,为成都與周边城市产业协同发展指明相对精准的方向。另外,对四川省、成都市及周边城市有关产业协同发展方面的政策进行全面梳理,重点聚焦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区域市场一体化、利益共享机制等领域,有效整合和完善现有相关政策。
  ②探索以产业链协同、价值链协同、创新链协同为特征的高等级产业协同发展模式。产业链协同是推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最重要形式之一。按照产业链相对较长、产业内部各环节的资源禀赋差异明显、中间品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原则,结合成都与周边城市各自优势产业情况,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等重点产业,构建都市圈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以价值链为纽带加强成都与周边城市产业协同发展,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实际,有条件的引导入川企业或原始优势企业进行企业总部与生产基地相分离、研发环节与生产环节相分离,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发挥成都作为省会城市的功能优势,加强成都在金融、科技等创新领域的资源输出,构建资源共建共享、要素自由流动的创新生态链,实现成都与周边城市的创新链协同发展。
  ③构建良好的产业协同发展生态。充分借鉴上海与嘉兴平湖市签订农产品质量检测共享协议等经验做法,全面梳理当前成都与周边城市之间的区域市场体系情况,重点在农产品质量检测、城市物流、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等领域,加快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围绕天府国际机场、双流国际机场、成都国际铁路港以及泸州港、宜宾港等重要对外开放通道,进一步完善区域交通网络和支持互联互通的政策软环境。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支持,借鉴先进地区在跨行政区税收收益共享方面的经验,探索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税收征管分配制度。
  ④增强产业协同发展保障。建立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理念,树立成都的首位城市意识,切实转变过度强调本位主义的狭隘观念,为推进成都与周边城市产业协同发展扫除思想障碍。由省上相关部门统筹,联合成都及周边城市,按照自愿协商的原则,探索建立成都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主要投向跨行政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合作园区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为推进成都与周边城市产业协同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建立成都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联盟,作为统筹协调成都与周边城市产业协同发展的专门机构,切实加强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组织保障。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健全,国企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全新的发展之路。国企在加大管理创新力度和健全体制的同时,还要重视纪检监察工作,其是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部分。因此,论文对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在国企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根据国企当前在纪检监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
期刊
【摘 要】燕山地区具有全国唯一非区非县、非乡非镇,亦不是开发区的特点,石化产业仍是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为了适应日益严峻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日益增加的地区内部需求,燕山地区开启了艰难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可以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积极落实税收优惠、谋划开展税收治理等方面,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为推进“活力、美丽、幸福新燕山”发展交出税收答卷。  【Abstract】Yanshan area is the
期刊
【摘 要】在转播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直播的作用是帮助人们更加准时、全面、直观地了解比赛,但当前人们已经不满足于观看传统的转播画面,而是期待在直播中应用更为先进的技术使直播画面呈现出更多的内容,手机直播的出现满足了观众多样化的需求。论文就手机直播的功能和特点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手机直播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手机直播的发展提供借鉴。  【Abstract】Today, with the developme
期刊
【摘 要】党建与中心工作两张皮的现象一直是国有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论文分析了融入中心抓党建的必要性,并以廊坊供电公司为例,阐释了如何在推进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的途径方面进行创新。  【Abstract】The phenomenon of Party building and center work has always been a common problem in state-owned e
期刊
【摘 要】在2016年发表关于企业转型升级模型时,将CTU-Model定义为Compan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Model(企业转型升级模型),经过几年的实践验证及相应的理论研究,在此将这个管理模型进行了升级。将之从仅仅针对于企业转型升级场景的应用管理系统升级为应用于一般企业持续成长管理的系统,称之为企业价值创新战略,又称为企业转型升级模型2.0(CTU-Mo
期刊
【摘 要】北外滩的滨水建设已经从第一层面的全面建设过渡到第二、第三层面的深度开发,更多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出现、更加丰富的业态导入、更加集约和高密度的开发都将陆续出现,这对北外滩区域的远景规划和城市设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论文以交通整合为切入点,对北外滩的城市空间进行剖析,以期对北外滩未来发展提出更多有益建议。  【Abstract】 The waterfront construction of t
期刊
【摘 要】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背景下,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国家层面文件中,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的顶层设计中,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以“专业点+企业群”为特征,以国际商贸类专业为例,提出相关建议,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期刊
【摘 要】中小企业的发展关乎国计民生,但中小企业受限于自身发展阶段一直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作为资产证券化在中小企业融资领域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尝试,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论文对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发展进行梳理和思考,并提出现阶段的发展对策。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s re
期刊
【摘 要】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为企业提供持续、优质的人才供应是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要目标,人才的培养在整个人力资源体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Abstract】In the final analysis, the competition among enterprises is the competition of talents. It is an important goal
期刊
【摘 要】思政教育融入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十分必要而重要,目前会计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存在割裂,专业教学中重技能轻思想,因此,提出提升教师思政育人素养、不断挖掘思政教学资源、利用互联网下的混合式教学和邀请思政教师改进教学设计四个方面的策略,以期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Abstract】It is very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to i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