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证明,技能竞赛可以促进高职教学,要充分发挥技能竞赛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不受限的共享资源,应将竞赛课程引入高职外贸专业教学,并对实施模式加以探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从而推动教学相长。
关键词:高职;外贸专业;竞赛课程;从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4-0020-03
高职外贸专业教育以培养外贸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及实际应用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技能竞赛,可以锻炼参赛学生的各项能力,检测教学成果。但不少竞赛参赛人数有限,竞赛的内容相对单一,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也难免受限。如何才能充分发挥竞赛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不受限的共享资源呢?不久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外国语学院组织30名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团队,参加了由国际贸易学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POCIB),深受启发。
赛事介绍
POCIB竞赛为期一个月,由学生分别扮演不同国家的商家,自建模拟公司与其他参赛院校学生进行外贸交易,考核双方的磋商能力、英文函电写作技巧;主要贸易术语和结算方式的细节和运用;进出口价格核算、成本控制和扩大利润的方法;国际贸易买卖合同的商定;进出口业务履约及单据的缮制与运用等。除了函电环节由专职教师人工评分外,其余都由竞赛系统自动评判,总分100分。
我院做了一次尝试,由学生自由报名,不论学习成绩高低。在最后决定参赛的30名学生中,有1名曾参加过全国外贸单证技能比赛并得到名次,有3名曾参加过系级商务知识竞赛,有1名曾参加过系级英文演讲比赛,其余学生无任何外贸技能参赛经历。从上一学期期末考试的班级排名来看,参赛学生排在前10名的16人,排在11~40名的9人,排在40名以下的5人。结果参赛学生的成绩全部在80分以上,其中,90分以上的有9人,85~90分的有15人。
赛后学生的体会
要敢于尝试,把握机会,坚持就是胜利 作为毕业生,参赛学生面临许多问题,如考级、考证、应聘、面试等等,还要兼顾每天的竞赛操作。作为全国性的赛事,一个月的时间对学生的信心和耐力是一个极大挑战。敢于尝试、坚持不懈是参赛学生的第一大收获。有的学生说:即使没有得到任何结果,他也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要有团队意识,加强与人沟通 这是最可贵的经验。团队协作精神在比赛中不断得到体现和强化。参赛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能力各有强弱,互助与共享才能共同前进,单打独斗则会受到自身思维惯性与能力的限制。与人沟通包括与校外模拟客户的沟通,也包括团队内部的沟通。往来磋商的函电书写是正式沟通,未加入评分的私下讨论和协商是非正式沟通,而后者对于交易的成败更为重要。
要有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责任心来源于团队意识与集体荣誉感。学生每天自觉上网操作,平均每人每天在线9个小时,集体带动个人,个人推动集体,在团队取得第一名的同时,每位参赛成员也获得了应得的成绩。耐心和细心是学生提到次数最多的两个因素。耐心就是不急于求成,交易前充分磋商,交易中沉着应对突发问题,交易后自我总结。细心就是注重操作的每一步,签订合同、核对信用证时仔细检查各项明细;履行合同过程中关注汇率及市场公告;制单时注意单证及单与单之间的对应关系;交易完成后查看资金流水,准确把握盈亏状况。
要融会贯通,积极运用知识 “我发现原来我们之前学到的知识是可以这样运用的”;“最大的收获就是:比赛结束后又回到课堂时才发现,原来无形之中,通过实践我掌握了课本上的很多知识,结合比赛中的实际操作,原本很难记往的都变得很好理解了”。这些话表达了学生的真实感受。事实上他们在比赛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看得到的进步,从机械式操作到对资金进行统筹规划、对进出口业务进行合理的嵌套操作,从每一步都要问“是不是这样?”“下面该做什么?”到对流程的自主安排。
虽然这只是首届参赛的学生的体会,但从中仍然可以看出:无论学生平时学习表现如何,都由此得到了很大的锻炼,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因此,应当将竞赛引入高职外贸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中,可使其积极作用得到最大发挥,成为提高学生技能与素质的有效的教学手段。
引入外贸专业竞赛课程模式的原因
引入教学课程的竞赛除了赛以外,还要体现教与学。相较于一般的单项技能竞赛,团队综合竞赛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一)更能使学生认识自我,检验自我,促进今后的发展
POCIB竞赛中模拟公司的成长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找客户是关键,发出广告信息却收不到预期的回应,建交函如同石沉大海,此时,满腔热情会直接受到打击,这是最大的挑战。二是成熟阶段,经过前期的摸索与磨合,操作信心增长,客户及业务量加大,出现各种新的尝试,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合理地安排进出口,主要是安排资金的运作及融资手段的运用。三是竞争激烈阶段,比的不仅仅是利润,还有单证的制作、核算的准确性等,谈判越来越难,要求越来越高,操作的正确率下降,心态和情绪是最大的问题。
可见团队综合竞赛比起个人单项技能竞赛,学生经历得更多,思考得更多,收获也更多。
(二)能有效补充教学中的不足,完善教学
素质教育 当代社会需要的是既具有娴熟的职业技能,又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既会“做事”,又会“做人”,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前文所述的学生素质包括诚信、意志、交际能力和事业心。根据教育部文件提出的加强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我院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了不少工作。从课程设置来看,除了学校综合素质类选修及院系基本素质课程外,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设有商务礼仪、岗位认知及技能实训等,专业拓展能力课程设有国际商法、跨文化交际等,总体涉及司法基础、创业创新、修养、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但无可否认现实状况仍存在差距,主要原因首先是素质教育仍以理论讲述为主,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仍需进一步完善;其次是素质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连接较少,专业课程仍以知识技能为主,对应有的素质提及甚少或根本不提;再次是素质评价欠科学,对学生的德育难定优劣,况且人数众多,仅凭课堂教学不可能正确评价,结果素质教育对于学生而言只是模糊的分数。 教学系统性 学生在参赛之前学习的相关外贸先修课程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商务函电》、《商务英语谈判》、《外贸跟单实务》、《商务单据制作》等,实训课程有商务技能综合实训、外贸业务模拟实训、报检报关基础与技能实训等,有的学生还取得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但在竞赛过程中仍然出现建立公司不知道要发广告和商品买卖信息、不管财务状况盲目安排业务、不懂得运用融资手段等问题,模拟公司运作开始时多数学生思路模糊,缺乏整体观念,走一步看一步。虽然随着比赛进行情况逐步得到改善,但已显现出教学中系统性的缺乏。外贸课程通常围绕整个外贸业务流程:准备、磋商、签约、履约及后续工作,课程开设的顺序是从通用到具体运用,但教学中各课程缺少有效的相互联接环节,学生未建立起整体概念,处理一个环节时,往往想不到对下一个环节、对业务总体甚至公司经营有什么影响。这样的学生即便考取了所有的职业资格证书,也只能是个工具人。
学生考核评价标准 决定竞赛成绩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此次竞赛中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虽好,但沟通不足,操作保守,容易受挫,最终不及另外一些学生。那些学生虽然开始时核算表错误多,单据填写准确率低,却能不断进步,最后赢得好成绩。他们善于向他人求教,转化他人经验;勇于尝试,积极发现,能够对不同模拟国家的商品进行列表比较以确定优劣;表现出对困难与挫败更强的承受力,并能相互鼓励,相互开导等等。高职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应是可持续发展的,除具备相关知识技能外,还应具备社会适应能力、与人沟通交流及不断学习等各项能力,后者更是会影响到今后工作中技能的发挥及个人发展与成功。如何考核评价学生,使其得以正确地认识和改进自己,是一个重要问题,但目前的教学评价仍然以学习成绩为主,其他方面的能力评价较少或根本没有。
可见团队综合竞赛能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外贸专业教学中难以言传、难以言尽的部分,成为教学的有效补充。
体现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古宁汉(D.J.Cunnighan)说:“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国内学者将与建构主义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不难看出,团队综合竞赛正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团队为单位,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一种团队协作,既是实践,又是认识的活动模式,借助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可以激发各个成员自觉地思考,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力,最终使之成为能进行自我教育的主体,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观。
竞争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培训方法的借鉴
竞争激励是现代企业培训在实践中的重要理论应用。著名管理理论奠基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Mc Gregor)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才是激励的主要来源之一。”科学的激励制度包括一种竞争精神,它的运行能够创造出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进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在具有竞争性的环境中,组织成员就会受到环境的压力,这种压力将转变为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
通过团队综合竞赛引入平等有序的竞争,可使学生经历个人努力与团体合作,激发内心深处学习奋进的动力,实现相互比较—学习—进步—再比较—再学习—再进步的良性循环,形成自主学习、深化学习、不断学习的良好氛围,而教师也可以更好地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团队综合竞赛模式更适合被引入外贸专业教学课程。
外贸专业竞赛课程的实施
在以往教学过程中,竞赛机制通常用作某个具体环节的设计,或是进行教学成果的检测。而将竞赛引入课程体系以后,竞赛成为课程的核心,以竞争点燃学生的好胜心与热情,从而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有学生要用相当的课时,充分运用已知并学习未知,完成与他人的合作及竞争。
(一)务必突出的三个特点
团队 竞赛课程不再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团队集体的力量,加上竞赛机制的存在,每个学生都将处于有竞争又有合作的环境。如何进行团队内外的沟通组织协作,通过自学与相互学习实现知识技能的运用和提高,实现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统一,是每个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而问题的解决过程,便是竞赛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
整体综合 外贸的运作离不开进出口公司,竞赛课程也以团队设立的虚拟公司为基本要素,但要强调公司的整体运作,从公司设立寻找目标市场客户开始,融合进出口经营、汇率市场变化、资金等各种因素,将学生置身几近真实的环境中,促使其连贯使用各种知识技能,更能考核学生的实际综合应用能力。
合理的长时间的考验 以往的竞赛由于种种原因通常紧缩时间,而作为课程的竞赛,时间也应当成为考核因素。路遥知马力,公司的运作随时间的推进会处于不同的阶段,遇到不同的问题,使学生身处其中,能更好地体现其做人做事的差异,反映其素质。
(二)课程的定位与实施设想
团队综合竞赛课程可定位为实训课程,可由该课程的任课教师为主导,结合专业授课教师组成竞赛小组自设题目及进程;也可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与其他高校联合,如运用网络软件扩大竞赛范围及难度;还可以与企业结合,联合企业人士共同设计及考评,成为校企合作模式的一种具体应用。
课程的实施有以下三种设想。
总结实习性课程 这是通常的想法,将课程设置在校外实习之前,三年专业课程完成之时即是学习的总结,亦为走出校门前的一个模拟演练,甚至可以考虑以其取代毕业论文作为毕业前的考核。
领起性课程 与第一种设置相反,将其开设在专业课程学习的起始阶段,仅以《国际贸易实务》为先修课程,重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记录问题和讨论问题,带着问题和思考展开后续课程,建构自己特有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 贯穿性课程 结合总结性课程与领起性课程的特点,每一学年均有开设,总结学过的知识,引起对下一学年新课程专业知识技能的思考与讨论,在课程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目的在于将各个专业课程知识贯串起来,通过已学知识的反复运用与新知识的不断加入,持续拓展理解的宽度与深度,达到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形成整体性思维。
(三)与原有实训课程的关系
通常开设的实训课程有外贸业务模拟实训、商务技能综合实训与商务见习实训等。除了商务见习实训要到企业进行实际操作外,其他实训课程一般在校内由任课教师自行设计安排。竞赛课程可根据上述实训实施的时间与目的,与这些课程形成相互辅助、相互促进的关系:或者以竞赛为总结提高,其他实训为先修的基础;或者以竞赛为领起,从中发现的问题由其他实训进行有针对性的讲练补充和拓展;或者直接与其他实训相融合,设计综合实训课程,贯穿专业知识技能。
(四)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的功能 教师是辅助性的,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首先,要做好情境设置,把握题目的难易度;其次,要监控进行的过程,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开展讨论,必要的时候参与讨论,但方法的得出应尽量发挥学生的作用,重点关注表现消极的学生,帮助他们融入团队,完成任务;最后,要做出总结与点评。教师虽不是主导,但是关键性的结论及知识技能应用的难点需要他们及时点拨。
考核评分的方法 评分可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知识技能的应用成绩,一部分由学生自评,一部分由学生根据团队成员的合作贡献等表现互评,各设权重,最终总成绩及各部分得分一起公布。如此不仅可使学生对自身有个较为全面准确的认识,也可使教师更为了解学生,了解教学应加强的地方。
课程的地位 团队综合仿真竞赛无论是作为课程还是竞赛本身,都不过是一种方法手段,设计得再完美的竞赛也不可能完全呈现出现实环境中真实的商业竞争,不可为了应对竞赛而忽略高职教学中本应有的通识基础教育。
团队综合竞赛具有形式的独特性、操作的趣味性及考核的相对全面性,应将其引入高职外贸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以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升教育层次,实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林杏花.关于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的融合机制[J].职教论坛,2011(23):9.
[2]陈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学术交流,2007(3):176-177.
[3]蒋兆峰.利用激励措施稳定民营企业外来高管人才队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2):21-22.
[4]李湲.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团队教学法探究[J].今日科苑,2010(10):189.
[5]王红红.探索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J].经济研究导刊,2011(11):235-236.
[6]李献勋.竞赛机制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2008(6):20.
[7]汤博佳.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素质 技能”模式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60):97-98.
作者简介:
陈宇峰(1976—),女,广东湛江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会计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
关键词:高职;外贸专业;竞赛课程;从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4-0020-03
高职外贸专业教育以培养外贸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及实际应用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技能竞赛,可以锻炼参赛学生的各项能力,检测教学成果。但不少竞赛参赛人数有限,竞赛的内容相对单一,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也难免受限。如何才能充分发挥竞赛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不受限的共享资源呢?不久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外国语学院组织30名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团队,参加了由国际贸易学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POCIB),深受启发。
赛事介绍
POCIB竞赛为期一个月,由学生分别扮演不同国家的商家,自建模拟公司与其他参赛院校学生进行外贸交易,考核双方的磋商能力、英文函电写作技巧;主要贸易术语和结算方式的细节和运用;进出口价格核算、成本控制和扩大利润的方法;国际贸易买卖合同的商定;进出口业务履约及单据的缮制与运用等。除了函电环节由专职教师人工评分外,其余都由竞赛系统自动评判,总分100分。
我院做了一次尝试,由学生自由报名,不论学习成绩高低。在最后决定参赛的30名学生中,有1名曾参加过全国外贸单证技能比赛并得到名次,有3名曾参加过系级商务知识竞赛,有1名曾参加过系级英文演讲比赛,其余学生无任何外贸技能参赛经历。从上一学期期末考试的班级排名来看,参赛学生排在前10名的16人,排在11~40名的9人,排在40名以下的5人。结果参赛学生的成绩全部在80分以上,其中,90分以上的有9人,85~90分的有15人。
赛后学生的体会
要敢于尝试,把握机会,坚持就是胜利 作为毕业生,参赛学生面临许多问题,如考级、考证、应聘、面试等等,还要兼顾每天的竞赛操作。作为全国性的赛事,一个月的时间对学生的信心和耐力是一个极大挑战。敢于尝试、坚持不懈是参赛学生的第一大收获。有的学生说:即使没有得到任何结果,他也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要有团队意识,加强与人沟通 这是最可贵的经验。团队协作精神在比赛中不断得到体现和强化。参赛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能力各有强弱,互助与共享才能共同前进,单打独斗则会受到自身思维惯性与能力的限制。与人沟通包括与校外模拟客户的沟通,也包括团队内部的沟通。往来磋商的函电书写是正式沟通,未加入评分的私下讨论和协商是非正式沟通,而后者对于交易的成败更为重要。
要有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责任心来源于团队意识与集体荣誉感。学生每天自觉上网操作,平均每人每天在线9个小时,集体带动个人,个人推动集体,在团队取得第一名的同时,每位参赛成员也获得了应得的成绩。耐心和细心是学生提到次数最多的两个因素。耐心就是不急于求成,交易前充分磋商,交易中沉着应对突发问题,交易后自我总结。细心就是注重操作的每一步,签订合同、核对信用证时仔细检查各项明细;履行合同过程中关注汇率及市场公告;制单时注意单证及单与单之间的对应关系;交易完成后查看资金流水,准确把握盈亏状况。
要融会贯通,积极运用知识 “我发现原来我们之前学到的知识是可以这样运用的”;“最大的收获就是:比赛结束后又回到课堂时才发现,原来无形之中,通过实践我掌握了课本上的很多知识,结合比赛中的实际操作,原本很难记往的都变得很好理解了”。这些话表达了学生的真实感受。事实上他们在比赛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看得到的进步,从机械式操作到对资金进行统筹规划、对进出口业务进行合理的嵌套操作,从每一步都要问“是不是这样?”“下面该做什么?”到对流程的自主安排。
虽然这只是首届参赛的学生的体会,但从中仍然可以看出:无论学生平时学习表现如何,都由此得到了很大的锻炼,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因此,应当将竞赛引入高职外贸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中,可使其积极作用得到最大发挥,成为提高学生技能与素质的有效的教学手段。
引入外贸专业竞赛课程模式的原因
引入教学课程的竞赛除了赛以外,还要体现教与学。相较于一般的单项技能竞赛,团队综合竞赛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一)更能使学生认识自我,检验自我,促进今后的发展
POCIB竞赛中模拟公司的成长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找客户是关键,发出广告信息却收不到预期的回应,建交函如同石沉大海,此时,满腔热情会直接受到打击,这是最大的挑战。二是成熟阶段,经过前期的摸索与磨合,操作信心增长,客户及业务量加大,出现各种新的尝试,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合理地安排进出口,主要是安排资金的运作及融资手段的运用。三是竞争激烈阶段,比的不仅仅是利润,还有单证的制作、核算的准确性等,谈判越来越难,要求越来越高,操作的正确率下降,心态和情绪是最大的问题。
可见团队综合竞赛比起个人单项技能竞赛,学生经历得更多,思考得更多,收获也更多。
(二)能有效补充教学中的不足,完善教学
素质教育 当代社会需要的是既具有娴熟的职业技能,又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既会“做事”,又会“做人”,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前文所述的学生素质包括诚信、意志、交际能力和事业心。根据教育部文件提出的加强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我院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了不少工作。从课程设置来看,除了学校综合素质类选修及院系基本素质课程外,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设有商务礼仪、岗位认知及技能实训等,专业拓展能力课程设有国际商法、跨文化交际等,总体涉及司法基础、创业创新、修养、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但无可否认现实状况仍存在差距,主要原因首先是素质教育仍以理论讲述为主,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仍需进一步完善;其次是素质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连接较少,专业课程仍以知识技能为主,对应有的素质提及甚少或根本不提;再次是素质评价欠科学,对学生的德育难定优劣,况且人数众多,仅凭课堂教学不可能正确评价,结果素质教育对于学生而言只是模糊的分数。 教学系统性 学生在参赛之前学习的相关外贸先修课程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商务函电》、《商务英语谈判》、《外贸跟单实务》、《商务单据制作》等,实训课程有商务技能综合实训、外贸业务模拟实训、报检报关基础与技能实训等,有的学生还取得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但在竞赛过程中仍然出现建立公司不知道要发广告和商品买卖信息、不管财务状况盲目安排业务、不懂得运用融资手段等问题,模拟公司运作开始时多数学生思路模糊,缺乏整体观念,走一步看一步。虽然随着比赛进行情况逐步得到改善,但已显现出教学中系统性的缺乏。外贸课程通常围绕整个外贸业务流程:准备、磋商、签约、履约及后续工作,课程开设的顺序是从通用到具体运用,但教学中各课程缺少有效的相互联接环节,学生未建立起整体概念,处理一个环节时,往往想不到对下一个环节、对业务总体甚至公司经营有什么影响。这样的学生即便考取了所有的职业资格证书,也只能是个工具人。
学生考核评价标准 决定竞赛成绩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此次竞赛中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虽好,但沟通不足,操作保守,容易受挫,最终不及另外一些学生。那些学生虽然开始时核算表错误多,单据填写准确率低,却能不断进步,最后赢得好成绩。他们善于向他人求教,转化他人经验;勇于尝试,积极发现,能够对不同模拟国家的商品进行列表比较以确定优劣;表现出对困难与挫败更强的承受力,并能相互鼓励,相互开导等等。高职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应是可持续发展的,除具备相关知识技能外,还应具备社会适应能力、与人沟通交流及不断学习等各项能力,后者更是会影响到今后工作中技能的发挥及个人发展与成功。如何考核评价学生,使其得以正确地认识和改进自己,是一个重要问题,但目前的教学评价仍然以学习成绩为主,其他方面的能力评价较少或根本没有。
可见团队综合竞赛能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外贸专业教学中难以言传、难以言尽的部分,成为教学的有效补充。
体现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古宁汉(D.J.Cunnighan)说:“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国内学者将与建构主义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不难看出,团队综合竞赛正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团队为单位,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一种团队协作,既是实践,又是认识的活动模式,借助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可以激发各个成员自觉地思考,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力,最终使之成为能进行自我教育的主体,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观。
竞争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培训方法的借鉴
竞争激励是现代企业培训在实践中的重要理论应用。著名管理理论奠基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Mc Gregor)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才是激励的主要来源之一。”科学的激励制度包括一种竞争精神,它的运行能够创造出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进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在具有竞争性的环境中,组织成员就会受到环境的压力,这种压力将转变为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
通过团队综合竞赛引入平等有序的竞争,可使学生经历个人努力与团体合作,激发内心深处学习奋进的动力,实现相互比较—学习—进步—再比较—再学习—再进步的良性循环,形成自主学习、深化学习、不断学习的良好氛围,而教师也可以更好地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团队综合竞赛模式更适合被引入外贸专业教学课程。
外贸专业竞赛课程的实施
在以往教学过程中,竞赛机制通常用作某个具体环节的设计,或是进行教学成果的检测。而将竞赛引入课程体系以后,竞赛成为课程的核心,以竞争点燃学生的好胜心与热情,从而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有学生要用相当的课时,充分运用已知并学习未知,完成与他人的合作及竞争。
(一)务必突出的三个特点
团队 竞赛课程不再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团队集体的力量,加上竞赛机制的存在,每个学生都将处于有竞争又有合作的环境。如何进行团队内外的沟通组织协作,通过自学与相互学习实现知识技能的运用和提高,实现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统一,是每个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而问题的解决过程,便是竞赛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
整体综合 外贸的运作离不开进出口公司,竞赛课程也以团队设立的虚拟公司为基本要素,但要强调公司的整体运作,从公司设立寻找目标市场客户开始,融合进出口经营、汇率市场变化、资金等各种因素,将学生置身几近真实的环境中,促使其连贯使用各种知识技能,更能考核学生的实际综合应用能力。
合理的长时间的考验 以往的竞赛由于种种原因通常紧缩时间,而作为课程的竞赛,时间也应当成为考核因素。路遥知马力,公司的运作随时间的推进会处于不同的阶段,遇到不同的问题,使学生身处其中,能更好地体现其做人做事的差异,反映其素质。
(二)课程的定位与实施设想
团队综合竞赛课程可定位为实训课程,可由该课程的任课教师为主导,结合专业授课教师组成竞赛小组自设题目及进程;也可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与其他高校联合,如运用网络软件扩大竞赛范围及难度;还可以与企业结合,联合企业人士共同设计及考评,成为校企合作模式的一种具体应用。
课程的实施有以下三种设想。
总结实习性课程 这是通常的想法,将课程设置在校外实习之前,三年专业课程完成之时即是学习的总结,亦为走出校门前的一个模拟演练,甚至可以考虑以其取代毕业论文作为毕业前的考核。
领起性课程 与第一种设置相反,将其开设在专业课程学习的起始阶段,仅以《国际贸易实务》为先修课程,重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记录问题和讨论问题,带着问题和思考展开后续课程,建构自己特有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 贯穿性课程 结合总结性课程与领起性课程的特点,每一学年均有开设,总结学过的知识,引起对下一学年新课程专业知识技能的思考与讨论,在课程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目的在于将各个专业课程知识贯串起来,通过已学知识的反复运用与新知识的不断加入,持续拓展理解的宽度与深度,达到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形成整体性思维。
(三)与原有实训课程的关系
通常开设的实训课程有外贸业务模拟实训、商务技能综合实训与商务见习实训等。除了商务见习实训要到企业进行实际操作外,其他实训课程一般在校内由任课教师自行设计安排。竞赛课程可根据上述实训实施的时间与目的,与这些课程形成相互辅助、相互促进的关系:或者以竞赛为总结提高,其他实训为先修的基础;或者以竞赛为领起,从中发现的问题由其他实训进行有针对性的讲练补充和拓展;或者直接与其他实训相融合,设计综合实训课程,贯穿专业知识技能。
(四)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的功能 教师是辅助性的,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首先,要做好情境设置,把握题目的难易度;其次,要监控进行的过程,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开展讨论,必要的时候参与讨论,但方法的得出应尽量发挥学生的作用,重点关注表现消极的学生,帮助他们融入团队,完成任务;最后,要做出总结与点评。教师虽不是主导,但是关键性的结论及知识技能应用的难点需要他们及时点拨。
考核评分的方法 评分可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知识技能的应用成绩,一部分由学生自评,一部分由学生根据团队成员的合作贡献等表现互评,各设权重,最终总成绩及各部分得分一起公布。如此不仅可使学生对自身有个较为全面准确的认识,也可使教师更为了解学生,了解教学应加强的地方。
课程的地位 团队综合仿真竞赛无论是作为课程还是竞赛本身,都不过是一种方法手段,设计得再完美的竞赛也不可能完全呈现出现实环境中真实的商业竞争,不可为了应对竞赛而忽略高职教学中本应有的通识基础教育。
团队综合竞赛具有形式的独特性、操作的趣味性及考核的相对全面性,应将其引入高职外贸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以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升教育层次,实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林杏花.关于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的融合机制[J].职教论坛,2011(23):9.
[2]陈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学术交流,2007(3):176-177.
[3]蒋兆峰.利用激励措施稳定民营企业外来高管人才队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2):21-22.
[4]李湲.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团队教学法探究[J].今日科苑,2010(10):189.
[5]王红红.探索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J].经济研究导刊,2011(11):235-236.
[6]李献勋.竞赛机制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2008(6):20.
[7]汤博佳.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素质 技能”模式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60):97-98.
作者简介:
陈宇峰(1976—),女,广东湛江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会计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