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外部风险大于内部风险
(一)地震对经济的影响有限
5月12日在四川发生的特大地震,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必然对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短期冲击。这次大地震对四川省的消费和服务业,尤其是旅游业将产生较大冲击,对工业生产也会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对全国GDP增速造成一定影响。但四川占全国GDP的比重是4.1%,其中灾区包括成都、绵阳、德阳、广阳、阿坝占全国GDP比重是1.9%;四川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是3.1%,灾区合计占全国的比重是1.3%,因此地震不会对中国整体经济增长产生大的影响,而且灾后重建对经济增长还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地震造成的社会财富损失、经济存量损失较大。
四川是全国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和产粮大省,也是稀有金属资源的主产地。其猪肉产量占全国的10.4%,灾区占4.3%;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是5.8%,灾区合计占全国的1.6%;锰、锌等资源产品产量在全国占有较大比重。此次大地震,波及四川大多数地区,势必对粮食和农副产品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对大米和猪肉价格会产生一定影响。但由于此次震中地区不是粮食主产区,影响只会是短期的。由于地震造成工业生产设施的破坏,对锰、锌等资源产品价格的影响更大,时间也会更长。灾后大规模的重建也会增加生产价格的上涨压力。
(二)美元持续贬值,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受美元贬值、投机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以石油和粮食为代表的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国际原油价格自2007年年中以来持续保持强势上扬,从2007年年初的49.9美元/桶的低点到2008年新年首个交易日突破100美元/桶大关,并连续刷新纪录,目前已突破130美元/桶。油价快速上涨所带来的风险并不局限于通货膨胀,能源成本升高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同时,由于全球粮食储备下降到30年来最低点,一些国家限制出口,今年以来国际粮价、尤其是大米价格步步飙升。与去年同期相比,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的小麦价格涨幅超过140%,稻米价格涨幅超过80%。1月份国际大米价格暴涨约20%,4月初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国泰国的优质大米更是比年初涨了70%左右,创下34年来最高水平。国际谷物理事会最新的全球粮食市场报告预测,由于来自油菜籽和其他作物的耕地竞争异常激烈,预计全球粮食种植面积不大可能增长。2008-2009年度,全球粮食产量预计将增长3200万吨,但需求也将保持较快增长,粮食供求关系仍将紧张。很多研究机构认为,受粮食消费结构转变、生物燃料产量增长、农产品的贸易壁垒增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未来一个时期,全球将迎来高粮价时代,谷物价格整体仍有较大上涨空间。
从历史来看,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关系。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导致各国通货膨胀率的不断升高,而通胀的恶化又刺激了避险资金不断地流入商品市场购买初级产品以求保值,从而进一步推高产品价格。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对国内的通胀压力加大。
(三)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趋缓
次贷危机不仅对美国金融系统和经济产生重创,而且影响迅速蔓延,很可能导致全球经济结束自2002年开始的上行周期。美国经济长期以来主要靠消费拉动,次贷危机爆发后,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消耗殆尽。尽管美联储采取多种措施应对已经出现的经济衰退风险,但美国经济增长仍大幅度放缓;欧洲、日本经济受高汇率的影响,出口增长受阻,加上食品及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的影响,仍难以摆脱通货膨胀的困扰。2008年欧盟、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速将有较大幅度下降。
美国及欧盟、日本经济增速下降,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速度将出现明显下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全球经济2008年将增长3.7%,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3次调低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此前两次预测的数字分别为5.2%与4.1%。世界贸易组织也称,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产出的最新悲观预测,今年全球贸易增速可能下滑至4.5%,为2002年以来最低水平。总的来看,导致全球性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不大,但世界经济格局将面临一次大的调整。
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速度的下降,必将对我国2008年的出口产生较大影响。受对美出口增速回落的影响,一季度,我国对美欧出口均大幅回落,对日订单减少。特别是2月份对美出口仅增长0.6%,对欧出口增长1.2%。同时,次贷危机导致美元贬值,压缩了我国出口商品的利润空间。在美国经济走低,世界经济增长趋缓的背景下,国际资本、特别是短期游资将我国作为避风港的可能性增大,短期资本的大量涌入,不仅会进一步加剧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局面,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会影响国内股市、房市等资本市场的稳定。
二、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大于价格上涨的压力
(一)出口形势已出现逆转。外需对经济的影响超过预期
一季度,进出口总额5704亿美元,同比增长24.6%,比上年同期加快1_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059亿美元,增长21.4%,回落6.4个百分点;进口2645亿美元,增长28.6%,加快10.4个百分点。贸易顺差414亿美元,同比减少49亿美元,下降10.6%。
受美国次贷危机和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步伐加快的影响,近期我国对美出口步伐明显放缓。对美出口增速由2007年6月份的14.8%,下降到当年12月份的6.8%;今年l一2_月份对美出口增速分别为5.4%和-5.2%,3月份回升到16.3%。一季度对美出口累计同比增长5.4%,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
需要指出的是,出口增速都是名义增速。如果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速度都没有这么高。综合考虑人民币升值、国内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实际出口增速已经下降到10%以下。商务部监测结果表明,由于价格上涨,42种重要商品共多支付外汇185.9亿美元,带动同期总体进口增速提高14.4个百分点,主要港口的出口货运量都有大幅下降。
外需的急速下降,反映出人民币加快升值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对出口产生较大影响。
2007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多次创下历史新高,人民币不断升值使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使中国出口企业利润明显降低。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升值步伐显著加快,对美元升值高达4%,对出口行业、外币资产高和产品国际定价的行业,以及国内的电子、纺织、机械等众多劳动密集型低利润行业都产生了抑制作用。
在我国经济对这些原料商品保持旺盛需求的情况下,原料价格持续上涨不仅使我国面临输入型通货膨胀的风险,也使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快速上涨,目前机电、轻工、化工等行业原 材料价格涨幅多在20%以上,国际海运费也涨了30%以上,导致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
随着欧美、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增速的下降和人民币升值步伐的加快,我国出口增速将进一步回落。我国出口规模已超过国内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增速的下降必然会导致国内经济增速回落。世界银行预测中国2008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将降至9.6%。
(二)通胀压力将会逐步缓解
今年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仍然较多,但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逐步显现,部分农产品短缺局面的逐步缓解以及翘尾因素的逐步减弱,如不再发生重大自然灾害,预计下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将出现明显回落。
首先,农副产品供给短缺在年中会有明显增加。受农产品生产周期自身的作用,加上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刺激,猪肉、鲜蛋、食用植物油等产品供给在2008年年中左右将会明显增加,其价格水平也将出现明显回落。猪肉、鲜蛋等前期涨幅较大的食品价格出现企稳迹象。
其次,大多数工业制成品仍然是供大于求,价格难以上涨。根据商务部对600种主要消费品市场供求状况的调查,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达491种,占82%;供过于求的商品101种,占17%;二者合计占到了99%。在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大多数工业制成品价格不可能大范围、大幅度上涨。如果外需下降,国内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一些工业制成品价格甚至有出现下降的可能。
第三,翘尾因素下半年将明显减弱。根据计算,2008年消费价格累计翘尾因素为3.4个百分点。从全年来看,各月消费价格的翘尾因素基本呈前高后低的态势;6月份以前会超过5个百分点;6月份以后,翘尾因素会逐月下降,9月份以后会下降到2个百分点以下。
中长期看,我国工业品价格涨幅呈现回落态势;农产品以及食品价格呈现攀升态势,但不会十分剧烈。综合各种因素分析,随着部分短缺食品的供给增加,社会供求总量和结构关系的改善,竞争会更加充分,国内外成本推动因素估计较难通过涨价释放,在调控好投资、消费、出口等需求增长的前提下,如不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全年CPI涨幅可能控制在5%-6%左右。
三、经济增长的健康因素大于风险因素
(一)经济增长的基本面依然很好
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连年保持高速增长,2003-2007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10.1%、10.4%、11.1%和11.4%,呈稳定上升趋势,而且各年的增速波动较小,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大大增强。2003-2007年经济平均增长率为10.6%,说明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已较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9%左右)有较大提高,如果再考虑环境约束的影响,目前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也应在10%左右。也就是说,当前的总供给水平能支撑10%左右的经济增长率。实际经济增长率将主要取决于总需求增长情况,而今年的三大需求、尤其是内需,仍可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消费增长可能趋于稳定。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0.6%。剔除价格的影响,实际增速与去年同期接近,属于历史较高水平。这反映了在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和消费领域扩大、消费预期改善的大背景下,消费结构升级、消费持续扩大的大趋势。但受房价调整等因素的影响,近期市场购房需求增长可能放慢;受成品油价格提高,用车费用增加以及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发展,购车需求也可能增长放慢;受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的影响,非必需品的消费支出增幅可能放慢。奥运会的召开,也会促进消费的增长。综合这些情况,未来一段时间消费可能由持续趋旺转为趋稳。
投资增长有稳中趋快的可能。当前既有刺激投资增长的因素。主要与地方新一届政府开始工作以及灾后重建等相联系;也有抑制投资增长的因素,主要与房市股市变化和城市建设规模、速度等相联系。此外,资源环境工作以及对新开工项目的管理,对投资也会形成一定的约束。考虑到今年是各地新一届政府班子开始工作的第一年,面对诸多加快发展的有利因素,很容易借灾后重建的名义,加大投资建设力度,行政主导的投资反弹也有可能。今年一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9%,在受雪灾的影响下,增速比去年同期还快0.6个百分点。反映出投资需求仍很旺盛。
如前所述,今年我国出口增长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但受美国经济下滑、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国内外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刺激进口等因素的影响,今年我国进口增速将远超过出口增速。在进出口“加减法”的作用下,今年外贸顺差增幅肯定会比去年有一定回落。
(二)人民币汇率弹性将会增强
从2005年7月“汇改”至今,人民币累计名义升值已经超过18%,如果再加上这两年社会成本的显化、通货膨胀率较高等因素,实际出口成本已经有较大上升,人民币快速升值对实体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已经显露出来。而且,人民币单边升值所产生的升值预期,使得热钱不断进来,进而又引起新的升值预期,增加了通胀压力和货币政策执行难度。同时,我国是一个开放的大经济体,是世界资源消费型大国,国内需求的任何变动都会对全球市场产生影响,这时候人民币升值在降低进口成本的同时,也会鼓动消费进口,进一步拉动世界初级产品价格,增加通胀压力。人民币汇率变动需要一个合理弹性区间,但很多投行所鼓吹的“通过人民币升值来缓解国内升值压力,解决结构性问题”是值得推敲的。
国内经济增长下滑的预期已经对离岸金融市场产生一定影响。香港的NDF(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合约)最近出现过下滑,显示市场预期人民币兑美元会可能会出现贬值。尽管这还不是一种趋势,但说明人民币汇率双边波动预期更加明显。进一步看,随着出口增速和经济增长预期的进一步下降,人民币汇率弹性将会增强,单边升值的趋势会有较大改变,这也有助于经济增长保持稳定。
根据周期分析,2007年应是我国经济运行的高峰,2008年我国经济增速将趋于回落。考虑到美国次贷危机、年初雨雪灾害和地震灾害的影响,预计全年GDP增速在9%-10%之间,整体经济运行仍处于高增长状态。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一)地震对经济的影响有限
5月12日在四川发生的特大地震,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必然对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短期冲击。这次大地震对四川省的消费和服务业,尤其是旅游业将产生较大冲击,对工业生产也会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对全国GDP增速造成一定影响。但四川占全国GDP的比重是4.1%,其中灾区包括成都、绵阳、德阳、广阳、阿坝占全国GDP比重是1.9%;四川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是3.1%,灾区合计占全国的比重是1.3%,因此地震不会对中国整体经济增长产生大的影响,而且灾后重建对经济增长还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地震造成的社会财富损失、经济存量损失较大。
四川是全国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和产粮大省,也是稀有金属资源的主产地。其猪肉产量占全国的10.4%,灾区占4.3%;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是5.8%,灾区合计占全国的1.6%;锰、锌等资源产品产量在全国占有较大比重。此次大地震,波及四川大多数地区,势必对粮食和农副产品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对大米和猪肉价格会产生一定影响。但由于此次震中地区不是粮食主产区,影响只会是短期的。由于地震造成工业生产设施的破坏,对锰、锌等资源产品价格的影响更大,时间也会更长。灾后大规模的重建也会增加生产价格的上涨压力。
(二)美元持续贬值,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受美元贬值、投机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以石油和粮食为代表的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国际原油价格自2007年年中以来持续保持强势上扬,从2007年年初的49.9美元/桶的低点到2008年新年首个交易日突破100美元/桶大关,并连续刷新纪录,目前已突破130美元/桶。油价快速上涨所带来的风险并不局限于通货膨胀,能源成本升高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同时,由于全球粮食储备下降到30年来最低点,一些国家限制出口,今年以来国际粮价、尤其是大米价格步步飙升。与去年同期相比,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的小麦价格涨幅超过140%,稻米价格涨幅超过80%。1月份国际大米价格暴涨约20%,4月初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国泰国的优质大米更是比年初涨了70%左右,创下34年来最高水平。国际谷物理事会最新的全球粮食市场报告预测,由于来自油菜籽和其他作物的耕地竞争异常激烈,预计全球粮食种植面积不大可能增长。2008-2009年度,全球粮食产量预计将增长3200万吨,但需求也将保持较快增长,粮食供求关系仍将紧张。很多研究机构认为,受粮食消费结构转变、生物燃料产量增长、农产品的贸易壁垒增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未来一个时期,全球将迎来高粮价时代,谷物价格整体仍有较大上涨空间。
从历史来看,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关系。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导致各国通货膨胀率的不断升高,而通胀的恶化又刺激了避险资金不断地流入商品市场购买初级产品以求保值,从而进一步推高产品价格。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对国内的通胀压力加大。
(三)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趋缓
次贷危机不仅对美国金融系统和经济产生重创,而且影响迅速蔓延,很可能导致全球经济结束自2002年开始的上行周期。美国经济长期以来主要靠消费拉动,次贷危机爆发后,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消耗殆尽。尽管美联储采取多种措施应对已经出现的经济衰退风险,但美国经济增长仍大幅度放缓;欧洲、日本经济受高汇率的影响,出口增长受阻,加上食品及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的影响,仍难以摆脱通货膨胀的困扰。2008年欧盟、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速将有较大幅度下降。
美国及欧盟、日本经济增速下降,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速度将出现明显下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全球经济2008年将增长3.7%,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3次调低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此前两次预测的数字分别为5.2%与4.1%。世界贸易组织也称,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产出的最新悲观预测,今年全球贸易增速可能下滑至4.5%,为2002年以来最低水平。总的来看,导致全球性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不大,但世界经济格局将面临一次大的调整。
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速度的下降,必将对我国2008年的出口产生较大影响。受对美出口增速回落的影响,一季度,我国对美欧出口均大幅回落,对日订单减少。特别是2月份对美出口仅增长0.6%,对欧出口增长1.2%。同时,次贷危机导致美元贬值,压缩了我国出口商品的利润空间。在美国经济走低,世界经济增长趋缓的背景下,国际资本、特别是短期游资将我国作为避风港的可能性增大,短期资本的大量涌入,不仅会进一步加剧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局面,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会影响国内股市、房市等资本市场的稳定。
二、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大于价格上涨的压力
(一)出口形势已出现逆转。外需对经济的影响超过预期
一季度,进出口总额5704亿美元,同比增长24.6%,比上年同期加快1_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059亿美元,增长21.4%,回落6.4个百分点;进口2645亿美元,增长28.6%,加快10.4个百分点。贸易顺差414亿美元,同比减少49亿美元,下降10.6%。
受美国次贷危机和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步伐加快的影响,近期我国对美出口步伐明显放缓。对美出口增速由2007年6月份的14.8%,下降到当年12月份的6.8%;今年l一2_月份对美出口增速分别为5.4%和-5.2%,3月份回升到16.3%。一季度对美出口累计同比增长5.4%,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
需要指出的是,出口增速都是名义增速。如果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速度都没有这么高。综合考虑人民币升值、国内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实际出口增速已经下降到10%以下。商务部监测结果表明,由于价格上涨,42种重要商品共多支付外汇185.9亿美元,带动同期总体进口增速提高14.4个百分点,主要港口的出口货运量都有大幅下降。
外需的急速下降,反映出人民币加快升值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对出口产生较大影响。
2007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多次创下历史新高,人民币不断升值使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使中国出口企业利润明显降低。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升值步伐显著加快,对美元升值高达4%,对出口行业、外币资产高和产品国际定价的行业,以及国内的电子、纺织、机械等众多劳动密集型低利润行业都产生了抑制作用。
在我国经济对这些原料商品保持旺盛需求的情况下,原料价格持续上涨不仅使我国面临输入型通货膨胀的风险,也使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快速上涨,目前机电、轻工、化工等行业原 材料价格涨幅多在20%以上,国际海运费也涨了30%以上,导致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
随着欧美、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增速的下降和人民币升值步伐的加快,我国出口增速将进一步回落。我国出口规模已超过国内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增速的下降必然会导致国内经济增速回落。世界银行预测中国2008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将降至9.6%。
(二)通胀压力将会逐步缓解
今年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仍然较多,但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逐步显现,部分农产品短缺局面的逐步缓解以及翘尾因素的逐步减弱,如不再发生重大自然灾害,预计下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将出现明显回落。
首先,农副产品供给短缺在年中会有明显增加。受农产品生产周期自身的作用,加上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刺激,猪肉、鲜蛋、食用植物油等产品供给在2008年年中左右将会明显增加,其价格水平也将出现明显回落。猪肉、鲜蛋等前期涨幅较大的食品价格出现企稳迹象。
其次,大多数工业制成品仍然是供大于求,价格难以上涨。根据商务部对600种主要消费品市场供求状况的调查,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达491种,占82%;供过于求的商品101种,占17%;二者合计占到了99%。在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大多数工业制成品价格不可能大范围、大幅度上涨。如果外需下降,国内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一些工业制成品价格甚至有出现下降的可能。
第三,翘尾因素下半年将明显减弱。根据计算,2008年消费价格累计翘尾因素为3.4个百分点。从全年来看,各月消费价格的翘尾因素基本呈前高后低的态势;6月份以前会超过5个百分点;6月份以后,翘尾因素会逐月下降,9月份以后会下降到2个百分点以下。
中长期看,我国工业品价格涨幅呈现回落态势;农产品以及食品价格呈现攀升态势,但不会十分剧烈。综合各种因素分析,随着部分短缺食品的供给增加,社会供求总量和结构关系的改善,竞争会更加充分,国内外成本推动因素估计较难通过涨价释放,在调控好投资、消费、出口等需求增长的前提下,如不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全年CPI涨幅可能控制在5%-6%左右。
三、经济增长的健康因素大于风险因素
(一)经济增长的基本面依然很好
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连年保持高速增长,2003-2007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10.1%、10.4%、11.1%和11.4%,呈稳定上升趋势,而且各年的增速波动较小,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大大增强。2003-2007年经济平均增长率为10.6%,说明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已较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9%左右)有较大提高,如果再考虑环境约束的影响,目前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也应在10%左右。也就是说,当前的总供给水平能支撑10%左右的经济增长率。实际经济增长率将主要取决于总需求增长情况,而今年的三大需求、尤其是内需,仍可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消费增长可能趋于稳定。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0.6%。剔除价格的影响,实际增速与去年同期接近,属于历史较高水平。这反映了在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和消费领域扩大、消费预期改善的大背景下,消费结构升级、消费持续扩大的大趋势。但受房价调整等因素的影响,近期市场购房需求增长可能放慢;受成品油价格提高,用车费用增加以及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发展,购车需求也可能增长放慢;受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的影响,非必需品的消费支出增幅可能放慢。奥运会的召开,也会促进消费的增长。综合这些情况,未来一段时间消费可能由持续趋旺转为趋稳。
投资增长有稳中趋快的可能。当前既有刺激投资增长的因素。主要与地方新一届政府开始工作以及灾后重建等相联系;也有抑制投资增长的因素,主要与房市股市变化和城市建设规模、速度等相联系。此外,资源环境工作以及对新开工项目的管理,对投资也会形成一定的约束。考虑到今年是各地新一届政府班子开始工作的第一年,面对诸多加快发展的有利因素,很容易借灾后重建的名义,加大投资建设力度,行政主导的投资反弹也有可能。今年一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9%,在受雪灾的影响下,增速比去年同期还快0.6个百分点。反映出投资需求仍很旺盛。
如前所述,今年我国出口增长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但受美国经济下滑、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国内外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刺激进口等因素的影响,今年我国进口增速将远超过出口增速。在进出口“加减法”的作用下,今年外贸顺差增幅肯定会比去年有一定回落。
(二)人民币汇率弹性将会增强
从2005年7月“汇改”至今,人民币累计名义升值已经超过18%,如果再加上这两年社会成本的显化、通货膨胀率较高等因素,实际出口成本已经有较大上升,人民币快速升值对实体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已经显露出来。而且,人民币单边升值所产生的升值预期,使得热钱不断进来,进而又引起新的升值预期,增加了通胀压力和货币政策执行难度。同时,我国是一个开放的大经济体,是世界资源消费型大国,国内需求的任何变动都会对全球市场产生影响,这时候人民币升值在降低进口成本的同时,也会鼓动消费进口,进一步拉动世界初级产品价格,增加通胀压力。人民币汇率变动需要一个合理弹性区间,但很多投行所鼓吹的“通过人民币升值来缓解国内升值压力,解决结构性问题”是值得推敲的。
国内经济增长下滑的预期已经对离岸金融市场产生一定影响。香港的NDF(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合约)最近出现过下滑,显示市场预期人民币兑美元会可能会出现贬值。尽管这还不是一种趋势,但说明人民币汇率双边波动预期更加明显。进一步看,随着出口增速和经济增长预期的进一步下降,人民币汇率弹性将会增强,单边升值的趋势会有较大改变,这也有助于经济增长保持稳定。
根据周期分析,2007年应是我国经济运行的高峰,2008年我国经济增速将趋于回落。考虑到美国次贷危机、年初雨雪灾害和地震灾害的影响,预计全年GDP增速在9%-10%之间,整体经济运行仍处于高增长状态。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